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文王临终与周武王一席话,为易经核心思维之一,至今耐人寻味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易道广大,洁净精微,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儒家、道家皆奉为经典,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是研究宇宙间事物发展规律的学问,是宇宙的本质法则,其核心“八卦”则是宇宙万物运化的最高标志,是具有阴阳属性的表现符号。

易经核心思维有变易思维、居安思危(忧患意识)思维、重时思维、重位思维、简易思维、效仿推演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

既包含了“归纳法”与“推演法”为主体的思维, 又包含了“类推思维、类象思维”与“交合思维、互变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模型,这是一套非常完备的思维体系。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让后人学会了观天道以立人道,让后人学会了精神内敛。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周文王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演绎,将《易经》的八卦演绎成64卦和384爻,并作卦辞、爻辞,后人把这个版本称为《周易》。

周文王在临终前,把儿子周武王叫到身边,留下一段话,后人称为《保训》,让他谨记在心。这段话,为《易经》的核心之一。《保训》书简出土时,专家们各抒已见,各持已见,专家至今琢磨不透。原文如下:

隹(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历,恐坠保(宝)训。戊子自靧水,己丑昧[爽]……[王]若曰:“发,朕疾适甚,恐不汝及训。昔前人传保(宝),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终。汝以书受之。钦哉,勿淫!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设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兹备,隹(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尧嘉之,用授厥绪。呜呼,祗之哉!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亡害,乃归中于河。微持弗忘,传贻子孙,至于成汤,祗备不懈,用受大命。呜呼!发,敬哉!朕闻兹不久,命未有所延。今汝祗服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尔身受大命,敬哉!勿淫!日不足惟宿不详。”

以上这段话,周文王说出了易经的核心:求中。

什么是“中”?

怎样能做到“求中”?

北京故宫中和殿里面悬挂着一块匾额,写着“允执厥中”,这里的“中”字和“求中”的“中”,是同一个意思。

我们现代人理解的“中庸之道”是狭义的,真正的“中”在易经里是一个最佳位置,一种最佳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道”本源的状态。

可以对照“乾卦”来理解。

乾卦的6条爻,依次往上,对应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其中主卦的九二和客卦的九五,就是周文王说的“厥”,厥中。

九二:为阳,为偶,位中,但不正;

九五:为阳,为奇,位中,又正,叫中正。中正是最好的位置,自古以九五为尊。历代的人,都把天子、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就是这个道理。还有我们平时熟知的黄金分割点。我们知道的洛书九宫,大家可以看到中间的数字是1-9的中间数字5.

周文王说的“求中”,舜的“厥志”,都是指修帝王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中”呢?可以用逆向推理。

物极必反,是“中”的反面,如果我们事事能做到避开“物极必反、盛极而衰”,那么,我们就是做到了“中”。

后来汉代命名的“未央宫”,未央,也是求中的意思。求中方可长存,可惜历代帝王都懂得“求中”的道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所以历史总是改朝换代,起起落落。

“中”是道,放之四海而皆准。大道至简。

比如:不悲不喜,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是中;一个人吃饭,不能吃得太饱,那就是求中;一个人说话,留点余地,那就是求中;一个人做事,不能做得太绝,那就是求中;故宫中和殿挂了一块“允执厥中”匾额,以此提醒皇帝要谨记。正所谓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话不可说尽,利不可占尽。

周文王临终之前留下的这段话,举了舜如何求中的例子,就是告诫周武王,要谨记求中,不偏离“道”源,方可避免盛极而衰。

问:这里的求中和中庸之道是一个意思吗?

原文:“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内心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称之为中。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节制情绪,就是和。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基础)。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自我控制情绪,不让情绪失控,让情绪在一个合理的度里变化),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论语 ·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正所谓易经思想:观天道以立人道。

“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做人要有价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君子务本。

一个人,无论身居何位,如果能时时、处处做到“允执厥中”,顺应了“道”的规律,就能人事诸济,正所谓: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周易》创始人,临终留下一段话,为易经核心,专家至今琢磨不透
3000年前周文王临终留下一段话,泄露了易经核心秘密,却少有人知
命理答疑:什么是周易,什么又是易经(文字版)
73.周易64卦解读—小畜卦隐含着商周两国血腥的战争场景
周易与西周断代若干侃(一)
周文王几千年前就写出《周易》这样的奇书,是不是与外星人有联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