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五行与疾病

由于阴阳间存在着相互为用,又相互对立制约的关系,正常状态下,阴阳会处于一个动态的调节过程中。

阴阳的量是相对平衡稳定的,表现在人体上,就是健康。

而一旦这个平衡被打乱,疾病就发生了。

阴阳失去平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阳偏盛,所谓“阳胜则热”。

阴偏盛,所谓“阴胜则寒”。

阳偏衰,所谓“阳虚生外寒”。

阴偏衰,所谓“阴虚生内热”。

前面我们讲了“气化”的生理过程。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和火,让阴与阳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中。

如果出现了上面四种不平衡的状态,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继续用水火的比喻来讲。如果烧水用的火太大了,水温持续升高,过不多久,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了。

在人体内,这种状态就成了发热。患者高热不退,满面通红,大汗淋漓,这就是锅底的火太大了。治疗的方法,就是把这些火取出一些。中医有一种通过苦寒清火,令热从大便出的治法,被形象的称为“釜底抽薪”,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的三种情况,我想还是给大家留作思考吧。通过这种形象的思考,对认识中医的基本思想,把握中医的基本精神,都会很有帮助。有朋友问,理解这些阴阳盛衰的道理,有什么用处吗?

还记得我们讲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崇尚实用的吧。阴阳的理论,就是因为实用性太强了,才被后世奉作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思想的。

我们下面看一则病案,体会一下阴阳如果出了问题,人体会有怎样的表现。病案1李某,女,40岁,干部。2个月前发热恶寒,无汗,体温38~39℃,右侧胁下压痛,拒按,在医院住院治疗。

曾静脉滴注西药抗炎类药物3个疗程,体温由持续高热转为每日下午2时开始发热,此时体温由37℃开始逐渐上升,到夜间零时可达38℃以上,然后开始逐渐下降,到第二日晨起时,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患者继续用消炎药物与其他药物,“热”仍不退,口燥咽干,腹部胀满,右胁下压痛,拒按,舌红少苔,脉细数。

这个病案中,患者由于外感引起发热。经过大量西药治疗后,发热温度虽然降低,持续时间虽然缩短,但是发热始终无法治愈。

如果用中医的理论来认识西药,那么抗生素类的药物,大多可归为“苦寒药”一类。这类药的特点,是善于直接把体内过分的阳热清泻掉。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患者,在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药物的情况下,仍发热不退呢?

中医有一句话“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如果一个病人,见到大热的表现,我们用正常的寒凉药来治疗,效果却不明显。这时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这个患者,是不是存在阴虚的问题了,也就是所谓的“无水”。

接诊的医生,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再经过对症状的仔细辨识,作出了“阴虚发热”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何诊治疾病,是我们在诊断一讲里需要重点理解掌握的。

本讲的重点,是理解阴阳理论对治疗的指导意义。如果没有阴虚生热这样的思想做指引,对热性的疾病一味地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结果就会出现病案中患者遇到的情形了。

上面讲的,主要是在全身范围内出现的阴阳的偏盛偏衰。其实这种盛衰的情况,还可以表现在某个局部。比如心火亢盛出现的口舌生疮,肺火盛引起的流鼻血;肾阴虚引起的耳聋、耳鸣,肝阴虚引起的眼睛干涩;脾阳虚引起的腹胀腹痛,心阳虚引起的心慌等等。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疾病的发生不是全身性的,而是集中在某一些特定的部位时,我们就需要对病位进行明确的区分。但此时如果单纯地依靠阴阳理论,就显得有些欠缺了。

用阴阳的理论来区分事物,虽然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住大的方向(也就是疾病的寒热虚实等性质),但是总是一种过于笼统模糊的方法。这时,我们就需要另外一套理论,

来帮助我们对疾病的位置进行更明确的把握了。那就是五行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No.06 “虚不受补”,是真的吗?<第一章:谈虚>
如何学习针灸理论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中医讲的“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老中医教你10找辨别,对照一下就知道了!
证与辨证(二)证的本质:证与病的区别
阴阳是《内经》中最重要的概念
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