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气剂:降气剂

降气剂,适用于肺气上逆或者胃气上逆证,代表方为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一)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9g、半夏9g、当归6g、甘草6g、前胡6g、厚朴6g、肉桂3g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痰涎壅盛,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喘咳痰多;“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疼脚弱,二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逆短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本方证虽属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治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

君: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

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

佐: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

使: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本方原书注“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则理气燥湿祛痰之力增强。《医方集解》载:“一方无桂,有沉香”,则温肾之力减,纳气平喘之效增。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随症加减】

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强其降气平喘之功

兼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

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益气

(二)定喘汤

【组成】白果(9g),麻黄三钱(9g),苏子(6g),甘草3g),款冬花(9g),杏仁(4.5g),桑白皮(9g),黄芩(6g),法制半夏(9g)

【功用】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方解】本方证因素体多痰,又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郁而化热所致。症见哮喘咳嗽,痰多色黄,质稠不易咯出等。治宜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清热祛痰。【痰并不见得少】

方用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共为臣药。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肺气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则喘咳痰多诸症自除。

【配伍特点】本方宣肺药与降肺药相配,以适肺宣降之性;宣降药与敛肺药相伍,以利肺司开阖之职

【随症加减】

若无表证者,以宣肺定喘为主,故麻黄可减量应用;

痰多难咯者,可酌加瓜蒌、胆南星等以助清热化痰之功;

肺热偏重,酌加石膏、鱼腥草以清泄肺热。

【鉴别】

(三)四磨汤

【组成】人参6g、槟郎9g、沉香6g,天台乌药6g

【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肝气郁结证。症见胸膈胀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脉弦【热痰】

【方解】本方治证为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肝气郁滞,横逆胸膈,故胸膈胀闷;若上犯于肺,肺气上逆,则气急而喘;若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脉弦为肝郁之象。此病之标在肺胃,而病之本则在肝。证属肝气郁滞,肺胃失降,治宜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方中以乌药行气疏肝解郁为君。沉香下气降逆以平喘槟榔行气导滞以除心下痞满,共为臣药。三药合用,行气疏肝以消痞满,下气降逆以平喘急。然而人以气为本,为防三药耗伤正气,故又配以人参益气扶正,以冀行气降气而不伤气,为方中佐药。四药合用,共奏行气降逆,宽胸散结之功

【配伍特点】行气与降气同用,以行气开郁为主;破气与补气相合,郁开逆降而不伤正

【随症加减】

若体壮而气结较甚,症见心腹胀痛者,可去人参,加枳实、木香以增其行气破结之功;

若大便秘结,嗳气,腹满或胀痛,脉弦,可加枳实、大黄以通便导滞

(四)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半夏(洗)、甘草(炙)各9g、人参、代赭石各6g,生姜15g,大枣(擘)4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方解】

本方证因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胃脘痞闷胀满、频频嗳气,甚或呕吐、呃逆等证。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乃外邪虽经汗、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中气已伤,痰涎内生,胃失和降,痰气上逆之故。而胃虚当补、痰浊当化、气逆当降,所以拟化痰降逆,益气补虚之法。

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己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可止

【随症加减】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加重代赭石用量,以增重镇降逆之效;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助化痰和胃之力

(五)橘皮竹茹汤

【组成】橘皮12g、竹茹12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

【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方解】呃逆之证,皆因胃气不能和降而起,但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方证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胃虚宜补,有热宜清,气逆宜降,故立清补降逆之法。

方中橘皮辛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皆重用为君药。人参甘温,益气补虚,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补中以治胃虚,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哕,最为适宜

【随症加减】

若胃热呕逆兼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茯苓、半夏、枇杷叶以养阴和胃;

兼胃阴不足者,可加麦冬、石斛等养胃阴;

胃热呃逆,气不虚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柿蒂降逆止呃

(六)丁香柿蒂汤

【组成】丁香6g、生姜、柿蒂各9g、人参3g

【功用】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主治】胃气虚寒证。呃逆不已,胸痞脉迟者

【方解】本方所治呃逆皆因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根据虚者补之,寒者温之,逆者降之的治法,治当降逆止呃,温中益气。

方中丁香温胃散寒,降逆止呃,为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柿蒂苦平,长于降逆止呃,两药相配,温胃散寒,降逆止呃,共为君药。生姜温胃散寒止呕,与君药相合,增强温胃降逆之功;人参甘温益气以补其虚,共为臣佐药

【配伍特点】寓温补于降逆之中,以降逆为主

【随症加减】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名柿蒂汤(《济生方》);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头歌诀白话解
『名医名方』麦门冬汤 滋养肺胃
理气剂—降气{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草药胜名医 偏方治大病
不扯了,贴贴一个老中医收集并自己编的中医歌决,有用的自己看. - 新奇军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4.16)麦门冬汤百合畅肺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