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学的能量观(上)

01      

这次的话题,是由简希在单位的一节课衍生出来的

我们的科室是个大家庭,有西医有中医,彼此之间的交集很多,尤其是对疾病的联合治疗。

在临床中,大家互相学习印证,组织了各种专科课程,我们从中吸取到了自身领域外的知识,这很有意义。

这次给我的任务,是讲一讲,中医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是怎么认识的,又是怎么去治疗的。

特别是ADHD在干预时,会选用中成药进行治疗,那么,不同的中成药,到底区别在哪里?

分别有什么应用指征呢?

我仔细考虑以后,觉得这是个普遍性问题:

“同病异治”问题。

如果只停留在应用层面,那么只需要知道,同一个疾病,根据哪些不同的伴随症状,选择相应的中成药就可以了。

对于非中医专业的医生,在应用层面掌握“同病异治”,是基础要求。这决定了你在使用中医手段上,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最起码,你知道同样是感冒发热,在中医上用药是不同的,要看情况。

这保证了中药的安全使用。

但如果要探究“同病异治”背后的原因,那就必须深入到理论层面

这本质上源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疾病不同的认识角度。

但难点在于:

如何让没有中医理论基础的人,去理解、接受中医学的本质呢?

这需要我们在底层认知上,具备一定的共识,如此才可以“求同存异”,才能更好的“嫁接”我们的知识。

就让简希,从头开始说起。

解剖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石,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类对身体构成的认识,日趋精细化、微观化,最终发展到分子层面的生物学。

现代医学的这种进化方式,与物理学的成就密不可分。

依靠对基本粒子的研究,我们揭开了人体蛋白质分子的神秘面纱。

随之而来的探索,将肽链、基因、DNA的秘密,部分解锁。

你很难想象,这种对生命的,突破性的研究进展,仅仅用了30年,就自成体系。

也就是说,依靠科技的进步,人类只花了几十年,就初步具备了改造物种的能力,这虽然与上帝造物不可相提并论,但已足够惊世骇俗。

而中医学呢?

发展的很早,但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古人在掌握了较为完备的系统解剖学,以及一部分实用的局部解剖知识后,就在人体结构的探索上,走到了尽头。

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医学无法独立发展。

穷则思变。

以今天的视角回溯,也许中医学就是在那个时候,走上了一条由具象化,到抽象化的道路。

在中医的进化之路上,时间是敌人,是锁;时间也是朋友,是获取信息的钥匙。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能量的,世界也是信息的。

我们用漫长的时间来观察、记录,并从自然物候中找寻规律。

然后用“取象比类”的方式,尝试用能量与信息对应的方式,来继续探索世界,探索生命。

关于“取象比类”、“援物比类”的概念,大家可以参考简希的前作:

什么是“援物比类”。

这种以能量(性质和规律)的角度解构世间万物的方式,即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只有一部分人,在微观世界中,发现了端倪,逆转了我们“所见即所得”的常规思维。

让我们继续来看下一个,有关物质和能量的故事。

02      

自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以来,牛顿的粒子理论,逐渐盛行。

粒子理论认为,物质是由不断运动的小粒子组成的。

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中,即便是光,也是由非常奥妙的微粒组成,遵守运动定律。

这可以合理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性质。

但是,对于光的折射与衍射性质,牛顿的解释并不很令人满意,他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由于牛顿无与伦比的学术地位,他的粒子理论在一个多世纪内,无人敢于挑战。

十九世纪初,光的衍射现象被发现,光的波动理论才重新得到承认。

但是,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争论从未停息。

直到二十世纪来临之时,这些争论和观点,面临了挑战。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于光电效应,用光子的概念来解释,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光波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波粒二象性)

接着,路易·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物质波”假说。

他主张:“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根据德布罗意假说,电子是应该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

1927年,克林顿·戴维森与雷斯特·革末设计与完成的戴维森-革末实验,成功证实了德布罗意的理论。

波,就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形式。

这样来看,按照波粒二象性理论,我们观察和分析物质的方式,既可以通过微观粒子的途径来入手,也可以通过能量波的形式来入手。

关键在于:这两种途径,并行不悖!

03      

中医学的底层理论,源于古人对自然物候规律的观察和总结。

这种经验里,占比数量最多的,就是同一事物、同一空间内,能量的变化规律。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在这一系列的物候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也就是波动性。

这种波动性的抽象化,就产生了“阴阳”的基础模型。

在阴阳模型中,有四个最根本的阴阳关系: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如果我们将阴阳的关系与波形对应起来的话,就能发现很有趣的现象:

它们几乎是一致的。

阴阳分别对应了波峰和波谷,它们互相对立,互相依托,互相消长,又互相转化。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

在古代,大家并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也不可能讨论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另外,阴阳的关系,除了能够表现为波形,也具备了辨证法上的意义,并不是为阐释能量而单独创造的。

古人能够做到的,就是根据对周期性变化的物候规律,进行总结。

而这个总结,以阴阳为理论模型,又暗合了能量波动的内涵。

不得不说,这套源于自然的模型,很好的从能量的角度,反映了世界的本质。

下一节,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在阴阳模型中,能量的几种经典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古易:阴阳与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
物理理论之源
微观领域的波粒二象性也应从太极阴阳两仪及相应的对立统一规律来看待 冷眼热风解释
《黄帝内经》中关于波粒二象性的相关内容分享,中国古代的科学智慧非同小可
如何系统认知中医所强调的“天人合一”,这篇内容告诉你!
说点不可思议的,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就是真理,不服来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