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中药学中“毒”的含义

所谓“毒”者,物之能害人者是也。然而,祖国医学中 “毒”的含义,远非止此。现就中药学中“毒”的含义,谈几点看法。


1.  为药物的总称
古代将所有药物皆称为毒药。如《周礼·天宫冢宰》 说:“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说:“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这里将药与毒并列,可见药即“毒”,“毒”即药也。张景岳在《类经》中更明确提出:“凡可辟邪安正者,皆可称为毒药” 。由此看出,“毒”乃一切药物的总称。

2.  指药物的偏性
药物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古代将药物的这种偏性亦称之为“毒”。正如张景岳《类经》中所说:“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欲救其偏,则惟气味之偏者 能之,正者不及也。”可见,每种药物都具有各自的偏性,或升或降,或散或收,或寒或热,或补或攻。如升麻、柴胡升提走表,用于病势下陷之病证;苏子、莱服子沉降入里,适于病势上逆之病证;黄芩、黄连偏寒,以疗热性病证;附子、干姜偏热,以疗寒性病证;人参、当归补益气血,用治气血亏虚之证;大黄、芒硝攻积导滞。凡此种种,皆“毒” 之谓也。《素问·五常政大论》还根据药物偏性之大小,作用之强弱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适病而止,勿过伤致弊。

3.  指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后世本草及现在中药学中“毒”的概念多指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这与前述的含义是不能混淆的。目前中药学中, 根据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的有无及大小,而标“有毒”、“无毒”、“小毒”、“大毒”。小毒之品,使用较安全,虽可出现一些副作用,但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如常山、杏仁、皂荚、 豨签草皆属此类。有毒、大毒之品,容易使人中毒,用时 必须谨慎,如附子、巴豆。用之不当,皆可产生毒性反应。 剧毒之品,毒性强烈,临床多供外用,若内服须严格掌握炮制,剂量等,切不可草率从事,如乌头、砒石等。


以上所述,仅是相对而言,有毒、无毒、剧毒之品固可杀人,小毒之品若孟浪从事,同样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一 个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准确地掌握每味药物有无毒性及毒性之强弱,以精助我们根据药物之峻缓,病体之虚实,疾病之浅深,来适当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

本文作者周琍珍,选自《中医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真的没毒副作用吗?
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是药三分毒”!
是药三分毒,究竟是啥意思?
关于中药毒性的几点讨论
不可不知的中药五种配伍法
“是药三分毒”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