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讲稿22.3(下)

猪苓汤:

咱们来聊下一个。咱们聊这个少阴病,那么如果这个脉比较沉,这个脉比较沉,得了六七日,这个脉不是那么浮了,也是烦躁这个脉很沉有火象,那咋整呢?你就不能用苦把他敛下来吧,你这头苦一敛进来他不就火就疯了吗?他本来就在里头堵着,在里头少阴病郁着一股火,你用黄连阿胶汤一清就更重,所以这个猪苓汤的方特点什么?一定是这个脉什么呢?你甚至有时候你分不出来浮沉,就是你这个脉就是我们说这个火呀,比如说这个脉这么高的时候,你能够分出来这个火,这个有火象能分成表层里层,如果说脉比较沉的时候,这个你就感觉一个小豆一个小疙瘩你都压不开它。这个脉就是一个小疙瘩,一个火,就像一个小水泡一样咕嘟咕嘟咕嘟咕嘟在,这个是大水泡能压开,一压底下没劲,底下不是很有劲,在顶上有劲,往下压也不是很有劲,这个往下一压它都分不出来了,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因为是少阴病,首先说是少阴病,少阴病的治疗方法怎么?温啊,还是这样,那个病人就火气大,你怎么温?一温那火气不就更大了?那么怎么办?你要通过一方面甘缓,用那种滋腻的阿胶的血肉有请之品,把这个火气给它缓住,但是如果你只用阿胶一缓他的话,它这个早晚还能再起来,这个火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第二个你要通过利小便的方法清清火气,并且使这个气慢慢地壮起来,因为你一利小便之后,人就相当于,叶天士专门说过一句话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对吧?就当你把这个小便一利之后你的气血就会加速的运转起来,如果这时候你用阿胶,阿胶这个药本来少阴病你一用了之后他就容易,就相当于这个东西本来在哪着了把火,着火之后呢你给他添了一个木材,添了一个木材之后呢,你不把这个气给它删一删,那么这个火就可能因为这个木材给压灭了呀,压死了,压的可能更不容易消化了,这时候少阴病他本来就是我们说阴病,阴病本来这个脾胃就转不动,就容易吸收不了,这时候你如果在怼上阿胶,不用点利尿药把它利利,把这个气血给利利,它容易一下把这胃给他呼死,这个胃就转不动了,然后吃完这胃转不动就怎么?胃火就上来了,整个人就憋了个起疙瘩,口腔里上火口干舌燥,这时候你用点利的药一利,而且呢利水的药也不能用这太那个温燥的,要用点偏寒一点的像滑石啊,泽泻啊,茯苓啊,猪苓啊这稍微偏凉性的一种,也不要他上火,慢慢这个脉利一利,这个火星慢慢就起来,所以吃上猪苓汤。

这个病人的脉象特点什么呢?会从沉的脉慢慢这个火就会鼓起来,鼓鼓鼓鼓鼓越鼓慢慢越小,慢慢越小,就相当于慢慢就散到太阴,阳明就过来了,所以这个猪苓汤有时候可以稍微多吃一点,但是猪苓汤开也是这样,不要开太大剂量,我一般开猪苓汤,首先说我开猪苓汤开这么长时间,因为原方猪苓汤就很小量,所以我到现在都是,猪苓汤原方比例是,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等分,逢是我开这个方都是各等份,因为这个好记我能记下来,基本上就是猪苓、茯苓、滑石、阿胶、泽泻。一般都五克六克七克。到七克,我基本上就不再加了。极个别的病人非得要说我才敢加到八克,而且有时候加到八克病人吃上一付就开始运化不开了,阿胶这动不开了,就容易上火,所以一般都开五到7克左右就够,病人就会起就会慢慢柔,所以我们说治疗阴病柔法是很关键的,尤其到阴病并不是你着急忙乎说一次给他上12克阿胶,他就给他乎死了,转不动了,一定要慢慢的它转起来转起来,所以呢这个方子非常好用。

临床中治疗各种各样,比如还有的人少阴病人还有可能有人泌尿系感染,口舌干燥,睡不着觉,把这个火慢慢散开气就好了,好了之后这病人就能睡着了,所以这就是少阴病的这两个方子,这个黄连阿胶汤和猪苓汤。

知行合一:

而且最后咱们再聊最后一个事,就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我们刚才聊的做学问的一切的关键,这也是我们说最关键的。我们说什么叫知行合一?就我们今天聊了一下课题话题都是知行合一,很多人说我一提到知行合一,很多人说这是王阳明的思想,对吧?其实知行合一不是王阳明的思想,是王阳明用这个概念来提出来的。我们说王阳明提出这个想法之后,大家都看唉呦没错,孔子说的就是知行合一。什么叫知行合一?就我们再来说我们,知识就是美德,这个知叫知行合一,如果你的知识不是美德,那就不是知行合一。

比如说什么意思呢?当我们用头脑记住,什么方子该什么用?什么方法该怎么用?你在临床中在套公式,那就是什么?是知先行后,因为你先记住它了,然后再开始用,就是说我们现在很多人把知行合一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先有理论后有的实际,也就是说是知先行后,有的人是先行后知,方证派就是行先知后,真正的只有一种是知行嘛,只有一没有二,你把它分开了就是二,知行是一,为什么知行是一呢?你知道火的作用吗?你要学习火的作用实际上是个行,你要感受一下火的作用,知行是分不开的,你没办法把知和行分开,真正的真理就是知行合一,伪真理才能知行分开,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

王阳明一个提出知行合一,第二提出致良知,还有一个提出了一个是心外无理,当然他专门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我们不能因为这句话说它是主观唯心主义,我们说一个什么事?他这个话表达什么意思呢?说宇宙当中最灵的是人,人最灵的是这个心。也就是一切的宇宙的真理,我们都可以通过我们心来探究出来。如果我们心探究不出来的理,这理是不存在的。这理是不符合这个世界的,就比如说我们刚才聊的这个数,我们用术数说123什么,**理我们用心来探,我们探不出来他,我们觉得这个事情不对,我们用心来体验它,比方说火是冷的,论火是冷的之理,你用心一看不对,这是你用心一想之后,这个火不是冷,火是热的。所以说心外无理的意思什么?只要你用心探究不出来的理,都不是理,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学习中医呢一定要,第一个头脑不能胡思乱想,头脑如果总是胡思乱想的话,你心是启动不起来,头脑安静极度冷静,任何一个人跟你讲任何一个神秘的案件的时候,你都不能把头脑浮躁起来说,唉呀这个人好厉害,一浮躁之后你就没有心了,你要静下来让心很静,用你的心来探索这个《内经》的理,探索人体的理,你会发现,你通过不停地探索你就会发现,一开始你可能还不一定很相信心外无理,等你慢慢就发现唉呀确实这么回事,心外就是无理。

你说火就是热的,水就是冷的,你就知道火和水之理,对吧?那么你知道火和水之理,是因为心的探究,那么你知道阳病,三阳病就是越来越多,三阴病就是越来越少,你通过概念知道那你不知道,你通过心来探究的,噢这个理明白了,你就是理明白了,通过这种心的探索把这个理给周遍起来,达到王阳明最后临临走时候说过一句话,说我心光明,就是我用这个心的光明,我探出一切理。

大家可以看王阳明为什么是开挂的人?真是开挂啊,所以说王阳明是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教育家,还是书法家,他书法写得也很好,还是诗人,写诗也写得很好,还是文学家,为什么?因为他用这个心来探,他就是用心来辨,与他有关的东西他都能实现出来,所以我们说这个心外无理,并不是一个唯心主义的思维,而且就是用你的心来探究这个事物就是心。

比如说我们现在所有的未来,我们在学习中医或者学习这个东西时候,不用来记概念,你要用头脑用概念,你临床中用不了,你要头脑用概念,你就会成为一个腐儒,迂腐的腐,儒生的儒,腐儒什么呢?可能拿一本书说:子曰啊什么什么,子曰啊食不言寝不语,你不能吃饭说话,这就是你们没用心来体会,你子还曰了礼之用和为贵,你怎么不学好呢?对吧?所以你用头脑来学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一定要用心,这是用心。用知和行合到一起来探究这个《内经》,所以这不是王阳明的主张,这是王阳明他通过阅读了经典之后,他认为经典这么回事,当他提出这个经典这回事之后,大家觉得唉没错,这就是我们遗忘的经典。所以它的阳明心学会兴盛起来。而为什么会遗忘?是因为当时很多那种教育的,所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获取知识,而是让大家把你遗忘的东西想起来,你遗忘的火是热的,水是冷的,你遗忘人越吃要吃饱撑的慌,不吃饿得慌,你都忘了,你现在把它记起来,你忘了这个人吃完这个酸之后人会感觉到这个什么感觉?吃完那个甜的之后人会感觉不愿意动弹,你都忘了,需要给你通过学习让你行出来,让你都知道让你都回忆起来,所以这些的知识是知行合一的。

所以中医没有新的概念,我们现在聊的阴阳的概念,以及我们《伤寒论》马上就讲完了,我们还要讲述五行的概念,一切《内经》的概念全是你用心能体验出来,我们刚才聊阴阳,阴阳什么?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它可以应用到无数,然其要义一也,一是什么?一是什么?一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一是用你的心来体会。当你用心来体会的时候,当你的心越来越体会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明医。我们上节课聊了嘛,说什么叫明医?就你真正看到这个疾病,跟看到这个疾病真相,但是这个我们说什么是明?你看你用头脑来思考疾病,咋不舒服?头疼,头疼。头疼在教科书上写是太阳病伤寒。头脑思考了吧?那你肯定不明啊,你这过程中你不是明医,你没有看到这个病情。来看头疼噢头疼,头怎么疼?紧,噢,没问题,一摸脉噢没问题,你这个就是个太阳伤寒,你看整个过程头脑很安静,心很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所以这时候就是明医,这种状态就是明医。

所以我一直说我们现在每天下午都礼拜三下午的这个脉诊实训课,大家一定要注意到一点,就是一定要自己安静下来摸脉,不要头脑来思考,安静下来,你要眼神要定住,神要定住,气很定,定住来摸这脉,“噢,这人是什么脉”。就用你的心来探究这个脉,这个脉什么感觉什么什么感觉?一用体会没问题。我说很多师弟师妹跟我学了很长时间,他们一摸脉。反复的思考都摸不好摸。怎么摸也摸不出来,因为他在那用知,知行分开了,知行不是合到一起的。所以真正的中医的临床,中医的学经典和中医的临床没有第二套道可走,就是知行合一,越来越光明,越来越明,越来越明!“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就在说这个事,越来越明,你就学对了,你概念越来越多,你懂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知道冬天该多吃三七粉,冬天该怎么着怎么着,你就是昏沉,庸医,不是好医生。

所以呢我们这一系列课程希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真正的明医。

好,咱们今天讲课就到这里。下周继续咱们再继续学习少阴病,好。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四11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猪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周末分享:伤寒论方解(十七)
“猪苓汤”治咳嗽 | 经典发挥
少阴证的兼变证.咽痛证、小结
伤寒论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