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讲稿24.3(下)

尺脉虚:

我们再来聊这一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尺脉虚的文字。你看用乌梅丸那个脉证就是尺脉虚吧?所以一定要确定一点。我们中医啊最忌讳就是我尺脉虚用什么药?不是这样的,你尺脉虚用什么药还是这样,你尺脉虚用什么药,你会给别人说,唉呀我遇到一个病人左尺脉虚,我开了一百克熟地,吃了几服药之后,左尺脉登登结实,那你治对了。知道吧?你要是真正乌梅丸这个证,你用上一百克熟地,怼上去那就完了,本来就堵着堵着,这一下彻底转不动了,不仅尺脉不会实起来反倒更虚了,彻底转不动,气血更来不了。所以尺脉虚任何一个脉,如果你离开整体是没办法谈局部的,所以我们不能够说某一个药补某一个地方的脉,不能说熟地补尺脉,也不能说什么附子补尺脉,这是没道理的,或者是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尺脉的问题。那么一谈到尺脉,这时候就需要大家来反反复复的清掉以前的思维,用我们的心来体会。

候病位:

尺脉到主啥?我们看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出自哪?《脉经》,经典中没有说过,对吧?经典的有这个上竞上,下竟下,有提到过尺脉的病位候的是下焦,但是并没有把它分出来说左尺脉候身肾,右尺脉候命门,在《内经》里并没有,《难经》里也没有,对吧?《难经》里你仔细查没有,《难经》里是上竞上,下竟下,《难经》说如果说有个症瘕,比如说你怎么知道有积蓄?脉什么时一代有积聚,那么积聚在哪?说这一个代在寸以上主胸膈以上,在关主这个中间,在尺主下边,你看所有的《内经》里头寸关尺,《内经》《难经》所有经寸关尺永远都是病位,而且多数用于,包括张仲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说症瘕在哪地方啊?在出两寸在喉以上,在两关两尺,就是说整个寸关尺,他是候病位,对吧?因为什么?这样符合我们正常观察,比如你来个病人,你一摸尺脉之处有任何变化都代表它下焦的地方有任何变化,都是相应的,或者有时候我们一摸这个脉,这病人左寸脉有点塌陷,你觉得是不是心慌?心慌,因为整个气血在这个地方有点问题,气血在这个地方在这个胸口的运行有点问题,所以他就表现塌陷

候营:

所以如果说尺脉,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这是一种。我们先假设这种,从学术上来看它是错的,但有时候在临床中应用的时候它是有效的,我们要把它慢慢的再反回来。那么如果说真正的学术上来,尺脉候什么?张仲景分得很清楚,尺脉候营,尺脉候阴,两尺脉候营阴,寸脉候的是卫气,我们来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你看为什么尺脉候营阴?你看,背有洒析恶寒,这是《伤寒论》原文,“病有洒淅恶寒①,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答曰: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所以所有的张仲景说脉阳什么阴什么,都是指,阳就是指寸,阴就是指尺,脉阳微阴弦就是寸什么尺什么,脉阳微阴弦的胸痹心痛什么什么,里头这,尺脉就候里,候里头这个中焦产生这个问题,就是候营,整个候的是人的一个,我们说就是你能够有多少的粮草,候你的营血,营血就是什么?你家里有多少粮草,那啥是营呢?你看我们说这个营是啥呢?“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气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 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所以营是什么?尺脉候的是什么?你能够从脾胃中从天地中吸收出多少能量来,来填充它,所以尺脉候的是营,也就是说如果说这个人尺脉虚的话,两尺脉虚,我们就代表是这个病人,内里是空虚的,营阴是不足的,就是营就是我们说是粮草是不足的,这时候你要去打仗的话,你就要顾住这个尺脉不足。

那么我们这时候同样尺脉的候不足的话,我们说不同的情况下尺脉的不足,我们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吧?但是你第一点你得确定,你一摸到尺脉不足,你不能一下就想到肾虚,或者什么,你不能这么想,你这么想就乱了,因为你这么想你是头脑思考,你不是真正辨他,所以我们说如果一个人你一摸这个脉,假设这个人脉一摸尺脉不足,就说明什么?里头空虚,你们一问这病人是不是腰酸啊?是不是脾胃弱呀?是不是容易拉肚子呀?这都有可能,都说明里头粮草不足啊。

治法:

太阳病:

我们再来接着来聊他的治法。一聊治法我们就知道,假设咱把它分析出来,同样的尺脉不足。第一个,如果是太阳病尺脉不足。张仲景什么?尺脉不足者不可发汗,对吧?咱们原先说尺脉不足怎么办?不可发汗,那么我们说正常情况下,如果太阳病尺脉不足的话,你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如果说整个脉实的话,你就可以益着尺脉去发汗,比如用葛根汤啊或者用点,就是我们说是扶正祛邪的方法来发汗,我们还要慢慢来聊这事,这是我们说同样道理,其实扶正祛邪的方法并不能够填充尺脉,它只能够帮助你把这个邪气给它散开,要慢慢的用甘温或者甘寒的东西把它尺脉填起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扶正祛邪辨的方子,扶正祛邪给人感觉,很多人老理解不了说,我们比如说我们来比方一个方子,半夏陈皮,半夏加陈皮,这是二陈汤,对吧?我们再假设半夏陈皮就是二陈汤,如果我们就只开这两个药,半夏,陈皮加茯苓甘草,这几个药的话,我们来感觉他这个方的脉象,就是一用上之后,辛开苦降,把这个气机一动,如果这时候你某个地方有痰,啪啪啪啦就动开了,是吧?所以这个就是这个方子,如果说我们在这里头加上党参,白术,茯苓,这就形成了六君子汤。那么这时候这个汤的作用劲跟刚才那个方作用就什么不一样呢?你就不能用理解,你看他这个说明什么?就说明这个整个有大量的甘味药填着他,让这个药劲不这么冲,但是源源不绝的在那化痰,腾腾腾腾,你看这种感觉有甘缓,有甘满着他,缓着他,长时间在化痰,所以说如果说正常情况下,如果太阳病不管有痰有水饮有什么的话,如果尺脉虚的话,我们治疗的方法都应该是鼓着这地方把它痰化开,化开之后呢,因为它是个阳病嘛,只要化开了慢慢尺脉,自己再吃上饭,吃上饭之后,它这个吸收的好,因为他阳病,阳道实,他越来越实,越来越实,越来越实,所以这时候太阳病尺脉虚,你不用治,你要把这个痰慢慢化开之后。扶着正把这痰化开之后,停药过个七八天,这尺脉就越来越结实。所以这是太阳病,对吧?

阳明病: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如果是阳明病呢?阳明病的时候,这时候尺脉,因为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如果这个病人是阳明病,左边脉大于右边脉,两关前那特别高,这时候整个脉气是左手这个气血往上冲的力量明显大于右手的气血冲的力量。这时候你如果摸两尺脉的话,你可以发现大部分病人甚至100%,只要是阳明病的病人,一般左尺会弱于右尺。因为这是气血使然嘛,因为整个人的气血是左手的脉,你看阳明病左手脉大,大家知道这个气血都往前冲嘛,从心脏泵出一个劲来,从尺脉到关脉到寸脉,泵上去吧,而且我们来说这个时候,我们一会再说,这时候你看如果说这时候阳明病,那么就是说左边这个往外泵得厉害,那么肯定左尺脉空得厉害,这时候如果左边这脉往上泵得厉害,尺脉空,一般情况下这个病如果再躁动一点,我们说如果这时候尺脉空,我们就不能够用泻下方法,对吧?我们就用慢慢把酸敛下来的方法,因为你把他敛下来,因为尺脉很虚,你用泻下药一泻尺脉更虚了,你要把这个气血安静下来,敛下来,这时候我们可以开个什么方子?玉女煎就的个很好的方法吧?熟地、麦冬啊、沙参啊、石斛啊、或者是你开一些滋阴的药,生地、沙参、玉竹之类的他就好嘛。因为用完这些药之后,用这些甘寒的药,甘寒偏腻的药,这个病人的尺脉就慢慢的鼓起来,所以这时候很多人就得出一个经验,如果左尺脉虚我们就要用甘寒的药,甘腻补肾的药,就把它定义为肾虚实际上它还是个里头,它不是个肾虚。对吧?

太阴病:

然后我们再来聊,如果说这个时候,咱再接着聊下一个。如果这个病人太阴病呢?如果是太阴病或者是少阴病呢?这两个脉,如果是太阴病,整个右边气血鼓起来,这时候往往右手的尺脉就要比左手尺脉虚得厉害。这时候你看,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阴病的治疗方法是以苦为主,以辛为辅的,把它给敛下来,所以这时候你看,治疗的时候,到了这个就分两种,一个是太阴病治疗,就是我们说正常情况应该是把它气血,正常情况我们是桂枝加芍药汤,对吧?但这时候如果尺脉虚,你就不能用芍药,因为芍药劲太大了,你可能用点辛温的,加一点酸敛的药,以酸敛的药为主,辛温的药为辅,酸敛加甘寒加酸敛,这时候就会形成后世所谓的认识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因为这时候是一个太阴病,你要把气血给它收进来,敛进来,这时候你通过这种病的治法,尺脉就可以鼓起来,慢慢的补起来,所以这时候别人就习惯性定位右尺脉候阳。

少阴病:

而且如果是少阴病呢?我们就不要敛,只用四逆汤多用点甘的药,或者是我们说用甘的药用甘草啊,用甘的药为主,辛的药为辅,把它慢慢的散开,那么尺脉就可以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来,这个右尺脉用一些补阳的药,温阳药能把右尺脉鼓起来,所以就得出一个结论来,右尺脉候肾阳,这就是后世的一种思辨。我们要静下心来我们来看,其实她就在说这么个事,如果静下心来你有体现这个后世的东西,虽然定义是不一样,但是它们应用一样。

郑钦安:

我们再来看,其实作为这些方子,其实还有一个,谁呀?特别牛,有个人叫火神派的鼻祖,叫郑钦安的人。他发现尺脉虚的时候,他有两方子用来补尺脉,大家知道吧?一个方叫封髓丹,一个方叫潜阳丹。当然你看,你看封髓丹什么特点?如果说我们说封髓丹的原方就是,黄柏砂仁炙甘草,通过不同的比例,你看,把上面这个气血给它敛到下边去,补肾阴就好了。慢慢左尺脉就好了。因为这些病,阳明病啊或者哪怕太阴病啊,你用这个方法慢慢的给补起来,对吧?如果说是我们说该用少阴病的或者是太阳病,你需要往外散邪气的时候,潜阳丹什么成分?龟板、炙甘草、附子、砂仁,你看,慢慢的,龟板是不是很像四逆汤?对吧?把它又慢慢敛起来,慢慢把这尺脉用这种方法来补起来。所以这都是一些方法让他补起来。

李东垣:

那么除这些方法能把它补起来,有没有别的方法?补尺脉的方法非常多,咱们现在聊的只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比如假设如果这病人同样是尺脉虚,但是呢体内还有点邪气,比如说有点痰啊或者有点水饮,咋治啊?李东垣就有思路了。你看我们说,这时候后世医学吧,他永远他也在思辨,比如说后世医学发现很多病人他尺脉虚,不能补尺脉,因为补尺脉不好用,你需要健健脾胃就好了。所以这时候他们就会说出一个事来,说肾为藏精之所,脾为生命之所。所以呢要想补尺脉的肾呢,得要补脾胃,知道吧?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说我们见到很多病人,你开一个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用我们刚才聊小剂量的补中益汤,黄芪这个他也能把尺脉补起来,为啥呢?唉很多人就说补中益气汤,我们说有点痰有点什么,补中益气汤是补尺脉非常好的方子,所以一定不要拘泥于说是尺脉虚的时候,你就一定要想什么方子补,有时候你用补中益汤慢慢健运起来之后,他这个尺脉也能补起来。当然后世的解法就是,用头脑的解法就是脾胃为生命之源,我们用另一种解法,我们看这个专门说的,你看整个这个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把这个尺脉补起来?

你看,“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气传之肺”,他说什么意思呢?营气的源头啊其实不是靠药物来补的,我们说整个尺脉不是靠药物来补的,而是靠调整气血的方向来补的,对吧?我们没有任何的东西,你如果说你吸收不好,你尺脉不行了,你这时候如果说你吃馒头都补不上尺脉的话,你吃什么都补不上,知道吧?你吃馒头吃排骨都补不上尺脉,你吃什么附子啊吃什么任何东西都补上。吃这东西只是调整了方向,让气血方向来回来之后来把这个尺脉补上,所以一定明白这一点,所以你不要想这个尺脉虚之后,我用一百克熟地,他不该这事,你用一百克熟地吸收不了,你吃完熟地之后他拉出来了,你连馒头都吸收不了,所以这时候你用多少克熟地吃完都不能满,那么怎么让这尺脉满起来?你看他就说,他的一个说“营气之道,内谷为宝”,那个吃了饭之后,“谷入于胃”,你只要让这个胃“气传之肺”,把这个胃气传之于肺就好了,就是你让这个脾胃吸收起来之后,怎么让它吸收?不是说用山楂啊、麦芽、神曲之类把它给运化开,不是,你需要让吃完这个东西之后,升散到这个肺上,到肺之后,然后就“流溢于中,布散于外”,通过肺气把它宣散开来

所以我们说为什么把脉的时候要把肺经?因为肺经是人气血的第一头,我们不要管咱中医教材上怎么说的,我们就说这个事,中国古人这么认为,就是说人怎么吸收东西?是脾胃把这个营养物质吸收到肺,然后由肺产生了气,通畅到全身,所以肺是第一条经脉,手太阴肺经,人第一条经脉起于肺经,然后最后一条也终于肺经,肺完了传大肠,大肠完传胃,肺大胃脾心小肠旁肾包焦胆肝,然后又传到了肺,所以肺经的这个气口脉可以候百病,因为他是这个气刚开始传进来的,所以呢同样这类似内容在《内经》里都有提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朝百脉,下输膀胱,”,有这条吧?什么“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好几条类似于,就说你只要让这个脾的气血上到肺上就好了,所以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或者李东垣反反复复说的是要升,他实际上什么?要这个清气升起来,他要用一些药让清气升起来,所以很多人说“唉呀,李东垣光提升,光提升,咋不提降呢?”,他那个升和你那个升降它不是一个概念,你那个升降是相对的概念,人这个升就是你只要让那个气血升起来,都升到肺里头去就好,所以这时候我们说怎么能让这个气血升起来?就让他在升的过程中没有瘀滞,它就升起来,那咋样他没有瘀滞呢?就用点什么升麻啊,柴胡啊就类似于似乎在理气的药,这么往下梳这个气,人气就会升起来,所以这就是李东垣的一种治疗内伤那种思维方式。

补中益气汤:

很多内伤病人就是虚实夹杂,这病人尺脉虚,病人还在阴病上去,还在阴病尺脉虚,而且脉象往往胃气还非常不好,没大有胃气,这时候咋办?你说你用大剂量黄芪,它根本补不上,一补之后他这个因为虚实夹杂吧,他这个东西一补,有痰或者有寒,有点那种虚寒就会上火,就会难受,这时候你一攻火又虚了,你再一补又满起来又实,就是你处于一种补则实,泻则虚,这种两难的时候,而且这时候这病人往往尺脉都虚,那你咋治?所以说李东垣有很多很多类似的治法,典型代表就是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你补这个中让这中气运化,然后往上升,就慢慢升到肺,然后慢慢就布下来,然后再经过补中益汤的加加减减升这个气之后,如果肺有火用点黄芩清一清,如果肝有问题加点白芍,如果什么就补中益气汤,如果说是哪个地方有疼加点蒿本,很正确这个方法治疗,如果说你用这种方法治疗的话,尺脉很快就能填起来,而且这个脉的虚实的问题能解决了。

升阳散火汤:

而且李东垣不光有这个方子,李东垣还有什么方子呢?升阳散火汤。你看,也是这种,因为你这个火是个虚火,你散不开他,你没办法,它不是个实火,他尺脉还虚,还是个阴病还有火,你看尺脉还虚还是个阴病或者阳病也行,反正还有火,尺脉虚有火。你一补火就更实了,一清尺脉更虚了,而且这个火呢?还不是说那种滋腻能滋下来的,他不是那种阳明象,它是要么是太阳病,要么是太阴病,他这种还需要你把它散出去,那咋治?升阳散火,对吧?党参、升麻、柴胡、白芍,把这个让气慢慢动起来,升起来,让气从胃里头气升起来,升麻、柴胡、白芍、葛根羌活、独活、生甘草炙甘草、防风唉就好了。

升阳益胃汤:

李东垣还有很多很多方子,升阳益胃汤,大家知道吧?可好的方子了,升阳益胃汤啥成分?黄芪、党参也都是类似的方子,黄芪的,当然他的诀窍量都是在这儿,你如果把这个方子当成一个我们说像一个六君子汤一样,刚才那个理解的方子,就是扶着正去祛邪的话,那你大体两种。你如果想用这个方子来说我们这个方法,然后慢慢的这个气血营运起来之后把这个尺脉补起来,唉这个方法就非常好,因为小剂量每一个都三五克,到了柴胡升麻白芍这些药都两克三克不要超过三克,一般我要开,比如说升阳益胃汤我都开什么量?黄芪5克最多6克,这个黄芪5克炙甘草3克、升麻2到3克,一般是3克,升麻,柴胡、白芍、羌活、独活、半夏、陈皮、泽泻、黄连,都是2,3克,反正差不多了,这些药啊,有些要背一点加加减减的,羌活、独活、升麻、柴胡、白芍,慢慢用尺脉就起来。

所以说我说很多医家因为没有读好《伤寒论》的时候,很多医家会出来一个过激的说法,说治外感法仲景,治内伤法东垣,为什么呢?就是有很多病人尺脉虚的时候,你填尺脉,这李东垣的很多方非常好用,这个思路,它通过健健脾胃健健脾胃健体,尺脉补起来,而且这个效果非常好,有时候你说这个尺脉虚的时候,你说用个什么小建中啊,用个六味地黄,它有时候一弄他敛邪气,还不好好,你再一攻他就又麻烦了,所以这时候尺脉就不好填,所以很多人就说内伤法李东垣,外感法仲景,为什么?就是这是一个经验,所以我觉得李东垣在这方面用的特别好。

所有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课最重点,最重点就是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就是你真正你学好经典之后,经典是个什么作用?是你用了这个经典之后你更明了,你只要学好经典你会明白四达,你会放下你的思想来体会到底这个李东垣在说个啥事?你再仔细看《内外伤辨惑沦》,就在说这个事,怎么把内伤病,就如何辩惑,如何把这个内伤问题给解决掉就在说这事,大家会慢慢地阅读之后,如果说大家学完,通过我的讲课之后,大家一下感觉回去之后,唉感觉明了,感觉明白了!别再昏睡,赶紧回去读经典,这时候很关键,你明完之后,你自己不护念着他。你说唉呀我明白了,过几天又找别人,慢慢就找不着这感觉了,一定明白之后好好护念,多读经典,每天都读啊。

就到这里,咱们下周接着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第一气血双补方,万千人验证,只需两味药材,它是——
《伤寒论》讲稿23.3(上)
UC头条: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一个古方,大补脾胃之气,增强自身抵抗力
金元名医大补气血的妙方,仅用了2味药?
一個方子,心气、脾气、肺氣、腎氣、肝氣,通通補足!元氣满满!
普济消毒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