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时祯说中医基础二十二:火(温、热、暑)

一、外火

温、热、暑、火五行都属火,四者同类而异名,性质并没有不同。温、热、暑三者一般都用于火邪导致的全身性疾病,只是在热的程度上有所差别,温的程度最低,暑的程度最高。火一般用于火邪导致的局部性病变。

火为阳邪,性热,燔灼人体阴液,耗散人体精气。凡是对人体能造成这类伤害的因素,都属于中医的火邪,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因素。

火邪为病,先伤阴液。一方面火邪直接煎熬津液;另一方面火邪导致汗出,使津液外泄。火邪为病,其次耗气。大热的火邪,直接就可以消耗人体正气,即《黄帝内经》上说的“壮火食气”;火邪伤阴液,阴液损耗,气随液亏,也会耗气。

火邪自外而入,初伤体表及肺的阴液,可见发热、汗出、恶热、咽喉红痛、舌边尖红,脉数。

若火邪入里,在体内聚集,或者所受之邪是火性很大的热或暑,直接伤到内层阴液,可见高热、汗出、大渴、脉洪数;若阳热太盛,大量阴液消耗,气也随之损耗,可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症状,甚则全身津气脱失而昏迷;热扰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出现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

火邪入里,鼓动气血,气血流动加快,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有很多中医理论书籍把热极生风解释为火邪伤津液,筋脉失养失润,导致肌肉抽搐等症状出现。邹时祯中医普及教材认为,这是解释阴虚生风,而非热极生风。很多儿童刚刚出现高热尚未大量出汗就有可能出现动风现象,不能因为津液未伤而疏忽了对可能出现热极生风的防范。

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产生风,寒邪和热邪都可以引发内风。寒邪引发的内风或症状较轻或为慢性病,临床表现不象热邪引发的内风那么危重,也没有热邪引发的内风那么常见。随着中医理论的湮没,中医界对内风的本质逐渐失去了认识,很多中医理论书籍都只是对有限的中医前辈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故基本不提寒极生风,都只提热极生风。并非只 

有热极才能生风,这一点必须注意。

若火邪进一步入里,扰动血液,血热妄行,出现各种不正常的出血症状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

火邪中于局部,该局部就会出现红、肿、热、痛、化脓、腐烂等情况。若火邪太盛,虽只中于局部,也会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口渴等。

二、暑

很多中医理论书籍都把暑邪单列为一种,故外邪一共六种,称为六淫。实际上暑邪就是火邪,热性最大,中人之初即表现出高热、面赤、大汗、乏力、虚脱、甚则突然昏倒。

发生在夏天的感冒经常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和其它季节特别是冬季的感冒症状表现不同,平时大家称之为中暑,实际上这中的并不是暑邪,而是寒邪或者湿邪,只是因为在夏天,寒邪对身体的影响没有其它季节那么大,所以没有出现鼻塞、流涕、身疼、发热这些症状,适合用藿香正气散除湿驱寒。

三、内火

火邪内生,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机体出现发热或局部红肿热痛或阴液灼伤的病理状态,在临床上极其常见。

中医理论中有关内火的观点多如牛毛,有很多错误观点夹杂其中,中医的一些临床失误就是因为对内火的认识有误导致的,如长期用龙胆泻肝丸去内火导致肾衰。这并非药的问题而是用错了药。

很多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对内火的论述都是云山雾罩。第一,没有讲清楚内火的本质;第二,没有讲清楚内火形成的过程;第三,对内火的种类没有一个合理的分类方法,仅仅举出几种内火,难免挂一漏万。

邹时祯中医普及教材关于内火的基本观点:人体内没有绝对多余的火,只有相对多余的火。内火的本质就是自身的生命之火,由于缺乏制约或者不能顺利流通转化而来。单纯清热以灭内火,就是逐渐消灭自己的生命,生命不止,其火不灭。

人体的产热系统不断地产生热量,即人体之火。人体之火从人体最中心开始产生,全身流通,逐渐变旺,温煦人体的每一个部分,最后通过人体的散热系统散发出去,保持体内热量的平衡。人体之火是生命的动力,没有这个火,人体变得冰冷,一切的生命活动都会停止。在没有受到外界火邪侵袭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火不会有绝对的多余而出现内火症状,只是相对的火有余。

相对有余包含两层意思:一,火为阳,受人体的阴制约,如果人体阴虚,阳相对于阴而有余,阳不受阴的制约,出现内火现象;二,当人体之火不能在体内顺利流通,聚集在一处,就会出现该局部火有余的情况。

因此,只要能造成人体阴虚或者火不能顺利流通,都能导致内火产生。

阴虚和长期消耗有关。导致火不能顺利流通的因素有很多,如外感寒湿燥邪,随着邪气由体表不断深入,从外到内影响机体气血运行;食积、虫积等阻碍胃肠气血运行;痰饮、瘀血等影响所在部位的气血运行;情志按照自己的五行特性影响气血运行;人体自身气不足,不能推动气血正常运行等等。气血运行失常,体内之火不能顺利流通全身,就会在壅阻处聚集为内火。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各种内火理论,尽管名词五花八门,其实质不外乎此。治疗内火不能只清火,要判断引起内火的原因,把这个原因解决了才能真正解决内火。内火的本质是人的生命之火,不解决引起内火的原因,只是清火,虽然刚开始可以消除内火症状,但是只要停药,生命之火又会再次聚集成内火。如此聚了清,清了又聚,不断消耗人体的阳气,等于是慢性自杀,最后可导致肾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您一定被中医术语绕晕过!!!——(之二)
内生“五邪”之一:风气内动
#荨麻疹#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如何产生的?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之三
女人滋阴养颜 关键在补气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