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吐血整理 Part1】中医基础理论之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

此部分包括:【一】绪论【二】阴阳学说【三】五行学说【四】精气学说

本文为b站潘毅老师《中基基础理论》整理的视频笔记,共111讲

基础的知识框架分为12个模块。

视频:b站搜索【中医基础理论 潘毅】

图书:《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二】阴阳学说

【三】五行学说

【四】精气学说

【五】藏象学说

【六】精气血液津液神

【七】经络

【八】体质

【九】病因

【十】发病

【十一】病机

【十二】防治原则


【一】绪论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本身是一种文化,易学难精。整体观的论治,以局部为点看整体,整体身体气机,环境,气候,地理。经络&脏腑)

  •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参考书:《中医学大词典》

【1.1】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1,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性

2,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性

3,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性

4,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化性

“道理”——道:本质/规律;理:具体的东西

中医学本质上一门文化医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条主线佛道儒,亦受诸子百家的影响(农学,兵学)

引申话题:周易与中医学

医术=仁

【1.2】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1,医药知识的积累

2,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直接观察&整体观察,司外揣内)

3,有力的社会文化背景

4,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1.3】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黄帝内经》集体创作,托名而作,《灵枢》《素问》。建立了中医学的框架和观念。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

扁鹊:《难经》(难经不难,易经不易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辩证论治的理论,“医圣”“方书之祖”

华佗:与张仲景,董奉并成为“建安三神医”

《神农本草经》:建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1.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

王叔和:《脉经》第一本脉学专著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

《诸病源侯论》: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著

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病症方论》宋代陈无择 综合性著作

宋元四大家

刘完素:金代医学家,“寒凉派”(对付实热)

李东垣:“易水派”

张从正:“攻邪派”

朱震亨:“养阴派”(对付虚火,六味地黄丸补阴,且只适合肾阴虚)

3,明清时期

《医宗金鉴》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金录》

温病理论的创立

吴文可《温疫论》——戾气说

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辩证

薛生白《温热条辨》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解剖错误,发展淤血理论

4,近现代

中西医结合


【二】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哲学是讨论自然社会最一般的学问

【2.1】阴阳学说哲学起源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

日地运作,道法自然

推演:日光相背

坐北朝南,左阳右阴

阳清阴浊

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中医重功能,轻结构。崇阳抑阴)

阴阳属性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爻:错综复杂的意思

《周易》(连山,归藏失传)

《易经》:《易经》《易传》

阴阳就是两仪

阳爻:太阳/少阴

阴爻:少阳/太阴

【2.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春温 夏热 秋凉 冬寒

阴阳平衡(儒家的中庸之道)

利用药物阴阳之偏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失衡

中医的平衡指动态平衡(相对平衡,太极图的s曲线)

2,阴阳的互跟互用制约

春天——夏天【阳长阴消】

夏天——秋天【阴长阳消】

阳主动

阴主静

地气上为云

天气下为雨

【2.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阳:上  体表  背  腑  四肢外侧

阴:下  体内  腹  脏  四肢内侧

小周天 / 大周天

腑:阳

脏——阴:心肺(阳);肝脾肾(阴)

病因(邪)——人体(正)

【2.4】阴阳偏盛

阳多了——【阳盛】:阳盛则阴衰

阳盛则热:实热证——口干,小便黄短,大便干,发热(恶热),面红,舌红,苔黄,脉数(快),

阴盛则寒:实寒证——恶寒/畏寒,局部冷感,面色白,舌淡,苔白,脉迟(缓),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2.5】阴阳偏衰

虚寒症:畏寒,局部冷感,面色白,舌淡,苔白,脉迟,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寒相+虚相)

虚热症:低热,五心烦热,潮热,颧红,面色潮红,舌红,少苔(少津),脉细(小)数(快),口干,小便短,大便干

阳虚也会导致阴虚,阴阳两虚(病的后期)

四诊(望闻问切)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阴中求阳——以补阳为主,略加补阴药

阳中求阴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三】五行学说

木曰曲直(肝),对应季节春天

火曰炎上

土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五行顺序:木火土金水

土载四行

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属土(季月)——土载四行

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至阴:阳到阴的意思

取象比类

解表药:辛温解表

eg.

虚则补其母

心血虚——第一步补心血,第二部补肝血(虚则补其母)

心肝血虚——并补,以补肝血为主,肝血生心血

实则泄其子

肝火——清肝火+泄心火

心肝火旺——并泄,以泄心火为主

中医诊断:定性+定位

气虚:神疲乏力,功能减退,苔白

肝火犯肺

肾水不足 心火旺


【四】精气学说

西医关注人的病

中医关注病的人

 道生一(气),一生二(阴阳),二生三(阴阳交感),三生万物

道无论——老子

道气论

精气运动与变化

中间的虚线代表地平线

夏至:日最长,夜最短

处暑:处理暑热

白露:阳气进到土里

立冬:阳气沉到土里

万物生长靠太阳

涌泉:引火归元【适合阳虚,上热下寒的体质】

春夏养阳【固护阳气】

汗孔=气门【气出的门路】

大量的运动会阳气耗损

秋冬养阴【阳气的收藏】

辩证论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者的中医学习感想(多人)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1-绪 论、精气、阴阳、五行等
《中医基础理论》视频课程110集全!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PPT课件-48fd16a24028915f814dc22d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学说(思维导图)
《解密中医》:庸胜堂中医基础讲座实录第四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