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新生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摘要】新生儿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为多器官系统受累,特别是肝、脾、血液系统、肺和皮肤黏膜。本文报道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以气促起病,伴多器官系统受累,基因检测确诊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5型,放弃治疗后死亡。

病例资料

患儿女,生后19 d,因'气促12 d'入院,出生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呼吸稍促,心肺腹、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呼吸道病原、巨细胞病毒、EB病毒、血培养、乳酸、血氨、遗传代谢筛查、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脑脊液检查、心脏彩超、电子喉镜等均未见异常;胸部CT提示新生儿肺炎。入院第10天(生后29 d)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4~39.6℃,伴全身花斑纹及散在出血点,肝脾增大,肋下3~4 cm,全血细胞减低及凝血功能异常,WBC最低5.4×109/L,Hb 75 g/L, PLT 11×109/L;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1%;APTT 114.40 s,PT 19.60 s,Fg 0.71 g/L;三酰甘油4.28 mmol/L,白蛋白25.3 g/L,AST 88 U/L,ALT 38 U/L;血清铁蛋白12 377.35 ng/mL。予吸氧、美罗培南、丙种球蛋白、多巴胺、多次输注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治疗。入院第19天(生后38 d)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巨核系增生,组织细胞吞噬现象易见,血小板散在分布(图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sCD25)>7 500 U/ml。临床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入院后行2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共45.5 h,治疗后患儿花斑纹及出血点消失、气促明显好转,肝脾明显缩小。1周后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伴全身花斑纹及散在出血点、肝脾大、腹水(深度约42 mm),感染相关指标无异常,考虑为原发病引起。予静脉输注地塞米松10 mg/(m2·d),12 h一次;腹腔穿刺抽出淡红色腹腔积液80 ml。患儿病情恶化,出现呼吸衰竭,家属放弃呼吸机支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基因检测回报:患儿为STXBP2基因2个位点突变导致的家族性HPS 5型[OMIM: 613101],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个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图2)。

讨论

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疾病,是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引起的严重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及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期起病少见,早期多表现为反应差,发热、皮疹等不典型症状,易误诊为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腹水、骨髓细胞学检查见噬血细胞现象等表现。根据国际组织细胞学会制定的2004诊断指南[1],本例患儿临床符合发热、肝脾大、血细胞减少、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噬血细胞、铁蛋白≥500 μg/L、可溶性CD25(sIL-2R)≥2 400 U/ml共7条诊断标准,可诊断HPS。HPS包括家族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家族性HPS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典型病例出生时健康,多于6个月至1岁以突然高热、黄疸、出血、肝脾肿大起病,少数有惊厥[2,3],如不治疗病死率几乎为100%,通过及时治疗也可完全缓解。本例患儿抗感染治疗无效,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家族性HPS。HPS目前主要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必要时采用化疗、免疫治疗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待病情控制后尽早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4,5]。本例患儿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体内炎性因子,症状虽一度好转,但之后病情反复,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欠佳,最终死亡。建议对于此病患儿早期进行基因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依据。

来源: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作者:王玲 魏谋 赵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月定为噬血月还真没错!
一月一病: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
治愈肝移植术后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
1例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
嗜血细胞综合症
【读片时间】第0900期:嗜血细胞综合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