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换个方法学中医(一) 中医系统论的中心是一个“和”字

换个方法学中医(一)

中医系统论的中心是一个“和”字

#01

百年中西医之争、现代科技大潮的风雨洗礼使中医历尽沧桑,但中医并没有倒下,在21世纪之初,中医将重铸中医之魂,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中医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是由于中医学有许多正确理论的支撑,如中医的“天人合一论”“平衡论”“全息论”“系统论”等。时光到了20 世纪中叶,人们才逐渐发现现代科学的分析还原论的办法用于医学并非完美无缺,许多医学精英也发现医学绝不是纯粹的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用化学的、物理的方法并不恰当,有人说医学不完全属于科学。现代医学沿着还原论之路已经分析到了DNA的基因水平,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疾病都弄明白,如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牛皮癣、白癜风等杂病的病理都不太清楚,所以治疗起来十分棘手,现代医学对许多疑难病治疗并没有超越古老的传统中医。还原论的分析法把医学引入了歧途,医生只相信检验的“金指标”,查验越分越细,药品越分越贵,所谓高端治疗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越来越多。“分而治之”的结果是难分难解,猛然回首才发现,中医“整体论”的方法并不比西医差,对付诸多慢性病,中医与西医相比均有过之而无不及。20世纪之初,现代医学的模式也在默默地变化着,先是搞起了“循证医学”,近几年由于基因组学的进步,又提出了“精准治疗”“转化医学”等,但无论怎样改变,其分析还原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0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体科学研究一定要有系统论思维,这正是中医的观点,西医学和整个医学都要走到这条路上来,中医现代化的中医开方速成法核心内容,也应该是系统科学的应用。中医一开始就从整体出发,从系统出发,所以中医的成就正是西医的缺点和错误。钱学森的说法十分中肯,中医的发展和创新始终不能忘记生命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现代系统论也明确指出整体≠部分之和,生命体绝非是一个零部件的组合体,且不可随意拆开、替换。中医药的方剂中的君、臣、佐、使绝非是1+1=2那么简单,复方中药是一种整合功能,中医没必要去考察每味中药具体含有什么化合物,是哪一味药起了治疗作用。中医药是数千年在人体上试验的,用几组小白鼠试验的方法,并不符合中医系统论的原则。中医的一切诊疗活动,都是以人为本,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制衡的系统方法使生命体趋于平衡,达到“中和”,即所谓“大道归一”“阴平阳秘”。中医学的系统论也是以“和”为中心,“和”的思维广泛地渗透在中医的理、法、方、药中。

#03

中医药是数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中华文化的形成无不与儒、释、道三家相关。中医虽源于道,但发展于儒。老子的《道德经》对中医的影响最大,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崇尚自然和自由,反对斗争,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中医的经络学说与药物归经都是道家气功师在修炼中发现的。到了隋唐以后,印度佛教的传入使佛教医学也对中医产生过影响,但中医的发展后来主要与儒家关系最为密切,古代是儒、医相通的,儒医多为秀才出身,中医的典籍文献是历代儒学家的功劳。儒家的核心思想为“仁”,后来常说“医乃仁术”,治病救人需施“仁术”;治国乃“仁政”,儒家认为做人的修身养性最高理念为“中和”。即儒家所谓的“中庸之道”,中庸乃不偏不倚,“中和”乃天下之大道。中医治病就是以整体思维观去矫正“失和”“失衡”。中医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偏颇之谓病”,治病就是矫正阴阳之偏颇,以达中庸“和”之境界。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言:“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和祥和。”

#04

一个临床中医师的能力,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外,主要是可否运用整体观、系统论等方法,能否灵活多变地应用系统方法,能否在错综复杂的证候病机中抓住疾病的本质,这就要考验一个医师的综合分析要辨证能力的高低,决定以“和”为中心,能在数百个方剂中通过系统分析和高超的悟性找到对证的方药,矫正疾病的偏颇,因此“和”字乃是中医系统论的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反对中医者且看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和国外学者是怎样接受中医理论的[转]
(6)中西医学的归宿——系统医学
本能系统论9——西医和中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西医还原论,中医系统论#中医 #传承中医文化
发现生命太美——梁冬对话郭生白(五)
我对中医说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