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才到黄金期

老年才到黄金期

〔日〕曾野凌子

 

培养独处的习惯

我没有兄弟,直到婚后有了儿子,才发现男生玩的游戏和女生的不一样。

女孩子如果想看电影,都会邀请朋友在一起,他们觉得单独看电影、吃饭,会很无聊。可是,男孩们即使没人陪伴,也能独自一人高高兴兴地去看电影,喝酒。儿子更会特意和父亲错开日期,去看同一部电影。

女性成长到某个阶段前,都不善于单独休闲玩乐,这一习性和社会背景有关。过去,只要不是家庭生活所需,女性单独出门,几乎就会被视为反传统,再加上为自身的方便和安全,女性身边也需要友人相伴。

这些因素都带有些微的女性倾向。其实,若真正有兴趣的话,单独一人行动,也能全身心投入。就像与异姓谈情说爱,总不会带上朋友陪着吧。

我畅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时,即使有朋友陪伴着,也觉得如独处一般自在。

我一直认为,务必要养成独自一人也能够休闲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渐渐凋零。再说,身体状况日渐老化、恶化,能一起共游的人也越来越少。或许有一天,我不得不踽踽(读“举”)独行在陌生的街道上,成为一个形单影只的坚强老人。

 

孙辈忽视勿伤感

老年人若因为身体的逐渐衰弱,思想观念的老化,以及无法追赶上潮流的缘故,就自己觉得与孙辈们格格不入的话,这犯了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大错误。

通常,老年人在知识吸收上、运动体能上,赶不上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有关数学或社会学科的知识等,能和孩子势均力敌是父母也很少。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抱怨父母“连这些也不懂”,令壮年期的父母亲也沮丧极了。

这么看来,孩子们对父母的敬意变得荡然无存了吗?

有些人以为当然不会。壮年期的父母还在社会上工作,仍拥有赚钱的能力,还能得到儿女的敬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已失去工作能力的老人,不就全部不被尊重吗?

当然不是。有些人,直到年老体衰,出现精神恍惚或痴呆症前,一直在工作或学业上孜孜不倦地追求,从不懈怠,即使由于年龄原因不再拼命挣扎、抗拒命运,亦属生命中的自然现象。而在其无言是沉默中,年轻的后辈仍能感受到他的威严。

我有一位学者朋友年满八十,给人的感觉就如同老学究。他因动脉硬化导致昏睡不醒,而经治疗醒来后的第一句话,竟是满腹的感谢:“长期造成大家的不便,真对不起,也谢谢你们。”他再也无法延续原来的学者生涯,因听力障碍几乎整天一言不发。他和年近八旬的老伴,与儿女们分开居住。已经四五十的子女来探望时,他还会问孩子们:“有没有带糖果来?”

他的孙子曾说:“好奇怪,爷爷什么也不会,就只会呆坐着,一点也不像以前那样神气。”

这让我听得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是老人家还在坚持他的独立精神,虽已无法贡献,但仍祈愿能对子女、孙辈有所贡献,而依旧秉持身为一家之长的心境啊。

 

快乐地帮忙照顾孙辈

如果负荷不了,最好还是不要勉强自己帮忙照顾孙辈。可是,从照顾孙辈中得到乐趣的老人也很多。

年轻人千万不可指责老人家不肯帮忙照顾小孩,因为那是一项很幸苦的工作。真正独立的年轻夫妇,自己一定能想办法,处理好包括照顾孩子在内的一切经济、工作等方面的问题。而作为老年人,倘若照顾孙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那就好好地去享受这份愉快吧。即便晚辈不懂得感谢,也请自我克制,不要抱怨连连。

如果帮忙照顾孙辈,是为了得到年轻人的感谢,那就大错特错了。

 

别担心自己的后事

有位年轻的儿媳妇说:“平日的生活已经非常忙碌,而婆婆一来,偏又说些惹人嫌的话。像坟墓如何安排之类……每次发年终奖,都得提交一笔固定的数目给婆婆安排。婆婆从日常琐事到坟墓等后事,统统看不开。”

老担心后事,会给年轻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死亡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对任何事情已没有感觉了吧?人既已死,这把老骨头要如何处置,应该不那么重要吧。

就算坟墓造好了,终究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时间再久仍是孤魂野鬼一个呢。历史上的名人德川家康、拿破仑的陵寝,已遗存几个世纪了,也仅是作为名胜古迹残存下来。而前去参观的人,也并非是去参拜,主要还是观光。

 

不要干涉年轻人

有些老年人依然大权在握,这说明他们仍具有和壮年时期相同的思维模式吧。

我认为,若能将个人主义善加运用的话,那么,培养出老人与年轻一代的独立性,即使是骨肉亲人,也能避免金钱之争的丑态。

但是老年人也要切记,不去干涉儿女们的世界才好。倘若儿子已值壮年,就算他抱怨工作过于忙碌,或是打算辞职不干,老人也应提醒自己尽量不去干涉。已到中年的子女,其朋友到家里来访时,除非是已熟悉的旧识,不宜喋喋不休的搅合在一起。他的交友已不需要你的指导,更不需要你去掺和。老人只需在被介绍时微笑打招呼即可。

我觉得子女成年以后,他们个人的一切生活起居,就不需父母再给予注意、提醒及批评。出差错,应全由其本人负责;花光薪水,吃点苦头承受后果也是应该的。

能自承结果,才会记取教训,最终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此时,父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

假如孩子触犯法律而锒铛入狱,世上所有的人都完全鄙视他时,身为父母,仍要秉持初衷为他祈福,拯救他的灵魂。也只有父母亲,能在此时此地愿意去拯救自己的孩子。

即使如此,父母亲仍不要去干涉子女。尤其是在子女决策、交友、或是结婚、就职这些重要事项上切记不可干涉。

 

切勿故步自封

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根深蒂固地认为反派角色永远是从舞台左侧登场的话,肯定会使思想不断僵化。人到了耳不聪、目不明,行动不甚方便的老年期,对他人的看法也已固化。

我有一个老朋友,十年前就住在依山傍水的郊区,我对于他突然迁居到偏僻地区的举动,始终纳闷不解。

对于与时俱进,世上有数不清的定义。但是,这世界也天天从既有的定义中弃旧图新。从来都以为小学生不可能自杀,有一天突然传来小学生自杀的消息;面馆一直都是吃面的地方,也许某一天会卖起狮子、狒狒也说不定呢。没错,面馆卖狮子真的很奇怪,可是我们身处的世界,就是这么变化迅速。生活用品、药物、公交车线路等,也会改变。使用起来更加便利的衣服、用具,每日都在推陈出新。原来徒步才能到达的荒郊,开发之后就变得繁华起来。相反,曾人烟稠密的市镇,也有可能荒废。

老年人或许可以放轻松些,不必过度老成、稳重,试着去喜欢、接受新东西也是不错的。

老年人凭过去的经验、感觉来判断行事,这种弥补衰退机能的本能反应,原也无可厚非。只是仍有必要培养出尽可能的细心与观察力,以及重新定义事物的习惯。

 

                                   ——摘自《我想这样年老》

                                          宗友    201311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人帮忙带孙辈更长寿
中老年人与子女相处,请记住这五句话!真得放在心上!
美国十大孝顺标准
一道时代的家庭考题
老年人如何摆脱节后综合征?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哪些“禁忌”和“教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