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来讨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真相
从《山东寿光:“中国蔬菜之乡”深陷农残疑云》《速成鸡45天喂十几种药防病 养殖户称不敢吃自己养的鸡》《江西空心村调查:有村庄仅剩一个人 着火没人救》《明天,谁来种地?》这些公开报道中,我们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农村的萧条衰败,已经没有所谓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化学污染日益严重,食品质量令人堪忧,本次的世界金融危机和历次的世界经济危机都证明西方工业化模式不适合中国也不适合世界,中国发展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主流经济学家都引用西方国家70%-80%以上的城市化率。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的观点更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只有城市(镇)化才能救中国,王建算了一笔账: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大概增加了1亿城市人口,与之相对应,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52万亿元。从实际测算看,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还会引来几十万元潜在消费。按照2007年的城市人口计算,如果城市人口翻一番,中国大陆的消费总额有望翻番,即每年可增加10万亿元以上的消费额。彼时,中国大陆的出口额约为9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城市人口增加1倍,就是一分钱不出口,内需也能把这一块吃掉。”王建说。
坚持城镇化观点的主流经济学家常识性错误在于:一是只看到城镇化所带来的消费需求而忽略了城镇化所新增的生产能力,并且提高城镇化水平所新增的生产能力远大于其所带来的消费需求,新增城镇人口坐在家里只消费不生产就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办不到。二是没有看到随着科技创新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替代人工是大势所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所需人员和人工逐步减少。我们常见挖掘机、叉车等的应用就节省了大量人工。
经济学是研究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所以经济问题应该从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方面分析。工业方面:
第一、社会发展自从剩余产品出现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社会的人借助生产工具形成的综合生产和供给能力远大于他自身的综合需求和消费能力,由此形成的社会产能过剩导致经济供需失衡是西方国家历次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二、工业生产基本上不受季节、气候和天气的限制可24小时生产,也就是说生产和供给能力可无限扩张,社会生产供给的增长速度会远大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所以不管政府如何人为扩内需总是远远满足不了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性,大家都见过加班加点的生产,谁见过加班加点的消费?
第三、政府投资只是在项目建设期间有社会消费需求,但最终结果是直接或间接提高社会生产能力,拿修路来说,在施工过程中会对钢铁、水泥、机械设备等行业形成一定的社会需求,但道路畅通后运输能力提高就会间接提高社会生产能力,修路的最终结果和最终目的不会永远停留在在修路的过程中。2009年4万亿投资最终结果是提高了生产能力而不是消费能力,反而加重了经济的供需失衡。
第四、城市服务业像“毛”一样依附于工业这张“皮”而不能单独存在,只有高效、高附加值的工业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西方国家先有发达的工业以后才有发达的服务业,而不是相反。离开工业发展服务业只是一厢情愿的空谈。
第五、随着科技创新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替代人工是大势所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所需人员和人工逐步减少。
猜你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易斯转折点的意义,刘易斯拐点通俗解释
影响江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彭文生:新城镇化难以支持再一轮房地产扩张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召开〔三农在线、中国农业新闻网〕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严守“三条底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