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和下西洋|郑和简介|郑和是太监吗
呵呵,其实我想提起郑和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在小学的历史课本上我们就知道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但是对于郑和其人,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呢?

  一、郑和简介:

  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宝。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马三宝在10岁时被进攻云南的明军俘虏,随后被阉割成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宝因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特论功行赏,考虑到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虽然郑和是个太监,不过比起王振魏忠贤之流的实在是强太多了,有时候,我就在想,你说同样是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自公元1405年开始,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郑和下西洋图片

  二、郑和几次下西洋

  自公元1405-1433年,郑和几次下西洋呢?答案是:七。郑和共七下西洋,在这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郑和前前后后总共七次下西洋,为什么要下西洋呢?其目的是什么呢?我想这点很多人都想知道吧,那就让我们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来给大家一一揭秘吧。

  那么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呢?

  主要是宣扬明朝国威,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这点在明史中也有据可查,翻阅明史发现其中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以才派三宝太监下西洋。

  三、郑和下西洋路线、时间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路线和时间: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 时年34岁的郑和奉成祖命,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郑和36岁,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 38岁 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乐十一年 癸己) 42岁 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乐十五年 丁酉) 46岁 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乐十九年 辛丑) 50岁 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

  1431年(宣德六年 辛亥) 60岁 郑和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这就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路线和时间,随后在第一次下西洋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船上病逝。后归国后被宣宗赐葬在南京。

  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虽然在国土面积上远远比元朝小,但至少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散财之举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四、郑和下西洋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全集

  目前有部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正在各大电视台上演,这是一部以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为依据,融合各种民间传说故事及多方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大胆合理的艺术想象而构成的大型交响京剧。

  剧本采用灵便自由的倒叙结构法,以郑和六下西洋返回中国之后,因明成祖朱棣去世,航海盛举被迫中止,船队两万七千余官兵奉调留守南京修建宫宇庙堂、漕运米粮,倍受压抑而又不懈努力,争取重返大洋再创辉煌的情结为贯穿线,引出一连串色彩斑斓、激情磅礴的回忆,绘制一幅郑和下西洋的壮丽画卷!

  我个人看后觉得气势磅礴、抒情壮志,是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各位没看的,感兴趣的朋友也都可以去看看,毕竟千百年来,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人类历史上征服大海的奇迹,除了郑和就到新航海时代了。逝者已逝,但是功绩不容抹杀,我想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的、最伟大的、最有成绩的航海家,这句话,他当得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和为什么称“三宝太监”
世界唯一用太监命名的城市,洋人听了讥讽嘲笑,中国人却肃然起敬
传说与真实:中国文化在东南亚 ——从郑和下西洋说起
郑和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详细历史资料介绍 | 古典文学
世界唯一以“太监”命名的城市,外国人听了想笑,华人却肃然起敬
王景弘(明朝宦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