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大传——系辞下传(学习笔记之二)

易经大传——系辞下传(学习笔记之二)

2012-07-12 09:55阅读:305
系辞下传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
(八卦是基本卦,称为经卦。(1)八卦的序列方位是一个宇宙图式,天地万物之象尽在其中。(2)由八卦重叠而成六十四卦,叫做重卦,共三百八十四爻。(3)爻反映变化,刚与柔相互推移是这个体系结构的动力机制。(4)联系到人的实践目的做出价值判断的指导,这种人为的有心参与,就叫做“动”。(5)动的结果有吉凶悔吝之不同。(6)由于客观事物的变化都是阴阳和刚柔的变化,所以为了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不犯错误,必须懂得“刚柔立本”的道理。(7)认识了变化的规律,才能正确应对,变通趋时。)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客观事物的变化,自有其正常的规律,所谓“贞”就是守持正固,即合乎正常的规律。(1)就社会人事而言,不是吉胜凶,就是凶胜吉,这是合乎正常规律的。(2)就宇宙自然而言,天地之道由于合乎正常规律,所以为人们所观瞻;(3)日月之道由于合乎正常规律,所以显示其光明;(4)天下事物的运动由于合乎正常规律,所以形成一元化的整体。)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tui,柔顺之貌)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1)乾为纯阳,确然示人以平易;坤为纯阴,隤然示人以简明。“易则易知(“知”为主宰之意),简则易从”,因而乾坤两卦所昭示的易简就是一阴一阳之道的总体特征。(2)爻是对客观规律的仿效;(3)象是对客观规律的象征;(4)由爻象所组成的易学体系完整地反映了客观规律,是一个易知易从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爻象之动只是思维模式内部的逻辑联结,通过人的行为实践,把认识世界的问题转化为改变世界的问题,呈现出吉与凶的不同结果;(5)人们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的变化规律加以人为的裁定推行,才能建功立业,促使事物的发展符合人的价值理想;(6)圣人通过爻象之下系之以辞,示以吉凶,指导人们的行为实践。)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1)天地化育万物,具有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好生之德;(2)君主居至尊宝位,仁民而爱物;(3)因此,为了巩固政权,守持宝位,必须施行仁政;(4)仁政的本质在于关怀民众的切身利益,推行富民政策,凝聚人民;(5)同时,在经济上“理财”,在政治上“正辞”,在道德上“禁民非”,使人民的行为符合义的规范制约。这样,既关怀民众的切身利益,又秉承了天地的好生之德。)081115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gu,渔网),以佃(dian,耕作)以渔,盖取诸离。
(本节列举卦象,论述观象制器的思想。伏羲通过对天文地理自然现象的仰观俯察,摹拟仿效画出了八卦。这种摹拟仿效不是停留在感性层次的表象,而是尽可能地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因而六十四卦的卦象体现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人们通过对卦象的观察,接受自然的启示模仿其结构和功能,制造出适合于人类使用的器物。这就是所谓的“观象制器”。伏羲生活于鸿荒之世,从离卦的卦象中得到启示,“作结绳而为网罟”,用来围猎捕鱼,开创了渔猎时代。)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斲(zhuo,同“斫”,大锄)木为耜(si,翻土农具的下端),揉木为耒(lei,耒耜-耕地农具),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从益卦的卦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犁田和除草的工具,创造了农业。从噬嗑卦的卦象中(咬合,谈拢成交)得到启示,创造了商业。)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黄帝、尧、舜三位圣人,对六十四卦进行演绎,交流融通,使之继承和流传下来而不间断;同时,根据教化的需要使易经之理逐渐神化,让民众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易理的本质是,穷尽产生变化,变化达到融通,融通就能流传久远。顺应天道,天地护佑之,当然大吉大利。黄帝、尧、舜从乾、坤两卦的卦象中得到启示,创造了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包括衣着文明——黄帝、尧、舜穿着宽大的衣裳,于无为之中而天下大治)。)
刳(ku,挖空)木为舟,剡(yan,削、刮)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从涣卦的卦象(上风下水)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舟楫;从随卦的卦象(上悦下动)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车辆,制造出水陆交通工具。)
重门击柝(tuo,打更的梆子),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chu,舂(chong)米的木棒),掘地为臼(jiu),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从豫卦的卦象中得到启示,设置重门,击梆巡夜,(预警)防备盗贼;从小过卦的卦象中得到启示,断木为杵,掘地为臼(jiu),发明了杵臼。从睽卦的卦象中得到启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发明了弓箭。)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宫室建筑、丧葬之礼、文字书契是人类社会由蒙昧时代进化到文明时代的三个重要标志。发明宫室建筑取代上古的穴居野处,是从大壮卦的卦象中得到的启示。制定丧葬之礼取代古时的葬之中野,时从大过卦的卦象中得到的启示。发明文字书契取代上古的结绳而治,是从夬卦的卦象中得到的启示。)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1)周易的符号体系由卦象构成。(2)卦象是对客观事物概括性的摹拟,具有象征的意义,是以具体的形象表现事物的本质。(3)彖即卦辞,卦辞以明确的语言文字作裁决论断,说明卦象的意蕴。(4)爻是仿效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且与人们的行为紧密相连,由此产生吉凶悔吝各种不同的行为后果。人们通过对卦象、卦辞、爻变三者全面的了解,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而采取正确的行动。)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八卦中除纯阳、纯阴外,阳卦为震、坎、艮,均为一阳二阴,阴爻多而阳爻少;阴卦巽、离、兑,均为一阴二阳,阳爻多而阴爻少。这是因为阳卦的卦画加起来是五,五为奇数;阴卦的卦画加起来是四,四为偶数,所以说“阳卦奇,阴卦耦(偶)”。阳为君,阴为民;阳卦象征一君领导二民,二民拥戴一君,故为君子之道;阴卦象征二君争夺一民,一民兼事二主,故为小人之道。但就君子与小人的判断而言,并非一成不变,因为阳未必善,阴未必恶,关键在于阴阳之间协调并济,避免争夺倾轧,矛盾冲突。)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伸”之意)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这是咸卦九四的爻辞,本义是说九四与初六有感必应的感通之理。孔子则提升到哲学高度来看,认为天下之事何必思虑(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天地万物的感通之理完全是无心以成化,并非有意而为之;社会人事的感通之理,秉承天道而来,同样应该是顺其自然),天下之事兼容并包,多元一体,殊途同归,其感通之理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感通之理是阴阳往来屈伸,相因相成,协调并济,从而构成天人整体的和谐。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精义入神”,“穷神知化”,指导行为实践,提高自己的品德,这也就是君子之道。这是一种超然境界,超越了一己之私的局限,虚中无我,廓然大公,立足于人心的本质,顺应天下和平的共同期望,进行广泛的沟通感应,把全社会整合凝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毛毛虫收缩它的身体,是为了求得伸展前行;龙蛇潜身冬眠,是为了保存生命;精心研究自然和人生的道理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是为了将其诉诸生活日用;利用这些知识和智慧使天下人能够安身立命,是为了把自己的高尚品德日益提升。)
(曾仕强先生对易经的价值评价是六个字:叫做“明象位,立德业”。认为一个人一定要搞清楚客观现象和自己的位置,象就是现象,位就是你的位置,所以“明象位”很重要;但是后面这三个字“立德业”才是根本。一个人学问再好,不能担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担保你会发达,钱再多也没什么用,最要紧品德要好。)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这是困卦六三的爻辞,“前进被巨石挡道,后退为蒺藜刺伤;回家见不到妻子,凶险接踵而来”。孔子的解读着眼于阐发爻象的意蕴,指出这种困境是咎由自取,错误地估计形势,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只能导致“名必辱”、“身必危”的后果。)(引申:无论干什么事情,设定的目标、寄予的期望一定要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合乎自身的实际。超越这些条件就会受“困”。)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这是解卦上六的爻辞,“王公(上六)用箭去射那盘踞于高墙上的恶鸟(指六三),一箭射中,解除了悖乱的祸根,没有什么不利的”。孔子着眼于象外之意,阐发了“藏器於身,待时而动”的思想,即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种器就是指品德才学,经国之才,济世之器。)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孔子认为,小人不见利益是不会劝勉行善的,但是小人追求利益往往违反了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以致走上犯罪的道理。因此,当小人初犯,进行小小的惩罚,使其悔过自新,“小惩而大诫”这是小人的福分。借用易经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辞来证明:“初犯者被刑具套住脚趾警戒之,这不算有害”)(这里是孔子对小人的形象刻划:对于小人,你不羞辱他一下,他不懂得什么叫仁德的;你不给他点颜色看,他是不会讲义气的;你不让他看到有利可图,他是不会听从劝勉的;你不给他点威慑,对他就起不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履校灭耳,凶。’”
(孔子认为,小人之所以走上罪大恶极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不知防微杜渐。这个道理可以从噬嗑卦上九爻的爻辞中找到有力的印证。“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遮住耳朵,这是重刑,也是罪有应得”。)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孔子从哲学高度阐明“居安思危”的政治思想,“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关于这个道理,也就是否卦九五的爻辞的深层意蕴,“要居安思危,才能像系于桑树上那样牢固”。)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鼎卦象征创建新秩序,九四为近君大臣,用人不当,力不胜任,破坏了大好形势,使改革的成果付之东流,故有“鼎足折断了,供公众享用的美味佳肴倾翻了,情形可恶且会受到重罚,会有凶险”之象。孔子对这个教训作了深层次的分析,指出这是由于“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的原因。)(德行浅薄却把持着尊贵的位置;智慧平庸却偏偏要谋虑大事;能力微弱却承担着重任。这样的人很少有不自取其祸的!)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chan),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si,等待)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可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豫卦六二的爻辞,“保持自己耿介如石的独立人格,不终日迷迷糊糊(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坚守正道必获吉祥”,六二坚持以中正之道自处。孔子则强调对客观形势的理性认知,要求以清醒的理性如实地把握变化的苗头和吉凶的先兆,由此而采取的行动也就耿介如石,“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既不以拍马谄媚交好于上,也不以轻忽傲慢相处于下),自然合乎中正之道。因此,作为一个理想的君子人格,应该“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这样,才能成为众人所仰慕的楷模了。)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大概)庶(接近)几(趋势、苗头)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袛悔,元吉。’”
(“颜氏之子”是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孔子经常称赞其品德完美,正如复卦初九的爻辞所说,知错改错,“偏离正道不远就马上回复,这样就不至于后悔,必然会大吉大利”。)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言致一也。”
(宇宙的生机活力,源于阴阳的协调并济,和谐统一。天地二气交融渗透,万物化育纯厚,男女雌雄精气交合,万物化育生成。孔子认为,这是合二为一的普遍性哲学原理,他引用损卦六三爻的爻辞,“三人一起前往,会使一人受到伤害;而一人独自行动,就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说明这一哲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正是宇宙的生机活力之所在。这里引申了相对平衡,和谐,配偶等理念。)(美国易经老教授汪忠长先生说:“人类谓宇宙为中心,天地之精华,国家之命脉,社会之主体,无不由夫妇之和谐而衍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孔子阐明了处理人际关系应遵循的普遍性原则,强调三个方面的修养:有所行动之前要先安定自身,无愧无怍(zuo);有所言语先要心态平和,坦坦荡荡;有所要求先要确定交情,建立信赖。反之,如果自身危险而行动,内心惶恐而发言,缺少交情而求助,这就破坏了合理的人际关系,如同益卦上九那样,片面要求损人以益己,贪得无厌,结果引起众人的愤怒攻击,即爻辞所说“不能再增益了,已经到顶了;已经有人来攻击他了。确立了为民谋利的志向却没有能坚持,因此带来了凶险”。) (“善易者不占”,你如果能够做到: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齐其家,有治国的胸怀,有平天下的境界,有驾驭已知和未知的能力,还用去占卜吗?)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1)乾坤两卦是进入易经哲学殿堂之门户,蕴藏着易道的精髓。乾代表阳性的势力,坤代表阴性的势力。(2)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表现为一个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既表现“阴阳合德”的统一一面,又表现“刚柔有体”的对立一面;(3)以体现天地的变化之理,通达神明之德,深刻反映阴阳变易的规律;(4)其名称虽然杂乱繁多,但却有概括性的象征意义;仔细考察各种事象的种类,多半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违反人们心愿的冲突,致力于探索化解冲突为和谐的应对之方,其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大概是属于衰世的作品。)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本节论述易学体系的结构与功能。(1)就其认识功能而言,能够彰明以往,察知未来,显示细微征兆,阐明幽隐之理;(2)就其结构体系而言,它通过六十四卦的卦名展开来辨别物象(卦象),通过卦爻辞正当周全来决断吉凶,从而组成非常完备的体系;(3)就其表现形式而言,虽然每一个名称看似很小,但却概括了一个大的类别,人们可以通过设类取譬,触类旁通,认识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虽然旨意深远,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但却不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表现,而是用文采灿烂的形象语言来表述;其中的言说虽然委婉曲折,但的确十分中肯;所谈论的事物虽然放肆广泛,却隐藏着深意,使人们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4)就其指导实践而言,针对人们的疑惑(“贰”:三心二意-疑惑)进行“彰往而察来”的指导,指明失得的后果决定于行为的选择是否合理正当,以帮助人们成就一番事业。)
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之兴起大概在中古,即殷周之际;作易者大概怀有忧患意识,因而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下面列举九卦,进行“三陈九德”的论述,论述的特点完全着眼于卦名意义的关联,适应道德修养本身的需要,把九卦的意义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序列:)
是故履,德之基也; 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第一陈论述九卦作为道德规范的地位。(1)履(践履),礼也,礼为道德修养的基础;(2)谦,谦恭为修养道德、涵养人格的关键;(3)复,复归本原为道德滋养的根本;(4)恒,持久使道德坚固;(5)损,减损用以修养品德;(6)益,增益使品德更为充裕,有所增进;(7)困,困穷使人明辨德行;(8)井,养人利物是道德的基地;(9)巽,申明教令是道德的制衡。)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第二陈论述九卦之德的作用。(1)履礼而行,可以和谐人际关系;(2)谦恭自处,可以受人尊敬;(3)复归本原,可以由细微之处辨别是非善恶;(4)恒守其德,可使人始终坚持而不厌烦;(5)减损欲望,先难而后易;(6)增益品德,可以长久充裕而不必有意造作;(7)困穷之时,可以磨炼意志,困而求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8)井不动而及物,居其所而施惠于民;(9)巽之教令,称物之宜,而不露形迹。)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 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第三陈论述九卦之德的重点所在。(1)践履(和礼仪)在于和谐相处;(2)谦恭在于克制守礼;(3)复归本原在于自我反省;(4)恒常持久在于道德专一;(5)减损欲望在于远离危害;(6)增益品德在于产生利益;(7)处困之道在于减少怨尤;(8)井以养人在于辨明道义;(9)巽以申命在于通权达变。)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於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本节就六爻的变动论述常与变的辩证统一关系。(1)“易之为书”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其必须遵循的恒常之道;另一方面,道在人的活动中又在不断地迁移,变化莫测。这就是常以处变,变不失常的道理;(2)就六爻在一卦之内的变动而言,六爻虚位以待刚柔两爻来坐实,而阴阳上下相互变易,不断运动,顺其自然,并无一定之规。(3)六爻的“出入”变动遵循一定的法度,变中有常;对外对内都通过爻辞示之以吉凶,使人知道戒惧警惕,明了导致忧患的缘故。(4)由此看来,易经指导人们的生活,尽管没有师长耳提面命的教诲,却如同父母时刻在身边关怀呵护。六爻由下往上,展现为一个序列,从初爻的爻辞可以看出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最终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体会到存在不变的常理可以遵循。(5)然而,易经的道理,如果没有人的主体意识的积极弘扬,推而行之,易经的“道”是不会“虚行”的。(这里强调人们把易道运用落实到行为实践中去的重要性。))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本节论述一卦六爻不同的认识功能。(1)易经的卦由爻组成,表现事物自始至终的发展过程,把事物的存在放在具体特定的时态来考察,这就是易经的特质所在。(2)六爻在特定的时态中错杂相处,每一个爻位代表不同的“时物”。(3)初爻代表事物的开始,其未来往往充满变数,难以由初爻把握事物的整体;上爻代表事物的终结,容易由此看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4)初爻只是拟议各种可能发展的趋势,到了终结阶段,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这就已成定局了。(5)中间四爻代表了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各自具有健顺动止之德,其所选择的行为方式,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观察中间四爻的阶段性发展,“存亡吉凶”的后果是居然可知的。(6)实际上,卦以存时,爻以示变,部分从属于整体,一卦支配着六爻之变,事物的发展态势在彖辞中已经有了原则性提示,只要认真研究卦辞,就可以大体上领悟到全卦的整体意义了。)
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二爻与四爻,功能(柔位)相同,爻位有异,二爻多有赞誉,四爻多有戒惧。这是因为四爻接近君位,容易冒犯得咎。一般说来,处于二、四阴柔之位,不利于有远大的作为,主要在于奉行柔中之道,以避免灾祸。三爻和五爻,也是功能相同,爻位有异,三爻多有凶险,五爻多有功勋。这是因为五为君位,三为臣位,有贵贱等级之分。一般说来,由于三、五皆为阳刚之位,柔爻居之多有危险,刚爻居之才能胜任。)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经卦的六位组成非常周详和完备,包容了天道、人道、地道。五爻与上爻代表天道,三爻与四爻代表人道,初爻与二爻代表地道,六爻总称三才之道。道是变动不居的,六爻刚柔相推,居于不同位次,谓之爻位;爻位的排列有上下等级之分,所以爻也象征着事物;事物与事物相互错杂,组合匹配,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文采,如天文、人文;各种文采的组合匹配有的适当,有的不适当,这就产生了吉凶。)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易》文化的兴起和繁荣,大约是在殷商失德衰亡,西周兴盛的时期吧?(1)易经作于殷周之际,当时面对乱世的困境,作易者忧心如焚,力求通过客观冷静的研究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拨乱反正,重建正常的秩序。(2)因而,在卦爻辞上有很多危言,目的是要人们警惕自勉,谨慎行事,转危为安;反之,如果言辞平易,就会使人丧失警惕,掉以轻心,从而导致倾覆。其中的道理意义重大,需要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3)始终保持戒慎恐惧之心,采取正确的行动,避免犯错,这就抓住了易之道的要领。)(孔子曾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候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weiwei,勤勉)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本节论述乾坤易简之德是易经阴阳哲学的核心。(1)乾为天下最大的刚健,刚健者自强不息,且知道艰险;坤为天下之至顺,柔顺者厚德载物,且知道阻碍;二者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面对和克服各种险阻。(2)这种哲学原理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消除忧虑,断定吉凶,勤勉奋发,成就事业。(3)这样,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有所作为,可以使吉事呈现,可以观象制器,可以占事知来。(4)乾坤成列,天地设位,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之道。从而,圣人能够成就大事,民众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谋划行动,来营造一种如同天地万物那样调适畅达的社会发展前景。)(070722下午)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本节论述一卦六爻刚柔杂居而产生吉凶悔吝不同的后果,给人以行动的指导。(1)八卦以卦象说明一卦的整体象征;爻辞、彖辞则更具体地说明事物存在和变动的各种复杂情况;其刚柔错杂相居,有的相互协调,有的彼此矛盾,因此可以看出吉凶来。(2)就人的实践目的而言,都是趋利避害的;但就其实践的后果看,则或吉或凶。(3)之所以会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是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一是“爱恶相攻而吉凶生”,相爱则团结合作,相恶则对立冲突,这就产生了吉凶;二是“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有的虽远而有应,有的虽近而不相得,这就产生了悔吝;三是“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在处理相互交往彼此感应的关系上,是胸怀坦诚还是尔虞我诈,这就产生了利害。(4)易经的爻位体例,近邻的相比要比远方的相应重要,但是,如果左邻右舍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受到伤害,带来悔吝。)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本节对言辞交往进行细致分析。(1)将要背叛的人,由于违反承诺,背信弃义,说话会有惭愧的表情;(2)内心疑惑的人,由于犹豫不决,说话会支吾其词;(3)吉善之人说话少;(4)浮躁之人说话多;(5)诬陷善良的人,由于找不到事实根据,说话常常游移不定;(6)失去操守的人,由于方寸已乱,说话会显得理屈词穷。
在人与人交往中,可以通过言辞和表情观察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在读易中,也可以通过卦爻辞表达的语气领会其内在的深意。)0811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传·系辞译文(下)
周易·系辞(下)原文通俗译解
《周易.系辞》白话译注
拜读孔子【十翼之六《系辞下传》分析思考附原文-释义】
3《易经》系辞传上下原文及翻译
易传直解:系辞 下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