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昆蟲文化的啟示

昆蟲文化的啟示


  昆蟲能影響人類的整個世界。它們的數目很多,而且體形比較小,一切活動很容易逃避人們的注意,但這些活動對其他生物都有相當重要關係。在賦有生命的有機體領域中,昆蟲經常作出很多貢獻,特別是它們與植物之間一直保持密切關係。有些昆蟲完成了很重要的花粉傳授工作,使各種不同的植物有機會到處繁殖。為了酬謝昆蟲的服務,某幾種植物開化時會故意多產生一些花粉,作為它們的食糧。昆蟲互相捕殺,有些昆蟲寄生於其他昆蟲的身體上,在這種情形之下,它們又完成一項新的任務,控制了昆蟲的數目。


  蠶蛹在繭中生長,最終變為蛾,破繭而出。


  在不大直接的基礎上,昆蟲能發生另一種生動的作用,激發生態系統——有機體的整個社會與環境——的活動程式。它們只要不斷移動各種物質,就做好了這件工作。昆蟲齧食枯萎樹葉,會加速物質的分解,齧食新鮮樹葉,會加速它的轉變,使其成為蟲糞。吮吸樹液的昆蟲也會促使植物的養料能迅速透過細胞壁,向外滲出。這些情形的結果,使生態系統永遠保持非常快的新陳代謝,以便能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作充分的利用。
  我們談到瞭解寶貴的農作物,就很難想到昆蟲對人類的種種好處。我們只知道研究怎樣可以消滅對人類有害的昆蟲。結果,科學家在多年探索後,發明瞭有效的殺蟲藥,問世以來大家紛紛採用。可是,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發現,化學殺蟲劑不光是殺滅了害蟲,同時也殲滅益蟲。除此以外,土壤與空氣又受到這種化學藥劑的污染,情況惡劣,危及其他動物——包括人類自己。在殺蟲藥的掃蕩下,害蟲雖然受到威脅,但可能有一些種類,不受影響,仍能生存。它們繼續繁殖,生出的下一代,對化學殺蟲劑逐漸產生了抗藥性。
  生理上的控制可能是消滅害蟲與傳病昆蟲的較佳方法。例如,利用一種細菌混入水中,能使某種毛蟲生病死亡,但對蜜蜂及其他昆蟲則毫無影響。昆蟲在交配期間發生的求偶氣味,也可以設法利用,限制昆蟲數目的增長。只要送出這樣的氣味,就能擾亂昆蟲的交配行為,使其不能生殖。另外一種做法,是用激素阻止昆蟲的生長,使其不能成熟,或用放射線改變某幾種害蟲(例如可以傳染瘧疾的蚊子)的遺傳因數,使其不能繼續為害。

 

 

中國的昆蟲姓氏


  據統計中國姓氏見於文獻者有5600多個,以蟲字部為姓者有46個,包括單姓35個,複姓11個。這些姓氏與昆蟲的關係有以下5類:(1)以昆蟲的總稱為姓 如蟲在《通志·氏族略》中有“蟲氏、漢功臣曲成侯蟲達…………”。(2)以常見昆蟲為姓 如蟬、蠶、蛾、蟈、蟻、蜚等。蟲姓在中國歷史上不乏傑出之士,如後魏有平東將軍蛾青。(3)以昆蟲的某一蟲態為姓 共有2個,即蟲氏(蟻的卵)和蟲絹(蚊的幼蟲)。(4)以昆蟲的產物為姓 如繭、蜜二姓。(5)皇帝賜姓 封建時代,皇帝賜姓多用於褒獎籠絡,而與蟲有關時賜姓往往與迫害鎮壓有關。如蛸姓,原為蕭,南北朝時齊武帝因巴東王蕭響反叛,令蕭氏改姓,賜以蛸;故《通志·氏族略》中有“以凶德為蛸氏。”在眾多的姓氏中,亦有昆姓,但該姓則與真蟲無緣。


外國的昆蟲姓氏
  在我國的文化昆蟲學檔案中與蟲有關的國外姓氏有12個,依字母順序依次為AntBeeBeetleBoatmanFliegeFlyHopperLooperMothesScalesSchnakeWorm。這些姓的英語或德語單詞作為昆蟲時分別為螞蟻、蜜蜂、甲蟲、仰泳、蠅子、倉蠅、跳蟲、尺蠖、蛾子、介殼蟲、大蚊和蠕蟲(包括部分鱗翅目幼蟲)。在這些姓氏中,英國姓者有BeeBeetleBoatmanFlyLooperScales; 德國姓氏有FliegeMothes,後者是按英語意思列入;HopperSchnake既為英國姓又為德國姓;Ant為芬蘭姓;Worm為德國和丹麥姓,亦按英語意思列入。另外,英國姓中還有Fleay,是不是由flea“跳蚤”衍生而來,尚需進一步研究。

 

 

中國蟲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昆蟲是比人類資格更老的一種生物。人類的歷史才300萬年,而昆蟲卻早在34000多萬年以前酒已經出現了;它進入全盛期距今也已經有了7000多萬年。但它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入人類生活,則是較晚的事。可以想像的是,人類的祖先與自然界的昆蟲發生聯繫,最早應該在物質領域。根據古代神話傳說的記載,早期先民過著飲血如毛的艱苦生活:“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傷害腹胃,民多疾病。”那麼在他們這時的食物中,是否包括各種昆蟲呢?我想這應該是不言自喻的。尤其是自然災害或是其他特殊原因造成主要食物(草木果實及鳥卵獸肉)匱乏的時候,那些個體較大的昆蟲肯定會成為先民的食物。自然界的昆蟲數量極大,又極易捕捉;而當人類發現火以後,燒烤的昆蟲散發出其他獸肉所沒有的獨特香味,更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使昆蟲自然而然地成為人類一種更為自覺的食物來源。《周禮》記載周代專有昆蟲食品蟻子醬,而且有很高的身價,只有上層人物才可以吃到,或祭祀時才可以使用;《禮記》上記載蟬、蜂在當時君主們的筵宴上屬於山珍海味一類高級食品。那麼周代的這種飲食習慣難道不是先民飲食傳統的遺留,而是突然間才出現的嗎?顯然不可能,它只可能是前者而不是後者,而且這種遺留一直延續到現在。

 

  按照合理的邏輯,昆蟲與早期人類的第二個聯繫表現在農業生產方面,仍然屬於物質領域。這裏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古代養蠶。我國古代的蠶桑業十分發達,養蠶歷史久遠,早已形成一套十分有體系的蠶桑文化。據專家們考證,中國古代的養蠶開始於5000多年以前,而在殷墟甲骨文中已大量出現蠶、絲等象形文字。由於蠶與人們的物質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它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十分崇高,歷代統治階級都十分重視,這也是古代養蠶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代又一代蠶農不但辛勤勞動,還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養蠶技術不斷進步,有關這方面的大量古代典籍,顯示了在很久以前我國古代的養蠶技術就已具備了很強的科學性。例如八代蠶的培養,解決了昆蟲學上的“滯育”問題,使蠶可以在一年之內連續繁殖多代,可以說這是對古代養蠶業的極大貢獻,是應該大書特書的。

 

  蟲進入文學、藝術領域顯然要晚於與人類物質生活的聯繫,但也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上,已發現蟬紋,有的與實物十分相像,是寫實的手法;有的則加以變形,形成蟬形的幾何圖紋。這些蟬紋的作用是裝飾,是藝術化的,並沒有實用價值。這一時期的蟬形玉器也很多,作為飾物佩戴,甚至作為帝王的殉葬物,可見它是一種有較高身份的藝術品。後來漢代宮中以玉蟬作為冠飾,成為高官顯貴的標誌。從魏晉開始,中國古代繪畫藝術逐漸形成蟲草一派,專門表現世間萬千草蟲的優美形象,寄託人們對自然情趣的追尋和對美的探索。至於詩詞歌賦中的昆蟲題材,不但出現的很早,而且數量極多,在整個中國古代詩歌的海洋中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趣味和風格,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另外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領域,如陶瓷、雕塑、漆器、剪紙等藝術中也廣泛存在昆蟲題材。

 

  在豐富多彩的古代民俗活動中,鬥蟋蟀和畜養鳴蟲是兩項極有趣味和吸引力的活動。相對來說,作為一種有意識的精神活動,作為一種民俗傳統的形成,鬥蟋蟀和鳴蟲畜養要晚一些。雖然《詩經》中已有對蟋蟀和其他小昆蟲的描述,尤其對他們的鳴叫聲描繪得十分生動,但這時還沒有將聽其鳴叫作為一種有意識的娛樂活動來進行,當然也沒有出現鬥蟋蟀的遊戲。儘管如此,這兩種民俗活動也已有了1000多年的歷史,而且直到現在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甚至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小蟲微物,它究竟有什麼魔力吸引得古往今來萬萬千千的人如醉如癡呢?我覺得這是很有研究價值的。要言之,這種其他民族所沒有的、獨樹一格的民俗活動,也許更能反映出我們民族心理的一個側面:崇尚自然,自得其樂,在對大自然的追尋中實現心靈的寧靜和精神上的愉悅。事實上,以草木蟲魚作為詩歌、繪畫以其他藝術的題材,無不是為了這個目的;而這與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老莊思想又是有密切聯繫的。

 

  中國古代蟲文化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少蟲文化的現象已經早就消失了。例如因為古代生產力和認識能力的低下而產生的“蟲崇拜”思想,《詩經》中“螽斯羽洗洗兮,宜爾子孫振振兮”,用螽斯的多子象徵子孫繁盛,這分明是原始生殖崇拜的反應,現代社會的人們當然不會再有這種觀念了;而“貪酷致蝗”思想,以其他因蟲而產生的吉凶善惡觀念,也大多不存在了。原因很清楚,產生這些思想觀念的基礎是愚昧無知或是觀察認識上的失誤,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觀察自然、認識自然的有利條件,產生那些思想觀念的基礎已經喪失了,所以這些思想觀念理所當然地不存在了。但是另外一些東西,如民俗上的蟲文化現象,卻沒有消失,像鬥蟋蟀、養鳴蟲的習慣,仍在民間很有市場。其原因在於這些活動的本身有極強的娛樂性,而娛樂是不分階級和時代的,這就不同於上面所說的意識形態的領域的東西。

 

1、舞蹈語言
  昆蟲的舞蹈語言在傳遞資訊的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這種作用在蜜蜂中表現尤其突出,在蝴蝶中也很明顯。

 

  在蜜蜂的社會生活中,工蜂擔負著築巢、采粉、釀蜜、育兒的繁重任務。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偵察蜂”去尋找蜜源。偵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內的蜜源時,即回巢報信,除留有追蹤資訊外,還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轉著小圓圈,以“圓舞”的方式爬行。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偵察蜂便改變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擺尾舞”。如果將全部爬行路線相連,直線爬行的時間越長,表示距離蜜源越遠。直線爬行持續1秒鐘,表示距離蜜源約500米;持續2秒,則約l000米。偵察蜂在做這種表演時,周圍的工蜂會伸出頭上的觸角爭先與舞蹈者的身體碰撞,這也許是從它那裏瞭解資訊吧。偵察蜂跳的“擺尾舞”,不但可以表示距離蜜源的遠近,也起著指定方向的作用。蜜源的方向是靠跳“擺尾舞”時的中軸線在蜂巢中形成的角度來表示的。如遇陰雨天,利用舞蹈定位的方法就有點失靈。蜜蜂還會及時變換指數,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來確定方位,及時回巢。人們也許要問,工蜂在黑洞洞的蜂箱裏表演的各種舞蹈動作,其他同夥是怎樣領會到的呢?原來它們是利用頭上顫抖的觸角撫摸工蜂身體時,使“舞蹈語言”轉換成“接觸語言”而獲得資訊的。這種傳遞方法,有時也會失靈。為此它們還要利用翅的不斷振動自發出不同頻率的“嗡嗡”聲,用來補充“舞蹈語言”的不足和加強語氣的表達能力。

 

  鱗翅目昆蟲中的蝶類,也常以“舞路語言”來表達同種異性之間的情誼。雌、雄蝶自蛹中羽化出來後,便選擇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天氣,在林間曠野和百花叢中追逐嬉戲。它們時高時低,時遠時近,形影不離地跳著“求愛舞蹈”,以表達各自的衷情。盡情飛舞後,便挑選將來兒女們喜愛的寄主植物停留下來,用觸角互相撫摸。當雌蟲接受求愛後,才開始“洞房花燭之歡”。雄蝶離去,雌蝶方產下粒粒受精卵,達到傳種接代的目的。四點斑蝶的求愛“舞蹈語言”更為奇特。當雄、雌個體性成熟後相互接近時,雄蝶便溫情脈脈地扇動雙翅,在雄蝶周圍緩慢地作半圓圈飛舞,以示求愛。雄蝶飛舞幾團後,雌蝶便不停地擺動觸角,以表示接受求愛。此時兩者靠近,互相用足和觸角去觸碰對方的翅緣,然後才安靜下來,共用歡樂。絲帶鳳蝶可以說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雄蝶體色素雅,白衣白裙,襯有黑、紅花斑;雌蝶體色濃豔絢麗,黑衣褐裙,鑲嵌紅色花邊.自蛹中羽化為蝶後,它們情投意合,形影不離,流連於花間,用“舞蹈語言”互相傾訴柔情。   
 

2、色彩語言
  蝶類雖然它們所能看到的圖像模糊不清,但是辨別顏色的能力卻非常強。有人認為,蝶類在花叢中飛舞並選擇花朵時,不是從花朵的外形來分辨,而是從花朵的顏色來決定的;雄蝶尋覓“伴侶”,也首先用眼睛分辨物件翅上的斑紋是否屬於“同族”。還有人發現,蒼蠅在產卵時需要寄主植物顏色、形狀和化學氣味的協調刺激。

 

昆蟲資訊時代

 

  昆蟲傳遞資訊的主要形式,是利用靈敏的嗅覺器官識別一些資訊化合物。昆蟲利用氣味傳遞資訊的方式,叫做“化學語言”。 化學信號在昆蟲種內、種間個體聯繫以及食物、產卵場所和配偶選擇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眾所周知,稻螟之所以專門以水稻為食,是因為稻株能釋放一種被稱作稻酮的引誘物質;菜粉蝶愛好在十字花科植物上產卵,也首先因為這類植物具有芥子?這種引誘信號。雌蛾用腹端腺分泌的性誘外激素氣味作為呼喚配偶的“甜言蜜語”,能被距離數百米以外到千米左右的雄蛾所感知。蜜蜂習慣過“大家庭”生活,其“家庭成員間的通訊聯繫”, 甚至各種級別的分化和形成,不少與“化學語言”有關。  
 

  昆蟲不像高等動物具有專門用來聞味的鼻子。它們的嗅覺器官大多集中在頭部前面的那對觸角上。生長在觸角上的化學物質感受器官,是它們的嗅覺器官。不同種類昆蟲的觸角形狀不同,長在上面的嗅覺器官樣子也不一樣,有的像板塊,有的呈尖錐形,有的像凹下去的空腔,有的就像雞身上的羽毛。一些雄蛾的感受器是羽毛狀的,就像電視機上的天線,可左右上下不停地擺動,以接受來自不同方位的氣味。據科學家們驗證,家蠶雄蛾的一根觸角上,約有16萬個毛狀感覺器。蜜蜂一根觸角上的感受器可多達300030000個。它們接受氣味的能力非同小可。舞毒娥的雄性可感受到500米以外雌蛾釋放出來的氣味。一種天蛾能感受到幾裏以外同種異性的氣味,其敏感程度足以達到單個分子的水準。 螞蟻是人們經常見到的生活在地穴中的社會性昆蟲。螞蟻出巢尋找食物,總要先派出“偵察兵”。最先找到食物的,在返巢報信的途中,遇到同巢的成員時,先用觸角互相碰撞,然後再用觸角聞幾下地面,這樣不但通過氣味資訊傳遞了食物的體積大小,存在的方向和位置,而且也指出了通向食物的路徑。螞蟻的這種通訊方式,被稱為資訊化合物語言。這種語言只是在同一種昆蟲之間傳遞。
 

  資訊素又分為種內的(外激素)和種間的(他感作用物質):前者包括性抑制外激素、性誘外激素、標跡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和群集外激素,後者包括利它素、利己素、協同素等。昆蟲對這些物質的感受又可以分為嗅覺(空中傳播)和味覺(接觸感受)等形式。

 

 

昆蟲的化學語言

 

 1.性信息素
  昆蟲釋放到空氣中,由此吸引異性來交配的激素,稱性資訊素。蛾類通常都能分泌性資訊素,因此,利用性資訊素防治它們,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方法是將雌蛾裝入紗籠中,懸掛在松林內。當雌蛾釋放的化學氣味借助風力和空氣流動傳遞給雄蛾時,不但告訴它雌蛾的存在,而且連位置、距離遠近都一清二楚地傳道了出來,便於雄蛾追蹤。 
  同是一種蛾子釋放出來的性資訊素,成分結構卻十分複雜,作用也不盡相同。有的23個組分,有的78個組分。越是組分多,顯示在氣味語言中的作用越離奇。雌蛾用性信息素把雄蛾誘來,雄蛾在它身旁停下求愛、交配。這多情多意的過程,就是利用釋放性資訊素的不同組分或不同濃度,來表達不同的語言的過程。    


 2.追蹤資訊素
  一些社會性昆蟲常分泌這種資訊物質,藉以指引同夥尋找食物或歸巢。有一種火蟻,在它們外出時,不斷用蜇針在地面上塗抹,遺留下有氣味的痕跡,形成一條“資訊走廊”。無論尋食或歸巢便都沿著這條走廊往返通行,從無差錯。

  蜜蜂外出來蜜時,當一隻工蜂發現蜜源後,便在蜜源附近

  釋放出追蹤資訊素,用來招引其他蜜蜂。即便是攜蜜回巢後,仍可靠這隙息,往返於蜂巢與空源之間。據觀察,這種資訊可傳遞數百米遠。已經查明蜜蜂釋放的資訊累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醛等化學物質。白蟻以木材為主要食料。當它們在尋找適合的木材和生活環境時,常是有次序地成行結隊按一定路線行進,人們稱之為“蟻路”。蟻路是由工蟻腹部第五節的腹面分泌的“追蹤資訊素”塗抹成的長久不衰的資訊路。螞蟻也這種激素,科學工作者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將螞蟻的追蹤資訊家塗在蟻洞外,可引誘一些螞蟻出洞,塗抹的濃度高,它們便傾巢而出,甚至能將大腹便便的蟻后引出洞外。如果把這種化學物質在地上塗成個大圓圈,螞蟻便沿著這個圓圈不停地轉起來。
 

 3.聚集資訊素(也叫集結信息素)
  它的作用就像吹集合號一樣。例如鞘翅目小蠹科的小蠹蟲,專門在長勢較弱的樹木的樹皮下為害。當少數個體找到適合它們寄生的樹木時,便從後腸釋放出一種資訊素,這種化學物質與寄主樹的?烯類化合物互相作用後,就能發出集合的信號,使遠處分散的同類聚集飛來,集體取食為害。當所生存的寄主樹木的營養降低,或條件變劣時,在原寄主上的小蠹成蟲又開始分泌這種物質,意在告訴同夥,這裏已不適宜生存了,該搬家了。於是它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紛紛鑽出樹皮,成群結隊飛遷到更適合的樹林中去生活。
 

 4.報警信息素
  昆蟲在報警時釋放一種多屬於?烯類的化學物質,它能以此巧妙地告訴同夥,災難來臨,要提高警惕,設法自衛或逃避。
  蚜蟲的體型很小,只能以毫米汁算,但它們的報警能力卻很強。當蚜群遇到天敵來襲時,最早發現敵害的蚜蟲表現興奮,肢體擺動,並及時釋放出報警資訊素。同夥接到資訊後,便紛紛逃離或掉落地上隱蔽。令人驚奇的是,這種信號物質還給侍從螞蟻(取食蚜蟲排放的蜜露並保護蚜蟲的螞蟻)“通風報信”,促使這些螞蟻迅速搜尋來犯之敵並把它團團圍住。俗話說:“捅了馬蜂窩,定要挨蜂蜇”。馬蜂蟄人,名不虛傳。 一旦被一隻馬蜂蜇了,就會很快遭到成群馬蜂的圍攻。這是因為馬蜂蜇人時,蜇針與報警資訊素會同時留在人的皮膚裏。人被蜇後的最初反應是捕打,資訊素的氣味便借助打蜂時的揮舞動作擴散到空氣中,其他馬蜂聞到這種氣味後,即刻處於激怒的騷動狀態,並能迅速而有效地組織攻擊。 通過對馬蜂釋放的報警資訊素的提取化驗,已知道其主要成分屬於醋酸戊脂,有香蕉油氣味。因此,一旦被馬蜂蜇後,可用5%的氨水或含鹼性物質擦洗,有止痛消腫的作用,這是使酸堿中和的結果。

 

 

螞蟻的政權體制


  人類之所以對螞蟻感興趣,乃是因為他們認為螞蟻成功塑造出一個極權政治。的確,從外表看,一個蟻窩裏大夥辛勤工作,服從命令,願意為他人犧牲,無一例外。到目前為止,人類施行過的極權體制卻全部失敗。
 

  因此,人沒想模仿社會性昆蟲(拿破崙的象徵不正是一直蜜蜂嗎?)
彌漫在蟻窩中的全球諮詢非爾蒙,就是今日的衛星電視。人類相信只要給大家最好的,完美的人類終究會出現。
 

  這卻不是事物的真正意義。大自然,請達爾文先生別見怪,並非朝向適者生存獨大的方向演進(何況又根據什麼標準評定適者呢?)。
 

  大自然的活力源自它的多樣性。它必須有優良,劣等,瘋子,絕望,運動健將,體弱多病,駝子,兔唇,樂天牌,悲觀,聰明,混蛋,自私,慷慨,瘦小,高大,黑人,黃種人,印第安人,白人……等等。還要有各類宗教,學說,狂熱迷信,真知灼見……真正的危險是其中一種被另一種滅絕。
 

  我們看到人類培育出的玉米田,培育出品種最好,果實累累的玉米穗,但一碰上任何疾病便悉數死亡殆盡。相反地,野生玉米田裏長著好幾種特質各異的品種,各有弱點,各有缺陷,但往往能找出抵禦傳染病的方法。
 

  大自然憎恨一統,偏愛多樣,也許正是它聰明之處。

 

 

螞蟻的時間

 

  人類和螞蟻對時光流逝的看法大相徑庭。對人類而言,時間是絕對的,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每秒鐘的長度和週期都是相等的。相反地,對螞蟻而言,時間是相對的。當天氣變熱,每秒鐘變得非常短促;天氣變冷時,每秒鐘開始扭曲,無限延長,直到失去知覺進入冬眠。對時間的彈性看法,導致它們對速度的觀念也與我們完全迥異。定義一項事件,昆蟲不僅利用空間和時間,它們還加上第三種座標——溫度。

 

 

螞蟻的教育


  螞蟻的教育有一定的步驟,循序漸進。第1天到第10天,大多數的幼蟻留著服侍蟻后,悉心地照料它、添拭它、撫摸它,蟻后則在幼蟻的身上塗抹營養豐富,而且消毒殺菌的唾液作為回報。第11天到第20天,工蟻們獲得授權照顧蟻繭。第21天到第30天,它們照顧並哺育小幼蟻。第30天到第40天,除了持續照料蟻后和幼蟻外,它們也忙於分擔家事以及開始挖掘地道。第41天是個重要的日子,工蟻經判定具有足夠的經驗後,有權離開外出。第41天到第50天,它們分別擔任警衛或壓擠蚜蟲蜜露之責。第50天到生命最後一天,它們能勝任群居嗎蟻最熱衷的事業——狩獵,到未知之境開疆辟土。注意:從第11天開始,具生殖能力者不再需要工作。並在專署區域內無所事事地遊蕩,等待交尾飛行。

 

 

中國古生物學家揭開神秘億年蜻蜓化石之謎

  吉林大學博物館有一塊有億年歷史、中國國內迄今為止發現保存最完整的蜻蜓化石。這只原本普通的蜻蜒是怎樣變成化石的?近日,中國古生物學家揭開了這只神秘蜻蜓的身世之謎。

 

  據吉林新文化報報導,這個中國著名的蜻蜓化石是1958年由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張川波教授在遼寧省大城子發現的。由於保存得十分完整,蜻蜓化石一被發現,立即在全國引起轟動。目前此類蜻蜓仍然存在,該化石保存的完整性堪稱中國之最。

 

  據報導,據吉林大學博物館續副館長介紹說,這只蜻蜓屬熱河生物群中的昆蟲類,整個熱河生物群是一套含有火山岩的河、湖泊沉積岩。專家們據此推斷,包括這只蜻蜒在內的許多生物是被突發性火山噴發的火山灰覆沒的。據介紹,該蜻蜓叫朝陽中國蜓,屬熱河生物群中的昆蟲類,展開翅膀時寬約11.5釐米,長約8.5釐米,因被火山灰覆沒而形成化石,雖然已經過去一億多年,但這只蜻蜓看上去仍栩栩如生,連翅膀中的紋理和尾後的三根尾刺都清晰可見。

 

  專家介紹說,當時遼西地區有大量的生物,包括各種魚類、兩栖類(如蛙等)、爬行類(如各種類別的恐龍等)、鳥類(如世界著名的中華龍鳥、中國鳥、孔子鳥等)、早期哺乳類動物及大量無脊椎動物……但大約在1.4億年前的一天,突然發生了強烈的火山爆發,大量的火山灰鋪天蓋地而來,掩埋了周圍的一切生物。這只正在空中飛舞的蜻蜓遇到火山灰後立即死亡。“火山灰導致蜻蜓立即死亡,但沒有燒壞它的身體和翅膀。死亡的蜻蜓被壓在火山灰下面,與空氣完全隔絕,處於一個還原環境,於是億萬年後形成了這個幾近完美的蜻蜓化石。”

 

 

蟲飛古詩中

 

  兩幹多年來,我國歷代文人墨客寫下了數以萬計、膾炙人口的的詩篇。唐朝,曾經是我國歷史上文化昌盛的朝代,留下不少光采奪目的詩篇。其中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當推《唐詩三百首》。在這三百首光輝篇章中,有一些與昆蟲有關的詩句,是詩人以蟲寓意、抒發情懷的。例如,“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韓愈《山石》)描寫一片萬籟無聲的寧靜夜色;“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戴叔倫《江鄉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過路客人投宿時的情景;“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月夜》)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這些詠蟲詩,不僅給我們留下了自然美在藝術上的再現,而且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昆蟲的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以及保益防害的豐富知識。
 

頌蠶
  《唐詩三百首》中提到蠶的只有兩首:“雉鴝麥苗秀,蠶眠桑中稀。”(王維《渭川田家》);“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傳說養蠶是黃帝的元紀螺祖首創,已有5200年以上的歷史。總之,蠶兒渾身都是寶,對人類貢獻極大。詩人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名句抒發情懷,表示“老驥伏櫪”之志和“鞠躬盡瘁”之心。唐代張籍《田家行》詩:“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 描述了蠶作繭化蛹、繭中出蛾的現象。
 

詠蟬
  《唐詩三百首》中有關蟬的詩句最多。蟬隸屬於同翅目蟬科,其卵多產于樹木嫩枝皮下組織內,若蟲生活在土中長達數年之久,北美有一種蟬,它的若蟲需在土中生活17年,故稱十七年蟬。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蟬鳴空桑葉、八月蕭關道”(王昌齡《塞上曲》)的詩句。雄蟬的腹基部兩側有發音器,依靠振動發音器來“蟬鳴” 、“蟬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將至,蟬鳴則止、蟬唱暫休。故有“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李商隱《落花》)的詩句。雖然有“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的詩句,來抒發詩人清閒悠然的心境。但有的詩句卻是借蟬聲來表達詩人清高與思懷的。如,“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駱賓王《在獄中詠蟬》)。作者的高風亮節在其序中,以蟬喻之,描寫得淋漓盡致!“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抒發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倫《畫蟬》詩:“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成語的藝術再現。
 

夢蝶
  蝴蝶最早見於文學作品,恐怕是先秦散文名著《莊子》。莊周夢蝶即為其中有名的一篇。文中述說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栩栩然蝴蝶”,“不知周也”。等他醒來,驚奇地看到自己是莊周。因此,他糊塗了,不知是莊周做夢成蝴蝶,還是蝴蝶做夢成莊周。這個寓言是要說明,蝴蝶與莊周、物與我,本來就是一體,沒有差別,因此不必去追究。自此以後的兩千多年中,莊周夢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題材,蝶夢也就成了夢幻的代稱。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錦瑟》詩中充滿對亡友的追思,抒發悲歡離合的情懷,詩中引用莊周夢蝶的典故,上句“莊生曉夢迷蝴蝶”喻物為合,而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鵑”喻物為離。《長幹形》的詩中,業有一句:“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杜甫詩《曲江二首》中寫道:“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將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覓食、交配、產卵和蜻蜓點水產卵,一觸即飛之狀,描繪得栩栩如生。北宋謝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隨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何處尋。”南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詩雲:“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分別描述菜白蝶在白色的梨花中飛舞和黃粉蝶喜在黃色的油菜花中飛舞的情景,由於兩種蝶的保護色,致蝶、花一色,難以辨認。唐祖詠《贈苗發員外》中有“絲長粉蝶飛”的詩句,說的就是尾突細長如絲、婀娜多姿的絲帶鳳蝶。 還有唐代盧綸《詠玫瑰花寄贈徐侍郎》:“蝶散搖輕露,鶯銜人夕陽。”元稹《景申秋八百》:“蜻蜓憐曉露,蛺蝶戀秋花。”王建的《晚蝶》:“粉翅嫩如水,繞徹乍依風。日高霜露解,飛人菊花中。”都道出了蝶戀花、喜白天活動的習性。王和卿《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詩:“蝶破莊周夢,兩翅駕東風。”描述了蛹羽化為蝶、蝶淩空飛舞的變化過程。
 

撲螢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這是唐詩中的絕妙佳句,早已膾炙人口。螢屬於鞘翅目螢科,幼蟲常在腐草堆中覓食小蟲,故有“腐草為螢”之誤。李商隱《隋宮》中,也有“於今腐草無螢光,終古垂楊有暮鴉”之句。 螢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所以有“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白居易《長恨歌》)的詩句,寫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楊玉環的情景。
 

防蟲
  害蟲為害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失的現象在古詩中有描述。唐代戴叔倫《屯田詞》:“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餘枯莖。捕蝗歸來守空屋,囊無寸帛瓶無粟。” 白居易《捕蝗》:“薦食如蠶飛似雨,飛蝗蠶食千里間,不見青苗空赤土。” 北宋蘇軾有詩:“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於土。預憂一旦開兩翅,口吻如風哪肯吐。”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飛蝗蔽空日無色,野老田中淚盈血,牽衣頓足捕不能,大葉全空小枝折。”這些詩句,不僅描述了當時蝗蟲給農業生產造成的嚴重損失,而且從詩人在詠蟲詩中的寄託,揭示了農民家貧如洗、衣食無著的淒慘生活。
 

        在保益防害方面,古人早有深入觀察。王建《田家留客》詩:“不嫌田家破門戶,蠶房新泥無夙土。”可見在唐代養蠶時就在注意防除蠅鼠敵害的同時,還採取蠶房換土防止蠶病傳染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小雅·大田》中就有“去其螟,及其蟊賊。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記載,而蘇軾在“秉畀炎火傳自古,荷鋤散掘誰敢後”的詩句中則記述了當時用火燒和挖埋相結合的治蝗方法。然而,在蒲松齡的《捕蛹歌》中“我前建蝗策,順風熏煙瓶。行者已有效,高緲勝旗旌。”則進一步引伸了用煙熏殺蝗比用竿子掛布片驅逐蝗蟲的效果好得多的防治方法。

 

  在生物防治害蟲方面,我們的祖先也為我們探索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唐代章考標的“田家無五行,水旱蔔蛙聲”、南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詩“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蛛網幹層,五穀豐登”,還有蒲松齡的《驅蚊歌》:“夏蚊長毒如蠅,薄暮暗室如雷轟。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氓:”都把青蛙、蜘蛛和蝙蝠等當成“農田衛士”、“滅蟲能手”和有益動物以及農業豐收、人體健康的預兆予以高度讚譽。


形態
  昆蟲的形態特徵,在古蟲詩中常有描述。《後漢書·袁紹傳》中:“運螳螂之斧,禦隆車之隧。”說的是螳螂的一對前足極為發達,形如刀斧,運則神速。北宋蘇舜欽《寒夜答子履見寄》:“劍埋猶有氣,蠖屈尚能伸。”說的是尺蠖只有兩對腹足,它是一伸一屈象量尺一樣向前爬行前進的。描述得更為形象生動的要數蘇軾的“兩角徒自長,空飛不負廂,為牛競何益? 利吻穴枯桑。”這首佳句了。它把成蟲具有一對長觸角和幼蟲鑽蛀樹幹嚴重危害桑樹的天牛描畫得多麼形象!
習性
  唐代李端《鮮於少府宅看花》詩雲:“游蜂高更下,驚蝶坐還起。”描述了蜜蜂在花叢中采花釀蜜的匆忙情景和蝴蝶停立在花蕊上兩對翅豎起如同坐著的形態。而蛾類的習性與蝶類迥然不同。唐代張祜《贈內人》詩:“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詩人在此讚美妻子的慧心仁術。其實飛蛾隸屬鱗翅目異角亞目,幼蟲絕大多數取食植物,且有為數甚多的大害蟲,大可不必心發慈悲去救它們。相反,現在人們還安裝黑光燈,利用害蟲的趨光習性,進行測報或誘殺。王建《新晴》詩:“簷前熟著衣裳坐,風冷渾無撲火蛾。”還有齊已在《默坐》詩中“燈引飛蛾拂焰迷,露淋棲鶴壓枝低。”這都揭示了蛾類夜晚撲火的習性行為。其實,描畫得維妙維肖的要算“雙蛾來翩翩,慕此堂上燭,附炎盡何功,自取焚如酷。”這首古詩了。也許這是對“飛蛾撲火,自取滅亡”這句成語和蛾類具有“趨光性”的最佳描繪吧!難怪昆蟲學家把蛾類取名為“夜出性昆蟲”。

 

  再看白居易《寓意詩五首》中雲:“借問蟲何在,在身不在枝;借問蟲何食,食心不食皮;花衰夏未實,葉病秋先萎。”可見,早在千年前對鑽蛀性昆蟲的為害習性和為害狀就已有較細緻的觀察了。直至清代蒲松齡的《蝗來》詩:“禾頭公然相牧牡,或言旬日遺蟲生。”連蝗蟲在莊稼上交尾產卵的習性和經十來天變成蝻(若蟲)又為害的生活史也觀察、描述得十分準確了。
即興
  不少詩人以景起興,吟詩來描述蟲子與氣象因數關係更是屢見不鮮,盧綸《客舍苦雨即事》詩:“穴蟻多隨草,巢蜂半隧泥,壞闌留眾蝶,剞棟止群雞。”可見一場狂風暴雨,把蟻沖打在草叢中,蜂巢打落在地上,蝴蝶也躲在籬欄之中了。同時也描述了蟻、蜂、蝶這些屬於變溫動物的昆蟲對自然環境的變化是極其敏感的。唐代唐延謙《采桑女》詩雲:“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發遲。”這就說明了由於春寒溫度低,寒潮頻繁,致使桑芽遲發,蠶兒成長就必然慢了。劉禹錫《春詞》雲:“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詩句描寫一片春光總是情。人們多數知道蜻蜓捕食飛翔的小蟲,屬於益蟲,卻很少知道蜻蜓也可入藥。人藥時去翅足炒用,雄性者有益腎強陰之功效,主治遺精、陽痙。

  古詩中對昆蟲演變進化的描述也有獨到的見解。唐代韋應物在《詠琥珀》詩中有“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音狄)。”的名句,說的是雙翅目的蚊蚋小昆蟲掉在松脂中,經過千年,變成了琥珀,但蚊蚋在其中仍清晰可見。科學地解釋了琥珀及昆蟲化石的成因和過程,只是時間說少了一些而已。

  “中國有著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的文化。中國古詩具有芬芳的香氣。”這是哥倫比亞詩歌大師吉列爾漠·巴倫希亞在他譯的中國古詩集《震旦》中說的一句話,表達了他對我國古詩的高度讚頌和仰慕之情。我國古代昆蟲詩內容浩繁、絢麗多彩,它不僅是古詩人在詠蟲詩中的寄託,而且也是文學藝術與昆蟲學以及農業科學緊密結合的產物,是我們應該認真發掘的、珍貴的文化科學遺產。

 

 

與昆蟲有關的成語故事和典故(一)

無頭蒼蠅
形容做事找不到目標,到處碰壁。
蒼蠅是雙翅目昆蟲,我國最常見而與人類關係最大的為舍蠅(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 ,也就是家蠅在我國分佈的一個亞種。
 

熱鍋上的螞蟻
形容焦躁不安的樣子。
 

噤若寒蟬
像晚秋的蟬那樣一聲不響。比喻不敢說話。噤:閉口,不作聲。若:好象。寒蟬:晚秋的蟬,一般不再叫。
蟬俗稱知了,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夏秋季節,當你走進樹林時,你就會聽到:“知了,知了”的悅耳動聽的蟬鳴聲。蟬的鳴叫聲既不是用嘴,也不是用嗓,而是用翅後空腹裏的一對似鈸般的“樂器”發出的。蟬鳴,是它的求偶手段,標誌著它要舉行“婚禮”了。會鳴的都是雄蟬,而雌蟬都是“啞巴”,但雌蟬有專門聽雄蟬聲音的耳朵(聽器)。蟬生活在樹上,它有一個針一樣的長嘴(刺吸式口器),能插入樹枝吮啄汁液。而且,雌蟬在產卵時還要劃開樹皮,損傷樹木。而卵孵化出幼蟲,落到地面,鑽入土中靠吃樹的嫩根生活好幾年。有一種十七年蟬,顧名思義要活17年之久。到春暖花開時,蟬的幼蟲才爬上樹幹脫殼而去,漸漸老熟,變為成蟬,爬到樹梢上去。夏天,人們常可以看到柳、楊、榆等碧綠的樹冠上,出現一蓬蓬蠟黃的枯枝,這就是蟬的所為。所以說蟬是樹木的害蟲。但蟬又是著名的觀賞昆蟲,蟬蛻是有用的中藥。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有個人叫杜密,少年時就顯示出了特有的才華。他曾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尚書令、河南尹、太僕等官職。他為人穩重質樸,才華出眾,為官清正,執法嚴明,知人善任。杜密辭官回到家鄉以後,對政事依然十分關注。他經常會見郡首、縣令,議論天下大事。他常向太守推舉好人好事,批評和揭發壞人壞事。當時,有個叫劉勝的官吏是杜密的同鄉好友,原任蜀郡太守,後來也辭官還鄉。劉勝的為人與杜密正好相反,他名哲保身,閉門謝客,不問政事,對好人壞人一概不聞不問。
  有一次,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清高的人。杜密卻說:“劉勝是一位大夫,像他這樣地位很高的人,受到上賓的禮遇,本應為國為民多做些好事,可是他對好人不敢推薦,聽到壞人壞事又不吭聲,這就像冷天的知了一樣,默不作聲。他只圖自己平安無事,對國家卻不負責任。這樣的人實際上是個罪人,有什麼可稱讚的呢?”杜密又說:“我發現賢人就向你推舉,發現壞人壞事就向你揭發,使你能夠懲罰分明,揚善除惡,這不也是為國家盡一點力嘛!”王昱聽了這番話,很是敬佩,以後更加厚待杜密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道黃雀在後面正想吃它,比喻只看見前面有利可圖,不知禍害就在後面。此語出自《韓詩外傳》卷十:“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在《說苑》也有此故事:“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要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此寓言起源於西元7世紀(春秋時期),吳王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欲出兵攻打楚國,有大臣不敢直言諫阻而編造出來。吳王聽後猛然醒悟,連聲說對,很有道理。從此以後,吳王再也不提攻打楚國的事。
  螳螂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以捕食其他昆蟲為生,前足很發達,變為捕捉昆蟲的有力工具。
 

作繭自縛
 

  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裏面。比喻人作事原來希望于自己有利,結果反把自己陷於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唐代白居易:“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宋代釋道原:“聲聞執法坐禪,如蠶絲自縛。”郭沫若《波斯詩人莪默伽亞謨》:“古往今來的思想家,作繭自縛,終而至於發狂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了。”
 

  蠶屬鱗翅目蠶蛾科,性情溫柔,幼蟲取食桑葉,老熟化蛹時卻銀裝素裹,顯得那麼潔白可愛。蠶蛾雖然有翅已不善飛翔,但在求愛婚配時,也常婆娑起舞,怪不得人門稱它為“蠶姑娘”。蠶兒“作繭自縛”並非出於自討苦吃,而是保護沒有自衛能力的“蛹寶寶”安全渡過一生中的最後一次靜止階段。
春蠶到死絲方盡
 

  由於蠶一生只吃桑葉,到老時卻吐盡它那柔軟、光滑、潔白的絲,因此“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句就被用來讚揚那些有奉獻精神的人們。此句源自唐代李商隱的著名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
 

  蠶蛾屬鱗翅目,蠶蛾科,性情溫柔。蠶兒的幼年要換四次衣,到幼年老熟時,即不食不動好似睡覺,稱為“蠶眠期”,不久即排盡體內的殘渣廢液,開始吐出潔白的絲,織成一個個絲繭。蠶幼在繭中將絲吐盡後,呆上幾天便蛻去那層滿是皺褶的舊皮,變成了圓圓胖胖的黃褐色蛹,人們稱它為“蛹寶寶”。不久又變為帶有翅膀的蠶蛾,掙破自縛的絲繭,獲得自由。由於它們早已被人們從野生馴化為家養,現在的真名實姓叫家蠶蛾。
 

  人們都知道蠶兒會吐絲結繭,可是絲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卻不一定完全清楚。原來蠶兒幼蟲的身體內,有一套結構完整、構造複雜的叫做絲腺體的造絲系統。絲腺體連接著頭部下面叫做擠壓器的吐絲泡,由這兩個基本部件組成一台“天然紡織機”。一隻老熟幼蟲的身體內,有兩列細胞組成的絲腺體,它要比身體長5倍,並且與貯藏絲液的袋狀囊相通。頭上的擠壓器與周圍的肌肉連接著,蠶兒吐絲時,頭上的肌肉不停地伸縮,將絲腺體中的絲液抽壓出來,絲液與空氣接觸後,便形成細長的絲。
 

  蠶兒吐絲結繭時,它的頭總是時而抬高,時而垂下,並不停地左右擺動著。如果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蠶兒作繭的絲,是一個個排列得很整齊的“8”字形絲圍,每20多個絲圈叫做一個絲列。當繭的一頭織好後,它會來個1800大轉彎,開始織繭的另一頭,因此,家蠶的繭子都是兩頭稍粗,中間稍細,很像一顆花生。蠶兒每結好一枚繭,需要轉換250500次位置,編織約6萬個“8”字形絲圍,每個絲圍約有0.72釐米長。蠶兒就是這樣不停地織呀織的,將自己體內的絲完全抽盡後,才化蛹變娥,接種傳代,世世代代為人類造福。
 

金蟬脫殼
 

  蟬是一種昆蟲名。蟬變為成蟲時,要蛻去幼蟲時的殼,比喻用計脫逃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蟬屬於同翅目,蟬科,俗稱“知了”。世界已知有3000餘種,我國已知種類有120種之多,常見的蟬有:蟪蛄、蚱蟬、寒蟬、鳴鳴蟬、紅蟬(藥用中文名為紅娘子)等。為不完全變態類昆蟲。
 

  蟬的若蟲生活在地下,老熟時用前足扒開一個通道,上升到地面,傍晚時分鑽出洞來,爬到植物莖於、籬笆、牆壁或石塊上,用6條腿抓牢,靜止半小時左右,從胸部背面裂開一條縫,依靠體內的血液沖漲和肌肉的收縮,便脫出原來若蟲期的舊殼,變成一隻長著透明翅膀的成蟲--蟬。這個過程就叫做“金蟬脫殼”。
 

  剛脫殼的蟬,體色白嫩,四翅捲縮,過一小時左右,逐漸由白變黃,再進一步變為黑褐色,但前後四翅始終保持潔白晶亮,只有纖細的黑色翅脈點綴其中,顯得更加精緻。人們常把製作精巧,體薄透明的工藝品,喻為“功薄蟬翼”。
 

  蟬的成蟲壽命並不長,一般為20天左右,雄蟲交配後不久即死亡。雌蟲還繼續取食,補充營養,以便使卵巢中的卵粒發育成型,再選擇適宜樹木的枝條,把卵產下,完成繁殖兒女的重任後,才從容死去。
 

  人們會問,從初夏至秋初都可聽到蟬的鳴聲,又是何道理?這是因為不同種類的蟬(即使是同一種類的蟬),它們的出土羽化時間極不整齊的緣故。
 

  蟬屬同翅目蟬科,俗稱“知了”。

 

 

與昆蟲有關的成語故事和典故(二)

 

螳臂擋車
 

  螳臂為螳螂的前腿。《莊子·人世間》:“汝不知夫螳鱗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意思是螳辮舉起臂膀抵擋車輪,不知道它力不勝任啊。後來就用“螳臂擋車”比喻不自量力。
 

  螳螂屬螳螂目。世界已知有1500餘種,主要分佈在熱帶地區,我國已知約100種。為陸生不完全變態類捕食性昆蟲。由於螳螂的前足構造特殊,故有不少有關的描述。因常舉前足,形成擋道之勢,故有當郎、當輪等名。又因步行時以中、後足著地,昂首慢行,與馬相似,遂有“天馬”之稱。李時珍曰:“螳螂驤首奮臂,修頸大腹,二手四足,善緣而捷,以須代鼻,喜食人發”。又因其舉起前足狀如祈禱,因而有人迷信螳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有人說它這樣舉足昂首像是在“乞討”食物。螳臂雖不能當車,但它那粗壯並帶有利齒的前臂和靈敏的動炸,不但能捕住蟬,就是能飛善蹦的大蝗蟲也難逃它的攻擊。
 

斷肢自救
 

  這是比喻為了逃避敵人的危害,可斷其肢體而救得性命。這種現象在雙翅目大蚊科昆蟲中比較普遍。大紋的腿又細又長,非常醒目,抓住或碰到後很容易脫落,而蟲體本身並不會受到傷害,卻可借機逃走。
 

  大蚊屬雙翅目,大蚊科,與吸血傳病的蚊蟲,只能算是遠房姐妹。
 

  大蚊的幼期一般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通常取食土壤中的腐爛物質,有些種類也危害植物的根,成為水稻的一害。因此,在稻叢中常見到大蚊的成蟲用前足抓住葉片,後面的兩對足伸得直直的垂吊著,搖搖晃晃的身體像是在蕩秋千。如果不去觸動它,又好象一具乾枯的蟲屍,原來它是以裝死迷惑敵人。
 

  大蚊的這套騙人把戲,可欺騙不了“捕蟲能手”青蛙的銳利眼睛。當青蛙看到垂吊著的大蚊時,便猛然跳起,張嘴伸出長舌捕住大蚊。本想享受一頓美餐,哪知捲入口中的只是一條細細的大腿。原來大蚊受到突如其來的攻擊,便斷肢自救,逃之天天了。
 

  昆蟲中有不少種類能產生一種對不利環境的抗性行為。人發現蚊、蠅、蝶蛾類足上的跗節是殺蟲藥劑DDT極易通過的部位,接觸後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自行脫落而免於一死。生物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殘體自衛”。
 

蚍蜉撼樹
  

         蚍蜉:大螞蟻。小小的螞蟻竟想撼動參天的大樹,這不是很可笑嗎?該成語比喻其力量很小,而妄想動搖強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唐·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是多種蟻類的總稱。世界上記載的有4600種以上。幾乎全部是營社會性生活。為全變態陸生昆蟲。
 

  漢語成語詞典中說蚍蜉是大螞蟻,究竟指哪種螞蟻恐伯無從考證。有些螞蟻確實兇猛,雖不能撼動大樹,但由於善吃肉食,不僅可捕食其他昆蟲和小形動物,甚至還可侵襲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工蟻喜陰天或夜間群體活動,編隊而行,遇有小動物就群起進攻致敵於死命,形如大兵團作戰,因此中文名叫“軍團蟻”。
 

  有一種螞蟻,它們雖不能掐動大樹,但可以將樹幹蛀空,使大樹折倒。不過這種蟻不是黑螞蟻,而是屬於等翅目的白蟻。
 

飛蛾撲火
 

  蛾子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也可寫成“飛蛾投火”、“飛蛾投焰”或“燈蛾撲火”。〈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魯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過當他面對這些投向燈火的小飛蛾時,激起了讚賞的心情。
 

  飛蛾是鱗翅目昆蟲中的一大類,與蝴蝶相對應。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時翅膀呈屋脊狀,多在夜間活動,但有趨光性,喜歡聚集在光亮處,因此民諺有“飛蛾撲火自燒身”的說法。人們利用該習性,用黑光燈(其波長更適合昆蟲的視覺)來引誘蛾類,既可用來捕殺害蟲,也可用來採集蛾類標本。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梁朝有一個少年才子,名叫到藎。他是當朝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到溉的孫子。到藎十分聰明刻苦,自幼就能寫詩作文。皇帝蕭衍非常稀愛他,常帶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樓吟詩作賦。有一次,梁武帝蕭衍看過到藎寫的詩後很讚賞,便與到溉開玩笑說:“南怪你每次上書都寫得那麼出色,大概是孫子替你寫的吧?!”說完便哈哈大笑起來,並提筆為到溉題了一首詩,詩上說:“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意思是:硯臺磨出墨水來寫字,飛動起毛筆的毫鋒來寫書信與文章。這毛筆、硯臺就像是飛蛾投火一樣,自己毀掉了身體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紀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孫子到藎來代寫了。
朝生暮死
 

  意為早上才出生,晚上即死亡,比喻壽命很短。詩雲:“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爾雅釋蟲》寫道:“蜉蝣,渠略也”。
 

  蜉蝣真的是這樣命短嗎?其實“朝生暮死”是一種誤解,就從稚蟲到成蟲的全過程而言,蜉蝣的生命還是相當長的。
 

  蜉蝣屬蜉蝣目,目前世界已知約1270種,其實遠不止比數。蜉蝣為原變態類的水生昆蟲,其特點是有一個亞成蟲階段。稚蟲生長發育到半成熟時,在胸部背面就長出了發達的翅芽,然後順著伸出水面的草莖,或岸邊的岩石爬出水面。這時它仍身體上的足、尾須和體內的生殖器官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此時稱之為亞成蟲。亞成蟲一般都是在夜間爬出水面,在水邊的草叢或石塊上停歇很短時間,即脫去亞成蟲的“外衣”,才變成觸角很短,複眼大,胸背上有兩對大而脆弱的膜質狀的翅,細長的身體,纖細的足,兩根比身體長一倍的尾須拖在腹部末端,性器官完全成熟的成蟲--蜉蝣。只要有亞成蟲停留過的地方,便留下了一個個像死蜉蝣一樣的空外殼,真的成蟲早已在天亮時飛走了,這也許便是誤認為蜉蝣“朝生暮死”的一個原因吧。
 

  蜉蝣成蟲的壽命確實比其他昆蟲短得多,這可能是它退化了的口器不能取食以及由亞成蟲變為成蟲的過程中大量消耗了體內營養物質的緣故吧。
 

蠶食鯨吞
 

  如蠶一般慢吃桑葉,像鯨一樣猛吞食物。比喻用種種方式侵佔、吞併。孫中山《興中會宣言》:“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
 

蠶是鱗翅目蠶蛾科的昆蟲,以家蠶為代表。
 

蜂擁而來


  像成群的蜜蜂似的一擁而來。清代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又等了一會兒,方見胡統領打著燈籠火把,一路蜂擁而來。”
 

  蜜蜂屬於膜翅目蜜蜂科的昆蟲,以中華蜜蜂和義大利蜜蜂為代表。
 

蜻蜓點水


  唐代杜甫《曲江二首》:“點水蜻蜓款款飛”。比喻做事膚淺浮泛,不深入。老舍《四世同堂》第二十八章:“那點悔意像蜻蜓點水似的,輕輕的一挨便飛走了”。
 

  蜻蜓在昆蟲綱中自成一大類,叫蜻蜓目,世界已知的種類超過五千種。蜻蜓是人們熟悉的昆蟲,它的飛行速度在昆蟲中仍保持著冠軍的稱號;它在飛翔中捕食了大量的蚊蠅;它那“小憩釣魚杆”的姿態和“款款飛”的點水動作,為詩畫留下了情意。
蛻化變質
 

  蛻化:指昆蟲脫皮掉殼後改變了原形態。比喻正派人腐化墮落而變壞。
 

  昆蟲在胚後發育要經過變態,分不全變態和完全變態兩大類。不全變態有卵、幼蟲(若蟲)、成蟲三個蟲態。完全變態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蟲態。
 

一條線拴兩螞蚱
 

  比喻兩事物彼此相連,不可分離,也比喻二者的命運緊密聯繫,誰也不能單獨逃脫。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為咱們是一條線兒拴兩螞蚱,飛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螞蚱是蝗蟲的俗稱,有的地方也兼指蚱蜢。蝗蟲和蚱蜢都是直翅目昆蟲。
 

螞蟻啃骨頭
 

  機械製造工業中用幾台小型、簡易的機器設備加工大型工作件的形象比喻。螞蟻比喻小型、簡易的機械設備,骨頭指大型的工作件。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種類繁多。
 

薄如蟬翼
  形容非常薄,像蟬的翅膀一樣。古代用來形容一種薄的絲綢。
  蟬屬同翅目蟬科,俗稱“知了”。
蠶頭燕尾
 

  書法上說橫畫起筆著紙癡笨的,叫“蠶頭”;捺畫收筆出鋒出,提筆回鋒,分成叉式的,叫“燕尾”。這是不善於學習顏字碑刻所容易染上的一種習氣。
一窩蜂
 

  比喻人多聲音雜亂,亂哄哄地一擁而上。
 

蜂類屬膜翅目昆蟲,主要指蜜蜂和馬蜂。
 

蜂目豺聲
 

  眼睛像蜂,聲音像豺。形容面目兇惡,聲音可怖。蜂類屬膜翅目昆蟲,主要指蜜蜂和馬蜂,其複眼很大而呈球形,人的眼睛要長成這樣,那一定很可怕。
 

  [成語故事]
  傳說春秋時期,楚王準備立他的大兒子商臣為太子,一時沒有決定下來,便找令尹(宰相)子上來商量。子上說:“大王,你現在還很年輕,愛兒子的情感還不專一。如果你這樣早就立了太子,將來移情愛另外一個兒子時,再廢除這個太子,這樣做容易發生禍亂。況且在楚國歷代傳統中,真正繼承王位的常常是小兒子。就拿公子商臣的外貌來說,我覺得他眼睛長得像蜂眼似的可怕,說話聲音像豺狼叫一樣難聽。依相法來說,這種相貌的人是兇殘的,如果他做了太子,一定會做出不義的事來。”
 

  楚王聽了這話不以為然,還是將商臣立為太子。商臣聽說子上在父親面前說了他很多壞話,便對子上懷恨在心。有一次,他利用和別國打仗的機會,在楚王面前說子上受了敵國行賄,楚王不問情由便將子上賜死。
  後來,楚王瞭解真相時已後悔莫及。不久,楚王真的就像子上說的那樣開始討厭商臣,而喜歡上了第二個兒子子職,並想改立子職為太子。商臣知道這事以後,便與老師潘崇合謀,率領宮中軍隊將王宮圍住,逼死了父親,自立為王,稱作楚穆王。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千里長的大堤,由於小小的螞蟻洞或白蟻穴而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禍。〈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白蟻自成一大類,稱為等翅目。
 

蠅頭小利
 

  蠅頭,比喻細小的事物,多指小字或小的財利。《南史·衡陽元王道度傳》:“殿下家自有墳素,複何須蠅頭細書,別藏巾箱中。”蘇軾《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蠅是雙翅目昆蟲,種類很多。我國最常見而與人類關係最大的為舍蠅(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 ,也就是家蠅或稱蒼蠅在我國分佈的一個亞種。
 

與武器有關的歇後語
  (1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2 迫擊炮打蚊子--小題大作。

 

 

鳴蟲的種類

 

自然界的鳴蟲是很多的,連蒼蠅、蚊子都能發出“嗡嗡”的叫聲。不過我們所說的鳴蟲是專有所指的,並不包括一切善鳴之蟲。因為畜養鳴蟲是一種娛樂活動,它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好,是因為鳴蟲的叫聲能為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而這不是一切鳴叫之蟲都可以做到的。在長期的畜養實踐中,人們逐漸選擇出那些鳴叫聲具有美感並易於畜養的鳴蟲,作為自己的玩賞對象。綜合古今及南北方人的經驗和習慣,常用作畜養的鳴蟲有如下種。

 

1.油葫蘆
 

  油葫蘆是蟋蟀中最大的一種,是老資格的鳴蟲,畜養歷史最長,畜養的人也最多。在古代最早提到鳴蟲畜養的《開元天寶遺事》中,就首先提到了蟋蟀。雖然這則資料中只是籠統地說天寶宮女“皆以小金籠捉蟋蟀閉於籠中,置之枕函畔,夜聽其聲”,沒有說明到底是油葫蘆還是其他種類的蟋蟀,但因為油葫蘆在蟋蟀科中數量最大,而且鳴聲最具悲切感人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唐代宮女們所養必然包括油葫蘆。也就是說,油葫蘆作為鳴蟲畜養玩賞,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說它是“老資格的鳴蟲”是不為過的。

 

2.蛐蛐兒
 

  蛐蛐兒即鬥蟋,南方人稱為“促織”,是一種最常見的蟋蟀。它的最大特點是兩雄相見能夠搏鬥,場面頗為壯觀,所以名氣也最大。人們一提到蟋蟀,往往就想到蛐蛐兒,想到能夠格鬥的特點。其實蛐蛐兒不等於蟋蟀,只不過蟋蟀的一種。蛐蛐兒既善鬥,亦善鳴,所以也被作為鳴蟲畜養;但它在鳴蟲中的地位,卻遠不如在鬥蟋蟀之戲中“顯赫”。原因很簡單,蛐蛐兒的名聲不如油葫蘆受歡迎。所以在清代末年,冬天的蛐蛐兒反不如油葫蘆值錢。

 

3.金鐘兒
 

  金鐘兒畜養始于明末, 按金鐘兒有兩種,一種黑色,另一種淺褐色,形體也有所不同,實際上是同名不同種的兩種鳴蟲。根據描寫其“有蟲黑色,銳前而豐後”的特徵看,古代所說的金鐘兒就是現在北方人所說的金鐘兒,而現在南方人所說的金鐘兒則是另外一種。

 

4.蟈蟈
 

  蟈蟈是鳴蟲的一大宗,與油葫蘆的地位不相上下,喜養者極眾。畜養蟈蟈的最早記載見於袁巨集道的《促織志》,但實際上要肯定早於明代。《詩經》雲“嘎嘎草蟲”,我懷疑“草蟲”即蟈蟈,“嘎嘎”正與蟈蟈的鳴聲相近。朱熹注“草蟲,蝗屬,奇音青色。”正是指蟈蟈。宋代已有人開始畜養紡織娘,其中就包括蟈蟈。因當時尚無“蟈蟈”之名,宋人將其與紡織娘混為一談。其實到明代時仍有人認為蟈蟈乃紡織娘異名,袁巨集道的記載中就說“有一種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師人謂之聒聒,亦捕養之;南人謂之紡織娘”.這當然是不對的。蟈蟈與紡織娘在體形、體色上雖有相似之處,但翅膀一小一大,差之甚遠;鳴叫聲也完全不同。古人論蟲,往往張冠李戴,混淆不清,這並不奇怪。蟈蟈有幸,在清代曾受到幾位“天子”的垂愛。乾隆皇帝又一次到京郊西山遊賞,聽到滿山蟈蟈的叫聲,詩興大發,遂成詩一首。詩雲:“啾啾榛蟈抱煙鳴,野黃雲入望平。雅似長安銅雀噪,一般農候報西風。蛙生水族蟈生陸,振羽秋叢解促寒。蟈氏去因錯注,至今名象混秋宮。”前四句寫山野裏的蟈蟈叫聲令他想起了古代京師長安銅雀之典,後四句糾正前人不該將蟈蟈錯注為蛙。清代的最後一個皇帝宣統,自幼便喜養蟈蟈,可謂得祖宗遺風也。京師百姓也深受此風之影響,對蟈蟈有特殊的愛好,至今猶然。

 

5.紡織娘
 

  紡織娘又名筒管娘、絡紗婆、絡絲娘。古稱莎雞、絡緯、梭雞。“莎雞”之名出現甚早。紡織娘作為鳴蟲人工畜養有很長歷史,起碼在宋代就已經出現。

 

6.紮嘴兒
 

  紮嘴兒是一種形似蟈蟈兒略小的螽斯科昆蟲,南方稱為姐兒。

 

7.金鈴子
 

  金鈴子又名“唧鈴子”,屬蟋蟀科昆蟲。形似蟋蟀,然要小得多。

 

8.黃鈴
 

  黃鈴也是一種南方鳴蟲。於金鐘子屬同科近支,主要產於安徽、江蘇一帶。

 

9.墨鈴
 

  墨鈴在昆蟲學中稱黑針蟋蟀。

 

 

 

民間娛樂之鬥蟋蟀

 

  鬥蟋蟀是中國民間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而且還是一項頗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動。因為除中國或華人聚集的地區外,尚未聽說其他民族亦如此酷好此戲。如東鄰日本,雖好成與漢人“同文同種”,卻對蟋蟀好鬥的習性毫無察覺,更沒有鬥蟋蟀的遊戲。而這項活動在中國卻是開展得如火如荼,曆千年而不衰。小小蟋蟀,牽動著千萬人的心,從古至今,自宮廷到民間,喜好此戲者大有人在,以致歷史上竟出了幾個有名的“蟋蟀宰相”、“蟋蟀皇帝”、“蟋蟀相公”;至於民間的“蟋蟀迷”們,就更難以計數了。

 

  鬥蟋蟀究竟始於何時,已難確考。雖然《詩經》中的某些詩篇多次寫到蟋蟀,但並沒有提到兩雄相鬥的習性。此後一直到唐代,吟詠蟋蟀的歌賦倒是不少,卻一直沒有見到有關鬥蟋蟀的記載。後來到了宋代,顧文薦《負暄雜錄》才首記鬥蟋蟀之戲,他的這條記載是追憶,況且又是聽別人說,並非親見,似乎亦無實在的史料作根據,其可信性多少還是打些折扣的。《開元天寶遺事》雖有“金籠蟋蟀”條,記長安宮女以小金籠畜養蟋蟀,卻是為了夜聽其聲,不是為了鬥。如果其時宮中同時出現了鬥蟋之戲,因其比畜養鳴蟲更吸引人,似更應引起人們的注意。唐人吟詠蟋蟀的詩作頗多,卻都是因其鳴聲抒發自己的感情,沒有一首詩是談蟋蟀相鬥之戲的。作為題材涉獵面極廣的唐代詩歌,漏掉這一部分內容,難以讓人理解。但從唐代開元天寶年間的社會風氣來看,鬥蟋蟀出現於此時也是極有可能的。開元天寶向來被後人稱作“盛唐”,天下太平。四方無事,從最高統治者到民間百姓,享樂之風蔓延,鬥雞、走狗成為社會風習。“太平天子”李龍及就是一個鬥雞愛好者,專在宮中建有雞坊,養了幾千隻善鬥的雄雞,選了幾百名行家進行馴練,定期舉行鬥雞比賽。皇帝的愛好,馬上影響到王宮貴戚以至民間百姓,其時京城長安的任務不易鬥雞為戲,有人甚至因此而得寵。當時有謠曰:“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賈家小兒”是指當時因為玄宗馴雞有方而驟富貴者賈昌。唐傳奇《東城老父傳》曾祥記此時。李白的《古風》詩亦有“路逢鬥雞著,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的詩句,記黃家鬥雞手們的喧赫權勢。如果鬥蟋蟀也已成為當時宮中及長安富人們的遊戲的話,文學作品卻沒有絲毫反映,是很令人奇怪的。

 

  儘管如此,我們不妨暫且相信《負暄雜錄》上的記載,把鬥蟋蟀出現的年代定在唐代開元天寶年間。那麼人們是怎樣發現蟋蟀善鬥並使之成為一種曆久不衰的民間遊戲呢?可以設想有如下幾種可能:一是有人在很偶然的情況下,看到自然界的雄性蟋蟀在交配期間,為爭奪配偶而展開搏鬥,於是受到啟發,好奇心驅使他們捉來雄蟋蟀,雙雙放到一起,因其它們格鬥廝殺。二是宮女們或民間小兒在捕捉蟋蟀,放在籠中畜養以解悶的過程中,發現兩隻蟋蟀放在同一只籠中,就會出現時如仇敵般的爭鬥,於是開始有意識地引逗,從中取樂。比較而言,後一種可能更大。因為自然界的野生蟋蟀交配均是在晚上,人們可以聽到雄蟲招引雌蟲時的鳴叫聲,卻不易發現兩雄爭風而搏鬥的場面;況且這種場面一般不會出現。這兩種可能的共同點都是先由無意間的發現導向有意識的馴養,並逐步發展為規模較大的鬥蟋蟀活動。也不排除第三種可能,即鬥蟋蟀是在鬥雞、鬥鵪鶉啟發下的友意識發現。既然皇帝酷好鬥雞,達官貴人趨之若鶩,又有因鬥雞而得寵者,一定會勾起某些“有心人”的嗜利之欲,他們便在其他禽蟲中進行試驗,結果發現蟋蟀的鬥性最強,其場面之吸引人,一點兒也不亞於鬥雞,於是將蟋蟀精心畜養起來,或作貢品以邀寵,或留作自己閒時玩賞。此舉逐漸傳佈開來,鬥蟋蟀遂發展為一項人人喜愛的民間遊戲,並且一直保存至今。

 

  無論是哪一種可能,玩鬥蟋蟀從發現至普及,其間並沒有需要太長的時間。其原因首先在於遊戲本身具有極強的娛樂性,人們可以在兩隻蟋蟀你來我往的拼搏廝殺中體味到戰場上兩軍對壘征戰殺伐的樂趣,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這本身就是其迅速普及到千家萬戶的內在動力。另外玩鬥蟋蟀十分簡便易行,起碼與鬥雞相比要簡易的多了;既無需多大的財資,又不甚勞神費力,只要從野地裏捉來,稍加調養,便可擺開戰場,決一雌雄。鬥蟋活動的發展普及,還有一個刺激性因素,即賭博。唐代賭風極盛,鬥雞、走馬均可賭以金錢;民間婦妾小兒甚至以蟬鳴的時間長短比賽輸贏。鬥蟋蟀最初只是一種純娛樂性的遊戲,並沒有用於賭博。但很快人們發現用鬥蟋蟀進行賭博更方便,同時也更具刺激性。《負暄雜錄》上所說“以萬金之資,付之一啄”者乃“長安富人”,他們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玩鳥鬥禽原本就是他們的主要生活內容,再加上家有萬貫之資,這樣的事情實在情理之中的。至於一般百姓,玩蟋蟀主要是為了取樂,即使賭之以錢,也無非是給鬥蟋之戲添加一些“催化劑”,使之變得更有吸引力而已。由於金錢因素的加入,鬥蟋蟀活動以更快的速度普及發展,至宋代就已經達到相當的規模了。

 

 

 

蟑螂做寵物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認為,狗太纏人,貓又讓人渾身過敏!那麼乾脆帶個可愛的巨型蟑螂回家吧!

 

  澳大利亞寵物界的工人說,由於居住空間收窄,澳大利亞寵物市場近幾年來對昆蟲的需求大增,和蟑螂交上朋友的人也越來越多,在澳大利亞這種昆蟲非常多。

 

  “當然了,蟑螂是不同尋常的寵物,但是孩子們可以和它們玩耍,而不會受到傷害,而且它們的生存要求也不高。”澳大利亞的一位巨型蟑螂供應商John Olive是這樣說的。

 

  “讓我奇怪的是,居然還有人不希望以它們為寵物。”

 

  但是這些蟑螂迷們即使是退而求其次,要的也不是那些整晚在你的廚房地上亂爬的生物,也不是那些在夏天裏一拉開陽臺門就能看到的扇著大翅膀飛來飛去的討厭的棕色生物。

 

  他們要的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蟑螂,是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巨型掘地蟑螂或犀牛蟑螂,這種東西只產于昆士蘭東北。

 

  “他們可真是迷人的小東西。他們一點也不髒,也沒有難聞的味道。除了名字叫蟑螂容易引起人們不快的聯想外,他們真的是一點也不可怕。”來自澳大利亞昆蟲農場的另外一名蟑螂供應商Sue Hasenpusch這樣表示。

 

  這些巨型蟑螂學名叫作Macropanesthia 犀屬蟑螂,它們能夠長的如手掌般大小,長約3.15英寸,重達1.2盎司。據說它們的壽命可達10年。

 

  它們有著修長發光的長腿,上面還長有尖刺。在室溫下,它們可以生存在中型45英寸的沙油當中,靠桉樹橡膠樹維生

 

  他們也很禁得住逗弄,有的蟑螂養殖專業戶甚至表示,這些小東西被撫摩時,甚至會發出舒服的哼哼聲。

 

  蟑螂訓練專家Steve Austin養了不少的巨型蟑螂,他說這些都是聰明的小東西,沒有翅膀,行動也比較遲緩。

 

  就在7天之中,他竟然能夠將一隊蟑螂調教得訓練有素。一聽到招呼它們就會乖乖過來,而且為了獲得遠在6-1/2英尺以外的食物,不惜“翻山越嶺”,跨越各種障礙。

 

  “它們當然不可能象小狗一樣,估計你快要下班了,就嘴裏叼著報紙乖乖地到大門口迎接你,但是它們至少會象小魚等寵物一樣,一聽到招呼就做出反應。”Austin這樣說。

 

  “它們還是有一些智商的,雖然在寵物市場上它們還是新寵,但是名氣已經越來越大了”。

 

  對於這種巨型蟑螂太髒,而且會傳播疾病的說法,他根本不屑一顧。他說這種蟑螂和那些整天在爛泥裏爬來爬去的小親戚根本就是雲泥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它們絕對不會比家養小白鼠更髒”。他說。

 

  澳大利亞境內有著約450個品種的蟑螂,其中大多數都不是寵物,它們主要都居住在樹林中,全世界各種各樣的蟑螂加在一起大約有4000種。

 

  澳大利亞適合做寵物的蟑螂約有6種,它們大多數都是從島外引進的,現在已經遍佈家家戶戶。

 

  巨型蟑螂的支持者們很快就將他們自己和普通的家居寵物愛好者劃清了界限,一些寵物商店把這些蟑螂命名為小臭蟲、雨滴甲殼蟲或者大昆蟲等等,以避開蟑螂這個名字給人帶來的不良反應。

 

  澳大利亞昆蟲農場還專門出售“巨型小蟲”系列,包括昆蟲小屋、沙土、食物以及3個套裝小蟲,售價71.5澳元(折合45美元)。

 

  澳大利亞寵物福利組織寵物界聯合顧問委員會(PIJAC)的首席執行官Peter Nobbs表示,城市生活通常不允許我們飼養小貓小狗,但是昆蟲或小型爬行動物卻非常適合於居民樓飼養。


  儘管養蟑螂在澳大利亞還是一件新鮮事,但是日本卻早就已經有了昆蟲大市場,一些自動販賣機甚至出售寵物食用的小蟲子。在英國,竹節蟲越來越受歡迎。

 

  Nobbs 稱寵物市場的科技發展,比如照明、加熱使得昆蟲養飼越來越火爆,昆蟲成活也越來越容易。

 

  “現在流行的動物是那些輕便易攜帶,比如在城裏養上一隻昆蟲或小型爬行動物涉及的動物福利問題就會比較少。”Nobbs說。“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人們就是喜歡這些怪異的寵物。”

 

 

 

和昆蟲有關的中國古代成語

 

由於漢語成語多來自古語,其中有些昆蟲名稱與現在常用的名稱不同,甚至很少為現代大眾所知。現將有這一類成語中有代表性的列出來,並綜合多種資料對其中的昆蟲名稱進行解釋。
 

蜩螗沸羹 蜩為蟬類的別名;螗是蟬的一種,體小,背青綠色,鳴聲清圓。“蜩螗沸羹” 指如蟬鳴和沸湯翻滾,表示紛擾不寧的意思。
 

蝟鋒螗斧 此成語中的“螗”與前一成語中不同,應為“螗螂”即“螳螂”的簡稱。“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舉如人執斧之形,故名。“蝟鋒”指刺蝟的刺。“蝟鋒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為蟬的一種,體小、方頭廣額、有花紋。“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樹 蚍蜉為大螞蟻。
 

楚腰蠐領 這裏的“蠐”指“蝤蠐”即天牛幼蟲。在現代“蠐”一般指蠐螬,即金龜甲之幼蟲。“楚腰蠐領”形容女子體態苗條,脖子美白。
 

蝶怨蛩淒 “蛩”指蟋蟀或蝗蟲。“蝶怨蛩淒”喻哀怨淒清的思家之情。在現代昆蟲學名稱中,“蛩”見於“蛩蠊目”,是一類在我國很少見的昆蟲。
 

井蛙醯雞 醯雞為在酒醋或變酸的酒上活動的蠓或蚋類昆蟲。“井蛙醯雞”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
 

蛾附蜂屯 此處“蛾”通“蟻”。“蛾附蜂屯” 指像螞蟻和蜜蜂一樣聚集,形容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特點


部分漢語成語明確地應用了某些昆蟲的體型、體形、體色、頭型、複眼、喙、觸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態學特徵。少數涉蟲成語中所用何種昆蟲或何部位則不夠明確。茲考證、歸納如下。
 

體型 漢語成語中的昆蟲多數體型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還自不量力。如“蚍蜉撼樹”、“蠅頭小利”、 “蠅名蝸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蚊虻過耳”等。
 

體形 膜翅目細腰亞目中的多數蜂類胸部和腹部連接處很狹窄, 稱“細腰”, 成語中借喻人的體態修長或細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等。
 

體色 天牛幼蟲體色潔白,成語中用來比喻女子的脖頸美白。 如“楚腰蠐領”
 

頭型 蟬方頭廣額,成語中用來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複眼 胡蜂的複眼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語中藉以形容人的相貌兇惡、醜陋,性情兇狠。如“蜂目豺聲”等。
 

蟬的口器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為喙管,內藏上、下顎特化而成的口針,平常喙緊貼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帶在頷下打結後的下垂部分。成語“蟬緌蟹匡”中的“蟬緌”即為此意。“蟬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實。
 

觸角 成語“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類細長弧形的觸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蟬的翅輕、薄而透明。成語“蟬衫麟帶”中的“蟬衫”指薄絹製成的衣衫。“蟬衫麟帶”比喻飄逸華美的服裝;“蟬翼為重,千鈞為輕”形容是非混淆。
 

螳螂的前足為捕捉足,看上去很厲害,但與強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見絀。成語“蝟鋒螗斧”、“蠻睫螳輪”、“螳臂擋車”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語“鷦巢蚊睫”、“蟲巢蚊睫”、“蠻睫螳輪”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稱“蚊眉”。其實蚊子並沒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鷦巢蚊睫”只是一個傳說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來的,用於比喻一種極其狹小的處所。如果一定要說有“蚊睫”或 “蚊眉”的話,那只能是指蚊複眼上方的剛毛叢了。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生物學特性


漢語成語中所用到的昆蟲生物學特性有變態、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趨性、築巢、做繭、發聲、發光、自衛、壽命、產卵場所和方式等。
 

變態 昆蟲一生中要經過若干次蛻皮、變態。成語“金蟬脫殼”借蟬若蟲蛻皮變為成蟲比喻用計擺脫對手的追查;“蛛遊蜩化” 借蜘蛛的遊網和蟬的蛻變比喻技藝熟練。
 

食性 螳螂為著名的捕食性昆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成語從側面反映這一點;有些昆蟲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蟲生”的成語,現比喻禍患的產生必有其內部原因。
 

取食方式 蠶幼蟲口器為咀嚼式,能一點一點地咬食桑葉,所以成語“蠶食鯨吞”中的“蠶食”形容象蠶一樣逐步侵吞別人的利益;有些昆蟲如蠹類能鑽蛀木頭等, 成語“鼠齧蠹蝕”等反映了這一點,“神奸巨蠹”則形容大奸人,“蠹國害民”中的“蠹”則轉意為禍害國家的行為;蟬的口器屬吸收式,只能吸進液態食物,而不能大嚼樹的枝葉,古人認為蟬只飲露水,必定象長時間不吃東西的龜那樣空腹細腸,因此用“蟬腹龜腸”比喻忍饑挨餓的窮困處境。
 

群集性 有些昆蟲尤其是社會性昆蟲往往大量個體聚集在一起,成語藉以比喻人的聚集,如“蝟集蟻聚”、“蜂合蟻聚”、“蟻萃螽集”等。
 

趨性 昆蟲有各種趨性,這在漢語成語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蟻附膻”、“蟻附蠅集”、“以魚驅蠅”、“飛蛾撲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其中有些亦與昆蟲食性有關。
 

築巢 有些昆蟲尤其社會性昆蟲能築巢。土棲性白蟻營巢於土中,能使堤 壩中產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語“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用來比喻不注意小問題就會釀成大患。
 

做繭 有些昆蟲能做繭,如蠶會吐絲作繭,人類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語“作繭自縛”比喻人自擾自困;“剝繭抽絲”比喻喻根據順序尋求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獨繭抽絲”比喻詩文條理分明,脈絡清晰或單方思慕。
 

發聲 有些昆蟲能發出鳴聲。成語“蝶怨蛩淒”、“噤若寒蟬”、“仗馬寒蟬”、“蜩螗沸羹”、“蛙鳴蟬噪”、“蟬喘雷乾”等用昆蟲不同的鳴聲或停止鳴叫比喻人的不同心情和情態或環境;“聚蚊成雷”比喻眾口囂喧,積小成大。
發光 有些昆蟲能發光,如“映雪囊螢”中的螢火蟲。
 

自衛 有些昆蟲有自衛本領,如胡蜂用產卵器變成的毒針蜇刺敵人。成語中多轉意為狠毒,不可小視。如“狼猛蜂毒”、“蜂蠆有毒”、“撩蜂吃螫”等。
 

壽命 有些昆蟲看上去壽命很短,如古人認為蜉蝣壽命很短,一般只有不到1天,最長不過3天。漢語成語“朝生暮死”藉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短命。
 

產卵場所和方式 蜻蜓在飛行過程中產卵於水面物體上。成語“蜻蜓點水”比喻做事不深入。
 

排便 蒼蠅能一邊舐食半流質食物,一邊排出黑色的糞便,會污染潔白的物體。成語“青蠅染白”、“青蠅點玉(璧)” 等借此比喻小人用讒言污蔑別人。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生態學特性


某些成語從側面反映了一些昆蟲與環境的關係,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螻)”、“ 噤若寒蟬”等。“戶樞不蠹(螻)” 字面上的意思是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易生蛀蟲;“ 噤若寒蟬”中的“寒蟬 ”指晚秋的蟬,因天寒而不發出鳴聲。

 


幾個不符合科學的涉蟲成語


由於成語多來自古語,而古人對昆蟲的瞭解還不夠深入,因而成語中對昆蟲的描述有一些不符合科學的地方。現列舉若干例:
作繭自縛 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裏面,比喻人作事原來希望于自己有利,結果反把自己陷於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其實蠶作繭並非出於自討苦吃,而是用來保護不能爬也不能飛的蛹。


飛蛾撲火 這個成語源自《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原是讚賞獻身精神的意思。現在一般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其實飛蛾撲火,並非奉獻, 也非尋死,而是因為蛾類多有趨光性。人們利用該習性,用黑光燈(其波長更適合昆蟲的視覺)來引誘蛾類,既可用來調查害蟲種類和數量,也可捕殺害蟲或採集蛾類標本。
 

朝生暮死 古人認為蜉蝣“朝生暮死”,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蜉蝣的幼蟲(稚蟲)要在水中生活一到三年甚至五、六年,然後才變為成蟲飛出水面。當然它的成蟲壽命是很短的,最短的只有幾小時, 長的最多也就六、七天。可能由於認識上的局限性,古人只注意到蜉蝣的成蟲階段,因而認為蜉蝣是“朝生暮死”。
 

蟬腹龜腸 用成語“蟬腹龜腸” 比喻窮困的處境,是因為古人認為蟬只飲露水,必定腹中空空。其實蟬並非靠飲露水為生,而是用刺吸式口器刺進樹的嫩枝,吸食樹的汁液,因此是樹木的“吸血鬼”。

 

 

 

昆蟲與民俗風情

 

  世界各地的民俗風情千差萬別,而中華民族這樣一個擁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集居著56個民族的文明古國,各民族的民俗風情更是豐富多彩,其中的蟲文化也別具一格。


婚禮中的吉祥蟲
 

  在眾多的昆蟲種類中,有一些種類被喻為嚮往美好和吉祥的象徵,其中蜜蜂和蠶是典型的代表。因為蜜蜂可釀蜜、產蜂蠟,蠶能吐絲織繭,是人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唐代李商隱的著名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耐人尋味,常吟常新。因此,人們常將蜜蜂視為甜蜜和勤勞的化身,將蠶喻為無私的奉獻者,並將兩蟲視為婚禮中的吉祥蟲。如我國拉古族人有捕蜂製成蜂蠟燭的習俗,在舉行婚禮時,一對新人一定要點燃兩支蜂蠟燭,以喻示他們婚後生活充滿光明、甜蜜與幸福。蜂蠟燈在拉古族人的婚禮中之所以不可缺少,據說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對戀人因雙方父母有矛盾而不同意他們的婚戀,無奈二人為情愛雙雙自殺而亡。後來二人墳上長出一棵七裏香花樹。不知為何兩家長輩所養的蜜蜂都到這棵花樹下來采蜜。雙方家長吃了蜂蜜,又想念起亡故的兒女,悲悔莫及,不約而同來到這棵花樹下握手言和了”。從此往後,晚輩們的婚戀不再受干涉了。人們把蜂蠟燭視為自由、光明和美好的象徵。我國的另一少數民族京族人在舉行婚禮之日,要有一系列的“歌宴”來歡慶,據說其中最精彩的是“結義歌”,其中男女對唱段“我倆猶如蠶蟲,共吃一張桑葉,共一簇草吐絲”();“我倆猶如蜜蜂,一在窩內一在窩外()”……,將象徵婚姻的和和美美與甜甜蜜蜜的歡樂氣氛推向高潮,增加了婚禮的情趣與熱鬧。


千古之戀化作蝶
 

  人們經常看到,蝴蝶總是成雙成對地飛舞在花叢、田野,畫家與作家也常以此為創作素材,讚美人間的愛情之美好。也難怪早在14d0多年前梁簡文帝就有“複此從風蝶,雙雙花飛上;寄語相知者,同心終莫違”(《詠蚊蝶》)的詩句。在民間和許多民族宗教、習俗中,常視死去的人之靈魂終將會化為蝴蝶。 我國古典名曲名作《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家喻戶曉、名揚海外的佳作,是我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所表現的純潔、堅貞,而又淒婉、悲壯的愛情故事最終以二人化蝶雙飛而成為千古絕唱。曾令多少耳聞目睹過這一作品的人,在讚美與同情之中,更為二人的亡魂雙雙化作蝴蝶飛向美好愛情的自由王國而深深地祝福。

  在國外西方一些國家,人們在婚禮上有的用蝴蝶表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蝴蝶的絢麗多彩和阿娜多姿常給喜慶之日增添了美好的瑕想和歡樂的氣氛,是將神話、宗教、民族與歡慶融為一體的集中體現。


昆蟲節日名目多
 

  有關專家曾對昆蟲節日做了詳盡的統計和描述。僅在中國,各種名目的民間傳統節日多達2000多個,其中與昆蟲有關的競有44個,且多有寓意。昆蟲與人類的關係無非就是害和益的關係,因此蟲節的內容也必然圍繞這兩個主題。如廣西山區?佬族人一年一度的“吃蟲節” (農曆六月初二)是他們傳統的節日,防蟲災獲豐收。戶戶設宴。有油炸蝗蟲,醃酸螞炸,甜炒蝶蛹等。每逢清明節前後,也多有昆蟲節,但形式和內容地區差異極大。如過“送百蟲節”是南通一帶鄉間的風俗, “清明送百蟲,一走定無蹤”的紅紙條帖在牆上,同時在地頭田邊燃火滅蟲;此外, 祭蟲節、蟲王節等都是祭神消蟲災望豐收的昆蟲節。浙江地區蠶農清明期間多有祭蠶神保豐收的活動,用豆腐乾等素食品祭供。山東蠶農則在每年臥蠶之日殺雞設宴祭蠶神。 “送蠶花”表祝願,在江南蠶鄉頗為盛行。在春節期間,鄉間時常可聽到“送蠶花”的民歌聲和問候聲,養蠶戶往往還要對送歌上門者送些米、糕等“年貨”,而且在春節當天清晨,養蠶女都要依俗“掃蠶花地”,即從外向裏清掃蠶房,意在掃進來蠶花、蠶繭獲豐收。

 

 

 

昆蟲與音樂


  無論是在深深的幽谷,還是花木柳映的河邊,無論是瓜棚連著豆架的茅舍,還是窗明几淨的校園,處處可聞蟲鳴。蟬的歌聲嘹亮,蟋蟀叫聲悠揚,螽斯嗓音清脆,蝗蟲聲音深沉;蜜蜂飛響熱烈,使人感到歡欣!

 

  溫煦的春,炎熱的夏,涼爽的秋,不知疲倦的昆蟲歌手們總是在廉價地演奏。甚至在那寂靜的寒冬,在室內,尤其是在廚房裏你也會偶爾欣賞到灶蟋動聽的歌聲。其實很多昆蟲都能歌唱。據不完全統計,發音昆蟲有16目之多。我國吳福幀、蔣錦昌、何忠、印象初等都曾作過比較詳細的研究。 高大林曾經灌有一盤名為《昆蟲》的音樂磁帶,聽著其作品,自然地便把人溶入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曼蘭筆下“克利斯朵夫躺在萬物滋長的草地上,……閉著眼睛,聽那個看不見的樂隊合奏”的情景:“一道陽光底下,一群飛蟲繞著清香的柏樹發狂似地打轉,嗡嗡的蒼蠅奏著軍樂,黃蜂的聲音象大風琴,大隊的野蜜蜂好比在樹林上飄過的鐘聲。…”。 昆蟲的歌,如果加以放大,那就更有意思了。有的似馬嘶,有的象鳥鳴,有的如風吹,有的又象……。北京農業大學楊集昆教授那裏有一盒飛虱發音的磁帶,若把它們用聲音分析攝象儀轉變成波形圖,則可以進行昆蟲的分類。

 

  昆蟲不僅自身產生音樂,而且也使無數藝術家得到創作靈感。關於昆蟲的詞牌名有蝶戀花,曲牌名則有撲燈蛾、粉蝶兒等。關於昆蟲的曲有(1)、笛曲—《花香蜂舞》,又名《一架蜂》、《一江風》,原傳于山東荷澤地區,旋律優美,節奏富於跳動,再現了蜜蜂采花飛舞的神態,此曲灌有唱片。(2)、嗩呐曲—《蜜蜂過江》,流行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旋律中較多地運用了四度、九度以至十二度的音程大跳,加上鑼鼓伴奏,顯得格外熱烈歡快,當然也被錄成了唱片。(3)、琴曲一《神化引》,又名《蝴蝶遊》,意與《莊周夢蝶》相同,常作為其引序。戲曲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又名《雙蝴蝶》)”的結尾以男女主人公化為一對蝴蝶作為忠貞愛情的象徵。由梁山泊與祝英台的愛情悲劇故事寫成的一曲《梁祝》, 感動了全世界不知多少人。 其中“化蝶”一段的旋律更是優美動聽,感人肺腑。《梁祝》已成為我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的昆蟲姓氏

 

  據統計中國姓氏見於文獻者有5600多個,以蟲字部為姓者有46個,包括單姓35個,複姓11個。這些姓氏與昆蟲的關係有以下5類:(1)以昆蟲的總稱為姓 如蟲在《通志·氏族略》中有“蟲氏、漢功臣曲成侯蟲達…………”。(2)以常見昆蟲為姓 如蟬、蠶、蛾、蟈、蟻、蜚等。蟲姓在中國歷史上不乏傑出之士,如後魏有平東將軍蛾青。(3)以昆蟲的某一蟲態為姓 共有2個,即蟲氏(蟻的卵)和蟲絹(蚊的幼蟲)。(4)以昆蟲的產物為姓 如繭、蜜二姓。(5)皇帝賜姓 封建時代,皇帝賜姓多用於褒獎籠絡,而與蟲有關時賜姓往往與迫害鎮壓有關。如蛸姓,原為蕭,南北朝時齊武帝因巴東王蕭響反叛,令蕭氏改姓,賜以蛸;故《通志·氏族略》中有“以凶德為蛸氏。”在眾多的姓氏中,亦有昆姓,但該姓則與真蟲無緣。


外國的昆蟲姓氏
 

  在我國的文化昆蟲學檔案中與蟲有關的國外姓氏有12個,依字母順序依次為AntBeeBeetleBoatmanFliegeFlyHopperLooperMothesScalesSchnakeWorm。這些姓的英語或德語單詞作為昆蟲時分別為螞蟻、蜜蜂、甲蟲、仰泳、蠅子、倉蠅、跳蟲、尺蠖、蛾子、介殼蟲、大蚊和蠕蟲(包括部分鱗翅目幼蟲)。在這些姓氏中,英國姓者有BeeBeetleBoatmanFlyLooperScales; 德國姓氏有FliegeMothes,後者是按英語意思列入;HopperSchnake既為英國姓又為德國姓;Ant為芬蘭姓;Worm為德國和丹麥姓,亦按英語意思列入。另外,英國姓中還有Fleay,是不是由flea“跳蚤”衍生而來,尚需進一步研究。

 

 

紀曉嵐自比蠹魚

 

  清代乾隆時曾任《四庫全書》總編篡官的紀曉嵐,博聞強記,知識豐富。他曾說自己從四歲起直到老年,沒有一天離開過筆硯。生前,他曾擬了一幅自挽聯道:


浮沉宦海為鷗鳥;
生死書叢似蠹魚。


上聯寫他的從政經歷,下聯寫他的治學生涯。正因他有蠹魚精神,才能達到廣博。

 

 

昆蟲占卜

 

在神秘的非洲部落裏流行著一種昆蟲占卜術,後來傳到法國,經浪漫的法國人的傳播,現已流行於世界各地。這是一種新的性格析法,它以大自然的昆蟲世界來做擬人化的趣味解析出!快來算算你屬於哪類蟲人,是蜘蛛人?還是蜜蜂人吧!
 

a 、將你的出生年月日的數字加起來,例如:1796119日出生:――1976+11+9=1996
b
、把a統計總和的數字再分開來相加,例如:1+9+9+6=25
c
、如果b算出來的結果是以下位數,就以這個數位結果為代表數位:如果是兩位數,就將它再分開加一次,例如25就是2+5=7
d
、如果b算出來的數字為“11”或“22”,就不必再繼續計算了,它即是代表數字。具體對照表如下:
 

代表數字為“1”螃蟹人
代表數字為“2”蟋蟀人
代表數字為“3”蝴蝶人
代表數字為“4”螞蟻人
代表數字為“5”蝗蟲人
代表數字為“6”天牛人
代表數字為“7”螳螂人
代表數字為“8”金龜子人
代表數字為“9”蜜蜂人
代表數字為“11”甲蟲人
代表數字為“12”蜘蛛人
 

螃蟹人”:缺乏自信
你是一個自視頗高的人,雖然還不到跋扈的恐怖程度,但是卻無法忍受別人對你的一點點不尊重。其實你的個性是屬於外剛內柔型,不會輕易對別人訴苦,無論喜怒哀樂,習慣獨自一個人承受,也因為這種外表驕傲,其實內心缺乏自信的性格。有時侯會感受比一般人還要大的壓力。
 

蟋蟀人”:有親和力
你很善良,樂於幫助別人,有一顆溫柔的心。你並不會特別喜歡社交活動有時侯甚至樂於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享受自得其樂的感覺;但是,你有一種親和的吸引力,你不去找別人,別人卻會主動來找你玩樂,所以你的你的人關係不錯,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朋友。
 

蝴蝶人”:熱愛自由
你喜歡一個有百分百的自由空間,太依賴你或是老是愛纏著你的人,一定會被你當做拒絕往來戶,對於他們,你會擺出一副敬而遠之的態度,讓他們自動打退堂鼓。因為你夠聰明,輕而易舉就能想出一些好玩的新鮮事來試驗,所以生活過得並不無聊,也因此你更覺得一個生活很不錯。
 

螞蟻人”:安靜真心
你很容易被忽略,別人總覺得你是一個習慣低著頭過自己生活的人,其時如果夠瞭解你的人,會發現你的內心是滿熱情的,不過一定是要和你對味,而比你夠賴的人,你才會表現出真實的自己,你會對真心相對的好朋友完全付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不過相對的你也無法忍受背叛。
 

蝗蟲人”非常好玩
你是你天生的玩樂家,在你的生命裏,沒有什麼比追求有趣的事更重要的了,雖然不能說你不夠成熟,或是不夠負責任,但是你常常令身邊的親朋好友擔心,卻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對於你的好玩成性,感到非常頭痛,儘管和你在一起是快樂的,但是長時間的相處很容易出現問題了。
 

天牛人”:要求完美
你是溫和派的代表,而且以常理來說,你是一個很優秀的人,比如你很守規矩,你有責任感、你樂於助人……你甚至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過也因為你有這些優點,使得和你在一起的朋友,容易覺得壓力大,一方面要接受你完美要求,一方面又要不斷擔心無法配合你的程度。
 

螳螂人“:享受孤獨
你不喜歡群居的感覺,有快樂時習慣一個人享受,有痛苦時,習慣一個人忍受。會有這樣的情形,都是因為你的自尊心很強,不願意讓別人介入你的生活春色覺得不管發生什麼事情,自己都能解決,其時,如果你能把性格放得柔軟一些,試著接觸別人,一定會有讓你驚喜的收穫和甜美的感受。
 

蜜蜂人”:性格強烈
你很驕傲,自尊心比誰都強,這是你的特性也是你和別人相處的障礙,因為別人很容易對你的第一印象就不很好,不過還好你是一個資訊感很強的人,許多人會想要從你這得到一些情報,所以,你不妨多利用與別人交換情報時,表現出較隨和的一面。
 

甲蟲人”:衝動坦誠
你很喜歡交朋友,不拘小節,算是一個直腸子的人,最討厭別人拐彎抹角的做事情態度或說話方式,那會令你有立刻掉頭就走的衝動,簡單的說,只要對方夠坦誠,你就什麼都好商量,你雖然不夠細心,但是如果有人在一旁提醒你一些應該注意的事,你出會虛心接受,努力的去改善自己的缺點。
 

蜘蛛人”:好學不倦
你的興趣就中常常閱讀各方面的知識,收集多方的消息,會有這樣的興趣,主要也是你很喜歡和別人聊天的緣故,尤其當有人和你聊一些你特別有研究的話題,你馬上就有眼睛一亮,變得非常有精神,甚至可能越聊越起勁,而一發不可收拾,是一個談天的好夥伴,也是一個知性的好朋友。

 

 

昆蟲星座

 

十二星座與幸運昆蟲

 

水瓶座(aquarius[1/21―2/18]
 

幸運昆蟲蟋蟀;幸運寶石:紅鈀和榴石;幸運日:星期五;幸運色:青色;幸運城市:上海;愛情物語:思想超前,理性自重的星座。不愛受約束,博愛,他們較生於精神層次的提升,是很好的啟發物件,這個星座,常被稱為“天才”星座,或“未來星座”;
 

雙魚座(pisoes[2/19―3/20]
 

幸運昆蟲蝴蝶;幸運寶石:血石;幸運數字:58;幸運日:星期五;幸運色:幸運城市:海口;愛情物語:多愁敏感、愛做夢、幻想的星座。天性多情,使他們常常為情字掙扎,他們生性溫柔,很喜歡奉獻,也不會隨意傷害人。
 

牧羊座(aries[3/21―4/20]
 

幸運昆蟲---大甲蟲;幸運寶石:紫水晶、鑽石;幸運數字:67;幸運日:星期二;幸運色:紅色;幸運城市:深圳;愛情物語:精力旺盛、活力充沛的星座。天生自信,自然流露出積極、奮發上進的熱情,理想化的魅力。性格與愛情,多數橫衝直撞,但純真的個性,沒有殺傷力,所以不用擔心。
 

金牛座(taurus[4/21―5/20]
 

幸運昆蟲天牛;幸運寶石:藍寶石;幸運數字:19幸運日:星期五;幸運色:紫色;幸運城市:昆明;愛情物語:慢條斯的星座,凡事總是深思熟慮,屬於大器晚成型,情思也比較晚開,他們有超力的耐力,一旦下賭注,就有把握贏,穩定而樂於助人,總散發出讓人安心和依賴的魅力。
 

雙子座(cemin[5/21―6/21]
 

幸運昆蟲金龜;幸運寶石:翠玉;幸運數字:34;幸運日:星期三;幸運色:橙色;幸運城市:香港;愛情物語:變化速度快如風的星座。雙子座的雙重性格,常使人覺得變幻莫測,對於事業與愛情,如果肯多花點心思經營將會更好。
 

巨蟹座(camcer[6/22―7/22]
 

幸運昆蟲――螃蟹;幸運寶石:綠松石;幸運數字:83幸運日:星期五;幸運色:粉色;幸運城市:蘇州;愛情物語:非常需要愛與安定的星座。使他們處處顯得缺乏安全感,但帶著母愛的巨蟹座,為了所愛會心甘情願會出,他們忠實且富有幽默感的天性,有一股說不出業的神秘魅力。
 

獅子座(leo[7/23―8/22]
 

幸運昆蟲蜜蜂;幸運寶石:紅寶石;幸運數字:59;幸運日:星期天;幸運色:金黃色;幸運城市:北京;愛情物語:講究氣派華麗的星座。喜歡呼朋引友,耐不住寂寞,他們有衝動,但講義氣,也蠻有人緣,勢力四射。偶爾霸道驕氣,動另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情。
 

處女座(virgo[8/23―9/22]
 

幸運昆蟲獨角仙;幸運寶石:紅色瑪瑙;幸運數字:84;幸運日:星期三;幸運色:白色;幸運城市:青島;愛情物語:有點挑剔又追求完美的星座。缺乏信心,常在潛意識裏責怪自己不夠美好,但很放得開,不會一蹶不振。看擬溫柔其實剛毅的性格加上樂於學習,更是魅力天成。
 

天秤座(libra[9/23―10/23]
 

幸運昆蟲竹象甲;幸運寶石:橄欖石;幸運數字:69;幸運日:星期五;幸運色:橄欖綠;幸運城市:西安;愛情物語:愛美又怕空虛的星座。執著于人際的平衡,他的魅力在於懂得拿捏寸,憑藉天性的外交本領,能在各色人物之間周旋,有時也會因為過於顧慮布面面
俱到,而搞得自己吃力不討好。
 

天蠍座(scorpio[10/24―11/22]
 

幸運昆蟲蠍子;幸運寶石:黃玉;幸運數字:35;幸運日:星期二;幸運色:黑色;幸運城市:拉薩;愛情物語:神秘詭民異,令人費猜疑的星座。他們執著,也很破壞,在愛情的國度裏,黑白分明,沒有灰色地帶,他們對目標相當清楚,一旦確立就往前沖,他們的神秘特製,更是魅力四射。
 

射手座(sagittarus[11/23―12/21]
 

幸運昆蟲蜘蛛;幸運寶石:綠松石;幸運數字:9;幸運日:星期四;幸運色:銀白色;幸運城市:桂林;愛情物語:自由浪漫的星座不受約束,多情的天性,使他們四處尋求獵物,他好奇樂觀的天性,是魅力無窮的根源,吸引人,性情天真。
 

摩羯座(capricorn[12/22―1/20]
 

幸運昆蟲螞蟻;幸運寶石:截子瑪瑙;幸運數字:37;幸運日:星期五;幸運色:褐色;幸運城市:廣州;愛情物語:嚴謹穩重的星座,他們有時會刻板,不愛耍花樣,果斷理性和努力工作,是他們與眾不同的魅力所在,不管在事業上還是愛情上,都以這份特殊氣質獲勝。

 

 

昆蟲象徵

 

  昆蟲文化不論在擁有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豐富多采,淵源流長,100多萬種昆蟲在老物種的滅絕與新物種的誕生的漫長歷史中與人類關係密切,關於昆蟲的文化也在不斷發展。下面我們列舉一些與大家共用!
 

各種昆蟲所代表的含義

 

蠍子紅豆――護花使者 螞蟻紅豆――心裏只有你
紅豆小金龜――一生相伴
――飛黃騰達 蠍子、蜈蚣――辟邪、保平安
天牛――生意興隆、天天牛氣 步甲――步步高升
螃蟹――大發橫財 黑斑葉甲――年輕漂亮、青春活力
瓢蟲――活潑可愛、好友相伴 小秋甲――成功勝利
獨角仙――惟我獨尊 甲蟲類――好運伴隨你
金蟬――一鳴驚人、腰纏萬貫 油茶寬盾――官運當頭
――長壽、吉祥 海馬――馬到成功
海星――星光大道 紅――花樣年華
金龜子――健康長壽 紫斑甲――財源廣進
紅斑夜甲――一心一意 螞蟻――勇於開拓
蜜蜂――勤奮上進 紅腳麗――勿忘我
竹象甲――情有獨鐘 蝴蝶――千年情緣
虎甲――不能忘記你 角蜘蛛――一往情深
大甲蟲――男性象徵、雄壯威猛
黃金龜、綠寶石金龜、中華麗金龜、石花金龜、藍葉龜――寶貴吉祥

 

 

世界的地名與昆蟲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地名多如牛毛,而地名的產生、命名及變更也各有其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涵義。很多地名都來源於當地獨具的自然風貌、經濟特徵、傳統的民族文化或宗教信仰,還有美妙的神話傳說等等。當然,其中也不乏以珍奇的禽獸和花草來命名的,更有趣的是有些地名還確實與昆蟲結下了不解之緣哩!
 

蝴蝶國


  每當談到蝴蝶,人們無不為它那絢麗多彩的形象和優雅飄逸的舞姿而讚歎。可以說,蝴蝶是美麗的象徵,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巴拿馬是中美洲東南部的一個國家。著名的巴拿馬運河就貫穿於該國境內中部的加通湖。據說很早以前,加通湖畔到處都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因其形態美麗,色澤鮮豔,遠遠看去,飛舞的蝶群恰似一片花的海洋 一一 蝶海!所以巴拿馬有“蝴蝶國”之美稱。在印第安方言裏“巴拿馬”意即蝴蝶。另外,在印第安方言裏“巴拿馬”也有魚群的意思(因當時該地盛產魚類);還有的說巴拿馬是一種大樹。雖然眾說紛壇,但不管怎樣,巴拿馬這個地名總算與昆蟲有點緣分吧!


螢火蟲市
 

  昆蟲不僅以千姿百態的外貌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還有各種獨特的生活習性,更可貴的是有的“奇異功能”還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夏日的夜晚,閃閃發光的螢火蟲,流星般地飛來飛去,仿佛要與繁星爭輝。古往今來,那神奇的螢光早已有很多的妙用了。我國南海彼岸的馬來西亞是個風光秀麗的國家,位於加里曼丹島東北部沙巴地區的首府哥打基納巴盧是該國的重要城市和港口之一,以前曾叫傑塞爾頓(Jesslton,英國殖民者的姓氏)也稱亞庇(Api),來源於馬來西亞語apiapi(螢火蟲)。原來在沙巴地區熱帶紅樹林中,當夜幕降臨時,成群的螢火蟲結伴飛舞。放眼望去,如同群星閃爍。後來這光亮迷人的景色便成了該地的夜景之一,路經附近海面船上的海員們常將其作為導航燈標。小小螢火蟲競因此成為當地的地名,人們就將該城稱為亞庇(Api)196712月才改為現名哥打基納巴盧,由該城東部的基納巴盧山而得名。
蚊蟲海岸
 

  在種類繁多的昆蟲中,有些是有害的,給人類帶來災難和不幸。號稱“吸血魔王”且能傳染瘧疾的蚊子,早已成為人們深惡痛絕的死敵了。尼加拉瓜是中美洲地區中部的一個國家,境內東部沿海地區為低濕平原。因地處熱帶,氣溫高,雨量充沛,植被豐富、雜草叢生,給蚊蟲繁殖生存創造了優越條件,致使該地區蚊蟲十分猖撅。所以整個東海岸地區就稱為馬斯奎托斯海岸,在英語中mosquito即為蚊蟲,故意譯為蚊蟲海岸。
 

蝴蝶泉


  雲南大理的“蝴蝶泉”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蝴蝶泉邊有一棵歪斜的古樹,樹下是碧綠的泉水。每年春末夏初,五彩繽紛的蝴蝶飛滿古樹枝頭,其中以粉蝶、蛺蝶和鳳蝶為多。它們相互追逐,在飄落成行垂掛於樹枝上,似飛舞的彩帶,因而有了“蝴蝶泉”的美名。
 

千蝶
  臺北的“千蝶谷”是養殖蝴蝶最成功的地方,在這裏種植有四、五萬株蜜源植物,常可以吸引40多種、成千上萬只蝴蝶千來訪花吸蜜。“蝴蝶舞啊,蝴蝶狂,常與百花爭芬芳”是這裏的真實寫照。

 

 

昆蟲與驚蟄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嚴格地講,驚蟄不屬於節日,但從各地的民俗來著眼,它也具有民間節日的特點。

 

驚蟄一詞的英譯為insects awaken,即“昆蟲蘇醒了”。驚蟄在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有時會在同一天,如2011年驚蟄就是農曆二月初二。此際,春風微吹,大地漸暖,沉睡了一冬的昆蟲和其他動物也慢慢蘇醒而爬出地面活動。以農為本的古代中國人民早就觀察到這一物候現象,恰如其分地把二月初的節氣稱作“驚蟄”。

 

廣東省大埔一帶舊時有一種名曰“炒驚蟄”的奇俗。

 

 

昆蟲與民俗風情


  世界各地的民俗風情千差萬別,而中華民族這樣一個擁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集居著56個民族的文明古國,各民族的民俗風情更是豐富多彩,其中的蟲文化也別具一格。


婚禮中的吉祥蟲

 
  在眾多的昆蟲種類中,有一些種類被喻為嚮往美好和吉祥的象徵,其中蜜蜂和蠶是典型的代表。因為蜜蜂可釀蜜、產蜂蠟,蠶能吐絲織繭,是人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唐代李商隱的著名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耐人尋味,常吟常新。因此,人們常將蜜蜂視為甜蜜和勤勞的化身,將蠶喻為無私的奉獻者,並將兩蟲視為婚禮中的吉祥蟲。如我國拉古族人有捕蜂製成蜂蠟燭的習俗,在舉行婚禮時,一對新人一定要點燃兩支蜂蠟燭,以喻示他們婚後生活充滿光明、甜蜜與幸福。蜂蠟燈在拉古族人的婚禮中之所以不可缺少,據說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對戀人因雙方父母有矛盾而不同意他們的婚戀,無奈二人為情愛雙雙自殺而亡。後來二人墳上長出一棵七裏香花樹。不知為何兩家長輩所養的蜜蜂都到這棵花樹下來采蜜。雙方家長吃了蜂蜜,又想念起亡故的兒女,悲悔莫及,不約而同來到這棵花樹下握手言和了”。從此往後,晚輩們的婚戀不再受干涉了。人們把蜂蠟燭視為自由、光明和美好的象徵。我國的另一少數民族京族人在舉行婚禮之日,要有一系列的“歌宴”來歡慶,據說其中最精彩的是“結義歌”,其中男女對唱段“我倆猶如蠶蟲,共吃一張桑葉,共一簇草吐絲”();“我倆猶如蜜蜂,一在窩內一在窩外()”……,將象徵婚姻的和和美美與甜甜蜜蜜的歡樂氣氛推向高潮,增加了婚禮的情趣與熱鬧。


千古之戀化作蝶
 

  人們經常看到,蝴蝶總是成雙成對地飛舞在花叢、田野,畫家與作家也常以此為創作素材,讚美人間的愛情之美好。也難怪早在14d0多年前梁簡文帝就有“複此從風蝶,雙雙花飛上;寄語相知者,同心終莫違”(《詠蚊蝶》)的詩句。在民間和許多民族宗教、習俗中,常視死去的人之靈魂終將會化為蝴蝶。 我國古典名曲名作《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家喻戶曉、名揚海外的佳作,是我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所表現的純潔、堅貞,而又淒婉、悲壯的愛情故事最終以二人化蝶雙飛而成為千古絕唱。曾令多少耳聞目睹過這一作品的人,在讚美與同情之中,更為二人的亡魂雙雙化作蝴蝶飛向美好愛情的自由王國而深深地祝福。

 

  在國外西方一些國家,人們在婚禮上有的用蝴蝶表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蝴蝶的絢麗多彩和阿娜多姿常給喜慶之日增添了美好的瑕想和歡樂的氣氛,是將神話、宗教、民族與歡慶融為一體的集中體現。


昆蟲節日名目多
 

  有關專家曾對昆蟲節日做了詳盡的統計和描述。僅在中國,各種名目的民間傳統節日多達2000多個,其中與昆蟲有關的競有44個,且多有寓意。昆蟲與人類的關係無非就是害和益的關係,因此蟲節的內容也必然圍繞這兩個主題。如廣西山區?佬族人一年一度的“吃蟲節” (農曆六月初二)是他們傳統的節日,防蟲災獲豐收。戶戶設宴。有油炸蝗蟲,醃酸螞炸,甜炒蝶蛹等。每逢清明節前後,也多有昆蟲節,但形式和內容地區差異極大。如過“送百蟲節”是南通一帶鄉間的風俗, “清明送百蟲,一走定無蹤”的紅紙條帖在牆上,同時在地頭田邊燃火滅蟲;此外, 祭蟲節、蟲王節等都是祭神消蟲災望豐收的昆蟲節。浙江地區蠶農清明期間多有祭蠶神保豐收的活動,用豆腐乾等素食品祭供。山東蠶農則在每年臥蠶之日殺雞設宴祭蠶神。 “送蠶花”表祝願,在江南蠶鄉頗為盛行。在春節期間,鄉間時常可聽到“送蠶花”的民歌聲和問候聲,養蠶戶往往還要對送歌上門者送些米、糕等“年貨”,而且在春節當天清晨,養蠶女都要依俗“掃蠶花地”,即從外向裏清掃蠶房,意在掃進來蠶花、蠶繭獲豐收。

 

 

昆蟲琥珀


  昆蟲琥珀:時光的固化,瞬間的永恆,它凝結著千百萬年的昆蟲能量,蘊含著無數神奇傳說,散發出獨特迷人的魅力。
  在中國遠古時,皇親貴婦們就視琥珀為吉祥和意之物;新生兒佩戴可避難銷災,一生平安;新人戴上她可永荷青春夫妻和睦幸福,因為那時人們認為琥珀是“虎斃魄入地而成”正因為這個原因,佛教界也視琥珀為聖物。

  溫潤如玉,璀璨勝金,晶瑩似鑽,琥珀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可以細碎纖弱,可以穩重典雅,亦可張揚前衛。它作為獨特的、永恆的生命歸宿更加意味深長……

 

昆蟲琥珀的傳說
 

  自古以來在歐洲,昆蟲琥珀被視為吉祥物。凡屬獅子座、巨蟹座、雙魚座及天蠍座的人,都適合佩帶昆蟲琥珀,因這些星座和昆蟲琥珀是相關連的。同時,昆蟲琥珀也是十一月份的生日石。把心形昆蟲琥珀送給愛侶,象徵愛意和關懷。昆蟲琥珀能驅除和陰擋邪術。 昆蟲琥珀是代表勇敢和不怕痛楚。昆蟲琥珀是象徵快樂和長壽。
 

  昆蟲琥珀是自古至今的傳統玉料。它是地質年代的第三紀松柏科植物的樹脂,經地質作用掩埋在地下石化而成,故被稱為“樹脂化石”或“松脂化石”。當時有些樹脂在溢出時包裹了不同種類的昆蟲和植物,使昆蟲琥珀在觀賞性和科學性上更有價值。自然界的昆蟲琥珀常產於煤系層和濱海砂礦中,在成因上分別屬於生物化學沉積礦床或濱海砂礦床。
 

  有這麼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歐洲的一位國王,將一串燦爛奪目、猶如新嫁娘般美麗的昆蟲琥珀項鏈送給他的新婚妻子,他們自始至終都是如此的相愛,人人稱羨!多年以後,他們的子孫都在結婚時,獲得了此項鏈中的一顆昆蟲琥珀,作為結婚禮物,他們也都同樣有著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至此,人們更相信昆蟲琥珀具有神秘的魔力,能保佑愛情永不褪色。
 

  正因為有了這些美麗的傳說,讓昆蟲琥珀這種珍貴的寶石蒙上了更多神秘色彩,似乎昆蟲琥珀不再是5000萬年前由松樹樹脂掩埋而形成的了。而是人類情感的凝結物。還記得我們小學課本介紹琥珀的那篇課文麼?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琥珀都含有昆蟲,而蟲珀是最為昂貴的。大多數琥珀中含有草葉、草根、樹皮、沙礫、氣泡等等,有的還有非常美麗的太陽花。
昆蟲琥珀的保健治療功效?
 

  純淨透明的昆蟲明珀,讓人心緒寧靜、清爽舒暢;如黃金一般誘人的金珀,散發金色光芒;熱情奔放的血珀,溫暖怡人;內斂且幽深的蠟珀,充滿蠟質光澤。雖然都是琥珀,各具韻味,各不相同。
 

  傳說中,昆蟲琥珀能治療或減輕以下疾病和痛楚:如頭痛或喉痛,宜在頸上戴上昆蟲琥珀珠鏈。手腕關節痛楚,可戴上昆蟲琥珀手鏈。若覺得身體疲勞,則要戴上較大的昆蟲琥珀。對支氣管炎、哮喘或腎臟出現毛病,昆蟲琥珀也有其療效。


昆蟲琥珀的保養
 

  在對昆蟲琥珀的質地有足夠的認識以後,昆蟲琥珀的保養就不再是問題了。昆蟲琥珀與珍珠、珊瑚、象牙同屬於有機寶石,揮發性、腐蝕性的物質對它不利,使用後可用濕布輕輕擦拭。其次,要避免與硬質首飾一起保存,以免摩擦受損。沾灰的昆蟲琥珀,應以溫水清洗,再用柔軟的布吸幹水漬,最後以少量的純淨橄欖油輕拭琥珀,就可恢復其光澤了。另外,香水、發膠、肥皂和洗潔精對昆蟲琥珀的傷害也不小,而且一般的珠寶清潔液並不適用於琥珀。正常的佩帶與把玩不會造成損傷。如有損傷應交由專業人士處理。
昆蟲琥珀的保養與其他寶石差不多,只是更要注意下面幾點:
 

1、不能在烈日下暴曬,更不能見明火。
2
、不要摔碰或刀割。
3
、遠離強酸、強鹼。
4
、不要接觸噴霧型產品,如發膠、殺蟲劑、香水等。
5
、中量清潔劑加溫水浸泡,用手搓拭後沖淨擦幹即可。

 

節錄自:http://www.taiming.com.cn/inse/05/column.as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虫记》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最美“昆虫”排行榜:蝴蝶第1,苍蝇意外上榜!
齐白石与虫草画相交一生
初高中必读名著《昆虫记》必考知识点汇总!直接收藏!
齐白石 高清作品分享(三)
齐白石高清花鸟虫鱼作品图录精选100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