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私,故能成其私

无私,故能成其私

——静室焚香读《老子》

 

反“丛林法则”的老子法则

《老子》第七章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私,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不过于片面追求自己的生存,才能够更长久地生存,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生存了下来,某种程度的利他行为更容易成就自己。

人类社会是这样,生物界何尝不是如此?

丛林法则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法则,弱肉强食真的是理性的吗?适者生存固然被生物进化的历史得到了似乎是无可置疑的证明,但对于到底什么才是“适者”,离开“丛林”之后的人类及其个体成员中的“强者”、“适者”,是否还仅仅是那些在从林中在本能驱使下凭着蛮力搏杀的优胜者?如果事情决不是如此简单,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理解能长且久者的“适者”

动物在丛林环境中寻求生存的方式有两种:最容易见到的情景,是某种动物同那些企图占据某个生存环境的其他动物展开触目惊心的厮杀,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竞争中或生存下来,或被消灭以及被驱逐出去。在这其中,同类之间血淋淋的有你没我,也是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的情景。

另一种情景是,某种动物发现一处完全未被占据的小生态环境,为了适应这一环境,动物学会了自我改造,从而能够有效地适应——也就是占据这个环境。大多数低效地占据这个环境的其它动物,都会成为成功适应并高效利用了这一环境的新来者的食物,而小生态环境系统本身,又与其中的生物同时变化、发展。这倒有点象政治上“和平演变”,也有点象组织学上说的“文化变革”,还有点象商业上的“蓝海战略”。看来,你不能低估动物们的政治水平、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经商天赋。它们干得一点都不比你差,不是么?

 

“利他”何以“主义”?

然而,动物在适应中生存的这一场景,由于厮杀得不够惨烈、搏斗得不够刺激,也就是戏剧要素不够丰富,所以不容易引起我们的太大兴趣。我们以为它们除了嘶来咬去,别的什么都不会。情况不是这样的,其实,在许多时候,只会嘶来咬去自相残杀的,可能恰恰正是你自己。我们比低等动物更多的,也许只是些愚蠢的自负而已。

经典经济学理论离不开“人是自私的、理性的”这个基本假定。自私的经济行为决策便是理性的,这个等号本身非常值得怀疑。鸟儿跟人一样,也会搞房地产开发,但它们在树上筑巢,而不把巢筑在地上,这时候,鸟儿无疑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因为它们选择的位置,有利于保护鸟卵和幼鸟不受地面肉食动物的攻击,而把鸟类把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在树木等高处,更有利于发挥飞翔的特长。但这不是理性使然,而是动物的生存本能而已。这个无比正确的“决策”,无非是在进化过程中淘汰了其它适应性较差的行为方式,从那些行为方式中选择出来的高度适应环境的行为。实在的说,经典经济学理论意义上的人类“理性”,没有丝毫比鸟类或狗类高明的地方。要是人类也象鸟那样有三个爪或六个爪,那么,数学就该是六进制或十二进制的,绝对不会是十进制。

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能够生存下来,理由并不是这些生存下来的物种更善于消灭竞争对手,而是更具有适应能力。适应过程中,利己和利他两种行为模式都会产生。所谓利他,并不是单纯为着他人的生存而生存,否则这个物种就丧失了适应性,一种基因如果不能尽其所能地去适应,就会断送其生存、繁延的机会。

所谓利他的行为模式,其实就是一个物种能够为自己的生存而创造一个对自己、对他者都有利的小生态环境,这一点,低等动物的本事也丝毫不在人类之下,而且看起来似乎更为自觉——人为他人、为社会行了善事美事,喜欢自吹自擂,如果媒体和公众对他的宣传和表扬不够猛,他可能会很不高兴,但动物却没有办报纸表扬自己的习惯,更不会因为自己长期默默无闻为他者做贡献而被请上电视台去露鼻子露脸。所以,当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私,故能长生”的时候,他老人家并不专门指的人类,说得很明白,是指的天地万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此而已。

 

非洲的蝙蝠

非洲有一种蝙蝠,以吸食其它动物的血液为生,如果两昼夜得不到血液,蝙蝠就会饿死。典型的吸血鬼,听起来很恐怖,对吧?

但是,对于这种非洲蝙蝠来说,血液这种食物却是稀缺资源。我们知道,生物遗传上有个频数定律,意思是说,如果某个种群的数量不能稳定在一个足够大的基数上,该种群就很难避免灭亡的命运。在对待这个问题上,非洲蝙蝠这种吸血鬼的办法,就比人类为了生存、享受或发展而采取的行为“理性”得多。人类屡屡上演的你死我活的资源争夺战、甚至著书立说,要证明自己那个人种更优秀,所以其他种族必须从肉体上被消灭掉。

而蝙蝠不这样做,它们既不会著书立说,把供应商、经销商、同行以及新进入者当作竞争对手,把人家往死角上逼,更不可能写一本《我的奋斗》,对同类大开杀戒。蝙蝠们比人类更清楚“我要活得滋润,必需以同类也能活得下去为前提,不然大家伙一块儿玩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蝙蝠们自有它们的解决办法:慈善援助。一只饱餐后的蝙蝠,当然算得上一个富翁了。这些富翁全都是动物界的比尔·盖茨或巴菲特,它会把刚刚吸食的血液,吐出一些来喂食那些濒临死亡的同伴,尽管它们没有任何亲属关系。

道理很简单,对于饱餐者而言,多余的血液所产生的价值远远低于在那些濒临死亡蝙蝠身上所产生的价值,当施惠者与受惠者互相换位时,同样数量的血液将产生更大的边际效用。非洲蝙蝠对于边际效用递减律的理解和运用,不亚于经济学家,虽然它们不会写出任何一张经济学图表,或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公式。

有趣的是,生物学家发现,蝙蝠们的这种行为遵循一个严格的游戏规则,即蝙蝠们不会继续向那些知恩不报的个体馈赠血液。这是典型的“一报还一报”Tit ForTat),蝙蝠们从不会陷入人类的那种可悲的“囚徒困境”,它们在共生共存中游戏,完全符合以合作开局,但从此以后就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一策略的全部特征:

1,善意的:它永远不先背叛对方;

2,宽容的:它会在下一轮中对对手的前一次合作给予回报;

3,强硬的:它会采取背叛的行动来惩罚对手前一次的背叛;

4,简明的:它的策略极为简单,对手从程序中一望便知其用意何在。

罗伯特·爱克斯罗德组织的那场计算机竞赛,以及心理学家阿纳托·拉帕波特所采用的Tit ForTat策略,可是我们人类值得洋洋得意的生存智慧啊!

 

西蒙的“弱利他主义”

蝙蝠的这种“一报还一报”的利他主义,正是西蒙在《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所说的“弱利他主义”:

“最狭义的概念是所谓纯粹利他主义,或称强利他主义,即为了其他生物的利益而无条件地牺牲自己的适应性。与此同时,有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即弱利他主义……这种利他,实际上意味着明智的利己。当我们说起弱利他主义时,我们指的是:一个个体虽然牺牲了短期的适应,但却收到了间接的长期报酬,而且,这报酬又大于其直接付出的代价。”

“平均来看,利他者愿意生活在利他者比例比较高的特性群体中,而不是呆在大多被非利他者占据的牺特性群体里……利他者将处于比非利他者更优越的环境,因而利他者将更适应环境。

“依结构化同类群模型来看,利他者是有报偿的(从而仅仅是一个弱利他主义者)……没有这种有差异的回报,利他者就无法生存下去。”

“一旦我们引进了用以识别利他者和有区别地给其奖赏的种种机制,我们就可以看到,利他行为(乃指明智利己意义上的行为)得到进化的潜在可能大大增加了。因此,我们不必假定,一个物种各个成员之间的所有竞争,都是张牙舞爪的争斗。”

“在认为人类行为存在动机驱使的任何理论中,这种利他主义总可以被解释为一种互利主义,或弱利他主义,而不是强利他主义……这种行为的长久存在,可由如下事实决定:它有利于整个社会的适应性”。

可惜,满街都是这些“张牙舞爪”的“理性的人”。

 

老子所说的“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私,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其“无私”的隐含的前提,是自身的“能长且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彼得·辛格:《利他主义的起源》(2011)
自私的本能
利他行为
斯坦福大学《从生物学看人类行为》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都是那样的无私而伟大
携带上百种病毒却安然无恙,蝙蝠为何如此厉害?原来它一直发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