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社会融资体系面临结构性失衡
中国5月新增信贷扑朔迷离。一周前,5月31日,国内媒体的消息显示,四大行5月新增信贷接近3000亿元。以此推算,中国5月新增信贷约9000亿,社会融资规模则将突破1.8万亿。而在一周后,6月5日,形势出现变化。最新消息显示,四大行5月新增信贷并没有传闻的那么高,仅为2080亿。市场顺势下调中国5月新增信贷预期,至7000亿。

然而,在看似疲软的信贷数据背后,中国实体经济真实的融资需求或许被掩盖了。一位农行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以来,信贷需求相当旺盛,体现在银行贷款定价上,“新增贷款中,利率上浮的比例依然在50%上下,下浮占比只有15%左右。”信贷投放疲软,而定价依然偏高,似乎表明中国庞大的社会融资体系正面临结构性失衡。

这种失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信贷额度管控之下,成本较低的贷款成为稀缺资源,尤其在“城镇化”效应推动之下,地方政府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旺盛,再度对小微企业融资形成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过去9个月,快速膨胀的非银行信贷融资推动社会融资规模不断走向新高,但并没有传导的实体经济。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撰文,阐明了资金空转的三种途径。首先,预期不确定下,企业即使获得了融资,也倾向于“囤积”资金,使得大量现金停留在账面上;其次,由于各种类型的套利,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资金以其他形式(如信托、委托贷款)被转贷;第三,一些企业和平台由于现金流出现问题,需要借新还旧,也导致资金在银行账户里空转。尤其是第三点,在地方融资平台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自去年以来,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就已陆续进入偿债期。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在截至2010年底10.7万亿的地方债中,从偿债年度看,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17.17%、11.37%和9.28%到期,共计4万亿元。这些到期资金,逼迫着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四处“吸血”。今年以来,与地方政府有关的融资活动十分活跃。今年一季度,即使在中央政府严加管控下,政信信托余额依然突破了6500亿元,同比增长160.85%,环比增长30.56%,达到近3年以来最高水平。

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调研显示,今年以来平台公司纷纷加大银行贷款提款量。以重庆两江集团为例,该公司成立时,与商业银行签署的授信协议总额约为2500亿,截至去年底,签订贷款合同的则有600多亿,直接入账的为300多亿。然而,这一数据在今年4月已经上升到约500亿,显示提款速度加快。同时,来自中金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对于地方平台公司,银行贷款利率仍较为低廉。目前银行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而在2011年资金紧张的时候是有所上浮的。

与此同时,金融脱媒的速度也在加快,即便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纷纷做出持续扩大非银行融资占比的计划。仍以重庆两江集团为例,今年规划新增融资量中,银行贷款、直接融资(银行间市场债券、城投债)、其他(保险公司等)的比例为6:3:1。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增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下滑。今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75万亿,其中人民币信贷仅7929亿,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下降至45%。而在去年全年,这一数字仍在50%以上。

解读当前中国社会融资体系的失衡,众多线索都指向了惯有的债务经济。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房地产,以及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这一现象并未在经济转型中被扭转过来,反而越来越严重。金融资源的配置,始终没有理顺,实体经济中的资金成本依然偏高。在地方政府对资金几乎无限地渴求下,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在这种分配模式下,金融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促进经济转型,又谈何容易。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从社会融资角度观察,中国经济的失衡仍然没有改观。债务经济依然是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即使效果减退,对社会融资的吸纳能力仍然非常强劲。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中国经济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推出新型城镇化,强调中国经济升级版,落到实践上,依然会是“走老路”,解决不了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精准激发信贷需求?
金融数据持续回暖释放积极信号
焦点|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朱海斌:预计一季度将降息 上半年将有两次降准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08万亿 比上月多3404亿
政府背景融资平台: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金融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