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对话美国商学院院长:如何成为国际创新型人才

 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上面还是很匮乏的。如何能把青年学子培养成国际型的创新人才呢?目前正是高考生进行学校和专业选择的时间,为了帮助正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徘徊的广大高考毕业生和家长,能够看清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准自己的定位。近日,新浪教育特别邀请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Bloch管理学院院长陈丁琦教授,就如何成为国际创新型人才,做了详细的分析。

陈教授以自己的经历谈了中西方教育融合对一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

   因为全球化的关系,国际创新型人才基本上是一个T字形。人才本身有一个专业,不管他是学哪一方面,他在专业上要有深入的掌握。

横向必须要有几个条件:

   第一,要有国际观。国际观非常重要,今天的产品或者今天的服务已经不是在单一个国家制造,它是全球公司企业中的子公司、母公司共同努力,经过团队合作创造出来的一种创新产品或者服务。

   第二,合作精神。一个年轻人必须要有能力在一个多元化的团队里面发挥合作的精神,Team很重要,而且是一个多元化的团队,不光是专业学科的多元化,而且是在国际文化上面的多元化。现在的乃年轻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更需要这种团队合作意识的建立和培养,这种培养需要一个多元化的环境。

   第三,因为网络的关系,竞争地区域是无止境,无国界。21世纪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特别注重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意精神。因为现在的竞争是一种环球性的竞争,我们工作的环境是国际化大环境。

那么,如何才能让现在的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使之具备这些能力呢?

   陈教授说,“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只是在西方接受教育,这是不完整的一个教育。光是在中国或者是在东方受教育,也不能完整的发挥人才的潜力。尤其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之下,我本身很幸运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先念书,毕业后再到美国西北大学,然后再到剑桥念博士,整个过程里使我受益匪浅。”

  他认为,“国际创新型的人才需要有一种学习的经验。其实中西文化的综合交汇,就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因为我们东方人的文化,我们的思维是比较发散型的,我们看问题,我们思维的导向是比较例外。西方人看东西都是比较规范、比较统一性,他们的思维比较集中,我们比较发散,他们的思维比较统一性,所以规范的东西、法律的东西做得非常好,我们做的比较有例外性,所以我们做定制的东西做的比较好。”

   “当一个学生有机会,比如在中国受教育,有机会到国外去交流也好,出去学习一到两年年,目前美国包括密苏里大学邓很多所大学,都跟中国建立合作培养机制,他们在国内学习一年,或者两年,我们承认他们的学分,再到美国学习一到两年,同时到美国的时候,能够继续到欧洲去,学校会安排一些海外的训练,到欧洲去,到南美洲去,进行国际换思维行为训练,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会中提升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里,陈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国际转学”,所谓的国际转学就是在国内学习的部分课程,到国外就不需要再重复的修,国外承认学生在国内所修的学分,这样就缩短了在国外的时候,但是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模式,训练的是国际化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钱颖一:正规教育难避免创造力降低
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
2019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第一批获资助项目名单
chatgpt 必将引发教育的颠覆性变革
考试的沉思
培育更多新型人才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