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佳明读书会伤寒论学习:66条-70条

讨论内容

时间:

2019年4月16日20:00-21:00

讨论伤寒条文:66条、67条、68条、6970

精彩发言

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我们今晚是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

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66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66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pò]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猫猫:

发汗伤津。若患者本就胃虚,发汗后导致胃更虚。正气虚处,邪气凑之,故腹部胀满。这种胀满是气胀而非水胀,不可利小便。故用厚朴消满、行气,人参、甘草补中养胃。生姜、半夏有降逆止呕的作用,所以患者应该还有呃逆、呕逆的症状。原文里没有写,怀疑此处有漏文。

Emily:厚朴半夏降逆下气,生姜温中止呕,人参健胃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性,达到脾阳得升,胃气得降,生津而中焦胀满自除。

林利城:发汗,伤了正气,脾气受损,运化失职,气机壅滞,则腹生胀满。这是一种虚性胀满。单纯补脾会致气更壅滞,单纯行气又会伤了脾气,所以用本方扶正消胀,补虚行气,消胀除满,以人参、甘草、生姜温补脾气;厚朴、半夏通行滞气。

林利城:从另一方面考虑:病人本有脾气不足,邪犯太阳之后,表气不和影响里气,致脾虚更甚,运化失职,气机壅滞,则腹生胀满。发汗后表已解,但脾气亏虚依然,就出现汗后腹胀满的表现。

林佳明:三泻两补,厚朴下气除满,半夏和胃散结,生姜宣散滞气,三药的用量很重,消除胀满,人参甘草补益脾胃。

林佳明: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主要表现为腹胀,表现为气滞与气虚的并存,所以表现为腹胀,既有气滞又有气虚,我们讲的虚胀,以胀为主,而枳术丸主要以不欲饮食为主,所以一个选人参补气,一个选白术健脾。枳术丸主要表现中有一个不以腹胀为主,所以在枳术丸的基础上一发展就成了补中益气汤加枳实,治疗脏器下垂。所以枳术丸能够治疗气虚便秘。

用大剂量的生白术加枳实。如果是阳明的实热便秘可以用大承气汤,大家可以去对举,一个用大剂量的白术,一个用大黄芒硝,都加枳实。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猫猫:

伤寒,太阳表实证,应发汗。医生没有发汗,误用了吐、下之法,引发“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下是指胃,误治伤胃,故胃气虚,水气由下而上,充实胃中,故胃中感觉胀满,这种胀满就是水胀。脉沉紧是里有水饮的佐证。

胃中有水,心下逆满,治宜利水降冲,方用苓桂术甘汤。

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发汗了,激荡水饮将变症百出。“身为振振摇”提示水邪可能会侵入经络。

所以,此条文排列有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应在脉沉紧之后。“身为振振摇者”中的“者”字应该去掉。

Emily:

太阳病误用吐法和下法后,导致气机升降失司,该上不上,该下不下,下焦水气上逆,故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津液输布失司,下实上虚故见脉沉紧。再发汗,则筋脉进一步失养,全身筋脉痉挛故出现身为振振摇,方中桂枝降冲逆、回阳,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使水有去路,甘草调和药性,使升降得以恢复。

林佳明:脾阳虚水停的证治,脾阳虚,运化失职,水气内停中焦,出现心下逆满,水气具有流动不居的特点,水气向上冲逆,水饮内阻,清阳不升,则起则头晕,脉沉紧,为水寒病特征。

林佳明:《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

林佳明:茯苓健桂剂,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茯苓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气,茯苓与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白术健脾燥湿,体现了补土制水理论。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气,茯苓与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白术健脾燥湿,体现了补土制水理论。

林利城:吐下之后,伤及脾阳,运化失职,水饮内停,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则心下逆满;水气上逆,则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沉主里、主水,紧则为寒,乃阳虚水饮内停之脉象。故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化气,健脾利水。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猫猫:发汗后病仍不解,说明不是太阳病。“反恶寒”说明体表卫气已伤。发汗伤津,所以“虚故也”,患者的脉可能是“沉细弱”。芍药甘草汤有滋阴补津的作用,加附子补阳。

Emily:发汗乃正气与邪气交争,出现恶寒的症状说明正气已经虚衰,静脉失其温养,故与芍药甘草濡养全身筋脉,附子大辛大热之品以回阳扶正。

林佳明:阴虚的症状说的不明显,芍药益阴养血,甘草甘温补中,附子温阳祛寒,阴阳双补。这首方芍药甘草汤加附子。

林佳明:太阳病发汗,还是恶寒,应该属于虚证。而且是阳虚,以方测证,还有阴虚,阴阳两虚。

高一萍:反恶寒,非独阳虚之象,而是阴阳俱虚。苓桂术甘汤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需要鉴别。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

猫猫:先发汗,治不好就泻下。发汗伤表,泻下伤里,表里同伤。这基本上就属于胡治了。

“茯苓四逆汤”的组方是: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这是四逆汤加人参、茯苓组成的。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用的,故患者必有脉沉细弱或脉微细弱的症状,其原因是津液大伤,阳随津脱。古人参有补胃气、生津液的作用,故患者还应有胃气大虚的症状。保得津液、保得胃气,人才有一线生机。茯苓起稳心、安神的作用。

Emily:发汗下之后的烦躁应该是阴阳俱虚竭的烦躁,故用四逆汤回阳。茯苓此处不好理解,查药典大概是取其健脾安神的作用吧。

林利城:发汗或误下后,伤及阴阳,阳气亏虚,虚阳浮越,故而烦躁,方用四逆汤温阳,用人参益气养阴,茯苓宁心安神。本条文以阳虚为主,故本方以温阳为主。

有医家认为本方重用茯苓,推测可能本病有水饮内停之象,阳虚则水饮内停,水饮凌心亦可见有心烦,所以用茯苓健脾利水,我觉得这样的理解也是正确的,也符合常理。不管是与四逆汤合用治疗虚阳浮越引起的烦躁,还是阳虚水泛引起的烦躁,都可以使用茯苓。

林佳明:茯苓四逆汤主之:应该用茯苓四逆汤主治。本方即四逆汤加人参、茯苓。四逆汤回阳救逆;人参补气生津除烦;茯苓镇静安神。正好合证。

其一,再次强调排除诊断法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其二,界定亡阳型外感病的病机:肾阳欲脱,外感寒邪。

主症:恶寒、烦躁、胸闷。禁忌:不可汗,不可下。治疗:回阳救逆,益气生津,镇静安神。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猫猫:发汗后不恶寒但恶热,提示邪入阳明,故“实也”,要调和胃气。实则攻之,予以调胃承气汤治疗。“与”和“予”在古代是通假字。

Emily:前半句很好理解,不再叙述。后半句,太阳病发汗后,出现热的症状,说明津液进一步丢失,正不胜邪,病邪由表入里,从太阳转属阳明,故先予攻下力不强的调胃承气汤。

林利城:太阳病发汗后,若出现无热恶寒,则是汗不法而伤了阳气,身体失去阳气的温煦故而恶寒。若发热而不恶寒,则是热入阳明,当清泻阳明之热,本条文用到调味承气汤,当有阳明腑实之症。

林佳明: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是汗出伤及里阳,里阳亏虚,不能温煦于表,出现阴阳两虚寒证,如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实也,是汗出表解,里阴被伤,里热独盛,出现阴虚内热的里热证。

各位老师、同道们,今晚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了,猫兄和我都是中医爱好者,有不足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包含。谢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苓桂术甘汤、芍药甘草汤、茯苓四逆汤、调胃承气汤、五苓散。
(32)升阳益胃汤
《寿世保元》内伤
四季用药篇【中医总论笔记之4】
《医门法律》中寒门诸方
伤寒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