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学传统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之《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载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敞天地。”“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可使益寿而有极时”。这是中医的养生之道,也是中医整体观形成的源头。

这种“天人合一”的宏观思维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与构造出中医理论体系。“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这一整体观自始至终贯穿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各个领域。《素问离合真邪论》还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腾,卒风暴雨,则经水波涌而隆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素问八正神明论》也说:“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古人以朴素的自然观将人体体液的代谢、血行与自然的寒暑相关联,倡导人与大自然的融合并认为此举可得到“尽其天年”的健康境地。

体察疾病的方式也主张人与大自然的同和。而人体表露的血管自然就成了他们了解疾病的全息窗口。提取脉的共性,忽略脉的微观,这符合前人的思维方式,也顺应前人临床的需要。治疗方案也是取经络而针灸,以自然植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来调理人体的寒热虚实。他们观察自然与自身的客观状态并认为六淫与七情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因素。

其实在整体脉象的获取上,我们只要以前人的传统脉为基础,再根据根据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生物学原理进一步对机体加以研究,就可以发现与认识新的脉型以及与这一有机体的内在联系。这也就是在传统中加入新的元素,再让新的元素激活我们的传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中医学的守正与创新
人为什么会上火
什么是“天人合一”?(中医基本观)
揭秘:“天人合一”对中医学有何影响?
脉针探讨
儒家思想与中医天人合一观(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