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架线工程施工工艺

架线工程施工工艺

5.1 适用范围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架线施工。 

5.2 施工工艺流程 

架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 

5-1 架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5.3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3.1 施工准备 

(1) 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调查,清楚掌握具体的施工条件。 

(2) 落实线路走廊通道中的农田、果园、古迹、房屋、旅游区等的协议和处理措施。 

(3) 详细调查被跨越的电力线、铁路、公路、通信线等障碍物,确定其施工跨越措施,并提前完成或安排好不影响架线作业的实施计划,如需停电作业,应提前上报停电作业计划。 

(4) 调查平行接近的超高压电力线路情况,提出并落实防止电害措施。 

(5) 调查并清楚掌握沿线的气象、汛情和地震自然等状况,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及施工队驻地,以及调度并做好通信等工作。 

5.3.2 人员准备 

(1) 根据施工方案,确定人员安排。 

(2) 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和考核。 

(3)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工程交底,认真学习有关规程、规范、守则及施工技术文件,了解本工程的概况特点以及工期安排。 

(4)进行劳动纪律教育,了解当地民族风俗习惯。 

5.3.3 技术准备 

(1) 与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资料,如施工图纸、观测档弧垂、间隔棒安装距离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 

(2)组织进行施工工艺、安全及质量等的技术交底,使每个岗位的作业人员都理解相关内容。 

(3) 首次作业施工项目,应进行试点工作,统一方法、统一施工标准、统一施工工艺和施工机具。 

(4)对于一些特殊工序,要进行必要的工艺性试验(如导线液压接续试验等),试验合格后才准施工。 

5.3.4 材料供应准备 

(1)供应到现场的原材料,均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并对其进行外观、数量、规格等方面的检验。 

(2)对于导线、避雷线,要有逐轴检查验收并填好到货检验记录,内容包括制造厂家、编号、制造长度、单位、重量等,并提供给技术部门。 

(3) 对于线路所用的全部金具材料,要进行试组装,并在材料站逐基分类装配、码放整齐。 

5.3.5 放线机具准备 

主要放线机具配备见表5-1。 

5-1 主要放线机具配备

序 号

机具名称

序 号

机具名称

1

大牵引机

13

带电跨越架

2

小牵引机

14

平衡挂线台

3

大张力机

15

导线卡线器

4

小张力机

16

地线卡线器

5

钢丝绳卷车

17

护管

6

导线架车

18

锚线架

7

导引绳

19

手搬葫芦

8

牵引绳

20

防捻连接器

9

放线滑车

21

旋转连接器

10

起重滑车

22

拉力表

11

走板

23

对讲机

12

液压机

24

望远镜

5.3.6 质量检验 

(1)架线前,应有完整有效的架线施工(包括放线、紧线及附件安装等)技术文件。 

(2)放线过程中,对展放的导线或架空地线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或架空地线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对于制造厂在线上设有损伤或断头标志的地方,应查明情况妥善处理。 

(3)架线段内铁塔已经中间验收合格,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进行。 

5.4 牵张场布置 

5.4.1 施工工艺流程 

牵张场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2。 

5.4.2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4.2.1 施工准备 

架线前,全面掌握沿线地形、交叉跨越、交通运输、施工现场及施工资源等情况,了解工程设计要求。 

5.4.2.2 牵张场方案选定 

(1) 放线段长度宜控制在68km,且不宜超过20个放线滑车,当超过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选择牵张场,一定要考虑交通道路,使机械设备能够顺利抵达现场。 

(3)牵张场所在档不能有重要跨越物。 

(4)牵张场的邻塔允许作锚线塔,且锚线角不能大于20°。 

(5) 张力场除非特殊情况要转向布场外,一般情况下不宜转向布场。 

5-2 牵张场布置施工工艺流程图

(6)牵引场在受地形限制时,可通过转向滑车转向布场,如图5-3所示。转向滑车可设一个或几个。牵引场转向布场要注意下面几点: 

1)每个转向滑车的荷载均不得超过所用滑车的允许承载能力,各转向滑车的转向角度应相等。 

5-3 牵引场转向布置平面示意图

2)靠近邻塔的最后一个转向滑车应接近线路中心线。 

3)靠近牵引机的第一个转向滑车应与牵引机的受力方向一致。 

4) 转向滑车应使用允许连续高速运转的大轮槽专用滑车,每个转向滑车均应可靠锚定。 

5)转向滑车围成的区域为危险区,不得布置其他设备材料,更不能让工作人员进入。 

6)牵引场的转向场布置必须在放线施工说明书中予以明确,要仔细计算,确保安全。 

7) 要多备几种放线区段分段方案,然后进行优选。 

8) 在现场初选出放线区段后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初选方案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要重选放线区段,直至合理为止。 

9)牵张机进出口与邻塔悬点的高差角不宜超过15°; 牵张机进出线处,绳索接近水平状态时的牵张场位置为理想位置。 

5.4.2.3 现场踏勘 

筛选出可供选择的牵张场方案,分析比较,初步定出张力放线的牵张场选择方案。 

5.4.2.4 方案论证 

对放线过程中的交叉跨越距离、对地距离、风偏距离、滑车上扬等进行施工技术计算,结合牵张设备情况,检验初步确定的牵张场能否满足张力放线要求。否则,需重新对牵张场进行调整,定出满足要求的牵张场。 

5.4.2.5 牵张场方案确定及布置 

根据确定的方案,应明确放线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受地形限制,牵引场转向布置时,各转向轮的转角不得超过30°,转向滑轮和地锚应经计算确定。 

(1)牵引场平面布置图,如图5-4所示。 

5-4 牵引场平面布置图

注: 转向180°后,即可作为另一施工段的牵引场。

(2) 张力场平面布置图,如图5-5所示。 

5-5 张力场平面布置图

注: 转向180°后,即可作为另一施工段的张力场。

牵引场平面布置实物图如图5-6所示,张力场平面布置实物图如图5-7所示。 

5.4.2.6 质量检验 

(1)张力机放线主卷筒槽底直径D不小于40d (d为导线直径)。张力机尾线轴架的制动力与反转力应与张力机匹配。 

5-6 牵引场平面布置实物图

5-7 张力场平面布置实物图

(2)一般情况下,牵引场应顺线路布置。当受地形限制时,牵引场可通过转向滑车进行转向布置。张力场不宜转向布置,特殊情况下须转向布置时,转向滑车的位置及角度应满足张力架线的要求。 

5.5 滑车悬挂 

5.5.1 施工工艺流程 

滑车悬挂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8。 

5.5.2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5.2.1 施工准备 

按所展放的导、地线方式及规格和所承受的荷载等,选择施工所使用的放线滑车型号。 

(1) 导、地线放线滑车,与牵放线方式、导线、地线型号相匹配,轮槽底径和槽形满足规程要求。 

(2) 导、地线放线滑车,与牵引板相配合,保证牵引板的顺利通过。 

5-8 滑车悬挂施工工艺流程图

5.5.2.2 吊装方案确定 

吊装方案确定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 直线塔和直线转角塔一般将放线滑车挂在悬垂绝缘子下,耐张塔和耐张转角塔用挂具将放线滑车直接挂在横担下方的专用施工孔上。如在另处挂设,需对挂点进行强度验算。 

(2) 存在下列情况,放线滑车需进行验算,挂设双滑车或组合式滑车。 

1) 垂直于滑车轴方向的荷载超过滑车的承载能力时

2)接续管或接续管保护钢甲过滑车,可能造成接续管弯曲时

3) 放线张力正常后,导线在放线滑车上的包络角超过30°。 

(3)采用双滑车或组合式滑车挂设,滑车间需用支撑杆连接,支撑杆强度应满足要求。 

(4) V形绝缘子串正上方悬挂放线滑车时,V形串两侧的长度应保持一致,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是否对挂点进行补强。 

(5) 吊装挂具应满足强度要求,结构尺寸与吊装绝缘子或金具匹配。吊点连接可靠,并有防止吊点变形或破损措施,起吊设施及锚桩满足要求。 

5.5.2.3 工具、材料检验 

对运抵现场的工具、材料进行检验。 

(1) 检查吊装工具设备、符合要求后进行施工

(2)绝缘子除型号、颜色、数量等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进行下列质量检查。 

1)钢帽、钢脚不得有裂纹和弯曲,并镀锌完好。钢帽、钢脚与绝缘体间的胶装牢固。 

2)绝缘子表面不得有质量缺陷。 

3) 对于瓷绝缘子要进行绝缘摇测。 

4)合成绝缘子的伞裙、护套应无损坏,仓库保管时应防鼠咬。 

(3) 绝缘子应按设计要求连接安装,弹簧销子齐全。 

(4) 核对金具的规格、数量、尺寸,并按施工图要求进行组装。 

5.5.2.4 滑车悬挂 

(1) 直线塔放线滑车的悬挂。 

1) 单绝缘子悬垂串正常悬挂单滑车的挂法,如图5-9所示。 

5-9 单悬垂串正常悬挂单滑车的挂法 

1—金具环; 2—延长环

3—放线滑车

2) 双绝缘子悬垂串正常悬挂单滑车的挂法,如图5-10所示。 

5-10 双悬垂串正常悬挂单滑车的挂法 

1—联板; 2—挂板

3—联板; 4—金具环

5—延长环; 6—放线滑车

3)单滑车提高悬挂的挂法,绝缘子暂时不挂,将滑车用钢丝绳套挂在耳轴挂环上,如图 5-11所示。 

4)双绝缘子悬垂串单滑车提高悬挂的挂法,绝缘子暂时不挂,联板及以下部分用两个金具环直接挂在两个耳轴挂环上,如图5-12所示。 

5-11 单绝缘子悬垂串单滑车提高悬挂 

1—耳轴挂环; 2—钢丝绳套双折使; 3—金具环; 4—延长环; 5—放线滑车

5-12 双绝缘子悬垂串单滑车提高悬挂 

1—耳轴挂环; 2—联板; 3—挂板

4—联板; 5—金具环; 6—延长环

7—放线滑车

(2) 耐张塔放线滑车的悬挂。 

1)耐张塔单滑车挂法,如图5-13所示,用两根适当长度的钢丝绳套将滑车挂在横担前后的工作孔上,两钢丝绳套构成V形,角度不宜大于60°。 

2)耐张塔双滑车挂法,如图5-14所示,用两根适当长度的钢丝绳套将滑车挂在横担前后的工作孔上,滑车下面用角钢相连。 

5-13 耐张塔悬挂单滑车 

1—金具环; 2 钢丝绳套; 3—延长环

4—放线滑车

5-14 耐张塔悬挂双滑车 

1—金具环; 2—长钢丝绳套; 3—延长环

4—放线滑车; 5—角钢

3)转角塔单()放线滑车预倾斜的措施。为防止绳索跳槽,在挂转角塔滑车时,应使其预倾斜。先按导引绳牵放牵引绳的工序,导引绳通过滑车时的倾斜角初步设置预倾斜。在导引绳牵放牵引绳、牵引绳牵放导线的工序中,应进行监测,并随时调整预偏角,如图5-15所示。内角侧滑车预倾斜的设置是将杉木绑在铁塔的合适位置,然后用手搬葫芦来调节滑车的预偏角外角侧滑车预倾斜的设置是直接用手搬葫芦来调节滑车的预偏角。 

5-15 耐张塔滑车预倾斜的设置示意图

5-16 用硬质方木处理滑车碰横担的示意图

4) 转角塔单(放线滑车碰横担时的处理措施。通过放线张力计算后,若有滑车碰横担下平面的情况,则必须采取措施使其不碰横担,即采用加长挂具长度用压线滑车压线以临时挂架或能起临时挂架作用的其他方法悬挂滑车,也可采取如图5-16或图5-17所示的方法。图5-16方法就是在转角塔横担下平面的各滑车挂点处内角侧,牢牢绑扎一块硬质方木,规格为350mm×200mm× 500mm(××),使放线滑车挂具受水平力作用后能落在方木上,在张力放线时放线滑车可以自由摆动或倾斜。图5-17方法是在悬挂滑车的U形环上,向外角侧斜下方打一拉线。 

(3) 其他滑车的设置。 

1) 压线滑车的设置。通过张力放线计算,直线塔若存在滑车上扬的情况,可以设置压线滑车。导引绳、牵引绳上扬,以单轮滑车压线,如图5-18所示。在被牵放的绳索 (牵引绳或导线通过滑车后不再上扬的,可以拆除压线滑车。若通过计算,被牵放的导线通过后还上扬,可采用放线滑车倒挂进行压线 (倒挂滑车拆掉提梁板,以便于走板通过),各放线段的放线施工设计对此应有明确的指示。耐张塔若存在滑车上扬,可用对滑车打拉线的方法解决,如图5-18所示。 

5-17 压线滑车的设置

5-18 用拉线方式处理滑车碰横担的示意图

2)坐地滚轮的设置。展放导线时,如有导线拖地的现象,可设置坐地滚轮。坐地滚轮是用五轮放线滑车倒放在特制的临时支架上,如图5-19 (a)所示。 

3)柱顶朝天滚轮。展放导线时,如有导线拖地的现象,且需要较高支点进行支撑时,可设置柱顶朝天滚轮。柱顶朝天滚轮可把坐地滚轮固定在格构式抱杆顶上,四面设置好拉线,如图5-19 (b)所示。注意应控制导线在坐地滚轮、柱顶滚轮上不可随意起降。 

5-19 坐地滚轮和柱顶朝天滑车滚轮示意图

(a)柱顶朝天滚轮; (b)坐地滚轮

4)接地滑车和接地式放线滑车。为了防止牵放过程中感应电的伤害必须在牵张场设置接地滑车。带电跨越高压线时,应按规定在跨越档两端挂接地式放线滑车。接地式放线滑车如图5-20所示。 

5.5.2.5 质量检验 

放线滑车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轮槽尺寸及所用材料应与导线或架空地线相适应。 

(2)导线放线滑车轮槽底部的轮径应符合DL/ T 685—1999《放线滑轮基本要求 检验规定及测试方法》的规定。展放镀锌钢绞线架空地线时,其滑车轮槽底部的轮径最小是所放钢绞线直径的 15倍。 

5-20 接地式放线滑车示意图

(3)对严重上扬、下压或垂直档距很大处的放线滑车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用特制的结构。 

(4)应采用滚动轴承滑轮,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确保转动灵活。 

5.6 跨越设施搭设与拆除 

5.6.1 施工工艺流程 

跨越设施搭设与拆除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21。 

5.6.2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6.2.1 施工准备 

架线施工前,应了解被跨越电力线、通信线、公路、铁路、河道、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情况,并与物主联系。线路通道内,凡设计规定应拆除的房屋、窑厂、石矿和改迁的电力线、通信线等影响架线的设施宜在架线前处理完毕。 

5.6.2.2 现场测量 

架线施工过程中所需跨越的电力线路、公路、铁路及级以上通信线应有跨越设施,通航河道需经航管部门批复同意。跨越设施施工前,测量被跨越物的相关技术参数,为工艺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5-21 跨越设施搭设与拆除施工工艺流程图

5.6.2.3 工艺方案制定 

根据现场所测数据,通过施工技术设计和现场条件,优选跨越方案。跨越方案应安全可靠,满足架线施工要求。跨越电力线路或重要用户时,应编制跨越施工方案并经审核、批准后使用,必要时报物主单位审核和备案。跨越实施有钢管跨越架、毛竹或木质跨越架、索道封网跨越或其他专用跨越设施。 

对于跨越一般的公路、铁路、通信线、管道、电力线等,应搭设竹木越线架对于跨越居民区、旅游区等,应致函有关单位请予协助,对行人加强引导或劝阻对于跨越电气化铁路(含高速铁路)、高压电力线 (含多回路电力线)、高速公路(含快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特级或一级通信线、通航河道等重要被跨越物,在放线施工前,应与管辖部门联系协商,取得跨越施工协议,并进行跨越施工方案设计,制定严密周到的跨越措施。 

5.6.2.4 跨越设施安装 

(1) 对于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线的跨越架,采用双侧单排杉槁架,并用杉槁封顶,10kV跨越架需打稳定拉线。对于通信线、土路、沥青路的跨越架,根据重要程度采用单侧单排杉槁架,或双侧单排杉槁架并用杉槁封顶。 

(2)对于大棚、温室、苗圃的跨越架,采用单侧单排杉槁架,根据需要每1030m搭设一个。 

(3)对于与待建线路夹角小于30°10kV380V线路,可以采取拆改方案,或搭设铁杆式不停电跨越架,用钢丝绳作承力索,用尼龙绳和绝缘杆混合封顶。若采用铁杆式不停电跨越架,需单独编制跨越施工措施,并报请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技术交底、施工。 

(4) 对于重大跨越,包括一级公路、铁路的跨越、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线不停电跨越,或跨越物集中、地形复杂,只能搭设整体跨越架的跨越,需单独编制跨越施工方案及措施,报请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技术交底、施工。 

(5)越线架的中心应在线路中心线上。对电力线路,宽度应超出新建线路两边线各2m; 对通信线,宽度应超出新建线路两边线各1.5m,且架顶两侧应装设外伸羊角撑竿。 

(6)跨越架与铁路、公路及通信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表5-2的规定。 

5-2 跨越架与被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

被跨物名称

铁 路

公 路

通信线

与架面水平距离(m)

至路中心3.0

至路边0.6

0.6

与封顶杆垂直距离(m)

至轨顶6.5

至路面5.5

1.0

(7)跨越架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在考虑施工最大风偏后不得小于表5-3的规定。 

5-3 跨越架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

跨越架部位

被跨越电力线电压等级(kV)

≤10

35

66110

220

330

500

架面与导线的水平距离(m)

1.5

1.5

2.0

2.5

5.0

6.0

无避雷线(光缆)时,封顶网 

与带电体垂直距离(m)

1.5

1.5

2.0

2.5

4.0

5.0

有避雷线(光缆)时,封顶网 

与带电体垂直距离(m)

0.5

0.5

1.0

1.5

2.6

3.6

(8)在带电体附近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规程规定。 

(9)越线架的立杆应垂直,埋深不应小于0.6m,杆坑底部应夯实遇松土或无法挖坑时应钉铁钎,并将立柱与铁钎绑扎牢固立柱间距1.5m; 越线架的横杆与立杆成直角搭设支杆埋深不得小于0.6m。 

(10)钢丝绳端部使用绳卡(卡豆固定连接时,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主要受力一边,不得正反交叉设置,绳卡使用数量及间距应满足表5-4规定。 

5-4 钢丝绳端部固定用绳卡数量

钢丝绳直径(mm)

78

1927

2837

3845

绳卡数量()

3

4

5

6

杉槁式跨越架实物图如图5-22所示,铁杆式跨越架实物图如图5-23所示。 

5-22 杉槁式跨越架实物图

5-23 铁杆式跨越架实物图

5.6.2.5 跨越设施验收 

跨越设施安装后,应按相关规定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跨越设施须经使用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6.2.6 跨越设施拆除 

跨越架拆除,操作顺序应与搭设时相反,由上向下逐根进行。不得上下无次序地同时进行拆除,或采取成排推倒的方法,拆下的材料应有人传递,不得向下抛扔,并应有防倾倒措施。 

5.6.2.7 质量检验 

跨越电力线、弱电线路、铁路、公路、索道及通航河流时,必须有完整可靠的跨越技术措施。导线或架空地线在跨越档内接头应符合设计规定。 

5.7 导引绳展放 

5.7.1 施工工艺流程 

导引绳展放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24。 

5.7.2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7.2.1 施工准备 

5-24 导引绳展放施工工艺流程图

架线施工通道内各障碍物清理完毕,满足架线施工要求,跨越设施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跨越施工已征得被跨越物主单位同意,手续完整齐全。 

5.7.2.2 导引绳选定 

(1)导引绳宜采用迪尼玛绳或无捻、少捻钢丝绳,不宜采用普通钢丝绳。 

(2)根据所计算的牵引力及安全系数,确定选用导引绳的品种、规格。 

5.7.2.3 导引绳展放 

展放方法有牵放法、铺牵法、铺放法三种。 

(1)牵放法。利用次级(或多级)导引绳展放。最小一级导引绳可用直升机、动力伞、热气球、氢气球、飞艇等飞行器展放,或采用发射器等展放。最小一级导引绳用飞行器或发射器沿线路方向展放并落入横担顶部,用人工将最小一级导引绳挪移或采取措施放入展放相放线滑车内。由最小一级导引绳牵引次级导引绳,以此类推,最后牵出所需导引绳。 

(2)铺牵法。先铺放一根导引绳后,还有二根或二根以上导引绳尚需展放,而这些尚需展放的导引绳可以利用已铺放的导引绳牵放出其他导引绳,并将它们分至所需展放相的放线滑车内。 

(3)铺放法。先将每捆导引绳分散运到放线段内指定位置,用人力沿线路前后侧展放,导引绳穿过放线滑车,以邻段导引绳相连接。 

飞艇展放导引绳实物图见图5-25,动力伞展放导引绳实物图见图5-26。 

5-25 飞艇展放导引绳实物图

5-26 动力伞展放导引绳实物图

5.7.2.4 导引绳连接 

同型号、同规格、同捻向的防扭导引绳间连接使用抗弯连接器,强度等级应与之匹配,连接器能满足通过放线滑车的要求。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不同捻向的防扭导引绳,应使用旋转连接器分隔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不同捻向的导引绳。 

5.7.2.5 导引绳升空 

导引绳展放完毕后应尽快进行升空。用小牵引机进行升空操作,升空完毕后两端锚固,对地保持规定的净空距离。 

5.7.2.6 质量检验 

导引绳展放前,要严格检查是否有断股现象,如发现应立即更换。 

5.8 张力放线 

5.8.1 施工工艺流程 

张力放线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27。 

5.8.2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8.2.1 施工准备 

架线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如人员、通信、设备、通道、交叉跨越、锚桩设置等已准备就绪。一个张力放线班组的劳动组织及岗位责任见表5-5。 

5-5 张力放线劳动组织及岗位责任

序号

作业岗位

数量 

()

岗位责任

备 注

1

现场指挥

1

设在张力场,负责张力场及放线区段的总指挥

技师

2

现场副指挥

1

设在牵引场,负责牵引场的指挥

高级工

3

牵引机手

1

负责操作一台大牵引机和一台小张力机

持证上岗

4

张力机手

1

负责操作大张力机和小牵引机

持证上岗

5

安全负责人

1

负责放线区段的安全工作

持证上岗

6

质量负责人

1

负责放线区段的质量工作

持证上岗

7

技工

若干

负责架线操作

中级工

8

液压工

3

负责张力场接续管压接工作

持证上岗

9

临时工

若干

负责架线操作的辅助工作

初级工

5-27 张力放线施工工艺流程图

5.8.2.2 牵放牵引绳 

展放牵引绳应使用张力牵放方式。以布置在牵引场的小张力机对牵引绳施加制张力,以布置在张力场的小牵引机通过导引绳进行牵引,使牵引绳连通整个放线段的牵张两个场。 

(1)牵张设备及现场准备,牵放前的检查,牵放前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 

1) 越线架的位置和牢固程度

2)场地布置和机械锚固情况

3) 临时接地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4) 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全部到位,通信联络是否畅通

5) 受力系统连接情况

6) 机械空载启动,空载运转后,检查是否符合要求,需对液压油预热的机械,启动应进行温车

7)放线滑车及滑车预偏、压线等措施是否准备妥当

8)在所有放线滑车上导引绳是否处于正确槽位。 

(2)牵引绳在小张力机上的盘绕。牵引场侧,牵引绳从钢绳卷车出发,穿过高速转向滑轮,按小张力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小张力机的张力轮上按规定的方向和圈数盘绕好。钢绳卷车可配置一台 (节省设备),也可配置数台 (装载足够的牵引绳轴,节省吊车)。 

(3)导引绳在小牵引机上的盘绕。张力场侧,导引绳按小牵引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小牵引机的收卷轮上按规定的方向和圈数盘绕好,并将导引绳端盘上导引绳卷轴。 

(4) 连接。导引绳和牵引绳在牵引场用旋转连接器进行连接,旋转连接器的规格应考虑与牵引绳外形尺寸的配合。 

(5) 牵放。 

1)牵放张力按计算结果掌握。 

2)根据小牵引机及导引绳的额定负荷,尽量使牵引绳架空展放。如放线段中个别线档不能架空展放,则应对线档中的跨越物进行必要的防护 (如在越线架顶设置滚轮、绑扎钢管等)。 

(6)升空。牵引绳展放完毕等待使用时,一般应升空停放。在没有重要交叉跨越物、不通行机动车的地段,牵引绳也可暂不升空,停放在地面和跨越架上,但应加强防护免遭破坏。 

(7) 临锚。牵引绳展放完毕升空后,或与导线展放交叉作业展放过程中转而展放导线时,牵张场两端均应临锚。导引绳和牵引绳的临锚均应使用专用的卡线器。 

5.8.2.3 牵放导地线 

(1)线索在牵张机上的盘绕。 

1) 首先,将导线依序在主张力轮上盘绕好,左进右出或右进左出。 

2)导线尾线在线轴上的盘绕圈数,导引绳及牵引绳在钢绳轴上的盘绕圈数均不得少于.6圈,尾端应与线轴、绳轴固定,并应调整尾部张力使其保持一定值。 

3)牵引绳在牵引机的双摩擦卷筒的盘绕顺序为,牵引绳进机端从上方悬臂根部的一个绳槽进机,尾绳由悬臂外侧下方出机。 

(2)牵张系统的总体布置。 

张力机、走板、牵引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连接和布置见图5-28。 

5-28 张力机、走板、牵引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连接和布置

(3) 连接。导线和牵引绳在张力场用牵引走板进行连接,如图5-29所示。牵引走板与导线和牵引绳的连接状态叙述如下: 

1)走板与牵引绳的连接。走板主体前面是一定长度的,平行板构成的可上下单向弯曲的链体,链体前端用一旋转连接器与牵引绳相连。 

2)走板与导线的连接。走板主体后面水平排列四个挂点,每个挂点用抗弯连接器连接一根钢丝绳,每条钢丝绳后面用旋转连接器连一条网套连接器,网套连接器再与导线连接。导线穿入网套前,其端部的外层铝股用板锉锉成圆弧导角。 

(4) 网套连接器的绑扎。网套连接器尾部用铁线绑扎三道。每道绑扎线绑扎宽度80mm,最末一道距尾端60mm,以后的两道,每道都位于网套编织钢丝束数递增后的下一段上,绑扎线边缘与该段边缘距离15mm,绑扎线用黑胶布包缠好,网套连接器的用法如图5-30所示。 

5-29 牵引走板与导线、牵引绳的连接

5-30 网套连接器的用法

(5)牵放。 

1)现场指挥。张力放线的现场指挥位置在张力场。张力放线按现场指挥的统一指令作业,现场指挥按各岗位汇报的情况进行汇总,作出判断后发出作业指令。 

2) 开始牵引与加速。开始牵引时应慢速牵引,此时,放线段沿线应仔细检查有无异常现象。对比调整各子导线放线张力,使牵引走板呈水平状态。待全线的牵引绳和导线全部架空后,方可逐步加快牵引速度。牵引速度应控制在60m/min及以下。 

3)牵张机的操作要点。牵引机、张力机等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操作。牵引时,应先开张力机,带张力机刹车打开后,再开牵引机停止时应先停牵引机,后停张力机。应始终按牵张机厂家说明书的要求保持尾线、尾绳有足够的尾部张力。 

按张力机本身配置及特性选择张力调整方式。张力应缓缓升高,不使牵引绳、导线的张力产生大幅度波动。牵引机无论接到由任何岗位发出的停车信号,均必须立即停止牵引任何情况下,张力机必须按现场指挥的指令操作。 

4)压线滑车的使用。放线段存在需要安装压线滑车的塔号时,待放线张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暂停牵引,安装上扬塔号的压线滑车。上扬作用消失,压线滑车应立即拆除。 

5)牵引走板通过放线滑车。牵放过程中,随时调整各子导线张力机的出口张力,使处于线档中的牵引走板随时保持水平,平衡重锤随时保持垂直。工艺试验确认后证明性能良好的牵引走板,通过一般直线放线滑车时可不减速。当直线塔设有压线滑车且牵引走板通过时,牵张机按护线人员的指挥进行操作。角度较大的转角塔放线滑车应采取预倾斜措施,并对预倾斜角度随时进行调整牵引走板靠近转角塔放线滑车时,应注意调整子导线张力,使牵引走板倾斜,倾斜的角度与滑车的预倾斜角度相一致,使牵引走板顺利通过滑车。牵引走板通过滑车后,应检查牵引走板是否翻转,平衡重锤是否搭在导线上,随时保持其正确姿态。 

6)导线的接续。张力放线的接续管采用液压方式进行压接,直线管压接操作宜在张力机前集中进行。放线过程中接续导线的方法如图5-31所示。 

5-31 导线直线管的接续方法

7)集中压接导线作业程序如下: 

a)停机。线轴上还剩6圈导线时停止牵引,张力机制动。 

b)换线轴。在张力机后用大绳将导线临时锚固 (锚固力为张力机后导线尾部张力);将旧线轴上的余线在张力机全部松出后更换新线轴;将松出的线尾与新轴线头用双头连接网套临时连接;再将旧线全部回卷到新线轴上;恢复线轴制动,拆除尾部临锚。 

c)临时接头过渡。打开张力机制动;牵引机慢速牵引。待双头连接网套到达压接操作点时停止牵引,张力机制动。 

d)压接。在压接操作点前将导线临时锚固 (锚固力为全放线张力); 打开张力机刹车,用人工导引,松出一段导线,进行压接操作。 

e) 回盘余线。压接完毕,张力机回牵,将松出的余线盘回线轴。 

f)继续牵放导线。各根子导线全部接续完,打开张力机制动,张力机回牵,使张力机前临锚线不受力,拆除临锚,继续展放导线。 

5.8.2.4 升空与锚线 

导线展放完毕后应升空,再锚线停放。由测工对整个放线段用提前设置好的弛度板对弛度进行控制,利用张力机反牵收取整个放线段的导线余线,以节约导线,并使导线在线档中的净空距离满足要求。 

(1)牵引场场地锚线。当牵引场设在直线塔后时,牵引场在牵引机前用锚线架锚线。当牵引场设在耐张塔后时,导线通过耐张塔的方式分为由地面通过和由塔上放线滑车通过两种两种情况。由地面通过时,使用锚线架在地面锚线由塔上通过时,则在走板刚过滑车时用锚线钢绳在横担工作孔上锚线。 

(2)升空收余线。测工在观测档观测弛度,指挥张力机反牵以收取余线,张力机以单线反牵和各子导线同时反牵相结合,使观测档的弛度基本符合计算观测弛度,并使每相邻子导线的弛度相差约 0.5m,使一相导线呈扇面排列。 

(3) 张力场场地锚线。 

1)收取余线后即可在张力机处断线。 

2)如果张力场设在直线塔前面,断线后的线尾应该刚好与上一放线段的线尾进行接续。 

3)如果张力场设在耐张塔前面,断线后的线尾应该刚好适合在耐张塔上挂线。 

4) 断线后即可在张力机前用锚线架锚线。 

导地线展放实物图如图5-32所示,导地线临锚实物图如图5-33所示。 

5-32 导地线展放实物图

5-33 导地线临锚实物图

5.8.2.5 质量检验 

(1) 良导体架空地线及220kV线路的导线展放应采用张力放线; 110kV线路工程的导线展放宜采用张力放线。 

(2) 张力放线时,经过重要的跨越物或复杂地形时,应适当缩短张力放线区段长度。 

(3) 张力放线时,直线接续管通过滑车时应加装保护套。 

(4) 一般情况下,牵引场应顺线路布置,因受地形限制时,牵引场可通过转向滑车进行转向布置。张力场不应转向布置,特殊情况须转向布置时,转向滑车的位置及角度应满足张力架线的要求。 

(5) 每相导线放完,应在牵张机前将导线临时锚固,为了防止导线因振动而引起的疲劳断股,使子导线在空间位置上下错开。除对跨越物保持安全距离外,与地面净空距离不宜小于5m。 

(6)张力放线、紧线及附件安装时,应防止导线损伤,在容易产生损伤处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导线损伤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层导线线股有轻微擦伤,其擦伤深度不超过单股直径的1/4,且截面积损伤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2%时,可不修补。用不粗于0号细砂纸磨光表面棱刺。 

2) 当导线损伤已超过轻微损伤,但在同一处损伤的强度损失尚不超过总拉断力的8.5%,且损伤截面积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12.5%时,为中度损伤。中度损伤应采用补修管进行补修。 

(7)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定为严重损伤: 强度损失超过保证计算拉断力的8.5%; 截面积损伤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12.5%; 损伤的范围超过一个补修管允许补修的范围钢芯有断股金钩、破股已使钢芯或内层线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达到严重损伤时,应将损伤部分全部锯掉,用接续管将导线重新连接。 

5.9 紧线 

5.9.1 施工工艺流程 

紧线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34。 

5-34 紧线施工工艺流程图

5.9.2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9.2.1 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一个紧线班组的劳动组织及岗位责任见表5-6。 

5-6 紧线劳动组织及岗位责任

序号

作业岗位

数 量

岗位责任

备注

1

现场指挥

1

负责紧线总指挥工作

技师

2

测工

现场确定

负责绑弛度板和观测弛度

持证上岗

3

绞磨机手

现场确定

负责开绞磨

持证上岗

4

安全负责人

1

负责紧线区段的安全工作

持证上岗

5

质量负责人

1

负责紧线区段的质量工作

持证上岗

6

技工

若干

负责安装操作

中级工

7

临时工

若干

负责安装操作的辅助工作

初级工

(2)紧线以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检查子导线在放线滑车中的位置,消除跳槽现象

2)检查子导线是否互相绞劲,如绞劲,须提前处理

3)检查直线接续管位置,如不合适,应处理后再紧线

4)导线损伤应在紧线前按技术要求处理完毕,但补修管的压接可在紧线后进行

5) 中间塔放线滑车在放线过程中设立的临时接地,紧线时仍应保留,并在紧线前检查是否接地良好。 

6)放线时为降低放线张力而提高悬挂放线滑车的塔位,应将正常的悬垂串恢复悬挂至正常位置,并将放线滑车正常悬挂于悬垂串之下。 

5.9.2.2 预紧线操作 

导线预紧线(粗调): 紧线前抽回分布在各档的多余导线,使导线弧垂比标准值偏大10%左右,以方便后续紧线工作。 

(1) 同一个放线区段内跨越多个耐张段时,应首先对整个放线区段内所有耐张段同时进行预紧,使各耐张段的弧垂均接近于标准值。导线预紧线在牵引场或张力场进行。 

(2)导线预紧线操作,宜以张力放线施工区段作为紧线段,以牵张场相邻的直线塔或耐张塔作预紧线操作塔。 

(3) 当与上一个放线区段以耐张塔作分界时,应在耐张塔完成软挂后,再进行导线预紧线操作。 

(4) 当与上一个放线区段以直线塔作分界时,导线预紧线操作,应配合导线升空进行。 

5.9.2.3 导地线临锚 

当牵张场地设计在直线档时,紧线操作塔为直线塔,导线预紧后需要临锚固。导线临锚方式分为本线临锚和过轮临锚。当在直线档设置牵张场地时,会将一个耐张段分为两个紧线段,为了不对上一个紧线段的弧垂造成影响,需要设置反向临锚。 

(1) 本线临锚: 导线通过牵张场地相临铁塔(操作塔上的放线滑车,与设在地面上的地锚直接锚固的锚线方式。 

(2) 过轮临锚: 锚线绳的一端通过放线滑车上的支撑点,与放线滑车前的导线锚接,另一端与设在地面上的地锚连接。过轮临锚与本线临锚的锚线工具应相互独立。 

根据SDJJS 2—1987的规定,牵张机出口与相临铁塔悬挂点的高差角不宜大于15°。设计规定,锚线角度不应大于20°。 

(3)反向临锚的作用是保证本段紧线操作时,不影响已紧好的上一个紧线段的弧垂、相间弧垂差、同相子导线弧垂差。反向临锚设置方法是在预紧线操作塔相邻的前一基直线塔安装完悬垂线夹后,对导线进行反向锚线。 

(4)锚线作业要点: 

1)调整反向临锚钢丝绳张力,使直线悬垂串处于竖直状态。 

2) 反向临锚卡线器应尽量靠近直线线夹。 

3)导线本线临锚和过轮临锚的临锚工器具按承受全部紧线张力选择反向临锚按承受1/4紧线张力选择。 

4)锚线布置应符合杆塔设计条件(一般锚线角度不应大于20°)。 

5.9.2.4 导线升空 

当在直线档内设置张力放线牵张场时,会出现对一个耐张段分两段紧线情况,先紧段与后紧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放线区段内。两个紧线段内的导线,需在设场档内以直线接续管连接后腾空。导线升空示意图如图5-35所示。 

(1) 导线升空要求。不因本紧线段紧线而造成上一紧线段的弧垂、相间弧垂差、同相子导线弧垂差发生变化。 

(2) 导线升空条件: 

1)操作塔应过轮锚线

2)操作塔相邻的前一基塔已完成反向临锚

3) 除锚线塔外,其他杆塔已装完线夹

4)距锚线塔最近的两基塔之间已安装好间隔棒。 

5-35 导线升空示意图

(3)直线松锚升空。在相邻紧线段的结合处 ()进行接续管压接、拆除导地线临锚、使导线由地面升至空中等项作业。 

1)松锚前,先压接相邻两紧线的接续管。压接时,断掉多余的导线,使余线最少。 

2)在本线临锚附近安装卡线器及牵引工具,收紧牵引工具,至放线临锚绳不再受力时,拆除放线临锚。 

3)安装压接装置。放松牵引工具,松至不受力时,拆除松锚工具,再松开压线装置。进行此项作业时,紧线操作端同时配合收紧导线,保持导地线始终有适当的架空高度。 

4) 紧线场继续进行紧线 (预紧),至上一紧线段反向临锚塔绝缘子串垂直。 

5)松锚时,避免发生子导线相互驮线,造成绞劲。 

(4) 过轮临锚和反向临锚的拆除。 

1)直线塔松锚升空时,只松本线临锚,不松过轮临锚。本线临锚拆除后,由过轮临锚平衡上一紧线段导线张力,由过轮临锚和反向临锚保证上一紧线段的独立性。 

2) 当本紧线段中邻近上一紧线段的观测档的弧垂接近标准值时,再拆除上一紧线段的过轮临锚,使其不再对上一紧线段已调好的弧垂和本紧线段的弧垂调整产生影响。 

3)反向临锚保留至相邻两紧线段附件及间隔棒全部安装完毕后拆除。 

5.9.2.5 紧线作业 

(1) 直线塔紧线。 

1) 紧线操作的直线塔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紧线弧垂达到标准时,各杆塔上应及时画印,并立即进行地面临锚和过轮临锚,过轮临锚应与地面临锚同时受力。因地形限制锚线角度无法满足小于20°的要求时,应视地形、塔型等因素,在相邻的塔位选择锚线。 

3)锚线时,应使紧线操作塔上的印记保持不变或少许窜动。 

4) 为避免子导线间相互鞭击,临锚前应调整导线张力,使各档内子导线错开。 

5) 导线反向临锚设置: 在与紧线操作塔相邻的前一基塔上,待该塔安装完线夹后,作反向临锚,反向临锚应使所有子导线受力均衡。 

(2) 耐张塔紧线。 

1)对孤立档及始(端耐张塔应采用耐张塔紧线方法。 

2) 每根子导线分别使用一组紧线滑车组,各子导线同时收紧,避免紧线过程中子导线互相套线。 

3)耐张塔紧线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耐张塔两侧受力平衡。否则,须设置临时拉线。 

4)孤立档及始 (端耐张塔紧线,严格控制过牵引长度。 

5) 弧垂观察时,应考虑绝缘子串重量和联板正直与否对弧垂的影响。 

5.9.2.6 弧垂观测与调整 

(1)弧垂观测档选择符合: 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可选34观测档宜选择档距较大和悬挂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孤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 

(2) 连续上(山坡时的弧垂观测,当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观测。 

(3) 观测档应进行档距和高差复核。 

(4) 弧垂观测方法一般采用等长法、异长法、角度法等。等长法又称平行四边形法,是最常用的观测弧垂方法。在条件许可时,应优先选用等长法。在观测档相邻两杆塔上,由架空线相应悬挂点处向下量弧垂等值距离,绑扎弧垂板或在测站端画印记后设置罗盘仪。然后,在测站端的弧垂板处直接用目视观测,或者用罗盘仪观测。观测时,使两弧垂板上平面的连线与架空线最低点相切,即达到设计要求。 

(5)弧垂观测时的实测温度应能代表导线或架空地线的温度,温度应在观测档内实测。 

(6) 弧垂调整。紧线中的弛度调整采用粗调、细调、微调、复调的四调工艺。其中弛度调整的粗调、细调、微调三个步骤结合导线的耐张塔挂线工序进行,粗调一般采用绞磨,细调一般采用手搬葫芦,微调在挂线后用耐张金具串上的调整板进行调整,复调则在直线塔的直线线夹安装工序完成。 

1)调整距紧线场最远的观测档弧垂,使其满足弧垂要求回松导、地线,调整距紧线场次远的观测档弧垂,使其满足弧垂要求;再收紧导、地线使较近的观测档弧垂合格,依次类推,直至全部观测档弧垂符合要求。 

2) 同相分裂导线在同时收紧到弧垂接近标准值时,先调整好一根导线的弧垂,然后再逐根调整并找平。 

3) 找平观测档子导线时,对非观测档的弧垂,也应予以监测和找平。 

(7)各观测档弧垂调整发生困难不能统一时,应检查观测数据,发现弧垂数据混乱时,应放松导、地线重新调整,查明原因后实施。 

(8)导线紧线宜在同一天完成,同塔双回路等高悬挂的导线紧线应在同一天完成。 

5.9.2.7 画印 

(1) 画印应在弧垂调整完毕,紧线张力未发生变化前,在紧线段内各直线塔及耐张塔上同时进行。 

(2)直线塔画印。在导线悬垂绝缘子串的挂线孔中心位置,用悬挂垂球的方法,使垂球对准任一子导线上画一个记号。如绝缘子串影响垂球悬挂,采用在横担上前后偏移一段距离挂垂球,在线上做好临时记印,再返回相同距离在线上画印的平移方法。为分裂导线时,子导线应利用直角三角尺,将三角尺的一个直角边贴紧导线,另一直角边对准已画印点,并在其他子导线上画印。 

(3)耐张塔画印。用一画印板,将其一端固定在横担的导线挂孔处,另一端沿线夹角平分线方向伸向导线上方画印板的另一端悬挂垂球,并对准相应导线挂孔的子导线,分别画印并记录各子导线与相应挂线孔之间的高差和水平偏移值的数据,以供计算割线使用。 

(4)所划印记应正确清晰,并在离大号侧印记向塔身方向退合适距离精确位置上缠包黑胶布,以防印记消失。 

(5) 紧线段内各杆塔划印完毕,对各子导线作地面临锚,即将所紧各子导线分别锚固在锚线锚桩上,拆除紧线工器具。 

5.9.2.8 质量检验 

(1) 紧线施工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全紧线段内杆塔已经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2)耐张、转角型铁塔为紧线塔时,应按设计要求装设临时拉线进行补强。采用直线塔紧线时,应采用设计允许的直线塔做紧线临锚塔。 

(3) 观测弧垂时的实测温度应能代表导线或架空地线的温度,温度应在观测档内实测。 

(4) 挂线时,对于孤立档、较小耐张段及大跨越的过牵引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耐张段长度大于300m时,过牵引长度不宜超过200mm; 

2) 耐张段长度为200300m时,过牵引长度不宜超过耐张段长度的0.5‰; 

3) 耐张段长度为200m以内时,过牵引长度应根据导线的安全系数不小于2的规定进行控制,变电所进出口档除外

4) 大跨越档的过牵引值由设计验算确定。 

(5) 紧线弧垂在挂线后应随即在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7中的规定: 

5-7 弧垂允许偏差

线路电压等级

110kV

220kV及以上

允许偏差(%)

+5-2.5

±2.5

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其正偏差不应超过1m。 

(6)导线或架空地线各相间的弧垂应力求一致,当满足表5-7中弧垂偏差标准时,各相间弧垂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表5-8中的规定: 

5-8 弧垂相间允许偏差

线路电压等级

110kV

220kV及以上

相间弧垂允许偏差值(mm)

200

300

跨越通航河流大跨越档的相间弧垂最大允许偏差应为500mm。 

(7)相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的弧垂应力求一致,在满足表5-8中弧垂允许偏差时,其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安装间隔棒的垂直双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间的弧垂允许偏差为+100mm。 

2)安装间隔棒的其他形式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的弧垂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220kV为 80mm; 330500kV50mm。 

(8)架线后应测量导线对跨越物的净空距离,计入导线蠕变伸长换算到最大弧垂时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9)连续上()坡时的弧垂观测,当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观测。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本节的有关规定。 

5.10 普通导地线连接 

5.1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架空线路工程普通导地线和耐热导线连接。 

5-36 普通导、地线连接施工工艺流程图

5.10.2 施工工艺流程 

普通导地连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36。 

5.10.3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10.3.1 施工准备 

施工前检查: 

(1) 导线及避雷线的具体规格及有关数据。 

(2)所采用液压管的外形与尺寸(包括公差)。 

(3) 各种压接管在导线与避雷线上的定位印记的量尺尺寸。 

(4) 耐张线夹钢锚U形环与铝管引流板相对方位。 

(5)导线及避雷线的受压部分应平整完好,同时与管口距15m以内应不存在必须处理的缺陷。 

(6) 液压时,油压机的油压力。 

5.10.3.2 清洗 

(1)对使用的各种规格的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应用汽油清洗管内壁的油垢,并清除影响穿管的锌疤与焊渣。短期不使用时,清洗后应将管口临时封堵,并以塑料袋封装。 

(2)镀锌钢绞线的液压部分,穿管前应以棉纱擦去泥土。如有油垢应以汽油清洗。清洗长度应不短于穿管长的1.5倍。 

(3)钢芯铝绞线的液压部分在穿管前,应以汽油清除其表面油垢,清除的长度对先套入铝管端应不短于铝管套入部位对另一端应不短于半管长的1.5倍。 

(4) 对轻型防腐型钢芯铝绞线的清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对外层铝股应以棉纱蘸少量汽油 (以用手攥不出油滴为适度),擦净表面油垢

2)将防腐型钢芯铝绞线割断铝股裸露钢芯后,用棉纱蘸汽油将钢芯上的防腐剂擦洗干净。 

(5)涂电力脂及清除钢芯铝绞线铝股表面氧化膜的操作程序如下: 

1)涂电力脂及清除铝股氧化膜的范围为铝股进入铝管部分

2)按第(4)条将外层铝股用汽油清洗并干燥后,再将电力脂薄薄地均匀涂上一层,以将外层铝股覆盖住。 

(6)用钢丝刷沿钢芯铝绞线轴线方向对已涂电力脂部分进行擦刷,将液压后能与铝管接触的铝股表面全部刷到。 

对已运行过的旧导线,应先用钢丝刷将表面灰、黑色物质全部刷去,至显露出银白色铝为止。然后再按第 (6) 条规定操作。 

(7)用补修管补修导线前,其覆盖部分的导线表面应用干净棉纱将泥土脏物擦干净(如有断股,应在断股两侧涂刷少量电力脂),再套上补修管进行液压。 

5.10.3.3 割线 

液压的导线及避雷线的端部在割线前应先将线掰直,切割处应做好防松股措施,切割时应与轴线垂直。割线位置应标识清楚,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不需割线的部位,严禁伤及钢芯。 

5.10.3.4 穿管 

(1)镀锌钢绞线接续管的穿管如图5-37。 

1) 用钢尺测量接续管的实长l1; 

2) 用钢尺在镀锌钢绞线端头向内量lOA1/2l1处画一印记A。此A点命名为定位印记”; 

3) 印记画好后,将镀锌钢绞线两端分别向管口穿入,穿时,顺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两端头在接续管内中点相抵,两线上的A印记与管口重合。 

5-37 镀锌钢绞线接续管的穿管 

1—镀锌钢绞线; 2-镀锌钢绞线接续管; l1—接续管长度

(2)镀锌钢绞线耐张线夹的穿管如图5-38。将镀锌钢绞线端头自管口穿入,穿时应顺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线端头露出管底5mm为止。 

5-38 镀锌钢绞线耐张线夹的穿管 

1-镀锌钢绞线; 2-耐张线夹; l-钢管长度

(3)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接续管的穿管如图5-40所示。 

1) 剥铝股。 

如图5-39 (a) 所示,自钢芯铝绞线端头 O向内量(1/2l1+l1+20)mm处以绑线P扎牢一道(事先量出钢接续管的长度l1);O(钢芯端头)向内量处lON1/2l1+l1画一割铝股印记N; 松开原钢芯铝绞线端头的绑线P,为了防止铝股剥开后钢芯散股,在松开绑线后,先在端头打开一段铝股,将露出的钢芯端头用绑线扎牢。然后用切割器(或手锯在印记N处切断外层及中层铝股。在切割内层铝股时,只割到每股直径的3/4处,然后将铝股逐股掰断。 

图中,l1为钢管液压时预留伸长值,它与钢管直径、壁厚、钢模对边距尺寸及压模数都有关,其值应通过试压而取得。在确定该值时,比实测值可稍大35mm。 

5-39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接续管的穿管 

(a)剥铝股; (b)穿钢管; (c)穿铝管 

1—钢芯; 2—钢管; 3—铝线; 4—铝管

2)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3)穿钢管。将已剥露的钢芯(如剥露的钢芯已不呈原绞制状态,应先恢复其原绞制状态向钢管两端穿入。穿入时,应顺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钢芯两端头在钢管内中点相抵,两边预留长度相等即可,如图5-39 (b) 所示。 

4) 穿铝管,如图5-39 (c) 所示。当钢管压好后,找出钢管压后的中点O1,自 O1向两端铝线上各量铝管全长之半1/2l(l 为铝管实际长度),在该处画印记A。在铝线上量尺画印工序,必须按本节5.10.2.2中第 (5) 条涂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之后进行。 

两端印记画好后,将铝管顺铝线绞制方向,向另一侧旋转推入,直至两端管口与铝线上两端定位印记A重合为止。 

(4)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接续管的穿管如图5-40所示。 

1)剥铝股。见图5-40 (a),铝股割线长度lONl1+10mm。其他操作程序与5.10.2.4中第 (3) 条相同 (但剥铝股时,钢芯端头不用扎牢)。 

2)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3)穿钢管。使钢芯呈散股扁圆形,一端先穿入钢管,置于钢管内的一侧另一端钢芯也呈散股扁圆状,自钢管另一端与已穿入的钢芯相对搭接穿入(不是插接)。直穿至两端钢芯在钢管对面各露出35mm为止,见图5-40 (b)。 

4)穿铝管。见图5-40(c),其操作程序与5.10.2.4中第(3)条相同。 

(5)钢芯铝绞线与相应的耐张线夹的穿管见图5-41。 

1)剥铝股。见图5-41 (a),除了铝股割线长度lONl1+l+5mm,其他操作程序与5.10.2.4 中第 (3) 条相同。 

2)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3)穿钢锚。将已剥露的钢芯 (如钢芯已不呈原绞制状态,应先恢复其原绞制状态自钢锚口穿入钢锚。穿时顺钢芯的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钢锚底口露出 5mm钢芯为止,见图5-41 (b)。 

4) 穿铝管。如图5-41 (c) 所示,钢锚压好后,自铝线端头N向内量lNALY+f (LY为铝线液压长度)。在A处画一定位印记,画好印记后,将铝管顺铝股绞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直至A印记与铝管管口重合为止。穿铝管前应按5.10.2.2第 (5) 条涂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 

5-40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接续管的穿管 

1—钢芯; 2—钢管; 3—铝线; 4—铝管

(6) 钢芯铝绞线与耐张线夹的穿管见图5-43。 

1) 剥铝股。见图5-42 (a),除了铝股割线长度 lONl2+l,其他操作程序与5.10.2.4中第 (3) 条相同。 

2)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3) 穿钢锚。将已剥露的钢芯自钢锚口穿入钢锚。穿时顺钢芯绞制方向旋转推入,保持原节距,直至钢芯端头触到钢锚底部,管口与铝股预留l长度相等为止,见图5-42 (b)。 

4)穿铝管,如图5-42 (c) 所示。当钢锚压好后,自钢锚最后凹槽边向钢锚U形环端量20mm画一定位印记A,自A点向铝线侧量铝管全长l处画一印记C。按5.10.2.2中第(5)条规定对铝股表面(自印记C开始),进行涂电力脂及清除氧化膜。然后将铝管顺铝股绞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直至铝管底与钢锚印记A重合为止。当采用如图5-42 (d) 所示铝管时,在钢锚压好后,先在铝管上自管口量LY+f,在管上画好起压印记N,同时在铝线上自端头向内量LY+f画一定位印记C(在铝线上画定位印记C应在涂电力脂及清除氧化膜之后)。然后将铝管顺铝股绞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直至铝管管口露出定位印记C为止。 

5-41 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穿管 

1—钢芯;2—钢锚; 3—铝线; 4—铝管

5-42 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穿管 

1—钢芯; 2—钢锚; 3—铝线; 4—铝管; 5—引流板

5.10.2.5 液压操作 

(1) 一般规定。 

1)液压时所使用的钢模应与被压管相配套。凡上模与下模有固定方向时,则钢模上应有明显标记,不得错放。液压机的缸体应垂直于地平面,并放置平稳。 

2)被压管放入下钢模时,位置应正确。检查定位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把住管、线后合上模。此时,应使两侧导线或避雷线与管保持水平状态,并与液压机轴心相一致,以减少管子受压后可能产生弯曲,然后开动液压机。 

3) 液压机的操作必须使每模都达到规定的压力,而不以合模为压好的标准。 

4) 施压时,相邻两模间至少应重叠5mm。 

5)各种液压管在第一模压好后应检查压后对边距尺寸(也可用标准卡具检查)。符合标准后再继续进行液压操作。 

6)对钢模应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变形现象,应停止或修复后使用。 

7) 当管子压完后有飞边时,应将飞边锉掉,铝管应锉成圆弧状。管子压完后因飞边过大而使对边距尺寸超过规定值时,应将飞边锉掉后重新施压。 

8) 钢管压后,凡锌皮脱落者,不论是否裸露于外,皆涂以富锌漆以防生锈。 

(2)操作工艺。 

1)镀锌钢绞线接续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43。第一模压模中心应与钢管中心相重合,然后分别依次向管口端施压。 

5-43 镀锌钢绞线接续管的施压顺序

5-44 镀锌钢绞线耐张线夹的施压顺序

5-45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钢管的施压顺序 

1—钢芯; 2—钢管; 3—铝线;4—铝管

2)镀锌钢绞线耐张线夹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44。第一模自U形环侧开始,依次向管口端施压。 

3)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钢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45。第一模压模中心与钢管中心O重合,然后分别向管口端部依次施压。 

4)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46。首先检查铝管两端管口与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内有钢管部分的铝管不压。自铝管上有N1印记处开始施压,一侧压至管口后再压另一侧。如铝管上无起压印记N1时,在钢管压后测量其铝线两端头的距离,在铝管上先画好起压印记N1。 

5)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钢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47。第一模压模中心压在钢管中心,然后分别向管口端部施压。一侧压至管口后再压另一侧。对清除钢芯上防腐剂的钢管,压后应将管口及裸露于铝线外的钢芯上都涂以富锌漆,以防生锈。 

5-46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铝管的施压顺序 

1—钢芯; 2—已压钢管; 3—铝线; 4—铝管

5-47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钢管的施压顺序 

1—钢芯; 2—钢管; 3—铝线;4—铝管

6)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48。首先检查铝管两端管口与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第一模压模中心压在铝管中心,然后分别向管口端部施压,一侧压至管口后再压另一侧。但也允许对有钢管部分铝管不压的方式。 

7)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液压操作见图5-49,钢锚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49 (a),自凹槽前侧开始向管口端连续施压

铝管分两种管型时,第一种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49 (b),首先检查右侧管口与钢锚上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第一模自铝管上有起压印记N处开始,连续向左侧管口施压。然后自钢锚凹槽处反向施压,此处所压长度对两个凹槽的钢锚最小为60mm,对3个凹槽的钢锚最小为62mm。在压铝管时,如引流板卡液压机油缸,不能按以上要求就位时,可将引流板转向上方施压。 

5-48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铝管的施压顺序 

1—钢芯; 2—已压钢管; 3—铝线; 4—铝管

第二种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49 (c)。自铝线端头处向管口施压,然后再返回在钢锚凹槽处施压。如铝管上没有起压印记N时,则当钢锚压完后,用尺量各部尺寸,在铝管上画上起压印记。 

(3) 与各种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连接的引流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5-50。其液压方向为自管底向管口连续施压。 

5.10.2.6 质量检验 

5-49 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施压顺序 

1—钢芯; 2—钢锚; 3—铝线; 4—铝管; 5—引流板

(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或架空地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 

5-50 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引流管的施压顺序 

1—铝线; 2—引流管

(2) 当导线或架空地线采用液压连接时,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具有操作证的技术工人担任。连接完成并自检合格后,应在压接管上打上操作人员的钢印。 

(3) 导线或架空地线,必须使用合格的电力金具配套接续管及耐张线夹进行连接。连接后的握着强度,应在架线施工前进行试件试验,试件不得少于(允许接续管与耐张线夹合为一组试件)。试验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线或架空地线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4) 采用液压连接,工期相近的不同工程,当采用同制造厂、同批量的导线、架空地线、接续管、耐张线夹及钢模完全没有变化时,可以免做重复性试验。 

(5) 导线切割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

2) 切口应整齐

3) 导线及架空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

4) 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6)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压接后应检查外观质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精度不低于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其允许偏差符合规程规定。 

2) 飞边、毛刺及表面未超过允许的损伤,应挫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 

(7) 在一个档距内 (设计允许见接头档内),每根导线或架空地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时不应超过两个补修管,并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各类管与耐张线夹出口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2)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5m; 

3)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5m; 

4) 宜减少因损伤而增加的接续管。 

(8)各种液压管压后对边距尺寸S的最大允许值为: 

S=0.866×(0.993D)+0.2mm

式中D——管外径,mm。 

但三个对边距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此规定时,应更换钢模重压。 

5.11 耐热导线连接 

5.11.1 接续管连接施工工艺 

5-51 耐热导线连接施工工艺流程图

5.11.1.1 适用范围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中的耐热导线接续管液压连接。 

5.11.1.2 施工工艺流程 

耐热导线连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51。 

5.11.1.3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1) 施工准备。 

1) 构成零件。接续管构成零件见表5-9,实物见图5-52。 

5-9 接续管构成零件表

序号

零件名称

数量 

(/)

备 注

1

铝管

1

 

2

钢管

1

 

3

铝垫

1

仅限于330mm2以上

4

铝塞

1

 

5

铝钉

1

 

6

软铝线

必要数量

 

7

填充剂

必要数量

 

8

切断卡规

必要数量

 

9

压接卡规

必要数量

 

2)导线绑扎。将导线从电缆盘上放出时,为防止导线在电缆盘上缠绕所产生的弯在压接后造成压接管的弯曲,应将导线端部的约2m的导线进行校直。将钢芯剥510mm,并进行绑扎。导线绑扎示意图如图5-53所示。 

(2) 剥铝 (铝合金线。铝 (铝合金线的剥离用量规定,剥离定长的铝 (铝合金线部分,并作导角。剥铝线示意图如图5-54所示。 

(3) 钢管的压接。预先在一侧导线上套入铝压接管。按照压接提示,使用指定的压接机和钢模对钢管进行压接。压接后,用挫清除毛刺。钢管压接示意图如图5-55 所示。 

5-52 耐热导线接续管实物图

5-53 导线绑扎示意图

5-54 剥铝 (铝合金)线示意图

5-55 钢管压接示意图

(4)钢管压接后的确认。使用压接卡规按照规定的尺寸检查确认压接质量。钢管压接确认示意图如图5-56所示。 

(5)缠绕软铝线。钢管压接后,在没有套入铝压接管一侧的导线和钢管的间隙缠绕软铝线,套入铝压接管的一侧不缠绕软铝线。缠绕软铝线示意图如图5-57所示。 

5-56 钢管压接后确认示意图

5-57 缠绕软铝线示意图

(6)铝垫的安装。安装铝垫的方向,在套入铝压接管的一侧将铝垫固定。铝垫安装示意图如图 5-58所示。 

(7)铝压接管的移动以及填充剂的注入。将插入铝压接管部分相应长度的导线表面充分打磨并涂好填充剂后,把铝压接管移动到钢管上。固定用铝钉孔的位置在钢管与铝合金导线的间隙上,位置调整好后,插入铝钉。用泵将填充剂从注入孔注入,直至填充物从铝压接管两端挤渗出为止。填充剂注入示意图如图5-59所示。 

(8) 铝压接管的压接操作。将导线与压接管保持水平,按照压接提示,使用指定的压接机和铝模,从固定钉的上部开始,先从填充剂注入日一侧到端头压接。然后,剩下的一侧按照压接提示从铝钉部到铝管端头压接。压接后,用锉去除对角部的毛刺。压接操作如图5-60所示。 

5-58 铝垫安装示意图

5-59 铝压接管的移动以及填充剂的注入示意图

(9)铝压接管压接后的确认。用压接卡规按照规定的尺寸检查确认压接质量。铝压接管的压接确认如图5-61所示。 

5-60 铝压接管的压接操作示意图

5-61 铝压接管的压接确认示意图

(10)质量检验。同普通导线质量检验。 

5.11.2 耐张管连接施工工艺 

5.11.2.1 适用范围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中的耐热导线耐张管液压连接。 

5-62 耐张管连接施工工艺流程图

5.11.2.2 施工工艺流程 

耐张管连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62。 

5.11.2.3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1) 施工准备。耐张管构成零件见表5-10,实物见图 5-63。 

5-10 耐张管构成零件表

序 号

零件名称

数量(/)

1

铝线夹

1

2

钢线夹

1

3

跳线夹

1

4

铝塞

1

5

软铝线

1

6

防冻填充剂

足量

7

切断卡规

需要个数

8

压接卡规

需要个数

(2)导线绑扎。如图5-64所示,当导线从电缆盘上放出时,为防止导线在电缆盘上缠绕所产生的弯在线夹压接后造成线夹的弯曲,应将导线端部约2m的导线进行校直。将钢芯剥5~ 10mm,并进行绑扎。 

(3)剥铝 (铝合金线。如图5-65所示,用量规定位,剥离定长的铝 (铝合金线部分,并作导角。 

(4) 钢线夹的压接。如图5-66所示,预先将铝 (合金线夹插入,按压按标示,用压机及规定压模对钢线进行压接,压接后,用锉将对角部的毛刺消除。 

(5)缠绕软铝线。如图5-67所示,在钢绞线和钢线夹上缠绕软铝线,以填充缝隙。 

(6) 线夹的就位及防冻填充剂的注入。如图5-68所示,将插入铝线夹部分的导线表面充分打磨,并涂上填充剂后,将铝线夹移至钢线夹上。将填充剂泵装在注入孔上,充分注入防冻剂,直至从铝线夹前端有溢出为止。 

5-63 耐热导线耐张管实物图

5-64 导线绑扎示意图

5-65 剥铝 (铝合金)线示意图

5-66 钢线夹压接示意图

5-67 缠绕软铝线示意图

注: 240mm2以下的导线只在钢绞线上缠绕。

(7)(铝合金)线夹的压接。如图5-69所示,按压接标示,用压机及规定的压模对铝线夹进行压接。压接后,用锉将对角部的毛刺清除。 

5-68 (合金)线夹的就位及防冻填充剂的注入示意图

5-69 铝 (合金)线夹的压接示意图

(8) 跳线夹的压接。 

1)准备工作。如图5-70所示,将导线校直后,进行导角加工。将插入跳线夹部分的导线表面充分打磨,并涂上防冻填充剂。 

5-70 跳线夹的压接准备工作示意图

5-71 跳线夹的压接管压接后毛刺清除示意图

5-72 压接后示意图

2)跳线夹压接。如图5-71所示,按压接标示,用压机及规定的压模对跳线夹进行压接。压接后,用锉将对角部的毛刺清除。 

(9) 压接后的确认。如图5-72所示,铝 (合金线夹、钢线夹及跳线夹压接后,应用卡规对压按部位进行确认。 

(10) 质量检验。同普通导线质量检验。 

5.12 附件安装 

5.12.1 适用范围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中的导、地线附件施工。 

5.12.2 施工工艺流程 

附件安装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73。 

5.12.3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12.3.1 施工准备 

为防止架空导、地线因风振而受损伤,弧垂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附件。附件(包括间隔棒)安装时间不宜超过5天。如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安装附件时,应采取临时防振措施。 

(1)工作接地。金具附件安装前,应做好保护性工作接地,防止可能出现的电击伤害。 

(2)沿合成绝缘子出线的保护措施。沿使用合成绝缘子的悬垂串下线工作应使用作业软梯,沿使用合成绝缘子的耐张串出线工作应使用出线桥,不准蹬踏合成绝缘子。 

(3)一个附件安装班组的劳动组织及岗位责任见表5-11。 

5-11 附件安装劳动组织及岗位责任

序号

作业岗位

数 量

岗位责任

备注

1

现场指挥

1

负责附件安装的总指挥工作

高级工

2

测工

现场确定

负责弛度复测

持证上岗

3

绞磨机手

现场确定

负责开绞磨

持证上岗

4

安全负责人

1

负责施工点的安全工作

持证上岗

5

质量负责人

1

负责施工点的质量工作

持证上岗

6

技工

若干

负责安装操作

中级工

7

临时工

若干

负责安装操作的辅助工作

初级工

5-73 附件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5.12.3.2 耐张塔挂线 

(1)悬挂绝缘子串。在地面组装耐张绝缘子串,绝缘子串的下端连上锚线索具。如图5-74所示,在横担上悬挂起重滑车,通过这个滑车用绞磨将耐张绝缘子串倒挂在导线悬挂点。 

5-74 耐张塔悬挂绝缘子串

(2)子导线与耐张绝缘子串对接。如图5-75所示,借助于滑轮组和绞磨,将绝缘子串通过锚线索具与相应的子导线对接。对称锚线应在横担两侧同时进行,锚线索具安装好以后对称试收紧,使横担两侧导线平衡受力。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已粗调的导线弛度不变。 

5-75 子导线与耐张绝缘子串对接

(3) 耐张塔挂线操作。 

1)在地面,将耐张串的近线端二联板上用特制工具环连上手搬葫芦、挂胶钢绞线和卡线器组成的锚线索具。 

2)耐张串的两绝缘子串分别操作,将绝缘子串近塔端用绞磨与塔上挂线点挂好。 

3)在绝缘子串的近线端二联板与导线适当位置上安装的卡线器之间布置轻便滑车组,磨绳通过铁塔横担沿塔身引至绞磨。 

4)利用上述轻便滑轮组,使逐串逐子导线与两绝缘子串上的锚线工具连接好,使导线张力由铁塔上的临锚绳转移到锚线工具上,如图5-76所示。 

5)拆除收紧滑车组及磨绳。 

6)挂上空中操作平台,划印 (划印时将线尾和金具串拉直比画着划)、断线、压接,如图5-77 所示。 

7) 完成耐张塔的耐张线夹安装。 

8)拆除空中操作平台。 

(4) 耐张塔平衡挂线操作方法。耐张塔平衡挂线时,由于横担前后两侧已进行平衡锚线,水平张力平衡,不需要打平衡拉线,只要在每相导线横担前后侧逐次完成挂线即可。其方法为: 挂上空中压接操作平台,划印 (划印时将线尾和金具串拉直比画着划)、断线、压接,完成耐张线夹与耐张串的连接,最后拆除空中压接操作平台。 

5.12.3.3 直线塔附件安装 

(1) 安装提线器。提线器应装在横担挂点附近的施工吊装孔上。横担上未设吊装孔的,提线器可用缠绕的方法,装在设计单位允许的横担挂点附近靠近节点位置。缠绕应使用双头受力缠绕式,如图 5-78所示。 

5-76 耐张塔单侧挂线示意图

5-77 耐张塔压接示意图

安装直线线夹的提线器应使横担前后两片桁架均匀受力,一般可使用两套吊具,分别悬挂在前后两片桁架上各吊一半子导线。视吊具的允许负荷,为保证安全,必要时,应在横担前后侧使用四套吊具。 

(2) 卸放滑车。 

5-78 双头受力缠绕图

1) 提线。用提线器提起导线。 

2) 卸滑车。如图5-79所示,用一根棕绳作为主吊绳,将一端绳头在滑车框架一侧吊环上栓牢,另一端绳头通过挂在横担上适当位置的1t工具滑车引至地面再用另一根棕绳作为辅助绳在对侧框架的吊环上绑住,通过挂在横担适当位置的1t工具滑车,引至地面用人力拉住 (或在塔上用人力拉住),两根棕绳同时向上提起滑车,打开滑车横梁操纵主吊绳和辅助绳,使放线滑车下降并移出导线的空间范围,逐步将滑车全部重量转移到主吊绳上,解除辅助绳,用主吊绳将滑车徐徐放落,同时利用控制绳进行控制。 

(3) 线夹安装。操作人员蹬站在导线上,扳动手搬葫芦,结合窜动提线器的提线钩,使导线移动到靠近线夹位置,按印安装好导线线夹。 

(4) 自检、卸索具、转移。进行自我检查,检查零件是否齐全,螺栓穿向是否正确,是否紧固,开口销子是否已开口等。如无误后,即可转移到下一步作业。 

5.12.3.4 导线间隔棒安装 

(1) 准备。导线间隔棒安装作业之前,应认真听取技术交底和安全规程及验收规范的学习,并经过统一的安装试点准备好安装所需的技术文件资料和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手册准备好至少一个工作日所用的安装设备、材料等准备好所使用的飞车、次档距测距仪,并要经过试验操作练习和检验。 

5-79 卸放滑车示意图

(2)线上组装。导线间隔棒上线之前,首先应在地面上将零件配齐装好,以便减少高空安装工作量。随后可用棕绳通过悬挂在导线 (应加防护套上的传递滑车,将导线间隔棒提升至安装处,进行线上组装,组装时,应注意间隔棒上有上下朝向标记,并应保证导线间隔棒平面与导线垂直,各相位置一致。 

(3) 核查。导线间隔棒在线上组装之后,要进行自检核查。查有无缺件,有无安装错误以及开口销是否开口,销钉、螺栓的穿向是否正确等。校核安装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如两极导线间隔棒是否在同一个断面上,导线间隔棒安装是否整齐、正直、美观等确认安装良好无误后,即可转移安装下一组或退出。 

5.12.3.5 跳线安装 

(1)跳线的选择。为使软跳线安装后,能尽可能呈自然、均匀、整齐、下垂的悬链线状态,跳线应选用未受过外力作用的新导线。 

(2)跳线的运输。跳线运输前,应使用放线后剩余在线轴盘内的导线,保持其在线轴盘上缠绕的自然状态,并用麻布妥善包裹之后再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变形和磨损。 

(3)跳线联板的压接。采用液压工艺施工,跳线联板液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线体的自然弯曲方向及联板结合面的方向。 

(4)下料。在选择好跳线材料之后,即可统一下料,下料宜在安装塔号的地面进行,下料长度可按设计计算结构中心线长,适当增加11.5m(根据实际安装经验,线长应考虑一定裕度)。下料完成之后,即可将一端进行跳线联板压接,压接联板时,要选择好联板结合面方向和线体自然弯曲方向。 

(5)悬挂。将一端联板已压接的线体用棕绳吊至铁塔一侧导线耐张线夹的联板处,将两个联板的光面上清理干净涂以导电脂,并连接固定好。注意应在四级风以下进行,保证悬挂着的线体不得鞭击或磨擦,也不得磨地或碰撞铁塔。 

(6)模拟。将悬挂着的跳线,一根一根地在空中进行模拟,确定该跳线的割线位置划好印记,并标明跳线联板的压接方向。在模拟时,操作人员要到该塔另一侧的耐张线夹处,悬挂一工具滑车,将牵引跳线的棕绳穿过工具滑车,一端与被模拟的跳线连接,而后徐徐牵引,使跳线弧垂达到设计规定值。如果需要通过跳线悬垂绝缘子串时,应分段模拟确定,并应考虑跳线悬垂绝缘子串在运行状态时自然倾斜的影响。 

(7) 割线。将划好印记的线体线端,通过棕绳放到地面或移至铁塔横担的适当位置,进行量尺和割线。 

(8) 压接。跳线联板的液压连接,应特别注意跳线联板的方向,如跳线线体划印注明方位,必须按其所注的方位施工。液压工艺详见SDJ 226—19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液压机具可使用小型脚踏式液压机,汽油发动机或电动机带动的液压机。 

(9) 组装。组装作业内容有: 跳线联板与耐张线夹联板的安装连接固定,跳线悬垂绝缘子串联板上的悬垂线夹和重锤的安装,以及跳线间隔棒的组装。在组装中,应注意跳线联板光洁面与线夹联板的光洁面涂以导电脂以及压接方位。 

(10) 调整。将组装后的跳线,进行最后的检查和修整,使其外型工艺整齐美观,再按规定逐一检查跳线弧垂实际值和电气间隙,并填入记录。拆除除应保留的半永久接地外的所有施工用具。 

5.12.3.6 导地线防振锤的安装 

(1)安装质量。导地线防振锤与导地线所构成的平面应与地面垂直,防振锤自身应平直,轴线与导地线平行,其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30mm。 

(2) 安装距离与数量。导地线防振锤安装的距离与数量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 

直线塔和耐张塔附件安装完毕后的实物图见图5-80和图5-81。 

5-80 直线塔附件完毕后实物图

5-81 耐张塔附件完毕后实物图

5.12.3.7 质量检验 

(1) 采用张力放线时,其耐张绝缘子串的挂线宜采用高空断线、平衡挂线法施工。为了防止导线或架空地线因风振而受损伤,弧垂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附件。附件(包括间隔棒安装时间不应超过天。大跨越永久性防振装置难于立即安装时,应会同设计单位采用临时防振措施。 

(2)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串应垂直地平面,个别情况顺其线路方向与垂直位置的偏移角不应超过,且最大偏移不应超过200mm。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3)绝缘子串、导线及架空地线上的各种金具上的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双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均按线路方向穿入。使用W形弹簧销子时,绝缘子大口均朝线路后方。使用R形弹簧销子时,大口均朝线路前方。螺栓及穿钉凡能顺线路方向穿入者均按线路方向穿入,特殊情况两边线由内向外,中线由左向右穿入。 

2)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均由上向下穿当使用W弹簧销子时,绝缘子大口均应向上当使用R形弹簧销子时,绝缘子大口均向下,特殊情况可由内向外,由左向右穿入。 

3) 分裂导线上的穿钉、螺栓均由线束外侧向内穿。 

4) 当穿入方向与当地运行单位要求不一致时,可按运行单位的要求,但应在开工前明确规定。 

(4)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配合,且弹力适度。各种类型的铝质绞线,在与金具的线夹夹紧时,除并沟线夹及使用预绞丝护线条外,安装时应在铝股外缠绕铝包带,缠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铝包带应缠绕紧密,其缠绕方向应与外层铝股的绞制方向一致

2) 所缠铝包带应露出线夹,但不超过10mm,其端头应回缠绕于线夹内压住。 

(5)安装预绞丝护线条时,每条的中心与线夹中心应重合,对导线包裹应紧固。 

(6)安装于导线或架空地线上的防振锤及阻尼线应与地面垂直,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其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30mm。 

(7)分裂导线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安装时应测量次档距。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次档距的±1.5%,其余不应大于次档距的±3%。各相间隔棒安装位置应相互一致。 

(8) 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2mm。 

(9)柔性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其对杆塔及拉线等的电气间隙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使用压接引流线时,中间不得有接头。刚性引流线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10)铝制引流连板及并沟线夹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前,应检查连接面是否平整,耐张线夹引流连板的光洁面必须与引流线夹连板的光洁面接触。 

2)应用汽油洗擦连接面及导线表面污垢,并应涂上一层电力复合脂。用细钢丝刷清除有电力复合脂的表面氧化膜。 

3)保留电力复合脂,并应逐个均匀地拧紧连接螺栓。螺栓的扭矩应符合该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5.13 光缆施工 

5.13.1 施工工艺流程 

光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82。 

5.13.2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5.13.2.1 现场准备 

(1)牵张机的选择。牵张设备可选用小张力机及小牵引机,张力轮直径不小于光缆直径的70倍。 

(2)放线滑车的选择。放线滑车的轮直径应满足40倍外径,且不得小于500mm并能通过连接器。滑轮的磨阻系数应不大于1.015。 

(3)牵引绳、专用网套及防扭元件。光缆采用防扭钢丝绳作牵引绳通过牵引网套、旋转退扭器、防扭鞭与光缆连接,防止光缆在牵引过程中扭绞。 

(4) 紧线器的选择。采用专用紧线工具(楔入式紧线夹或紧线耐张预绞丝。 

(5) 放线区段的选择。根据光缆分盘情况选择放线区段,一般不允许多盘连续展放,每个放线段光缆过滑车数不得超过20个。 

(6)牵张场的选择布置。展放光缆的牵张场一般应选在顺线路方向,牵张场选场应保证OPCW光缆进出线的对地夹角不大于20°,水平偏角小于,且保证包络角不大于60°。 

(7) 光缆储运。如图5-83所示,光缆盘不得处于平放状态,不得堆放盘装光缆可按盘标明的旋转箭头方向短距滚动缆盘装卸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储运温度应控制在-40+60范围内。光缆在展放前,光缆盘的外层木板必须保留在缆盘上,以免在材料站或运输过程中损坏光缆。吊装光缆时,要先用轴杠插入缆盘轴孔中,再用吊绳拴在轴杠上进行吊装,以免吊绳挤压光缆盘损坏光纤。 

5-82 光缆施工工艺流程图

5-83 光缆的储运 

(a)正确方式; (b)错误方式

(8)光缆参数的测试。光缆运到施工现场,应先对外观进行检查确定包装无损坏,光缆端头密封防潮口无松脱现象,再由专业人员进行参数测试工作。测试内容包括使用光时域反射仪测试光纤衰耗、每km衰耗、光纤断通情况、光纤长度等,各种参数符合要求且无断纤现象,才可进行光缆的放线施工。光缆到达指定卸货点后,施工单位应会同 (厂家到场甲方人员 (或监理进行现场检验,以确认光缆在运输中是否受损,盘标号及长度与设计说明是否一致光缆在施工前,要测量缆长度、纤长度、光纤损耗常数等与设计数据是否一致。 

5.13.2.2 光缆展放 

放线滑轮悬挂前,要对滑轮逐个进行检查,看其是否转动灵活,挂胶良好,不合格者禁止使用。 

(1) 悬挂滑轮的个数选择。 

1)直线塔和直线兼角塔。一般每基塔挂一只滑轮,但对下压严重、包络角大于30°的直线塔应挂双滑轮。 

2) 耐张转角塔。当转角度数大于30°时挂双滑轮,小于30°时挂单滑轮。 

3) 对于靠近牵张场的第一基杆塔和有重要交叉跨越物的杆塔,应悬挂双滑轮。 

4)转角塔处放线滑轮必须用手搬葫芦事先调节好倾斜角度,并将滑车边框用胶带或胶皮等物包裹,以防磨蹭光缆。 

(2) 光缆与原避雷线或牵引绳的连接,如图5-84所示。 

1)光缆为层绞型(即偏心光缆,光纤套管与内层铝包钢绞线一同绞制),因此光缆抗扭转性较好,不需另外设置光缆的防扭转装置。 

2)如果光缆为中心套管型(即光纤套管位于内层铝包钢绞线中心),则必须在光缆与原避雷线钢锚或牵引绳之间加装防扭鞭,以防止光缆的旋转及扭曲,如图5-85所示。 

5-84 光缆与原避雷线或牵引绳的连接示意图

5-85 光缆防扭鞭安装示意图

(3) 放线张力和牵引速度的控制 

1)放线张力控制。放线张力应小于光缆破断力的15%,实际展放时,张力一般控制在910kN 即可保证对跨越物的安全距离。 

2)牵引速度控制。张力牵引过程中,出始速度应控制在5m/min以内,正常运转后,牵引速度不宜超过60m/min。 

3)光缆的余线控制。当光缆牵引到应装接续盒的塔位时,应留够作接续用的光缆长度,光缆引下长度一般应满足塔全高加20m的要求。然后在张牵场两端光缆接续塔上将光缆专用的耐张预绞丝锚住,严禁使用其他任何卡具,防止损坏光缆。 

(4) 对于普通ADSS光缆,应尽量采用人工展放,如采用张力展放,须严格控制张力,保证光缆不受损坏。 

5.13.2.3 光缆紧线 

(1)光缆放通后,即可进行紧线操作,必须使用专用耐张预绞丝握住光缆,并连接旋转连接器通过紧线钢绳进行紧线,严禁使用其他任何卡具,防止损坏光缆。 

(2)在张力场侧接续塔的光缆上加装耐张线夹,做好耐张挂线,要保证张力场侧塔位的余缆为铁塔全高加20m的长度。 

(3)在牵引场侧,通过牵引机(或机动绞磨收紧紧线钢绳,按设计要求调整光缆弛度,当弧垂达到设计值后,应保持1h,使光缆内部扭转应力消失之后,即可在牵引侧铁塔光缆挂线点处划印,加装光缆耐张线夹挂线。根据张牵场和接续塔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在牵引场侧接续塔上先挂线,在张力场侧利用机动绞磨进行紧线作业。 

(4)各区段光缆根据设计要求定长供应,每区段光缆严禁开断,要直接穿过区段中间的直线塔和耐张塔。区段两端的接续塔设有光缆接续盒,因此要求光缆沿铁塔主材引下,并采用专用引下卡具固定,卡具的安装间距不能大于2m,并将余缆盘好固定在塔身上,以备后期进行光缆接续。 

5.13.2.4 光缆附件安装 

(1) 光缆紧线完成后,应及时安装附件以防止振动造成光纤断裂。金具安装的时间应在紧线后天内完成。 

(2)为了使光缆起到短路电流分流与雷电导流接地的作用,光缆的外绞线均应通过接地线与铁塔相连接。 

(3)对于直通型的耐张转角塔,由于两侧的耐张金具握住的是同一条光缆,因此,两侧耐张金具之间的光缆应留有小弧垂,弧垂最低点距横担下平面距离应控制在0.71.0m之间。 

(4)直线塔护线条及悬垂线夹的安装。 

1)对要安装悬垂线夹内层护线条的光缆中点位置首先做出标记,利用专用的提升架提升光缆(见图5-86),专用吊钩与光缆的接触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吊钩为非铝制品时,应用胶管或胶垫予以保护。 

2)松开并拆除放线滑车,在地线支架上进行光缆护线条的缠绕。 

3) 收紧或放松两侧手搬葫芦,安装悬垂线夹和挂点金具。 

5.13.2.5 光缆接续与测试 

(1) 光缆接续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及程序。 

5-86 直线塔附件安装提升示意图

1) 应尽量选择晴天或湿度较小的良好天气进行光纤接续。 

2)两侧光缆沿铁塔主材内侧引下,同时,将接续盒安装位置以上部分的光缆用引下卡具固定在铁塔主材上。 

3) 从对光缆保护及方便固定的角度考虑,理顺预留光缆走径,并检查其长度,截去受牵引损伤的段长,保留满足在地面多次熔接操作及塔上盘固的长度。 

4)针对不锈钢复合管式光缆,在距端面1m左右的地方,用12道尼龙扎带将光缆扎紧,以防扭动松股,用细齿钢锯和边剪钳切去光缆铠装层时,不能损伤钢管单元,包括切痕和扭结。 

5)用十字捋直轮将钢管单元捋直,在伸出端面9001000mm处做好标记,用钢管切割刀切割钢管。防止钢管变形及断裂后锐边擦伤光纤。用无水酒精棉球擦净光纤表面油膏,套上PE过渡软管和热缩管,热缩将其固定,如图5-87所示。在光缆横截面铠装层间隙注入环氧树脂阻水胶,并用自粘胶带裹覆。 

5-87 光缆端面处理

6) 打开光纤接续盒,并将光缆穿入接续盒后固定,在接线盘上将光纤按线码 (色谱分开。 

7) 确定光纤在接续盘上的接续长度 (预盘),并剪掉多余部分。 

8) 采用专用剥线钳将光纤端头50mm长部分漆皮清除,然后用洁净的纸巾沾酒精,擦拭清除漆皮部分的光纤,将擦拭干净的光纤放入专用切割机切割光纤,要确保光纤切割面平整并垂直于轴线。 

9)将切割后的光纤放入熔接机的光纤固定座内进行光纤的熔接。 

(2)每根光纤熔接后,应及时进行光纤衰减值测试,以便检查接头质量。发现指标数据不合格,均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处理。 

(3) 光纤接续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随时测试接头损耗的方法。 

1) 首先,应进行变电站光缆终端机的接续工作,其次,要求接续工作自变电站起按顺序进行,且接续过程应按线码(色谱)顺序进行。 

2) 在变电站光缆终端机上用光缆尾纤将光纤相互短接。 

3)在工作接续点的下一个接续位置(测试位置),将与上接续点接续的光缆剥开、擦净、切割 (与接续要求相同)。 

4) 当接续点按线码(色谱)顺序熔接完毕两根光纤后,测试位置人员即可将其中一根光纤通过专用简易对接装置与光时域反射仪相连,从而完成本根光纤接续损耗的正向测试和另一根光纤的反向测试(变电站光纤已短接),同理进行另一根光纤的正向测试和本根光纤的反向测试,此时即完成光缆接续损耗的双向测试(见图5-88),并可求取接续损耗的平均值,如大于0.03dB,则需割断重接。 

5-88 光纤接续过程中双向测试接续损耗工作示意图

(4)待所有接头均接续完成后,还必须再次进行损耗测试,待全部测试合格后,才能将接续盒密封,各部螺栓应拧紧,橡皮封条必须安装到位,以保证接续盒的密封性。 

(5)将接续盒通过专用卡具安装固定在塔主材810m高度处,并将剩余光缆盘成直径不小于 800mm的线盘固定在接续盒附近。 

(6)接续工作完成后,对光缆进行全程测试,光纤接续双向平均损耗要不大于0.03dB,以满足合同技术要求。 

5.13.2.6 质量检验 

(1)牵张场临锚时,光缆落地处必须有隔离保护措施,以保证光缆不得与地面接触。收余线时,禁止拖放。 

(2)光纤的熔接应由专业人员操作,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剥离光纤的外层套管、骨架时不得损伤光纤

2) 防止光纤接线盒内有潮气或水分进入,安装接线盒时,螺栓应紧固,橡皮封条必须安装到位

3)光纤熔接后,应进行接头光纤衰减值测试,不合格者应重接

4)雨天、大风、沙尘或空气湿度过大时不应熔接。 

(3) 光缆引下线夹具的安装应保证光缆顺直、圆滑,不得有硬弯、折角。 

5.14 引用标准 

(1) GB 50233—2005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 DL 5009.2—200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3) DL 5106—1999《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 

(4) DL 5168—2002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质量检查方法》 

(5) DL/T 5168—2002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 

(6) SDJ 226—19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试行

(7) SDJJS 2—1987《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试行

(8)《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工[2003] 168

(9)《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评定办法》 (国家电网基建[2005] 255

(10)《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张力架线施工中防止导线损伤守则》(试行)(88) 华北电字第7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架线工程牵张场、导引绳展放、张力放紧线施工及附件安装等施工工艺示范
输电线路节能导线架线及压接施工工艺要求(国网)
110KV送电线路工程组织设计方案(二)
OPGW光缆线路工程施工方案
耐张线夹的压接步骤及X光检测(独家版)
某500kV输电线路耐张线夹压接缺陷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