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院内挖出200万现金, 送到银行惊呆行长, 村民: 爸妈埋的, 5年了

许多人都曾开玩笑表示,希望有一天父母能告诉自己,其实家里很富有,以前装穷是为了锻炼你。近期,安徽淮北的村民王女士就实现了很多人的愿望,她突然被父母告知,家里院内埋了200万元现金。

点击加载图片

据了解,5年前,王女士的父母做生意攒下了200万元,因被一些电视节目误导,害怕把钱存在银行会被盗走,就把钱打成几捆埋在了院内土地下。近日,她从父母口中得知这笔钱的存在连忙挖出,没成想这笔钱已经受到了损毁,基本上都已经残缺、发霉。

于是,王女士只好拿着其中一捆残污币,去银行询问是否可以兑换。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便将200万的现金全部送至银行。看到这么多的残污币,银行行长称自己都惊呆了。这笔钱送来后,银行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地积极清点。但按照相关规定,严重残缺污损的人民币,只可兑换原额的一半,所以,通过预估计算,王女士将损失50万元左右。

点击加载图片

不得不说,村民王女士的父母选择了一种最差的理财方式,导致光是本金就损失了四分之一。有人称,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这笔钱如果存在银行,将会产生40多万的利息,加上本金折损部分后,损失已经达到了将近100万元。如果选择在5年前用这笔钱买房,那么如今的房价恐怕也翻番了。结果因为埋在地下,连本金都没保全,太可惜了。

生活中,类似文中老人埋钱的现象有不少,新闻中也常有报道,老人藏在家的现金受到污损、被偷盗,或者因为失火被烧毁等。每次看到这样的事件,我们都会感到很惋惜,但是在惋惜之余,也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即为什么老人普遍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而选择埋藏于家中?这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呢?

点击加载图片

在笔者看来,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第一,许多老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了解现在的一些支付和理财方式。

人对不够了解的事物难免存在诸多疑虑,所以,老人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与其把钱放在陌生的地方担惊受怕,还不如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更安心些,于是就把现金埋藏在身边。归根结底,这是老人在不了解其它存款方式安全性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

第二,如今各种骗局层出不穷,让老年人因为害怕受骗而不敢把钱交给别人。

国内的老人往往有把财产攒起来留给子孙后代的观念,许多骗子正是利用了老人这样的心理,哄骗老人进行各种美其名曰造福后代的投资。这些骗子往往具有高超的欺诈技巧,而老年人也对这些新型骗局缺乏认知,这就导致很多老人受骗上当,最终钱财受损甚至血本无归。

点击加载图片

例如,有人为骗老人购买收藏品,首先会邀请一些老人去店里听讲座,承诺事后会送出一些小礼品。然后,在讲座中告知老人,店里的收藏品在未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同时他们运用饥饿营销、找人冒充消费者等手段,营造出一种产品很抢手的假象。最后,利用老人的从众心理,哄骗他们成功购买收藏品,并签订'协议',并假意承诺,如果未来藏品的价值低于现在的价值,公司则无偿回收甚至补发赔偿金。

这种骗局,不少年轻人尚且被套进去,更何况许多与时代脱轨的老年人。而身边人被骗的经历,以及新闻节目中老人被骗的真实案例,固然增加了老人的警惕性和戒备心,但也让老人更加惧怕新兴事物,不愿意相信银行和正规理财方式,从而固步自封,选择了最直接的金钱埋藏方式。

点击加载图片

笔者认为,要想老人更上时代的发展,改变陈旧的固有观念,就离不开年轻人的帮助。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向家中的老人多科普新知识,在介绍理财产品时,要阐述其中的风险和收益,让老人明白理财投资的原理。

另外,也要向老人普及安全知识,介绍一些常见的欺诈手段,告诉他们事关钱的问题一定要谨慎,拿不准时可以与子女商量。

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老人因为缺乏理财知识,而到处藏现金,也能避免老人因为缺乏防范意识,而上当受骗,最终钱财受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淮北,一名村民在自家院子里面挖出了近...
六旬大爷下地干活, 挖出6亿现金吓得惊慌失措连忙报警
建筑工地挖出大量黄金?银行行长高价购入,检验发现全是假货
未来十年,房子和现金都会贬值,银行行长:3行业会逐渐“吃香”
65岁老人挖水渠挖出10大桶现金 足足有6亿美金
永远消失的银行柜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