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笔法如骨,墨法如血,书法创作中的墨法你知道多少

中国画技法讲究墨分五色,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书法创作中也讲究墨色的应用,有浓、淡、枯、润的不同变化。古人云:“不知用笔,安知用墨”“字字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

笔法犹如书法艺术创作中的筋骨,墨法犹如书法之血肉,故墨法亦称'血法'。墨色可以表现出书法点画质地的美,犹如血色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肌肤之美。墨色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章法布白的艺术效果。

墨法就是研究用墨用水的方法,字源于墨,墨资于水。用墨之道,在于墨与水的调配,墨过淡则伤神彩,墨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润可取妍,渴能取险,白知守墨。

书法创作中讲究“一团墨气纸上来”,气不可见,而墨色的变化可使气形之于目,引起强烈的审美愉悦。墨气主要是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枯润对比、涨墨晕染等彰显出来。用墨作风,因时因人而异。总体上看,在唐代以前,中国书法对墨色的要求,主要还是以浓墨为主,素有“一点如漆”之说。到了唐代,书法开始关注墨色变化。欧阳询说: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董其昌的书法,体现了一种玄淡素雅的墨色之妙。王铎、傅山用笔奇肆放纵、用墨大胆泼辣,涨墨渴笔,任情挥洒,天趣横生。书法的墨色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书法发展的时代特征。

用墨之法,在书法中的表现不外乎浓淡枯润之间。

用墨贵浓不贵淡

所谓浓墨,当以不滞笔毫为度。太浓则易滞笔锋,故用墨时不宜用宿墨

浓墨稳实、沉着、厚重,与纸的对比度大,最能表现书法作品的精气神,同时在创作中也好把握。特别适合正体书的创作。如篆书、隶书、楷书、似乎只有用浓墨才能表现出其力度和精神,宋人苏东坡,清人刘庸,就善用浓墨,刘墉就有浓墨宰相之称。

古人不太主张用淡墨,所谓“墨淡则伤神采”。当然,对浓墨与淡墨选择完全取决于书家的个人风格追求和要表现的作品内容,浓墨显得沉着庄重,而淡墨则更适合表现清淡幽远的意境。林散之先生最擅长用淡墨,他得益于黄宾虹先生用水用墨之法,又喜用长锋羊毫在生宣上挥写,故墨色层次丰富,“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

用墨之法,又贵在浓淡相间,枯润相杂

浓与淡,燥与润,是墨法中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浓和润,但一味的浓,一味的润就会失去墨韵的自然变化。尤其是行书草书,就更需要富有墨色的变化。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都是强调用墨贵在浓淡相间,枯润相杂。一幅作品中偶尔出现“飞白”“枯笔”可以使墨韵生动而富有变化。

蹲之则血润,驻之则血聚,提之则血行,捺之则血满,是故疾行不失之枯,徐行不流于滞”。说的是运笔时不同的书写节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墨韵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章法中,同时也表现在字法中。由于墨韵的变化,作品就显得活泼而不呆板。

水是万物之灵,善用墨者善用水,但以墨蘸水,不宜过分,浓淡适度,水太渍则内散”。蘸墨之法主张“水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深浸则笔弱无力”。墨韵的变化要出于自然,不贵着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法用墨方法
草书用笔及笔画特点/草书用墨法/用墨歌
墨与墨法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319裹束19-浓墨和淡墨
墨色一片也是书法吗?一起讨论用墨与书法
刘九洲:闲谈墨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