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详述,学书法什么是读帖?怎样读帖?

读帖就是读法帖, 法帖就是书法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留下的历代精品,然读法帖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不明其理的人,会觉得不就这几个字吗?总看有啥意思。明其理的人,每次读又能读出很多新意来,可以说日读日新,那你说有没有意思呢。所以法帖要天天读, 能做到日读日新就是进入了一个境界了

然读帖有程度之分,取决于读帖的人。像我前篇“字”中所言,如果满篇只是“字意”则和读印刷体无异,最终能获取的信息和法帖无关,只和法帖中的文字有关,这种读帖于书法而言等于没有读。反映出的特征就是一旦自己书写就回到了用自己的原生态。在上一篇中,我用了一个词“自运”而不用大家常用的“创作”,有朋友来询问啥意思,我的意思是更加强调书法的一种即时状态,而不是刻意在最后的成品本身。稍后会详谈。初级读帖当需能外状其形,将笔画的来龙去脉看清楚,也就很不错了,书法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将停留于此。出现这样的学习误区是因为对书法的理解上出了问题,临帖等同于抄书,只是换成了毛笔的抄书,对法帖的精妙之处很多都是视而不见,本质还是不通其理。真正读懂法帖的人一定能记住法帖,或者换个说法,你读懂了多少就能记住多少,记住了自然就能背临出来,现在有几个玩书法的人能背临法帖呢。书法的好玩也在于此,明明法帖放在你眼前,不同的人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东西, 有些东西你一辈子也不能读出来。

以书谱中的一段为例,

如果能看出上图所示的几条分轴线,无疑读帖又深入了一步。分轴线是书法中一个重要的活跃画面的手法,一行只有一根轴线时,显得很单调,能在一行中做出多条轴线的,画面就灵动了很多,轴线的变换一般都是在一个字中完成的,这就要自己多看多总结,化原理为自己的技能。

像上次文章里提到的八大的“永”字的写法,下面隐形横线和上面两条线平行的手法,是一个很掩蔽的手法,他会潜在地影响到你的视觉,但你没有这个意识的时候越想看见什么却看不见,因为你要想看见它,必须先有关于视觉方面的一些概念。这样的手法我们同样可以用在“ 和” 这样的字里,也造就它向左张望的态势。这就在看贴上又深入了一步。你也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将右边的笔画下落到和水平平行是会什么样的一个式样。以前我们谈过“势”,字是怎样形成势的,他们的共性在哪里,如果你看出了这些,就会又深入一层。

前一段看过一个视频,是在演示怎么写王羲之的丧乱帖,猛然一看,写的很像。再细看,其实细节全不对,那更不用说神韵了。核心的问题是用笔的方法不对,这就是更深层次的问题。看帖如果只是能写出来和帖里字形相似的东西即可,那么通过手的复杂运动总能相似,比如像双沟法的那样填墨,最后的成品必也不能说不像吧,古人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摹本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不会把做摹本的这个过程叫做写书法,书法的原生态应该是书写出来的,我们只有还原了这个过程才能叫写书法。笔法不但是将一个笔画写出很相似的方法,我们以前讨论过,这个反向的还原过程不是唯一的,哪其中哪一条路劲和本初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有做到这一步,才是真正读懂了一个法帖。

所以法帖是我们还原本初书写状态的一个参照物,还原的过程不是唯一的,找到那个和本初状态最相似的过程是读懂一个法帖的关键。有了正确的过程, 结果是自然而然的生成物。如下面兰亭序中的这个“足”字, 我是花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才悟得怎么书写出来的。因为最下面那一笔是在是和我们日常的用笔方式很不同,那就要琢磨它原来是怎么用笔的,因为画的时间很长,所以这个学习的过程就刻骨铭心,所以也能清晰的记得这个法帖的这部分。

法帖中的奥妙是分层次的, 考验着看帖的人。奥妙的逐层深入,既需要帖内的功夫, 把每个字的字形和关系看准了,还需要很多帖外的功夫,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审美的取向在哪里?还能怎样做,明白其道理,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一个帖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临帖误区多
董其昌临帖为何也不像?
第三章硬笔行书临帖 第一节 硬笔行书临帖的方法
临贴三要素
【书法】阅帖浅见
书法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