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生命进入最后一程,该选“尊严死”还是“浑身插管的活着”?

罗点点,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今日头条健康真相官

如果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公里”,你是愿意当个浑身插满管子的“硬核选手”,还是直接向观众席告别的“佛系玩家”?

罗点点作为生前预嘱的有力推广者,倡导“尊严死”。和朋友一起创办“选择与尊严”网站,成立“不插管俱乐部”。

罗点点演讲视频↓↓↓

推广生前预嘱,让更多人按照本人意愿,以尽量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世,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

生前预嘱,是一份叫做“我的五个愿望”的问卷式文件。只要识字,你就可以通过每一个愿望下问题的选择,让自己的临终尽量清楚地被安排下来。

比如说,要不要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维持人工心跳、人工呼吸,要不要在临终的时候进行心肺复苏、心脏电击、插管等方式抢救至生命最后一刻,要不要充分止痛等等。

与理念有关的两件事

01

第一件事,生命是有限的。

尽管人类在用不同的方法追求长寿,但是到现在也没摆脱死亡。当然,不止一位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很可能或者是肯定能永生。

但是这个“永生”一定不太便宜。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手边的事情做好:通过生前预嘱,安排好自己的临终,还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世界各地区人均寿命》。蓝色代表男性,红色代表女性,灰色是平均值。

欧洲地区人均寿命较长,亚洲地区处于中等水平,非洲最低,最后是全球平均值;女性人均寿命约75岁,男性约70岁,全球人均寿命约75岁。

当我知道我大概会在多少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不错的感受。

02

另一件事,医学也是有限的。

尽管在科技昌明、智力至上的现代社会,医学对于生命的救助也是很有限的。

但一个人一生的医疗支出有70%-80%被用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最没有生活质量的、不超过6个月的时间里。

医疗对于人的损害,也就是医援性伤害。比如,当医生不工作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最著名的一个案例:

2000年6月,以色列殡葬协会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份报告:1973年以色列医生全国罢工,但当月以色列全国的死亡人数下降了50%。

包括医生在内的很多人表示,这个说法实在是太简陋、太简单粗暴了,这不能排除是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但是在1983年,当以色列医生再次罢工,全国死亡人数又再次下降了50%。

2000年,以色列的医生又进行了全国性的罢工,全国的人口死亡率再次下降了40%。

2018年德国2万个医生罢工

2016年英国的初级医生罢工

在2018和2016年的这两次医生罢工期间,也有媒体甚至是学术刊物表示,在此期间死亡率是下降的。

在我们推广生前预嘱的过程中,在我们向大家解释医疗有限的时候,这些事实和数据成为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最有力的证据。

准备好“死亡”,

才能更从容地“活着”

不管是想不惜一切代价坚持,还是适时的放手离去,只要能真实表达愿望,都值得被赞赏和理解。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说:“我是我姥姥养大的,跟她感情最好。我姥姥90多岁了,吃得下,睡得着。她跟我说,孩儿,真到了那天,你可得使劲地拉着我啊!因为你们是我的亲人,我吃多大苦、受多大累,都愿意和你们在一起……”

但生前预嘱并不认为人在生命末期放弃过度抢救是唯一的选择。“我的五个愿望”实际上是鼓励人们说出自己在临终的时候到底要什么和不要什么。

人们只要说出了符合自己本人愿望的安排,他的家人、朋友、医生,乃至全社会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那就是有尊严地死亡、不痛苦地离去。

尊重每一种选择,这也许才是蕴含在“我的五个愿望”中最充沛的人文情怀,也是最符合医学伦理的三原则:有益、不伤害、公平和尊重。

“我的五个愿望”

填写须知

一、务请仔细阅读。如对其中陈述或术语不甚清楚,请弄清楚后再填。

二、您在这份表格中表达的愿望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时才被引用。

  • 您的主治医生判断您无法再为自己做医疗决定;

  • 另一位医学专家也认为这是事实。

三、无论如何选择都是“对”的。没人能在伦理道德上批评您。

四、如您改变主意,文件中所有已填写的内容可随时修改和撤销。

五、填写和使用这份文件是您本人意愿。

六、填写和履行这份文件与“安乐死”无关。

七、填写和履行这份文件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

八、填写和使用这份文件免费。

一些可观的数据

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发表的一篇报道,是全世界80多个国家死亡质量的排名,中国在71位。

绿色虚线是死亡质量最好国家在医疗环境、公众参与、护理质量、医疗护理的可负担程度以及人力资源中的平均得分。红色的是世界平均得分,蓝色的是中国的得分。

“选择与尊严”的网站数据。绿色的是网站浏览和注册的人数,红色的是生前预嘱注册成功的人数。

当然,如果我们现在再做一个死亡(质量)的排名,或者再过两年再做一个死亡(质量)的排名,我们中国的位置一定能够更靠前。

为什么?因为有我们大家,把这个概念传播出去,让社会更重视这个问题,给更多的支持。我们中国人世世代代盼望的、心心念念的“好死”和“善终”就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变成现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医学博士宁晓红:什么样的临终治疗是恰当的(下)
无效的医疗(下)
微头条
为什么医生罢工了,死亡率却降低了?
临终,尊严乎?
面对生死,是浑身插满管子挣扎,还是选择有尊严地从容与这个世界告别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