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华系“互联网+教育”高调抢滩

  2014年7月,教育部启动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鼓励全国中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授课。迄今,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已有近450万名教师“晒”了超过280万节课,场景之火爆令人咋舌。“互联网+教育”的井喷,是国家高度重视、企业积极推动、技术飞速进步、教师观念转变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股大潮下,发行企业也高调抢滩,开展业务布局和探索。

  在“互联网+一切”的时代,“互联网+教育”已不是新鲜概念,蓝海里一时涌入众多掘金者,BAT之外,网易、新浪、新东方等也竞相“攻城掠地”,更有无数摩拳擦掌的创业者欲大干一场。

  在这股大潮下,出版发行企业也陆续在“互联网+教育”的大旗下开展业务布局和探索。江西出版集团董事长赵东亮表示,“互联网+教育”未来将成为中文传媒的主打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江西新华将扮演重要角色。其余如新华文轩、安徽新华、河北新华、山东新华等都或早或晚入局。这让人不禁发问:与互联网巨头们相比,新华系统的“互联网+教育”有几成胜算?

  概念:新华系统更强调线上线下协同

  互联网大鳄们的“互联网+教育”,多专注于在线教育,强调实时、交互,使用者有高度的内生驱动性等B2C特性,新华发行集团不仅有在线教育平台,更有众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B2B特性显露无疑。

  在内容选择上,新华发行集团比互联网企业更为专注。总的来看,新华发行集团大都针对课堂,围绕教材教辅,强调抓住老师并带动学生来构建“互联网+教育”的业务体系;而BAT等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内容五花八门,如职业技能、IT培训、满足用户兴趣爱好的内容等。

  更为重要的是,新华发行集团在“互联网+教育”上强调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新华文轩对此早有实践,从2009年开始,其依托自身强大的渠道及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实施线下征订发行渠道与基于新技术的线上教育服务平台相结合的“双渠道”战略。现如今,新华文轩不仅传统的线下教材教辅业务没有丢掉,线上的教育服务平台发展亦十分迅速,如“优课教室”已在全国28个省市区应用,服务4万余所学校,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8亿元。在全国教育信息化领域内,新华文轩已建立起突出的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

  江西新华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江西全省多点开花,已有140余所学校成为“人教数字校园”的示范学校;在线教育平台“点亮课堂”已做好商标注册的申报;红角洲文化城的数字体验馆预计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在江西新华基层分公司门市和“新华壹品”校园超市设立小型数字产品演示厅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实质:“互联网+教育”是O2O

  新华发行集团旗下为数众多的网点,是BAT这类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在“互联网+教育”这片蓝海中,新华发行集团找到了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江西新华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教育”重新优化和分配了教育资源,可以看作某种意义上的O2O,做的是线下资源与线上业务高效对接的事情。

  传统的线下业务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一直是难题,“互联网+”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其消除了产品和用户间的距离。简单来说,新华发行集团通过调动旗下各门店积极性,促使它们以渠道优势来拓展线上业务,一个个门店像是一只只触角,紧紧抓住所在地区的学校和师生,由点及面搭建起完整的“互联网+教育”体系。

  安徽新华、河北新华、江西新华、山东新华等要求门店负责人亲自抓,并实行全面责任制,按照各地学生数量将销售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市、各部门和各个业务员身上,再辅以明晰的奖惩措施,让数字教育产品顺利进入学校。

  以新华文轩为例,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四川省、直达终端、响应快速的立体式服务网络,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客户服务体系,超过140个市、县级自有服务网点为客户提供精确服务。他们还专门组建客户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化的售后服务,千方百计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并以优质服务来保证用户体验,形成口碑。

  这便是“互联网+”背景下“最后一公里”融合的实质,即让“互联网+教育”在每一个学校实现特质化、特殊化、特别化、高标准的运营与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线下的一个个网点充当线上平台流量入口的角色。在江西新华今年大力推动的“新华壹品”校园超市项目中,就正在研究如何将电子书包、教育支付、在线教育、备考专家、互联网阅卷等嫁接进去,从而打造智慧校园。

  途径:代理或自开发

  新华发行集团有多年从事教材教辅发行、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优势,但并不能掩盖他们天然欠缺开发数字教育软硬件基因的事实。换句话说,新华发行集团仅凭自身资源难以触及上游数字教育产品的开发,也没有合适产品向下游推广,这从一开始就增加了他们从“互联网+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难度。

  幸运的是,“互联网+教育”业务牵涉到内容、渠道、运营、服务等多个层面,很难有哪家公司能以一己之力悉数做毕。而新华发行集团线下为数众多的网点在渠道上具有很大优势——借着这样一个直面学校和师生的销售网络,可以将产品直接推送到他们面前。

  新华发行集团在做“互联网+教育”时,更应该在内容建设及应用支撑上下大力气。这点在BAT等互联网企业的在线教育平台上已有清晰展现。在腾讯课堂中,超过80%以上用户更关注课程内容和产品功能,两者相加的占比甚至超过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这表明用户在获取在线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对于内容的重视程度之高。

  通过调研那些销售较好的产品,记者发现,由数字教育大公司研发和有行业优势的产品更受青睐。北京神州中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多媒体数字化教育教学产品提供商,“E周同学”云学习平台、《中国通史》、《影视课堂》等产品均由其一手打造,河北新华、山东新华、重庆新华传媒有限公司、沈阳市新华书店等均选择与之合作开展数字教育相关业务。

  新华文轩、皖新传媒更进一步,选择专门的数字教育公司来开发相关产品。新华文轩联合北大方正集团、中国地图出版集团2009年成立明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优课教室”。安徽皖新金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由皖新传媒与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2年合资成立。今年7月,皖新传媒又用5亿元自有资金认购皖新金智科教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二期100%股权,并购基金将重点聚焦数字教育和互联网平台项目。

  通过这种业务布局,新华文轩和皖新传媒可以开展更加深层次的“互联网+教育”尝试。新华文轩今年把与人教社的友好业务伙伴关系升级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一致认为,在共同做强做大全媒体中小学教育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有利于科学、合理使用双方资源,提高行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共赢。

  热度有增无减的“互联网+教育”诱惑极大,各类公司、各路资本纷纷抢滩,尤其是大企业、大资金的进入,将给整个市场的发展带来极大变数。从新华文轩、皖新传媒这类先行者以及江西新华、河北新华等新晋者的做法来看,面对产业热潮,他们还是较为冷静,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较长时间来发酵。眼下,他们正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拓展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研发推广教育信息化产品,打造教育服务云平台,目标是抓紧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教育”模式。这些集团坦承,这条路不会顺畅,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赴一场“互联网+教育”之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全国新华发行集团共谋新常态下创新转型之路
红色文化:井冈山有了红色书店
站在武康大楼的“船头”,用咖啡打扮城市橱窗
销售规模近22亿元,它凭什么做到“新华系”电商第一?
“新华书店”顾客只看不买,冬夏暖气照明供应,为啥却没破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