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假設城市發生大規模暴亂,作為個人如何生存或逃命?
(美)Ragnar Benson / 文
第一輯 城市生存的心理準備和基本法則
如果有一天,你家裡的電力供應中斷,水龍頭乾涸,附近的所有商店都被搶掠一空,外面的街道也變得危險重重……如果你對這種突髮狀況毫無準備的話,你能夠活下來的可能性恐怕不會很大。
而對於懂得居安思危的生存主義者來說,雖然日子會過得艱苦一些,但是他仍然可以順利的生存下去。
這個話題並不是故意危言聳聽。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是人類社會城市化大發展的時代,也是世界上各大城市飽受戰亂、天災、暴動或者疫病的時代。除了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北美洲,世界上的哪個大都市在上個世紀沒有遭受過天災人禍?現代社會的農業人口以及農業區域逐漸萎縮,人類社會逐漸變成“通過交通網路連線起來的城市群落”形式,而且城市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有些甚至連成一片。
如果一旦發生巨變,城市裡的公共設施和服務陷入癱瘓,大多數城市居民面臨的問題就不是如何在野外環境生存下去,而是如何在高樓林立的城市環境裡面生存下去。
這篇文章就是要探討萬一我們所居住的城市陷入癱瘓狀態的話,我們應該如何生存下去。
第一個問題:“城市生存與野外生存有什麼不同?”簡短的回答就是:區別不大。這是因為野外生存的若干重要基本定律(本文後面會詳細闡述)在城市裡面也同樣適用,收集和貯藏的方法也類似。捕獵在城市裡也是有可能的,只是具體做法應該適應城市的具體情況。
安全的居所也十分重要,不過這在城市裡相對更容易獲得。然而與此同時遭受盜竊、搶奪、破壞的可能性也比野外大了很多。人,畢竟是比動物更可怕的對手。至於武器,在野外生存或許可以不使用武器,但是在城市裡面,武器卻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有些“專家”甚至認為:槍械是城市生存的必需品,甚至應該儘量配備消音器。這個我們在本文後面也會詳細討論。
至於食物,城市裡面的人往往不注重儲藏一定量的食物,這方面是絕沒有後悔藥的。烹飪所需要的能源,城市裡的選擇和來源更多一點,但是獲取的過程也會更加艱辛和危險。
城市生存與野外生存的最大區別,就是城市裡面的人際關係。到底是和別的倖存者一起,同舟共濟,各展所長,互相保護呢,還是自相殘殺,同歸於盡?若干倖存者如果團結起來,會帶來許多好處,例如物品的交換,以及各種能力的發揮,其效率往往比缺乏這種合作的單獨個體高得多。
以下讓我們就“假如那一天來臨”的城市生存作一些深入的探討。
城市危機的心理準備
看看世界的近、現代史,我們會發現人口在逐年向城市聚集。而且,城市也往往成為交通的樞紐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也就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發生戰爭的時候,交戰雙方都會以奪取城市作為主要目標,以美國為代表的軍事強國,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重新編寫了軍隊的指導思想,論證城市作戰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如果戰爭再次爆發,各大城市將是雙方爭奪的焦點,城市裡面的居民,也會慘遭戰火的摧殘,這是無可避免的。
如果你居住在一個大城市裡面,那么你就應該有面對戰爭的準備。
另外,城市居民可能面對的危機並不局限於大規模正規戰爭,近期的中東戰事,就是非常典型的“城市游擊戰”。進攻一方在城市裡面搜尋反抗者,而防守一方利用城市的特點東躲西藏,軍民合一,伺機反擊。“城市戰”已經是各國軍方的首要研究課題。而身陷其中的居民無可避免地成為受害者。
生存危機不僅僅來自於戰爭。由於現代城市的人口密集和頻繁的人員流動,各種傳染病可以飛快地在城市裡面擴散和傳播。幾年前的SARS已經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起源於廣東的病毒,以很快的速度令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加拿大多倫多等等大城市陷入恐慌之中。如果下次我們遭遇一種比SARS更恐怖的病毒,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如果大規模的隔離措施開始實行,居民必須足不出戶,我們可以在家裡支撐多長時間?
天災,是另外一個可以令城市居民一夜之間陷入生死存亡關頭的可能因素。全球氣候的變化令自然災害逐年增加。颶風、洪水、暴風雪、地震、海嘯等災害,都可以迅速地導致城市生活混亂甚至把城市變成一片廢墟。你所居住的城市是否在地震帶上面?是否在海洋性風暴的路徑範圍以內?附近的山區、湖泊、河流是否會帶來洪水的威脅?
城市裡面看起來物資豐富,但結構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各種生活必需品往往都依靠各種狹窄的公共運輸運輸網路來運送。除了以上所說的幾種可能性以外,恐怖攻擊(包括常規、生物、化學、核襲擊)、政局不穩或者各種因素導致的動亂、暴亂、嚴重的污染、生化方面的意外事件等等,都有可能觸發混亂,導致這些運送網路的癱瘓,從而給城市居民帶來嚴重的考驗。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以上的某種巨變真的發生,大城市裡面的無助居民會大量死亡,而在鄉村居住的人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是,如果掌握一定的城市生存方法的話,你得以生存下來的可能性會大很多。
城市生存的基本法則
無論是野外生存還是城市生存,我們都有前人的智慧可以參考。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三倍安全法則”。
名詞解釋:三倍安全法則,是指對於重要的生存物資或者要素,譬如食物、飲用水等,必須準備至少三個不同的供應來源。即使某個來源斷絕或者枯竭,也不至於立即導致危機。
舉一個例子。食物,也許是生存者們的首要考慮因素,因為食物對於人類生存實在非常重要。參照“三倍安全法則”,你應該準備起碼三種不同的食物來源。任何一種,都必須足以供養你所有的家庭成員。無論哪一個食物來源中止,你都還有另外兩個來源可以繼續使用。
例如:
1.在家裡循環儲藏一些有包裝的食品;
2.在家裡的後院種植一些蔬菜和馬鈴薯,並準備好泥土和種子;
3.在屋裡飼養一些動物作為肉食(兔子是很好的選擇,後面關於食物的章節再詳細敘述);
4出外採集可食用的植物、菌類等(這是第四種來源了)。
兔子成長繁殖快,不擇食,是足不出戶而獲得穩定的肉食供應的最佳方案之一。
說到出外採集食品,很多人會想到釣魚,或者捕獵。但是,無論在城市生存或者野外生存,漁獵往往都是得不償失的行為。這裡要介紹第二個重要生存法則:“熱量平衡法則”。
名詞解釋:熱量平衡法則,是指在飢餓的狀態下,開始每一種行為之前都應該先估算熱量消耗。如果一個獲取食物的行為本身所消耗的熱量接近或者大於獲取的食物能夠提供的熱量,那么這個行為就沒有實施的必要。
這就是說,如果你到水邊釣魚,或者到樹林裡面打一個獵物,到頭來釣到的魚或者打到的獵物還不足以補充你今天的體力消耗的話,這樣做只會令你更加飢餓,最終比不去更糟。就算是完全沒有其它食品的情況下,捕獵是唯一的途徑,也必須先考慮設定陷阱之類的守株待兔的方式,以逸待勞。除非碰到好運氣,獵物自己來到身邊。
釣魚往往不是高效率的獲取食物的方法,可能會越釣越飢餓。
另外,飲用水也要做類似的考慮。生存者所計畫的飲用水源,決不是伸進你家裡的那根市政自來水管,這是最靠不住的。無論是市政設施的任何破壞,或者市政人員不上班,或者水源受到污染,那個自來水龍頭就變成了擺設。是家裡儲藏一定的桶裝水,還是過濾附近河流湖泊的水,還是預先在後院打井,一切都要根據“三倍安全法則”來考慮。關於飲用水問題,本文後面有詳細的攻略。
另外,煮食的能源(汽油、煤氣、木柴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的居所、自衛方法、藥品等等,我們在後面會一一敘述。
總之,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靠自己生存下去,而不要成為依靠別人救濟的難民。難民對自己的生存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完全依賴別人的設施和援助。但是,當別人自身難保的時候,誰還來照顧你?當難民的總數超過容納和供給極限的時候,結果會如何?看看現代歷史,難民營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而如果我們準備充分,我們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生存下去。
靠政府,還是靠自己?
在城市裡面生活了很久的人,往往已經意識不到他們對政府服務的依賴性。他們會覺得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譬如電力、警察、垃圾收集、醫院、加油站等,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本身就應該發生的。而世界各國政府的施政方法,不約而同地都有一個特點:逐漸剝奪居民生活里的獨立自主性,並把這些功能納於政府的控制之下。
例如,在早期的人類社會裡,各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都要靠自己來保護。居民自己攜帶武器,自行練習防身自救的技術,譬如騎射、格鬥,或者聘請有能力的人來保護。而到了現代社會,政府已經基本上剝奪了居民進行自我保護的權利,收繳了幾乎所有的武器,而把保護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職責交給了服務於政府的警察部隊。注意:無論你如何稱呼這些警察,他們都只是為政府打工的工人而已,屬於市政服務的一部分。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城市居民依賴政府提供的服務和資源有哪些:
1.下水道和排污系統
2.垃圾的收集與處理
3.各種通信方式,例如廣播、電視、電話、郵政、網際網路等
4.燃料供應
5.醫療服務
6.燃氣
7.電力
78.飲用水
9.公共運輸、道路、鐵路、機場設施等
10.人身安全
11.居住場所
凡是經歷過停電、停水或者下水道堵塞的人,應該對政府服務中斷而造成的不便有比較清楚的認知。不說別的,光是停止垃圾收集兩個星期,很多居民生活區就可以變得令人難以忍受。這還只是一個對生存不太重要的方面而已。如果有一天醫院或者警察也都停止服務呢?
如果要準備在城市裡面生存,我們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政府提供的這些東西裡面,哪些要素是我生存所必需的?”
我認為,上面這些服務裡面,對生存極端重要的有以下三個:
1.飲用水
2.居住場所
3.人身安全
那么,這三個基本要素裡面,哪些是非由政府提供不可,如果有一天停頓的話居民無法自行獲得,而只好坐以待斃的?我認為:全部都不是!看完本文以後,你會知道這些要素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來獲取。就算市政服務完全停止,我們也有辦法活下去。
本文的目標就是讓讀者意識到城市居民對市政服務的依賴,以及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在城市管理崩潰的時候,政府的首要任務往往不是照顧居民的生活。在生死關頭,千萬不要把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寄託給自顧不暇的“上層統治機構”,而是應該從現在開始就未雨綢繆,時刻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安全居所的選擇與建設
對於生存,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是凌駕於其它所有因素的頭等大事。而對於城市居民來說,如何選擇一個安全的居住地點,以及如何準備緊急庇護設施,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關鍵。
有些無憂無慮的人覺得,只要安分守己地呆在自己的家裡就足夠了。但是,最近一百年的城市動盪歷史告訴我們:在非常時期的城市裡面,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以何種方式出現險情,普通人是幾乎完全無法預測的。你平時的家,說不定會突然由於炮火襲擊、空襲、地面武裝攻擊、洪水、地震、火災、疫病隔離等各種突發的事件而遭到損毀,或者使你需要躲藏或者重新尋找新的居所。而且,這個過程所需要的事件也是難以預先估計的。
如果要有備無患,就必須遵守上面提到的“三倍安全法則”:如果出現任何情況,你和家人必須要有起碼三個可供躲避和臨時生存的地點。就算其中一兩個也同時變得不可使用,起碼還有一個最後的選擇。
“隱蔽”,是城市緊急避難居所的最首要考慮重點。雖然,地點離水源、食物貯藏、能源或者可耕種的農田越近越好,但是如果為了更好的隱蔽性,以上這些好處或許要忍痛犧牲一些。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如果是戰爭或者動亂的情況,“隱蔽”凌駕於其它所有因素之上,不可妥協。但如果是應對和平時期的天然災害等,隱蔽的重要性可以適當下降。
對隱蔽性的重視,是基於對人類自私本性的顧慮,無論是戰亂還是天災,你周圍的人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壞人,變成一個個為了奪取飲水或者食物而不惜傷害你或者家人的兇徒。如果是戰亂,就還有兇殘的入侵軍隊,甚至本國軍隊,也難保不在城市戰場裡面犯下罪行。如果能夠呆在所有這些人的視線之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或許你說:“我不做縮頭烏龜。我要為了保衛家人的安全而與壞人誓死戰鬥到底!”這聽起來很浪漫,很有英雄氣概,也許你有一身好武藝,或者多種犀利的武器。一兩天你或許可以支持下去,但是如果是一兩個月呢?甚至一兩年呢?
家庭成員由於血緣上的緊密聯繫,往往是非常優秀的生存團隊。但是,家庭成員同時也是非常糟糕的作戰團隊。試想,一個母親永遠不會願意派自己的寶貝獨生兒子去危險的地方尋覓食物,或者做任何有風險的事情,而且總是擔驚受怕,從而嚴重影響對情況的判斷能力。為確保全全,有效地隱蔽起來是最穩妥的方法。
以下,讓我們探討一些關於尋找、建立城市緊急避難居所的注意事項。
第一,在你開始選擇住處的時候,就應該注意觀察周圍地區,趨吉避凶。如果附近有以下的設施,你最好避免住在它的附近:
1.標誌性的政府大樓;
2.軍事基地或者軍隊倉庫;
3.地區物資供應或者儲存中心;
4.化工廠;
5.燃油倉庫;
6.發電廠;
7.主要交通樞紐、公路、鐵路網交匯處;
8.大型電信、通信設施;
9.港口設施;
10.大型醫院等。
以上這些地點往往是敵軍首先攻擊的目標或者容易發生嚴重事故的熱點,遠離以上地點會給你增加安全係數。那些很沉悶的千篇一律的居民區或者樓盤,反而是非常安全的選擇。
第二,和開店營業一樣,地點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要遠離可能的危險,而且最好是出入隱蔽、容易逃生的地方。中國有句古話:“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西方也有句諺語:“把一棵樹藏起來的最佳地點,就是在樹林裡。”要找不易受到侵害的安全區,在高樓林立的鬧市反而是很好的選擇。
在鬧市里,最安全的居所是在小型樓房的四樓或者五樓。這種位置可以遠離地面上的各種侵害,易守難攻,而且屋裡的人員和活動不容易暴露,比較隱蔽。
還要注意的是,不要住在本區域中唯一的高樓或者最高建築物裡面,也要避開明顯的戰術要點(譬如俯視某條道路或者交通樞紐的制高點)。這些建築物是兵家必爭之地,住在那裡的居民肯定死得最快。
第三,巧妙地修改建築物內部的結構,創造隱蔽的救命空間。例如,在地下室或者一樓的某個房間裡面,砌一堵牆,把房間的一部分隔開成為一個隱蔽的藏身之所,並新開一個逃生出口。這樣,就算敵人已經進來,也找不到你們。注意:這種建築工程一定要注意通風口的位置和隱蔽。而且,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你的計畫和傑作!
在二戰時期的歐洲和近期的中東,許多人的樓房都建有隱蔽的逃生出口,直接把臥室和樓梯或者通道打通,並且進行偽裝。這些努力就是為了萬一有情況發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逃遁。
就算在工業區的倉庫裡面,也可以發揮這種聰明才智。例如把一個小辦公室完全封起來,外面堆放一些貨物、雜物等等,會讓人完全意識不到這個空間的存在。只要在另外一邊開一個隱蔽的出口就可以了。
第四,要善於利用人的恐懼心理,製造合適的器具,儘量不需要搏鬥而把敵人/壞人嚇跑。這在很多事例裡面證明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各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揮創造性,在居住地附近樹立一些警告牌:“傳染病隔離區,防止感染!”,或者“禁入!地雷區,尚未勘察!”,或者“危險!放射性泄漏現場!請繞路通行”。類似的警告牌製造成本很低,但是確實可以阻嚇很多將信將疑的人。
戰亂國家一些聰明的城市居民,把路旁的死馬、死牛或者死駱駝拖回來放在家門口,這雖然很噁心而且氣味難聞,但是這種令人皺眉的場面和死亡的氣息令很多打算進入的人掉頭就走。
第五,適當準備防寒的帳篷和睡袋,可以大大增加城市廢墟裡面的存活機會,特別是在氣候寒冷的地區。這是因為帳篷和睡袋可以在幾乎任何地點使用,而且轉移非常容易。如果有一個建築物被炸塌了一部分,看上去象是個廢墟,那么把生活設施轉移到那裡,在裡面樹起帳篷隱蔽生活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沒有人會想到能有人生活在裡面。
第六,要儘量避免在避難居所附近進行任何戰鬥、搏鬥。隱蔽仍然是首要任務。如果你逞強好勝,把敵人引到自己家人的居所這裡,這真是非常愚蠢的行為。例外的情況就是你的居所直接受到了敵人的入侵和攻擊。這種時候,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拚死抵抗。
第七,在發生緊急情況以後,家裡的所有成員都必須時刻準備立即撤離。一旦有危險的徵兆,隨時全身而退是非常重要的。
1.飲用水
2.能源與燃料
一個貝魯特的戰亂倖存者曾這樣說過:“要度過艱難時期,你有時難免會喝一點綠色和褐色的水。”可以想像,戰亂中要獲得清潔的飲用水多么不容易!
在人類的生存要素裡面,飲用水極其重要,沒有水人很快就會支撐不住。因此在飲用水的準備上,“三倍安全法則”必須嚴格遵守。雖然某些城市在非常時期仍然有時斷時續的自來水供應,但是這實在太靠不住,本文不會把市政自來水作為飲用水的可能來源之一。
好在,世界上大多數大城市都接近某個自然水體,例如河流或者湖泊。那么是不是只要你有水桶、濾水器、儲水罐,飲水問題便迎刃而解?
其實,實際情況往往沒有這么輕鬆。
取水
和在野外不同,城市如果陷入混亂的話,取水的過程會十分的艱難與危險。除了直接住在水邊的幸運兒以外,大多數人都要起碼步行幾公里才能到達水源。而且,很有可能每天都要跑一趟。去的時候,水桶是空的,速度會很快(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時5公里左右)。但是回來的時候,水桶裝滿了,速度會慢很多。而且回程也是要極端小心謹慎的時候。
如果在取水的過程中暴露了自己的行蹤,有可能給自己或者家人帶來滅頂之災。因此,取水的行走線路和隱蔽都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經歷過這種情況的人介紹的經驗:
1.出去取水的時間,最好是每天周圍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的時候:
2.取水的路線要避免途經危險地段(例如容易暴露的開闊地或者敵人封鎖線)。寧願繞道,走更多的路,也要採用儘量安全的路線;
3.離開自己和家人的居所的時候,注意隱蔽,儘量不要被人看到自己進出;
4.每次取水,最好帶一個人同去。負重回來的時候,輪流背水,以加快速度。輪到不用背水的那個人,就走在前面探路:
5.如果遇到任何危險的徵兆,立即放棄水桶,儘快逃生或者隱蔽;
6.每次取水,儘量多背一點。用手提是不實際的,應該使用類似扁擔的工具。每次(兩人輪流)應該能夠帶起碼20公斤的水;
7.水桶儘量選用有蓋子的,以防傾倒而發生損失。
雨水收集
收集雨水、冰雪水是另一種獲得飲用水的實用方法。雨水不但在濕潤地區可以收集,連沙漠地區也有成功的事例。
最簡單的收集雨水方法,就是用塑膠膜搭一個類似低矮棚子的牢固結構,雨水會流到中間。類似的設計還有許多,完全看個人的創意和巧手。
另外,可以利用傾斜的房頂來收集雨水:很多房子的屋頂兩邊都有雨槽,在雨槽周圍和裡面鋪設塑膠薄膜,引導所有雨水流到一個地方,然後通過導管和水桶收集。
但是,收集雨水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收集回來的雨水,和河流湖泊的水一樣,必須先經過淨化處理。具體方法後面有詳細的介紹;
2.收集雨水,特別是在房頂收集,很容易暴露自己以及收集意圖。這在某些情況下,這比派人出去取水更危險;
3.雨水的來臨非常不規則。要么多天沒有,要么下個不停。在上天慷慨施捨的時候,必須儘量多儲存。家裡要準備大容量的容器,例如工業用的塑膠油桶;
4.雨水收集以後要儘快過濾和淨化。否則腐敗以後,淨化會非常困難。
冰、雪水作為飲用水,實際上並不如想像中那么容易,尤其是在缺乏加熱的能源的時候。如果直接把雪或者冰放進嘴裡,人體必須消耗大量的能量來產生熱量用以融化冰雪,這在飢餓的時候也是得不償失的做法,甚至會導致體溫過低而威脅生命。所以,除非你進食大量的脂肪或者高熱量食品,否則還是應該完全把冰雪水融化以後再飲用。另外,冰雪水也應該先進行過濾和淨化。
過濾
現在,戶外旅行、遠足或者露營非常流行,而各種戶外用品商店也都有銷售各種過濾水的小型裝置。雖然它們往往都很有效,但是作為長期生存用水的過濾器,它們並不合格:它們的設計過濾量實在太小。要應付中、長期的高強度使用,我們需要製作一個專門的濾水器。
而最容易製作,而且使用方法最簡單的,就是沙質濾水器。
沙質濾水器的製作方法是:用薄木板或膠板組合成一個大約30厘米長,6厘米寬,6厘米高的長條形盒子。尺寸做大一點問題不大,只是越大重量會越重。盒子的底部釘一張或數張強韌的紗網(紗窗的紗網即可),然後用塑膠薄膜包底。在盒予裡面裝滿沙子,粗沙與細沙都可以。粗沙的過濾速度快一些,而細沙較慢。
然後,盒子傾斜放置,在向下的那個邊沿的塑膠薄膜上打開一個細小的開口。開口F面就可以放置收集的容器。
沙質濾水器的用法:基本上,所有從外面取回來的水都要過濾和淨化。為了提高過濾的效率和濾器的壽命,最好先把取回來的水靜置12小時,讓雜質沉澱下去,然後再過濾。過濾的時候,在水桶上面覆蓋一‘層布,通過布把水緩慢地倒入濾水器的頂部高處的沙子裡。注意:不要把水倒在接近底部出口的低處!讓水從高流到低,目的是儘量利用沙子的厚度來強化過濾的效果。
沙質濾水器的清潔:這種濾水器的最大好處就是容易清洗,以便長期重複使用。如果每天使用的話,濾水器的沙子和紗網會積存很多污物,所以每個星期最好清潔一次。清潔的方法很簡單:把沙子都倒出來,適當沖洗,然後平攤在乾淨的地上,讓太陽曬乾。換用新的沙子當然也可以,但是要看看是否有為此出去一趟的必要。
盒底的紗網,洗刷一下即可,不需要更換。也放在陽光下曬乾。然後這個濾水器就可以再繼續使用了。
這種方法應該能夠應付很長時問的濾水需要。希望困境可以早日結束,不要拖延到要製造第二個濾水器的那一天!
淨化
過濾並不能徹底清楚水裡的微生物。為了不引發腸胃病,飲用水在過濾之後還應該進行簡單的化學藥物淨化。
現代的城市居民生活在非常潔淨的環境裡面,食物和飲水裡面的含菌量非常低(和l00多年以前相比)。這其實並不是好事,因為現在我們的腸胃已經喪失了對很多普通微生物的抵抗力。這個現象,在已開發國家尤其嚴重。而在相對貧窮的地區,人對細菌的抵抗力明顯強一點。
要淨化飲用水,普通的家用含氯液體漂白劑(84消毒液之類的)就可以勝任。所以,如果你知道本地即將發生重大事件,我建議你立即到本地的雜貨店購買大量的液體漂白劑。這是非常重要的生存物資,就算你自己用不完,也可以用來和人家交換有用的物品。
家用含氯液體漂白劑一般含有3%到6%的次氯酸鈉,是通過氧化反應來起消毒、增白作用的藥劑。淨化飲用水的用量,建議是大約1:128的比例,就是l份液體漂白劑兌128份水。這是英制的便利比例:每加侖有128盎司,這相當於每加侖水配一盎司漂白劑。這個比例比一些醫學專家建議的稍微輕一點,用意是在足夠效果的前提下適當節約用量,以確保長期使用的需要——漂白劑實在是非常重要的生存物資,用完了的話估計難以再補充,所以還是省著點用比較好。
漂白劑放入水裡以後,靜置至少12個小時(待其氧化作用結束),然後就可以飲用了。
如果家裡的兒童或者老人在飲用這些水以後有腹瀉的狀況,表明還是有細菌感染,這時可以稍微提高漂白劑的用量。
除了使用含氯家用液體漂白劑以外,也可以到化工店購買這兩種原料:次氯酸鈣(漂白粉)和次氯酸鈉,自己調配液體漂白劑。這兩種是水管工和清潔公司愛用的清潔消毒劑,也都可以用來淨化飲用水。但是由於原料的濃度較高(化工店的原料濃度一般在65%左右),使用時應該先用這些原料以1:21的比例調配成3%一4%濃度的溶液(與家居液體漂白劑濃度相近),然後再按與家用漂白劑相同的比例(1:128)用於飲用水淨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唐朝人如何解决她的供水和排水问题?
南苑小区将建市区首个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
急!2000年都江堰不堪重负!成都人均水量仅略高于叙利亚
如果停水以后,水不再来了……
講話是一門藝術(有八種話不能乱請)
馬雲意外洩露了最有效率的賺錢方法(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