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姆: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你能为了初心梦想,而抛开一切嘛?

毛姆八岁时母亲去世,十岁时父亲死于胃癌。他离开法国到了英国,寄养在牧师叔叔家里。他与同学格格不入,他不喜欢叔叔的为人,在阅读《人性的枷锁》和《啼笑皆非》中发现,他笔下的叔叔是不修边幅,锱铢必较的吝啬鬼形象。这一方面是作家出于写作的需要,一方面是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敏感地意识到不幸,无论叔叔婶母如何爱他,也无法替代父母。不知是由于家庭社会家庭的改变,还是由说法语到英语的不习惯,有了口吃的毛病,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瘦小羸弱,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嘲笑。无聊凄清的童年生活,养成他孤僻内向、离群索居的性格。                

毛姆注定与牧师、律师这类依赖口才的职业无缘,年轻时曾在会计事务所工作,同僚职员没几个人搭理他,不久就厌恶了这个工作。虽然他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但是学医可以让他留在伦敦,生活方式不变。母亲的死也是他从医的主要因素,他母亲生过死胎并死于产后疾病。毛姆曾在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度过了为期五年的行医生涯,在医院做过三个星期的助产士,一共接过63次生。有一天他去产房示范手术室观察剖腹分娩,做手术产妇有过两次流产,这次又怀上了,医生提议剖腹产,产妇渴望有个孩子,甘愿冒险,胎儿成功被取出来了,然而刚当上母亲的产妇,当天就死去了,毛姆差点哭出来。                 

这种经历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的首部小说《兰贝斯的莉莎》其中的莉莎就是一位与有妇之夫私通怀了孩子的女人,医生来得太迟,导致她死于非命;他的首部戏剧《高尚的人》里的酒吧女康也是生了一个死胎;长篇《克雷杜克夫人》中热情而纯洁的伯莎,盲目爱上了她们家佃户的儿子。勇敢的她不顾阻挠,嫁给了克雷杜克。婚后不久,她发现丈夫是个思想迟钝,只重俗务的人,伯莎失望之余,把希望寄托在她肚子里小孩身上。不料生下的是个死婴。极端的痛苦和失望,使她认识到爱情的盲目性,但是为时已晚。         

受法国作家比埃尔・洛蒂《冰岛渔夫》、泽恩・格雷《边境精神》、英国作家史蒂文森《金银岛》这些作家作品的影响,毛姆憧憬着陌生的海外生活,在1905年在巴黎第一次接触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作品,就考虑以画家的一生为素材写部长篇。1919年成书的《月亮和六便士》这个名字来自《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一篇关于《人性的枷锁》书评,其中有句“就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一心渴望着月亮,却从来看不见脚边的六便士”。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毛姆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心灵无法沟通的无奈,一笔戳透。         

斯特里克兰德高大健硕,粗野不驯。他做证券经纪人,衣食无忧。可他迷上绘画后着魔,告别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抛妻弃子,创作的欲望催压他东奔西走,最后到达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自己画画的世外桃源,他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最后因麻风病去世。

这本书虽以高更的生平为素材,但它不能算高更的传记,为了表现斯特里克兰德对艺术的执拗,毛姆笔下的人物散发着原始性,女性不过创作欲望的产物,他对妻子不告而别,对她的来信置之不理。在巴黎他卧病在床,荷兰画家斯特罗伊夫将他带回家中,悉心照顾,甚至让妻子布兰奇伺候他,然而就在厮守过程中,他的野性和天才,俘获了布兰奇,她愿跟着他四处漂零,最后绝望自杀。                                                

在道德层面上斯特里克兰德背信弃义,作家藉此探讨艺术家才华和道德的关系,同时手术刀般剖析了男女的情爱关系。书中斯特里克兰德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一个女人能原谅男人给她造成的伤害,但是不能原谅他为她的缘故而做出的牺牲”。布兰奇无数次承受着伤害,是因为她爱斯特里克兰德。斯特里克兰德严重伤害了布兰奇,而布兰奇则伤害着自己的丈夫。因为女人沉浸在爱情中,即使有伤害也会甘之如饴。女人对男人无爱,男人的任何牺牲只会引起她的更多的鄙视与厌恶。就像荷兰画家在哀求妻子后,总会遭受到妻子冷酷的回击,深刻地反映出女人在无爱男人的面前毫不逊色的残忍与冷酷。               

毛姆塑造的斯特里克兰德天生地散发着“天才”的暴戾、原始的肉欲,压抑不住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灵魂激情,促动着他不断去寻觅,从而厌恶一切试图捆绑他的束缚,这种束缚包括工作甚至家庭。这与现实中的高更是略有不同的,他天生爱冒险,为了艺术牺牲一切,但是他对妻子梅特是挂念的,他从塔希提到两年回到巴黎举办了画展,他将卖画的1500法郎给了妻子,并哀求她一起生活,绝望的妻子拒绝了他。                            

在岛上他收到一封信,告知他最喜欢的女儿安莉妮得肺病去世,高更看后内心很悲痛。他通过画画缓解自己的心情,此时由于经济拮据,土著女子薇拉带着孩子也舍弃了他。贫病交加、精神困苦的高更想到了死,但是他想画一幅杰出的作品,一个月他不分昼夜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横空出世,这幅画源自他梦中的幻想和塔希提的生活体验,寻求着人类混沌生命的本质。这幅画弥漫着神秘玄思气息,有他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将文明人内心的迷惘、忧伤和焦虑蕴藉地表达出来。   

 高更和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充满了狂野自由的气质,为艺术他不在乎贫穷的折磨,病魔的摧残,他只在乎何时灵感降临,兀自寻觅着自己伊甸园。《月亮和六便士》展示了艺术家的天才个性与物质社会以及家庭婚姻不可调和的矛盾,毛姆透过多维生命视角,犀利地剖析着皮囊包裹下的人性,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壕沟,自然淳朴与现实文明的不同选择,月亮和六便士哪个重要,现在还有人能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为了初心梦想而抛开一切嘛? 

毛姆与他心爱的杰拉德·哈克斯顿

文中油画均为高更作品

毛姆与高更的命运大相径庭,幼年由于父亲是大使馆的法律官,家里来的都是政府高官、艺术家各色名流,父母去世后他的生活比较清苦,青年时期在伦敦和朋友合租一套每周租金仅需一英镑的两室户公寓,常常陷于入不敷出的窘境。三十四岁他靠话剧和小说声名鹊起,财源滚滚,开始混迹于上流社会,过着鲜衣怒马的生活,常在当年伦敦四大豪华酒店出没,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访问时也非头等舱不坐。三十六岁那年他买下临近伦敦海德公园的五层住宅,他晚年定居法国南部风光秀丽的里维埃拉,占地广达九英亩、随时可以欣赏地中海万顷碧波的豪宅。传说中他在法国的奢侈而颓废,其余时间在世界各地旅行。毛姆对前妻挑剔指责,《月亮和六便士》中高更的情人梅特就有她的影子。               

金钱对于毛姆意义非凡,非常讲究物质的舒适。他曾在笔记本上写,“我憎恨贫穷,我讨厌为了维持生计节衣缩食。”毛姆很善于经营自己,他入世随俗,精明的一面不可小觑。高更是个无政府主义者,蔑视传统,蔑视一切规则。他生性粗鲁生硬,攻击性强,他与教会斗,与宪兵队斗。高更三十九岁(1890年)来到塔希提岛,他体弱多病,穷困潦倒,隐姓埋名,闭门作画。时隔二十七年毛姆在四十三岁(1917年)去塔希提岛,他派人搜集资料,岛上或多或少了解高更的人,说他是野蛮人,酗酒,吃了不给钱,还注射吗啡。    

 有一天毛姆驱车去一位酋长遗孀那里,女人告诉他附近有家藏了高更的画,毛姆垂涎三尺,请她带去看看,到了一栋破旧的屋子,主人引他们进来,毛姆一眼看到一幅画在门上的画,据说是在高更得病时,受过主人的父母照料,出于感激画的,原本有三幅,其中两幅已被人取走。剩下这幅《塔希提之夜》上面有只兔子,一课繁花盛开的树,保存相当完好。毛姆用两百法郎购下,1962年他将这幅画出手,买了三万七千四百美金。高更生前说他的每幅画能卖到两百法郎就心满意足了,死后他的画价格不菲,那些岛上的人也不关注他的画,如今这些画都成了无价之宝。

《月亮与六便士》[英]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才与渣男只有一步之遥?《月亮与六便士》到底想说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肉体与灵魂的不同性别立场
《月亮与六便士》丨如果你没读懂这本书,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人性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人过中年,是活在当下,还是逐梦前行
读书| 月亮和六便士de结尾,毛姆居然有这样的隐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