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就业观念更多元 就业选择更理性

大学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毕业季刚过,一系列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报告相继出炉。这些数据所反映出的9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就业特点呈现趋势化发展的特点,其中有很多鲜明的变化值得关注,并且,这些变化在2014届、2015届的90后大学毕业生中得到明显体现。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大学毕业生对就业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传统一线城市的期望骤降至33.9%,虽然实际签约比例为37.5%,但也明显低于2014年48.4%和2013年50.3%的期望比例。

清华大学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的张可表示,虽然北京依然是清华大学学生择业的首选目的地,但到京外就业的人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50%,今年选择在京外就业的人数还会增加。而在10年前,选择留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在80%左右。

在由第三方教育数据资讯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通过追踪2010年到2014年5届毕业生的数据发现,“北上广深”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吸引力下降。2010届有22%的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但该比例到2014届已下降至16%

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比了2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年和2014年公开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现,超过10所院校的毕业生留京比例或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比例在下降,个别文科专业较多的院校下降幅度较大,本科毕业生下降比例比研究生和博士生大。

据调查数据分析,从毕业去向的城市类型来看,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8%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4%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李杰认为,随着一线城市逐步收紧城市人口扩张的趋势,加之其本身存在的生活成本高、居住压力大、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传统一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而随着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和9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多元、就业选择更趋理性的变化,“北上广深”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二三线城市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心。

同时,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个体”成为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正在逐渐成为吸收90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力量。其中,本科院校中有50%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中有6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均比2013届(本科45%,高职高专63%)有所上升。

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还发现,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的提升,是靠本科生读研、留学以及高职高专生升本的升学方式和自主创业来提升的,而非靠投入全职的工作。在创新创业方面,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创新能力是54%,呈现上升态势。(马慧娟)《中国青年报 》( 20150804 01 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本科毕业生月薪4774
大学生就业绿牌专业发布,软件工程等三专业连续三年“绿牌”
最新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 这7专业找工作容易
《2016就业蓝皮书》【图文】
高考志愿怎么填,哪些专业就业率高?了解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