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络购物,买到假货如何维权

近日,江苏南京警方端掉一个利用直播带货,销售假冒某国际潮牌服饰的团伙。民警兵分五路一举抓获20多名涉案人员,现场有30多万件假货,涉案金额近2亿元。经查,该团伙摸准消费者以价格论真假的心理,成本20元的套头衫卖500元,50多元的卫衣卖800元。目前,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该事件引发了网民的热议: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同时网络上的假货也越来越多,因此消费者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形也日渐增多。那么作为消费者,网购买到假货时该如何维权呢?

针对这个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已经明确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是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是可以联系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组织进行调解;三是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是如果有仲裁协议,可以申请仲裁;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五种途径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

根据上述五种解决途径,笔者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

一、收集有效证据

如果发现所购买的货物是假货,第一步就是收集证据、收集证据、收集证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你首先要证明自己买的货物是假货。

什么样的证据才算有效证据呢?根据司法实践,目前网购纠纷案件涉及的证据绝大部分为电子证据,例如交易商品编号、商品图片和介绍、交易时间以及与卖家的聊天记录等等。

如何收集证据呢?截图很重要!网购下单时,请保留好下单截图、与卖家的聊天记录截图、支付信息截图、订单信息截图等等。

另外,购物的发票也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养成索要发票的好习惯。

二、如何向相关协会、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如果发现所购买的货物是假货,消费者可以通过12315消费者协会、12365质检部门、12331食品药品部门、12358物价部门等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工商部门投诉,或者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部门投诉。

三、如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

(一)可以选择向销售商索赔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商要求赔偿。因此,如果销售商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经济状况较好且维权成本较低,消费者可以选择起诉销售商进行维权。

(二)可以选择向网络交易平台索赔

实践中,许多销售商无固定经营场所,等消费者发现货物有问题后,销售商不知所踪,维权艰难。为了维权方便,法律规定消费者可以选择起诉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索赔。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起诉网络交易平台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网络交易平台出现以下3种情形,消费者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索赔:

1、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

2、网络交易平台虽然能提供销售者的信息,但是网络交易平台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

3、网络交易平台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利用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且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四、如果情节严重,可以向司法部门报案,追究对方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214条及司法解释规定,销售者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如上述销售假冒某国际潮牌服饰的团伙,涉案金额近2亿元,已经触犯了我国《刑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最后,笔者建议各位朋友:网购时不要贪小便宜,尽量找商誉良好的商家,一则信誉好,商品质量有保证,二则假如商品出现问题,维权也方便。另外,如果明知是假货,千万不要为了挽回损失而再次售假,以免触犯法律。


法条链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四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检索报告

 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九条 第一款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律师简介

赖健华

赖健华,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金融证券部专职律师。擅长领域:金融证券、公司治理、民商事诉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方网店“卖假货”,电商是否需要担责
阿里的小风险与大问题
郑州市民起诉在淘宝买到假货案判了:淘宝无责
特刊 ★网购“剁手”?法官提醒:理性至上!
网购商品存在质量纠纷怎么办
山东烟台,男子花8692元买茅台,一年后要求退款,法院反而驳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