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第二十一

                      何焱林

第二十一  言古文礼经以证书

汉兴,高堂生传礼十七篇,孔壁出多三十九篇,谓之逸礼,平帝时王莽立之,旋废。犹相传至东汉,然无师说,不比古文尚书之多训释者。郑康成注三礼,曾引用之。周礼注有天子巡狩礼,中霤礼、烝尝礼、军礼、仪礼,注有朝贡礼、禘于太庙礼。礼记注有中霤礼,王居明堂礼;别有奔丧礼,皆逸篇之文。愚尝叹息,谓礼与尚书同一古文,同一为郑氏学,同一见引于经注中,而在礼者,虽篇目仅存,单辞断语,奕代犹知宝之,欲辑为经。而在尚书者,虽卷篇次第确有源委,甚至明指某句出某篇,如载孚在亳,征是三朡,厥篚玄黄,昭我周王,皆以为是伪书。则以礼未为诸儒所乱,而书则为晚出之孔传所屈厭也,岂不重为此经文之不幸哉。

按:艺文志,礼古经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刘氏曰,孔氏即安国所得壁中书也,学七十当作与十七,五十六篇除十七,正多三十九也,其说是矣。而孔颖达礼记疏载康成云:汉志始于鲁淹中,得古礼五十七篇,其十七篇与今仪礼同,其余四十篇藏在秘府,谓之逸礼。又六艺论亦以孔壁得古文礼五十七篇,皆与今汉志数不合,未知何说,附此以广异闻。

又按:天子巡守礼云:制币丈八尺,纯四咫。中霤礼云以功布为道,布属于几。烝尝礼云射豕者。军礼云无干车,无自后射。朝贡礼云:纯四咫,制丈八尺;禘于太庙礼云,日用丁亥,不得丁亥则巳亥,辛亥亦用之,无则苟有亥焉可也。又中霤礼云,凡祭五祀于庙,用特牲,有主有尸,皆先设席于奥。祀户之礼,南面设主于户内之西,乃制脾及肾为俎,奠于主北,又设盛于俎西,祭黍、稷,祭肉、祭醴。皆三祭肉、脾、一肾再。既祭徹之,更陈鼎俎,设馔于筵前,迎尸,略于祭宗庙之仪。王居明堂礼云,出十五里迎岁。又云带以弓韣,礼之禖下,其子必得天材。又云季春出疫于郊,以攘春气。又中霤礼云祀灶之礼,先席于门之奥,东面设主于灶陉,乃制肺及心肝为俎,奠于主西。又设盛于俎南,亦祭黍,三祭肺、心、肝各一,祭醴二,亦既祭徹之。更陈鼎俎,设馔于筵前,迎尸如祀户之礼。又王居明堂礼云毋宿于国。又中霤礼云祀中霤之礼,设主于牖下,乃制心及肺、肝为俎。其祭肉、心、肺、肝各一,他皆如祀户之礼。又云祀门之礼,北面设主于门左枢,乃制肝及肺、心为俎,奠于主南。又设盛于俎东,其他皆如祭灶之礼。又王居明堂礼云:仲秋九门磔攘以发陈气,御止疾疫。又云仲秋农隙,民毕入于室,曰时杀将至,毋罹其灾。又云季秋除道致梁以利农也。又中霤礼云:祀行之礼,北面设主于軷上,乃制肾及脾为俎,奠于主南,又设盛于俎东,祭肉肾一脾再,其他皆如祀门之礼。又王居明堂礼云:孟冬之月,命农毕,积聚系收牛马。又云季冬命国为酒,以合三族,君子说,小人乐。又云仲秋乃国醵逸,奔丧礼云:不及殡日于又哭,犹括发即位不祖,告事毕者,五哭而不复哭也。又云哭父族与母党于庙,妻之党于寝,朋友于寝门外,一哭而已,不踊。又云:凡拜吉丧皆尚左手,又云无服袒免为位者,唯嫂与叔,凡为其男子服,其妇人降,而无服者麻,凡二十五条,为篇名者八,吴草庐逸经八篇仅及其三。王伯厚博矣,却误以大戴礼记朝事仪为逸经,亦遗却禘于太庙,逸奔丧及军礼,伯厚谓如断圭碎璧,犹可宝。草庐谓虽片言只字,亦收拾而不敢遗,乃我爱其礼之意,余独惜其读郑注未到尔(当为耳)。

又按:仪礼三百,朱子从汉书臣瓒注指为仪礼,良是。此即礼器经礼三百也。汉人称仪礼为礼经,以别于七十子后学者所录之记。当周公时号文盛,篇凡三百,汉志云,自孔子时而不具。康成云周后世衰,幽厉尤甚,礼乐之书稍稍废弃,孔子时在者已重复杂乱,又恶能存其亡者乎?说亦相表里。以臆度之,当或百篇。何则?以尚书百篇藏壁中,出时才五十八篇,则礼记出时五十六篇,推其藏当亦不减百篇。盖古书竹简,未有久置于屋壁不错乱摩灭者。又其篇首标出士冠礼、昏礼之类,所以奔丧、投壶,康成亲见其在逸礼内者,亦标首曰奔丧之礼,投壶之礼,则三百篇居然可知,亦犹周官经五篇,皆以惟王建国发端耳。

又按仪礼云者,古行礼者之仪注也。朱子欲分为章段,俾其数可知。可知而后可陈记,临文不讳。何胤曰:临文谓礼执文行事时。可见古人行礼皆执本于前,按而行之,以防有遗忘及疏忽之处。周官大史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诸侯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贾疏曰:书即上文礼书,若今仪注,诏之使不错误。即其事也。在周公仅为仪注,孔子则尊为经。在当时虽祝史有司之属皆所通晓,所能行。而昌黎且以奇辞奥旨,苦其难读。古今不同如此。余尝谓仪礼直隋志中之仪注篇,周礼直隋志中之职官篇耳。或问:三百固属篇名,三千亦将为篇名乎?余曰:此则指微文小节,非篇名。然亦有在仪礼内者,如冠礼之始加,再加,三加之类;有不在仪礼内者,若今曲礼、少仪、内则,玉藻、弟子职篇所记,计当时亦必有成书,而不复得见矣!

又按:禘于大庙礼,王肃圣证论引用有昭尸穆尸,有孝子孝孙。有皆升合于其祖之文。王居明堂礼,蔡邕明堂月令论引用云,别阴阳门,东南称门,西北称闱,虽非当日本辞,亦所谓断圭碎璧者。

 

阎谓:

愚尝叹息,谓《礼》与《尚书》同一古文,同一为郑氏学,同一见引于经注中,而在《礼》者,虽篇目仅存,单辞断语,奕代犹知宝之,欲辑为经。而在《尚书》者,虽卷篇次第确有源委,甚至明指某句出某篇,如“载孚在亳,征是三朡”,“厥篚玄黄,昭我周王”,皆以为是伪书。则以《礼》未为诸儒所乱,而《书》则为晚出之《孔传》所屈厭也,岂不重为此经文之不幸哉。

 

何按:

阎谓“愚尝叹息,谓《礼》与《尚书》同一古文,同一为郑氏学。”其意若曰,古《礼》与《古文尚书》同出孔壁,同为郑注。事实并非如此。古《[礼》与《古文尚书》同出孔壁不假,但同为郑学则不实。其《尚书古文疏证》第十八条有云:“《新唐书·艺文志》,郑康成注《古文尚书》九卷,然则汨作九共等篇至唐世犹传乎?余曰否,《孔疏》云:贾逵、马、郑所注《尚书》皆题曰古文,而篇数与伏生所传正同,但经字多异,如《尧典》“宅嵎夷”为“宅嵎铁”,“昧谷”为“柳谷”之类是也。愚意此王肃、康成注亦即三家所同,伏生二十九篇以古文字写之者,故谓之《古文尚书》。”

此段证供再明白不过,即王肃、郑玄及贾、马等所注《古文尚书》非是孔壁《书》,非与《礼》同一古文,其所注《书》“亦即三家所同,伏生二十九篇以古文字写之者。”阎百诗在其第十八条所作之证供,墨迹未干,怎么才过三条,即翻供?百诗纵健忘,其奈白纸黑字何?清人孙星衍辈,怎么不仔细读读《尚书古文疏证》,拾百诗余唾,搞出一本《今古文尚书疏证》?真所谓否定之否定,阎若璩否定了贾、马、郑、王所注之《古文尚书》为孔壁《书》,孙星衍否定了阎说,认其为真孔壁《书》。然而从唐孔颖达至于清之阎百诗,皆肯定马、郑等所注之《古文尚书》不过是“伏生二十九篇以古文字写之者。”字虽古文,《书》则今本,欧阳、夏侯三家《书》已湮于魏正始间,郑等注已逸于五代、北宋间,何来《今古文尚书》?

阎谓:“同一见引于经注中,而在《礼》者,虽篇目仅存,单辞断语,奕代犹知宝之,欲辑为经。而在《尚书》者,虽卷篇次第确有源委,甚至明指某句出某篇,如‘载孚在亳,征是三朡’;‘厥篚玄黄,昭我周王’。皆以为是伪书。则以《礼》未为诸儒所乱,而书则为晚出之《孔传》所屈厭也,岂不重为此经文之不幸哉。

阎氏此篇之文,可谓无话找话,与《书》相关者,不过“载孚在亳,征是三朡”,“厥篚玄黄,昭我周王”四句,关于此,余在《评十三》中作过评述,不赘。

人事演进,周公所制之礼,早与时代脱节,其繁文缛节,早已权宜、变通,历代有所增减,如“饮至“之礼,三《礼》不载,最早见于《左传·隐五年》。至孔子,已有礼崩乐坏之叹喟。《礼》纵诸儒不乱,早为人事所乱,至今则“扫地无余”,成为化石矣!

《书》诸儒何曾乱?伏生《书》有三家之学,两汉四百年间立于学官。孔壁《书》出,虽本比伏《书》善,篇比伏《书》多,传比三家优(至少不用谶纬),但未立于学官,才真正被三家学所屈厭,一直在民间流传。然“物竞人择,优胜劣汰”,孔传《书》至东汉末终于走出低谷,至魏晋而成官学,至南北朝而流行,至唐宋而大显于世,流传不衰,至于今日。三家学,郑学,相继湮灭于数百年乃至千数百年前,早成明日黄花。

尽管今《书》有阎氏之披磔,他人之攻讦,企图屈厭;然今《书》将不可替代,屹立不倒。阎辈费尽移山心力,不过一场笑话。

所引《礼记》之文,与《书》无涉,不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一浮:通治群经必读诸书举要
列传二百六十八  儒林二
《尚书古文疏证》
《尚书古文疏证》 清初考据学者阎若璩撰
尚书古文疏证 作者:阎若璩
魏晋玄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