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出自...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出自《灵枢·口问》。
这句话是我们临床上经常引用的,就是说溲便的变化,往往要从中焦去论治。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通常认为这个“中气”就是指脾胃之气。其实并不是所有注家都这么认为的。《太素》说“肠及膀胱为中也。邪至于中,则大小便色皆变于常,及肠鸣也。”可见在这句条文来说,杨上善是以大小肠和膀胱之气为 “中气”的。这种理解是有道理的。因为三句话连起来,上气为头,中气为肠及膀胱,下气为足,很合理。而且这样解释“中气”,在病机上也很容易理解。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而主大便;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而泌清浊;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出而主小便。这三个腑有病了,当然会表现为大、小便的异常。不过在杨上善之后,鲜有注家从其所说,而多将中气作脾胃之气来理解。
不足是什么意思呢?后人多以虚论之,其实不止是虚。脾胃居于中焦,斡旋气机升降,但凡脾胃功能失常,不能升降气机,皆可以称为虚。正如王孟英在《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所言:“所谓不足者,非言中气虚也。以中气为病所阻,则不足于降浊升清之职,故溲便为之改常也。”他这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医案,我一起来看一下:
陈喆堂令郎子堂,甲寅春,连日劳瘁奔驰之后,忽然大便自遗,并非溏泻,继言腹痛,俄即倦卧不醒,及唤醒,仍言腹痛,随又沉沉睡去,或以为痧,或以为虚,邀余决之,身不发热,二便不行,舌无苔而渴,脉弦涩不调,非痧非虚,乃事多谋虑而肝郁,饥饱、劳瘁而脾困,困而食滞于中也。予槟、枳、橘、半、楂、曲、菔、楝、元胡、海䖳,服二剂,痛移脐下,稍觉知饥,是食滞下行矣。去楂、曲,加栀、芍,服一剂,更衣而愈。
此证不难于认食滞,而难于认肝郁,且当劳倦后见嗜卧证,不以为痧,必以为虚,而兼用参术以顾脾胃,如此则肝愈不舒,而变证作矣。半痴用药至轻,而奏效至捷,良由手眼双绝。余尝问半痴曰,既肝郁于上,而食不下行矣,何以干矢自遗而不觉乎。半痴谓胃与大肠,原一气相贯,惟其食滞于胃而不化,似与大肠气不相贯。故广肠宿粪出而不觉,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是亦变也。所谓不足者,非言中气虚也。以中气为病所阻,则不足于降浊升清之职,故溲便为之改常也,余闻而折服其善读古书,宜乎临证之神明变化,令人莫测也。(《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既然是正气不足,邪来居之,那这里的中气不足,就不光是虚证,而往往是虚中挟实之证。为什么?因为中焦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脏腑:一个是脾,一个是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而溲便是所有六腑最终的成果。六腑者,传化之腑,其传化的最终“成果”就是溲和便。那么我们想想,六腑主通降,谁为主?胃为之主。胃主通降,所以胃对六腑传化通降的功能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再者,水谷入胃,脾为胃行其津液。脾主运化,使胃受纳水谷,是运化精微的重要保证。如果脾气亏虚,中气不足,不能够运化水谷,当然也可以引起“溲便为之变”。所以我们在看到任何大便和小便的病变,都要想到中焦脾胃不足的可能性。通常大家在看到大便的异常时,很容易想到中焦脾胃,但是小便的病变就不一定能想到中焦脾胃。因为我们看这方面的病比较多,经常遇到中焦不足而致小溲诸疾。比方说虚淋、劳淋,我就常用补中益气汤来治,那这个也是中气不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穴中脘(脾胃病症要穴)定位:在上腹...
名中医柳毓泉经验——胃病两则(反酸、关格)
肠鸣中医辨证
浅议补中益气汤何以可为“防疫方”
中气不足,屁就多!叶天士的医案,教你补中气、少排气,请欣赏
中气不足***健脾养胃,疏肝理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