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锡纯治疗中风的一些细节启示
userphoto

2022.09.27 美国

关注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我是从大学二年级就开始读的,颇为喜欢,他讲的很多医理影响了我日常的临床用药习惯。虽然我在医院干着外科专科,但是平时在外算是杂病都看,尤其是回老家的时候,五花八门什么都看,农村心脑血管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占绝大部分,并且还保持着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就是没怎么用西药干预过,跟古籍上描述的很多情况,颇为相似。

在中医古籍里,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占有比较重的份量,很多名家著作往往开篇就是“中风篇”,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有很多篇幅介绍中风类疾病,我估计还是因为这个疾病在古代是造成老百姓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时至今日,高血压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依然发病率很高,但是死亡率显著下降,我认为还是跟西药降压药的干预有很大的关系。

是不是得了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就要吃降压药?显然不是,要分分情况的,好多初发人群,程度不是很重的,吃中药是可以逆转的,虽然我也经常治疗,但是我在公共号不怎么敢写,因为研究这类问题的人太多,很多时候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我觉得自己写的略显肤浅。大学毕业以后,我对自己写的东西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导致自己很痛苦,产量也下降,读者也经常吐槽我拖更。

我治疗高血压类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用的就是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效果往往还行,对于张锡纯治疗中风的论述,也经常细读,有一些启示分享给大家,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根据其病因把中风分为“内中风”与“外中风”,并将“内中风”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认为前者为实,后者为虚,虚实不同故二者治法相反。此属于理论创新。治疗“脑充血”以平肝熄风、引血下行为治则,治疗“脑贫血”以气血双补为治则。

这个是张锡纯做了大标题区分,比较显著的内容,大家读他的原著都能归纳,也有很多人做了论述,我就不再赘述。我带大家关注几个细节,我自己觉察的几个细节:

张锡纯说自己看了个病人,有一天突然跌倒昏厥,左边半身不能活动,显然是中风了,家里找了个医生,用了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吃了情况更差,后来家里人又找他,他摸脉显然是实证,哪里能这样补气,改用了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加减类似方两剂就好转了。这个医案中,除了张锡纯自己介绍的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是治疗脑充血证的无上妙品,也可以看出来,古代的中医,至少是清代的中医水平也层次不齐,误把充血性脑血管病当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医生也很多,张锡纯的辨别要点,除了病史嗜好饮酒(容易上头),加上主要症状心中懊恼之外,把脉是他区分虚实的一个重要依据,甚至是主要依据。西医的神经内科我也待过,也学习过,以前常听前辈介绍,上个世纪CT没发明之前,突发中风的病人,很多时候也搞不清楚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于是提出了很多的症状鉴别方法,很多时候也不是很准确,把脑出血当成脑梗死,出着血仍然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加速死亡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

      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颅脑CT和核磁,很多医院都配备了,检查方便又准确,治疗的准确和疗效自然是过去无法比拟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医,现代医学的优秀发明一定要吸收。

第二个案例,讲诉的是张锡纯治疗的一个病情反复的患者,从这个医案可以看出,张锡纯判断病情好转与复发的依据依然是脉象,弦硬不柔和的,就是没好,脉象不平和的,短期内不复发不代表好了,时间一长仍然会发病的。

上面这个案例,则更为深刻和典型,张锡纯介绍,如果脉象不平和,则病就没好,迟早还会复发的,一个50多岁的人,高血压脑病,找他救治,经过服药后,症状消失,但是脉象未愈合,结果他自认为自己好了,不吃药,几个月后因为劳累,久病复发,直接死了。

这个细节给我们的惨痛教训是,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改善和有效不等于治愈,很多时候,很多疾病的治疗周期是很长的,短期的有效和改善不代表治愈,有这样的理念很重要,因为当下社会有一个极端的看法,很多老百姓和年轻中医就认为中医能治本,吃了中药就能治愈一些问题,从张锡纯这样的临床大家医案可见,好多疾病中医也是无法根治的,也是需要长期吃药的,因而我们有些时候对于一些长期和顽固的高血压心脑血管问题千万不要排斥西药降压药。很多人高血压以后脉象弦硬,吃了降压药就变得柔和许多,降压药也是很多人立身保命的救命药。

这个医案后面,张锡纯又介绍了除了怀牛膝之外的另外一个良药就是大黄,引热下行治疗高血压引起的脑部诸多症状。

这里主要是介绍中风病的另外一种情况,缺血性脑病,到底是充血性脑病还是缺血性脑病,如何鉴别?张锡纯还是靠脉像,摸上去微弱的就要大胆补,同时补啥?血不足,重要的是补气,补气生血,补气行血。介绍的是李东垣的当归补血笺,黄芪当归的组合我就不多赘述了。

总结:

1、中风类的疾病,有虚有实,虚则补,实则下引,看似简单,难在鉴别,症状不可靠,脉象最重要。

2、很多问题是经年累月造成的,靠三五付中药改善症状是可能的,根治是有难度的,有些时候短暂的改善危害更大,麻痹大意容易造成更大的危害。

3、虚则补,补也是有技巧的,肯定不是血虚就补血,要理解气血的关系,甚至精血的关系,很多时候补气生血、精血转化,填精生血更为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头条
古代中医名家医案11
了解中药:白术
张锡纯医案:辗转数医未愈,中医爱好者用一味茯苓起死回生
张锡纯医案
一个神奇的医案,说透了中西医的根本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