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199|复盘:199期笔记,一步直达(含超链接)
复盘:内针四总则与取穴的流程 来自王治皓 00:00 18:45
目录(点击标题即可跳转至对应笔记)
发刊词|一起读懂内针要义
001/199|导论:什么是中医、西医?
002/199|导论:怎么看待中、西医?
003/199|导论:针灸学说是什么?
004/199|导论:黄帝内针是什么?
005/199|导论:黄帝内针的学习方法
006/199|导论:中国哲学简史概述
007/199|基础:内针与阴阳(一)
008/199|基础:内针与阴阳(二)
009/199|基础:内针与阴阳(三)
010/199|基础:内针与三才(一)
011/199|基础:内针与三才(二)
012/199|基础:内针与三焦(一)
013/199|基础:内针与三焦(二)
014/199|基础:经络的发现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015/199|基础:经络的标本、根结和气街、四海
016/199|基础: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017/199|基础: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018/199|基础: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019/199|基础:腧穴的定位方法及特定穴
020/199|基础:手太阳小肠经(后溪-颧髎)
021/199|基础: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申脉)
022/199|基础:手阳明大肠经(合谷-肩髃)
023/199|基础:足阳明胃经(人迎-内庭)
024/199|基础:手少阳三焦经(中渚-翳风)
025/199|基础:足少阳胆经(风池-足临泣)
026/199|基础:手太阴肺经(中府-鱼际)
027/199|基础:足太阴脾经(太白-冲门)
028/199|基础:手少阴心经(极泉-少府)
029/199|基础:足少阴肾经(涌泉-阴谷)
030/199|基础:手厥阴心包经(曲泽-劳宫)
031/199|基础:足厥阴肝经(太冲-阴廉)
032/199|基础:任脉(会阴-承浆)
033/199|基础:督脉(长强-龈交)
034/199|基础:经外奇穴(耳尖-气端)、十五络脉、络穴
035/199|基础:针灸方法——针具
036/199|基础:针灸方法——毫针刺法
037/199|基础:针灸方法——其他针法
038/199|基础:针灸方法——常用灸法
039/199|基础:针灸方法——其他灸法
040/199|基础:拔罐与推拿(概述)
041/199|基础:针灸治疗——原则
042/199|基础:针灸治疗——作用
043/199|基础:六经辨证(一):病证分类概述
044/199|基础:六经辨证(二):前提、思路
045/199|基础:六经辨证(三):经络辨证方法概述
046/199|基础:六经辨证(四):太阳、阳明、少阳
047/199|基础:六经辨证(五):太阴、少阴、厥阴
048/199|基础:六经辨证(六):病证传变及治则治法
049/199|基础:黄帝内针辨证参考
050/199|基础:黄帝内针导引规范
051/199|基础:黄帝内针同气概述
052/199|基础:异常情况处理及用针禁忌
053/199|基础:我给《黄帝内针》挑挑错
054/199|原文:序/和平的使者
055/199|原文:传承概述/针贵明理/针道何以衰微
056/199|原文:传承概述/针贵明理/方针何处起
057/199|原文:传承概述/黄帝内针的传承/我是如何学针的
058/199|原文:传承概述/黄帝内针的传承/对传承的思考
059/199|原文:传承概述/黄帝内针的传承/传承之外的东西
060/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导语
061/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三才/人是怎么来的
062/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三才/三而二之故六
063/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三才/三焦
064/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三才/炎帝开创的文明
065/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三才/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066/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三才/心
067/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三才/同气相求
068/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可道
069/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究竟说了什么
070/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071/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阴一阳之谓道/本末
072/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的精神
073/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阴一阳之谓道/感而遂通
074/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内针秘义/内针
075/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内针秘义/何以言针
076/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内针秘义/针对
077/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内针秘义/执两用中
078/199|原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内针秘义/芭蕉神蕴
079/199|原文:内针规范/识证(症)
080/199|原文:内针规范/总则
081/199|原文:内针规范/三焦同气/概述
082/199|原文:内针规范/三焦同气/肚腹三里留
083/199|原文:内针规范/三焦同气/腰背委中求
084/199|原文:内针规范/三焦同气/头项寻列缺
085/199|原文:内针规范/三焦同气/面口合谷收
086/199|原文:内针规范/三焦同气/心胸内关谋
087/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手足三阳经(同气)
088/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手足三阴经(同气)
089/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手头足经络(同气)
090/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手(掌)头同气
091/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颈项经络(同气)
092/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肩部经络(同气)
093/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腰部经络(同气)
094/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上焦经络(同气)
095/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中焦经络(同气)
096/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下焦经络(同气)
097/199|原文:内针规范/经络同气/任脉、督脉(同气)
098/199|原文:内针规范/结夏/概述
099/199|原文:内针规范/结夏/审穴
100/199|原文:内针规范/结夏/用针禁忌
101/199|原文:内针规范/结夏/常用急救/毫针急救
102/199|原文:内针规范/结夏/常用急救/锋针(三棱针)刺络急救
103/199|原文:内针规范/结夏/常用急救/艾灸急救
104/199|原文:内针规范/结夏/常用急救/指掐或提捏
105/199|原文:内针规范/结夏/内针导引
106/199|注解:基于《黄帝内针》,共读医家经典
107/199|注解:用工具书辅助阅读中医古籍文献
108/199|注解:怎样高效地使用搜索引擎
109/199|注解:汉字的背景、结构与字义分析
110/199|注解: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俗字)、繁简字
111/199|注解: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
112/199|注解:常用简繁字对照表
113/199|注解:常用异体字对照表
114/199|注解:词义的演变与引申
115/199|注解:词语现象的剖析
116/199|注解:如何辨别词义
117/199|注解:如何识别语法与词义
118/199|注解:常见经方文献中的语序
119/199|注解:修辞与词句意义的关系
120/199|注解:训诂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121/199|注解:训诂的七大源流
122/199|注解:笺、疏、正义、集解、音义、体式
123/199|注解:训诂的注音、释词、析句、校勘
124/199|注解:训诂学与多学科的关联
125/199|注解:汉语音韵(韻)学概述
126/199|注解:音韵(韻)学基本知识
127/199|注解:上古音和中古音
128/199|注解:近代音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129/199|注解:近代音到现代汉语音系的发展
130/199|注解:古文标点
131/199|注解:古文翻译
132/199|注解:中国文学史概述
133/199|注解:中国医学史概述
134/199|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135/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立春(2月3-4日)
136/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雨水(2月18-19日)
137/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惊蛰(3月5-6日)
138/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春分(3月20-21日)
139/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清明(4月4-6日)
140/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谷雨(4月19-20日)
141/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立夏(5月5-7日)
142/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小满(5月20-22日)
143/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芒种(6月5-7日)
144/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夏至(6月21-22日)
145/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小暑(7月6-8日)
146/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大暑(7月22-24日)
147/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立秋(8月6-9日)
148/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处暑(8月22-24日)
149/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白露(9月7-8日)
150/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秋分(9月22-24日)
151/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寒露(10月7-9日)
152/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霜降(10月23-24日)
153/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立冬(11月7-8日)
154/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小雪(11月22-23日)
155/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大雪(12月7-8日)
156/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冬至(12月21-23日)
157/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小寒(1月5-6日)
158/199|注解:二十四节气之大寒(1月19-21日)
159/199|注解:儒家思想与医学浅谈
160/199|注解:道家思想、道教与医
161/199|注解: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162/199|注解:《黄帝内针》名家名言注解(一)
163/199|注解:《黄帝内针》名家名言注解(二)
164/199|注解:《黄帝内针》名家名言注解(三)
165/199|注解:《黄帝内针》名家名言注解(四)
166/199|注解:《黄帝内针》名家名言注解(五)
167/199|注解:《黄帝内针》名家名言注解(六)
168/199|注解:《黄帝内针》名家名言注解(七)
169/199|注解:《黄帝内针》名家名言注解(八)
170/199|黄帝内针实践:自我下针,消除恐惧
171/199|黄帝内针实践:精简36穴是怎样进针的?
172/199|黄帝内针实践:咽痒喉痛涕清溪,无名指根痛
173/199|黄帝内针实践:女左右膝盖外侧前缘痛,取曲池、合谷
174/199|黄帝内针实践:女双眼周围肿,取合谷、中渚、阳池
175/199|黄帝内针实践:头顶部——厥阴(劳宫、中冲、太冲)
176/199|黄帝内针实践:头两侧——少阳(走眼)/太阳(走耳)/阳明(走鼻)
177/199|黄帝内针实践:头面部——阳明/督任/少阳(眼上及侧下)/太阳
178/199|黄帝内针实践:头后枕——督脉/太阳(附失眠的取穴方法)
179/199|黄帝内针实践:耳部——阳明(耳前)/太阳(听宫)/少阳(耳后)
180/199|黄帝内针实践:眼部——少阳/阳明/太阳/少阴/厥阴/(大小骨空)
181/199|黄帝内针实践:鼻部——太阴/任督/阳明
182/199|黄帝内针实践:嘴部——阳明/厥阴/督任
183/199|黄帝内针实践:颈前——任脉/阳明
184/199|黄帝内针实践:颈两侧——太阳/少阳/阳明
185/199|黄帝内针实践:颈后——督脉/太阳/少阳
186/199|黄帝内针实践:躯干前(胸腹)上焦及心脏急救
187/199|黄帝内针实践:躯干后(肩背)上焦——督脉/太阳/少阳
188/199|黄帝内针实践:躯干两侧上焦——太阴(大包)/阳明/少阳
189/199|黄帝内针实践:躯干前(胸腹)中焦——任脉/少阴/阳明/太(厥)阴
190/199|黄帝内针实践:躯干后(肩背)中焦——督脉/太阳
191/199|黄帝内针实践:躯干两侧中焦——少阳
192/199|黄帝内针实践:躯干前(肚腹)下焦——任脉/少阴/阳明/太阴/厥阴
193/199|黄帝内针实践:躯干后(腰臀)下焦——督脉/太阳
194/199|黄帝内针实践:躯干两侧下焦——少阳
195/199|黄帝内针实践:同身寸二分法——手足上焦
196/199|黄帝内针实践:同身寸二分法——手足中焦
197/199|黄帝内针实践:同身寸二分法——手足下焦
198/199|黄帝内针实践: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
199/199|复盘:199期笔记,一步直达(含超链接)
备注:在每篇笔记中,点击“查看原文”,即可回到目录
黄帝内针在杨真海医师、刘力红医师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得以广传。沿着内针的脉络,我仿佛读懂了其他流派的“八脉交会”、“缪刺法”、“全息理论”、“腕踝针”、“五穴(四总穴+内关)”等临床实用针法,进一步理解了“阴阳学说”、“三焦学说”、“六经辨证”、“阿是穴”等中医理论知识。学了内针之后,再看“经络穴位图”,会觉得它无比清晰、亲切。黄帝内针有传承、有创新,又有传播,实乃众生之幸事。
初见内针,相比于其他流派的针法,黄帝内针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针较为安全:主要针刺肘膝关节以下,禁刺躯干和头部
2、入门门槛较低:“品读原著”+“重复刻意练习”+“反馈与反思”=“内化能力”
3、有效易用难忘:内针效用高,法理大道而至简,谨遵法理,可见奇效。
精读《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又有如下感受:
1、“下病上治”可以理解为“下肢上焦取上肢上焦”,也可以理解为“上肢下焦取上肢上焦”。
2、“导引”可以增强对自身的觉察力和对细节的感知;“医患导引”可以理解为“医者用言语等方式对患者加强引导,共同关注当下的痛处及变化”。如取穴前问“当下痛在何处”,如“进针时的情绪安抚”,如“留针时关照痛处变化”,如“取针后的谆谆叮嘱”……
3、“阴阳倒换”可以理解为:“在同一穴内调整角度”加强用针效果、“在表里经的同焦”加强用针效果、“在同名经的中/上焦”加强用针效果、“三才之内再分三才”加强用针效果(比如:中焦肘→上焦腕→手掌中、上部→手指中、上部)、同一手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倒换等等。
学习内针,多读书本,用心体会,会获得“文字”的传承,仅靠文字的传承,不同的学者对文字会有不同的解读,也许获得的,不尽是传讲老师所要传达的,这有利有弊,好处是可能会激发创新,坏处是可能会误己误人。
黄帝内针所言的“同气相求”,选择痛处的“同气”对应点为阿是穴,进而进行针刺,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传讲者杨真海老师对“内针”进行“规范原则”、“强调禁忌”,分为“手足同名经络”及“其他同气”的一组组对应组合,将非紧急情况下的进针部位严格限制在肘膝关节以下的四肢处,为内针的广传带来可能。
而一些科学工作者认为,黄帝内针若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达成“让天下更多的人知医,让天下更少的众少病”或“人人知医,天下少病”的愿景,就需要将其附着在学术圈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框架上,不能依附在科学框架上的,就是“非科学”。
我们知道:
说一个体系“非科学”,是说它“不能用科学方法检验”、不具有“讨论价值”,不是说这个体系“没有价值”,而是“没有讨论的必要”、“讨论起来没价值”。
但如果对于这个体系,有些人站出来煽风点火,硬要打着“科学方法”的旗号解释不能解释的体系,并不断“自圆其说”,那么,本来的“非科学”,就被恶化为“伪科学”。
“非科学”也好,“伪科学”也罢,对于(科学框架下)没有讨论价值”、“本身确有其效”的学术体系,我们不去摸索与践行它“本身的价值”,却面红耳赤地不断去争辩“讨论的价值”……如此空耗生命、浪费时间,意义何在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用,还是没用,要看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的过程,需要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导引,需要医者、患者自身的导引和信印。学者最好再向上拜师,求得“师徒传承”,临床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与修正,加强对内针要义的理解,更好地把内针继承下来。继承之后的下一步,才是发扬。我们不可操之过急,要先打好基础,多加沉淀。
学习传统文化,或所谓的国学,我们说的“保持敬畏”,不是“跪着学”,也不是“踩着学”,科学思维带给我们独立思考的意识,但不能成为我们“自大”的借口,当下可能没有任何一种学术框架能解释全部,对于未知(或与现代科学不相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我们应保持谦逊和敬畏,承认自己的平凡和不知,这样才可能接纳,才会“学有所得”。
希望有朝一日,黄帝内针能够在现行科学体系内被佐证、认可,或者能够让大众建立新的维度,接纳内针学术,让内针造福更多的人。是的,这很难,到达之前,真的别急着否定,先践行,试一试,只要开始践行,比以往更深的思考,就随之而来了。
—————
原谅我直到今天音频的结尾才祝大家假期快乐呀(^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针实践:耳部——阳明(耳前)/太阳(听宫)/少阳(耳后)
如何走进黄帝内针之门
黄帝内针践行与跟诊心得
黄帝内针研习与践行(第2期)第(5~8)课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黄帝内针践行 | 消痰减咳,解除胸闷不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