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分钟改变你的学习认知,你离“学霸”只差一篇文章的距离

字数:3975,阅读越7分钟

学习能力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事业想更上一层楼,学习能力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很多人羡慕学霸,觉得学霸都具备过目不忘,理解能力超群,都是因为智商比我们高,其实不然。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天才”,绝大多数人智商水平差异并不大,造成学习能力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方法,所谓“学霸”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泛滥、节奏紧凑、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习时间就变得更为宝贵。借用庄子对学习的思考: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该死!别怀疑,庄子老爷爷就是这么直接用了“殆”这个字。所以“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要”,在学习领域不适合。

学习是一个比较系统的问题,相关的书籍也有很多,都是提了几点原则:1、确定学习目标。2、管理时间。3、提高专注力。4、付诸实践。5、定期复习。6、坚持不懈。如果您没有时间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希望您耐心读完这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让书本推着你前进

问题1:没有时间学习怎么办?

说到阅读学习,可能脑中的场景是这样的,午后时光、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杯咖啡、一本好书、一本笔记本、最好窗外景色优美。上述“苛刻”的条件,足以让被生活折磨的死去活来的我们连连摇头,消费不起。别急,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大脑和肌肉锻炼的方法类似,一个星期某天突击学习7个小时和一个星期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后者效果明显好于前者。

现在特别火的《番茄工作法》,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大致25分钟以后就开始下降。我们都有开会的经历,刚开始能够聚精会神的听着报告,时间一长基本就各做个事了,受专注力的限制,长时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不需要特意去安排几个小时用来学习,有间隔的利用零碎时间,用于学习反而事半功倍。上下班的路上,中午休息,睡前时光,拿出25分钟时间,我想这都应该能做到。

记不住?

问题2:学完都忘了,拿什么拯救我的记忆力?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学生时代谈起。课文后面“背诵全文”四个字犹如梦魇一般。本人为了考试,当时基本滚瓜烂熟,现在也只能想起课文名和作者了。别“杠精”的背一篇课文证明你还记得,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背诵不代表你不会遗忘,也别指望读一遍书就能记住,如果你能做到,请收下我的膝盖。读完书想不起来是正常情况,不要纠结,更不要怀疑自己。

记忆力是学习的一种工具,但不是学习的目的。背诵全文也会遗忘,因为我们缺少——复习、复习、复习。现在大多数连续剧,开头都会有前情摘要,也是为了帮助观众复习一下剧情,娱乐尚且需要复习,何况学习。

我们一字不差的背诵,并不代表学会了。拿考驾照举例,你也不记得驾校老师说过些什么,但这并不影响你开车。学习最终是为了提高能力,能力最后都是落实到应用上,通过应用最终变成一种“本能”般的反应,那么不记得书上写什么还重要吗?所以,请别再纠结自己没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重要内容用手机拍张照,想复习了看一遍。跟读书过目不忘起到的效果也差不了多少。

我们学习时间宝贵,学习还是为了掌握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读无用之书,也是对宝贵时间的一种珍惜。开卷之前先想想:我要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生活中怎么应用。如果暂时没有答案,那么这本书先放一放,读书不是为了给遗忘提供内容,阅读学习还是尽可能的“功利”一些,把能“变现”的书先读完、先学会。

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以前一样,解释成学习要时常温习,不也是快乐的吗?老师上课就这么教的。天天温习课本知识,填鸭式的教育,还能开心的起来?所以我一直认为孔夫子是个大忽悠。最近读了刘君祖老师的《新解论语》,有茅塞顿开之感,多年来误会老人家了。这里的“时”解释成时机,这段话意思就变了:领悟了学问之后能够找到适合的时机练习下,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生活中的零零总总,都像练习题一样,学习了理论知识,都要到生活中练习,起到效果、达到目的,才会“悦”嘛,在逻辑上就通顺很多。

学习不是为了记住,学会怎么运用到生活中,这才是学习的目的,记不记得书中说了什么不重要,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目的。

别把笔记当做艺术品

问题3:读书需不需要做笔记?

做笔记还是不做笔记?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先讨论下笔记的作用,个人认为笔记是对记忆力的一种扩充,相当于我们大脑的移动硬盘,帮助我们回忆学习内容。有些同学拿出读书笔记像艺术品一样,多写一个字都会觉得是一种破坏,做笔记比读书花费的时间还多,内容丰富,厚度和书差不多了,创作完成就放盒子里了,都不会多翻一下,炫耀时拿出来用下,这就失去了笔记的意义。内容繁多的笔记用来复习,还不如多读一遍书来得准确。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笔记方法,笔记是为学习服务的,只起到学习内容提示和测试作用。所以,笔记不要过分追求整洁、有序、有设计感、色彩等要求。在能提示您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看笔记想不起来,再翻书学习就行了。我对学习笔记的要求:手机一张照片,不用放大就能看清的大小。这样方便我随时随地的复习,几分钟的时间看一边,回忆一下,能记得大概内容就行。手机APP上有思维导图的软件,也比较推荐使用,将学习的内容做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不用整句的记录,控制在7个字以内,只是用来提示帮助回忆,而不是为了再读一遍。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不是背诵!

如果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还有一种方法——给目录拍张照。目录并非只有快速找到内容的作用。对作者而言,目录是表达思想内容的大纲和思考的逻辑顺序,甚至有些作者会把中心内容写在目录中。给目录拍张照,抽空看着目录试着回忆阅读习的内容,也能起到跟笔记同样的效果。

学生时代我们为了考高分,在学习掌握度和学习速度上,我们会选择前者。踏入职场以后,学习速度更为重要。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学习10000小时这个理论,大致上表达的意思:比如我们学习高尔夫,从0基础开始学,到熟练掌握,需要用10000小时,每天练习4个小时,这是将近8年的时间!!!这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人一生有多少个8年,适合学习的年纪就更少了,其实在相信这个理论之前,我们忽略了一个前提。

这个理论的前提,掌握该项技能的程度,达到可以参加比赛,或者比如医生、飞行员等低容错率的职业技能。大部分技能我们并不需要掌握到这种程度,初步掌握了解就行,那么我们初步掌握一项技能需要多久?前段时间在看了一段TED演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是24小时,每天1小时训练,一个月完成!因此,如果不是为了去参加某个比赛,也没有相关能力考试,掌握70%左右书本的基本概念,尽可能的加快学习速度。

前几页说什么来着?

问题4:我该学习什么内容?

好学是个好习惯,但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时代我们大多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老师教什么,我们学习什么。毕业以后没有人给我们规划学习内容,所以我们更需要“主动”学习。要学会选择,如果什么都学,就算有再好的学习方法,也会精疲力尽。

从目标出发,目标的设定更有利于制定学习计划,当然目标要清晰,明确。比如1年阅读50本书,那么每周大约需要完成一本,因此具备长短两个目标,短期目标用来考核完成情况,进行纠偏,长目标好比灯塔指明行动方向,而诸如我要当CEO这类目标就不太好分解,所以目标的制定最好是量化、可执行、可考核的。

学习目标的设立:721划分法。70%的时间用来学习职业有关知识,最好顺便考个职业资格证书。20%的时间用来学习职业拓展领域的技能。10%的时间用来学习跟职业无关的内容。毕竟我们不是学者,学习还是为了用于“变现”,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而且学习内容与职业相关,也跟容易有实践的机会,更容易掌握。拓展领域的学习能提供你更宽阔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甚至能成为你的副业。其他领域的学习,比如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经济学、心理学、编程等等,虽然并不以此为生,但也会经常用到。当然这个百分比是我的选择,您也可以自身情况调整。

很多文章提到过,要把计划任务分成4类,紧急并重要、不紧急但重要、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但不重要。其实我们学习也一样,只不过换一个坐标系,费时并重要、不费时但重要、费时但不重要、不费时也不重要。如果这四项选择你会怎么选排序?不费时但重要的学习内容第一?比如职场礼仪:握手时上级手背朝上,西服不要搭配浅色袜子。类似这种你一听就会,所以是不费时但重要的内容,可惜这不会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职场技能或者个人优势形成,一定是你花费时间形成的,这样才能保证短时间不会被人超越,优先安排好这类内容的学习。

问题5:网上推荐的学习方法,我为什么效果不理想?

学习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因人而异。其他人行而有效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你。你效果不好,一定是学习方法不对,对此不要怀疑。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生活作息,生物钟,感官记忆等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找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这件事,没有捷径,只能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我的建议和PDCA工作方法相似,找到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尝试→检查学习效果→反思调整—制定新的学习方法。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主题学习、参加书友会,听书,阅读等等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不要认为学霸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自己学习效果不好,就怀疑自己智商欠费。绝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差别不大,学霸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有个学霸朋友留学于海外,通过商学院考取MBA,高分通过托福。他的学习作息:每天晚上学习1小时,睡1小时,8个小时被分成4大段,第二天精神还特别好。我也试过,第二天早上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方法就不适合我。

学习这方面请不要吝啬,根据“复利”思维,越早投资自己,你收获的会更多。书籍、学习用品、课程、学习工具,只要对学习有用,都应该为自己配备。学习效率提高所剩下的时间,远比购买这些设备的投入重要的多。

本文大纲

总结:上图是我上班路上为写这篇文章做的一个思维导图,也作为文章的总结,试着用这张图回想下阅读内容,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方法-----记忆的方法--觉人是佛
趣读
今年,我放弃了“读完50本书”这种目标
4个方法,让你学会有效阅读提升自我
读书笔记可以怎样写?读书笔记包括什么内容?
临考前有效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的复习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