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奇: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指的是什么?生病能吃吗?

说起“发物”,很多人都不陌生。不管是小时候发烧、过敏,还是受伤、手术后,家中长辈总要叮嘱“不能吃鱼、虾、鸡蛋”等,都是“传说中”的发物。一问原因,都是说病中要“忌口”,不能吃“发物”,否则会影响伤口或者加重病情。至于其中原理,其实家长们多半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为什么中国人会格外强调病中、手术后,禁“发物”、严“忌口”呢?今天,好好带你一探究竟。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发物”一说?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认为食物与药草一样,皆有“寒、凉、温、热、平”五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因此,人在生病的时候,吃不对东西,会导致病情绵延;如果错食“发物”,会导致疾病加重或复发。出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让很多病人和家属,非常忌惮“发物”,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来说一段广为流传的野史——朱元璋、徐达与蒸鹅事件。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后为坐稳龙椅,大肆斩杀功臣。期间,开国功臣徐达背部生出脓疮,禁食发物。朱元璋却下旨给徐达送去一道蒸鹅。最后,徐达因食用发物,导致脓疮扩散、加重,最终不治而亡。

虽说这是一段野史秘闻,连转述这个故事的赵翼也评价“此固传闻无稽之谈”。但从这条野史流传之广可见,很多人对“病中吃发物”十分忌惮。

发物到底指什么呢?

说起发物具体有哪些,很多人头头是道:菌菇、鱼虾蟹、竹笋、南瓜、猪头肉、公鸡……事实上,在流传于世的中医学专业著作中,鲜少见有医学大家、学者对其做出清晰的定义和专门注释。

最早,“发物”一词记载于明代方书《普济方》,书中记载瘰疬、口疮、历节风忌发物,而发物包括羊肉、桃、李、雀肉、生血等物。

近代名医秦伯未先生在《中医对病人的膳食问题》中指出: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的可能,俗称“发物”。

总的来说,长辈口中的“发物”,更像是由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忌口”、“某两种食物不可同吃”等饮食禁忌,发展到对病人的特殊饮食指导。

现代中医里的“发物”

按照现代医学或者是临床营养学,也并不认为存在明确的“发物”概念和分类。《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发物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疾病发生变化的食物,如羊肉、鱼虾等。

现代中医对于“发物”的定义也倾向于“过敏”和“药理反应”。很多中医药师会叮嘱求诊者,用药期间不宜吃鱼腥、海鲜、辛辣等,但并不是因为这些食物本身有害,被说是“发物”,而是对某些特殊体质、特定疾病患者恢复不利的食物:

腹泻、便秘、痔疮发作期、胃肠手术患者,不应该吃糯米、油炸、辣椒等难消化、辛辣刺激的食物;皮肤过敏的患者,最好暂时告别海鲜、虾蟹、芒果等高蛋白或易致敏的食物;痛风的患者,也需要减少摄入高嘌呤食物。

总的来说,发物也是食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反应,只是对于一些过敏体质者和一些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人,才需要“忌口”。

如果本身对食物不过敏,也不是医生重点叮嘱的术后特殊饮食人群,根本没必要闻“发物”色变。尤其是肿瘤、结核病这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要注意及时补充高蛋白食物,万万不能因为因“发”废食,要谨遵医嘱,听从医生的专业饮食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保健:中医治疗最忌发物,你是不是也有吃?
中医说的“发物”具体指哪些食物?
朱元璋以“发物”杀功臣?“发物”究竟有多可怕?
你,了解什么是“发物”吗?
肺系疾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中医如何认识发物】***鹅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