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便秘了到底要不要吃泻药?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通常上厕所时要使出吃奶的力气,严重时会造成肛裂,时间久了还可能会得痔疮,随时会出血,带来不小的痛苦,很多患者会选择自行服用泻药来缓解症状。那么,便秘了到底要不要吃泻药?不吃泻药,大便不出来怎么办?

  5月15日,特邀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殷云勤为大家指点迷津。

  慢性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造成便秘的原因非常多,其中包括功能性原因、器质性原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以及药物因素。”殷云勤介绍,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农村的慢性便秘患病率高于城市。女性,低体重、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还可加重便秘。

  究竟什么是便秘?殷云勤表示,从严谨的角度讲,便秘表现是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

  刺激性泻药可致“结肠黑变病”

  “经常做肠镜可以看到患者肠黏膜呈黑色豹纹样改变,专业术语叫做‘结肠黑变病’,通常这个时候问患者是不是便秘啊?答案是肯定的。再问是不是经常吃泻药啊?答案依然是肯定的。我们会建议患者别再吃泻药了,赶紧找大夫就诊。”殷云勤介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患者所吃泻药是刺激性泻药,特别是各种中药成分,大都是通过大黄、番泻叶这些刺激肠道分泌、蠕动来治疗便秘的。

  那么,便秘了到底要不要吃泻药?殷云勤介绍,泻药有很多种,比较安全的泻药是容积型泻药和渗透性泻药,容积型泻药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从而起到通便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服药时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常用药物有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渗透性泻药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常用的有聚乙二醇。

  治疗便秘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

  殷云勤认为,治疗便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整生活方式。虽然起效较慢,却是患者摆脱泻药的唯一方法。

  殷云勤建议,应合理地膳食、多饮水、运动以及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具体来说,合理的膳食就是要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推荐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5~35克(约半斤蔬菜)。饮水方面,要求每日至少饮水1.5~2升。适度的运动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在排便习惯方面,殷云勤介绍,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只有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才能真正完全解决便秘问题。(记者 薛琳 通讯员 张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排便有讲究?老年慢性便秘需注意!
便秘要不要去做检查?小小“警告”别忽视,轻松排便一身轻~
便秘了,怎么办?
3月28日-世界便秘日 (上)初识篇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_李延青
全面了解老年人难治性便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