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春的长相如何,在十二钗中可以说是最模糊的!

元春的长相如何,在十二钗中可以说是最模糊的。这样显赫的人物,居然没有写她相貌的笔墨,是作者的疏忽吗? 试想,尽管从角色出场的频率来看,她不如黛玉、宝钗、凤姐,书中仅仅写那三人眼睛的文字,便可圈可点。哪怕是湘云的咬舌,甚至鸳鸯的雀斑,都让读者觉得如在身边一般亲切。可是,写元春外貌的时候,小说让我们可把握的文字实在是寥寥无几。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一个原因似乎可以说得通,那就是她的特殊身份让人无法也不敢看清她。她贵为皇妃,出门时由“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入门时“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回到自己的娘家,能近距离走近她的人十分有限,书中清楚地写了八个人,贾母、王夫人与她“鸣咽对泣”,其他人有“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这些亲人对她的相貌很熟悉,所以作者没有给任何人端详元春的机会。元春想见薛姨妈、宝钗、黛玉,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元妃下令后,“薛姨妈等进来,欲行国礼,亦命免过,上前各叙阔别寒温”。也许宝钗、黛玉这样精细的女子,在如此隆重的仪式下,对贵妃的容颜也不敢多看。也许“母女姊妹深叙些离别情景”过于伤感,让多情的黛玉陪了不少眼泪,让一心想候选入宫的宝钗费了不少思虑。总之,也许是她们触景生情,情思过重了,都无暇从各自的视角去端详一下元妃。

元妃在自己娘家能面见的亲人有严格的限定。除了“母女姊妹”这些女眷,家中的男人,即使是亲生父亲也只能隔帘相视。小说写:“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可见,连贾政都无法看清女儿的脸,所以,叙事者很客观地遵循了对皇宫中贵妃的礼仪,而没有行使万能叙事视点的权力,也没有借助书中某个人物的视点,带着新奇的眼神观察这位尊贵的女子。也就是说,元妃的容颜似乎总是被遮挡着,无论是全知的叙事者,还是限知的人物,都没有被作者安排一饱眼福。

元春的相貌很模糊,她的衣着却很清楚,那就是出场时候穿着“黄袍”。宝玉因为宝钗帮忙改诗而十分感激,要认作“一字师”。宝玉说:“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悄悄地回答宝玉:“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 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这里给读者的服饰信息是:端坐在上的元妃穿着黄袍,“黄袍”是古代时帝王的袍服。王貅《野客丛书·禁用黄》:”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的。可见黄袍是至尊的象征。此外,“黄裳”即黄色的裙子,还比喻中和以居臣职。《易·坤)》:“六五:黄裳,元吉。”其《疏》解释道:“坤为臣道,五居君位,是臣之极贵者也。能以中和通于物理,居于臣职故云黄裳元吉。”元春虽贵为皇妃,但对皇上来说她是臣子,她要以中和的心态去“辨是非”,去为人处世。这里通过身着黄衣服,从气质的尊贵、性情的中和两方面对元春形象加以渲染。

这位穿着黄袍的淑女,其容颜给读者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如果从十二钗其他女子身上找与元春的相似点的话,她似乎与宝钗相像。《红楼梦》中的人物素来有“影子”之说,诸如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影子等。其实宝钗又是元春的影子,对元春可谓如影随形,只不过在写法上宝钗是明写,而元春则属于暗写。我们从元春和薛宝钗惺惺惜惺惺的关系可见一斑。

首先,元春欣赏宝钗。她欣赏宝钗的容貌:“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从两位美女亲戚想到弟弟的婚事,表现了元妃自然真情的流露。她欣赏宝钗和黛玉的文才,对所题诗句:“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我们看到,虽然在才和貌上,元春始终将黛玉和宝钗相提并论,可是后来在赏赐时则表现出厚此薄彼的倾向了。回宫几天后,第二十三回, 她“遂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虽然住进园子里的姐妹很多,但元妃这道谕中单提“宝钗等”,应该说她对宝钗的关注不仅超过了亲妹妹,而且超过了同样有才有貌的黛玉。

这一点毕竟还是务虚的事,更有一桩比较务实的事情发生在几个月后。元妃赏赐端午节礼物,即二十八回所写的“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贵妃所赐之物给宝玉的有“上等官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袭人告诉他:“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接下来的情节是宝钗把红麝香珠串戴在手臂上,宝玉看到之后便发了呆。从元春所赐的礼物,宝钗的与宝玉的一样这点来看,元春已对宝钗格外关注了。

其次,宝钗追慕元春。从十五岁左右参选秀女,到二十岁出头被封为贵妃。元春所经历的,恰恰是宝钗所向往的。薛蟠和母亲妹妹从金陵到“都中”,有几个目的:“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 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其中“送妹待选”是首要目的。“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才貌出众的宝钗当然要去参与了。而且,哥哥已无望光耀门庭,宝钗肩上的担子自然是很重的。她很仰慕身穿黄袍的表姐,对其敬重有加,对元春的举止、言行都很上心。当宝玉作“怡红院”诗,草稿中有“绿玉春犹卷”一句时,宝钗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于是建议宝玉:“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可见元春是宝钗的榜样,宝钗也是元春的知音。

第三,元春和宝钗都像杨贵妃。宝钗的体貌似乎是仿照杨贵妃而写的。如第四回写:“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第五回写:“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长生殿》第二十四出《惊变》中写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御花园中小宴的场景,皇上唱的《石榴花》曲云:“雅称你仙肌玉骨美人餐”,是对贵妃容颜的称赞,宝钗与杨妃的“肌骨”的确是相像的。《红楼梦》中公开将宝钗与杨贵妃相比的是宝玉。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的情节中,宝玉问宝钗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不由得大怒,便冷笑着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这里面彼此的心情都很复杂,我们姑且看宝玉将宝钗比杨妃,所把握的相似点正是“体丰怯热”。

将元春与杨贵妃并提的是脂砚斋的批语。己卯本、庚辰本等在元妃所点的《乞巧》剧目下,有双行小字批语为:“《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指出了元妃与杨贵妃境遇的相似之处。《长生殿》第二出《定情》中唐明皇的道白:“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风姿秀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红楼梦》中元春被封时则写道:“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只强调了她的贤德,而对外貌没有描述。我们通过作者对宝钗的描述,似乎对元春的体貌可作补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宝玉说薛宝钗像杨贵妃,薛宝钗为什么大怒
红楼梦中宝钗唯一一次生气是在何时?为何会这样?
《红楼梦》分回导读—28 16
黛玉是小耗子精,宝钗像杨贵妃,贾宝玉到底更喜欢谁
宝玉的这个玩笑,让薛宝钗忍不住对黛玉动怒
薛宝钗的第一目标并不是贾宝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