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心光明

狄 青

从赣州一路向西南行,便是江西的西南角——大余,这里与广东只隔了座大庾岭。我几次到赣州,但大余却是第一回来。“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这是一千多年前苏东坡赞誉大余的千古佳句。

  大余原名大庾,是宋元明清四朝南安府府治所在地。民国废南安府,新中国成立后因简化汉字、普及文化需要,改大庾为大余。我在大余城内能清晰看到西南方群山郁郁葱葱,当地人说那是梅岭,而东北方的则是丫山。梅岭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远高于当下许多所谓名山。在爆款剧《琅琊榜》里,正是发生在梅岭的惊天冤案,拉开了全剧序幕。而丫山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与梅岭不相上下,大余是中国理学发源地,周敦颐、“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都与大余以及丫山有着不解之缘。江西书院众多,举如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象山书院等,而在大余,也有一座千年书院,这便是始建于宋代的道源书院,而书院遗址便在丫山之上。

  北宋庆历四年(1044),28岁的周敦颐调任南安军(军治在今大余)司理;庆历六年(1046),兴国县令程大中(程珦)调任南安军通判。程大中系河南洛阳人,精通儒学,与周敦颐交往,“视其气貌非常”,并对周敦颐人品和学识极为钦佩,于是就叫他的两个儿子——程颢、程颐拜周为师。当时,程颢15岁,程颐14岁。《明道传》云:“(程颢)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周敦颐初见“二程”,见二人眉清目秀,随口诘问孔孟,对答如流,十分高兴,即选孔子、颜回等圣贤文章要兄弟俩研读。兄弟俩秉承师旨,如饥似渴,刻苦学习,以至废寝忘食。每逢周敦颐讲学,“二程”皆洗耳恭听。周敦颐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讨论和辨难,兄弟俩总是争先恐后阐发见解,且新论迭出,周敦颐对此十分喜欢,更尽平生之所学传之。两年多功夫,“二程”学业大进,周敦颐将自创的《太极图说》手授“二程”。后周敦颐调任赣州通判,公务繁忙时,就叫“二程”代他在书馆授课。“二程”不负先生重托,把老师教导的学问尽数传授学员,书馆影响越来越大,有学生不远千里前来投学,学馆因之扩充规模,改为书院,南安府儒学因此大盛,周边府道达官显贵纷纷效法,都将子弟送至周敦颐门下。“二程”在周敦颐细心教导下,学识更加突飞猛进,成为旷世大儒,奠定了“程朱理学”的根基。

  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南安知府上疏,言南安之地系“周子教'二程’之地”,“道学之源,实肇于此”。于是恭请皇帝赐匾额。宋理宗赵昀接疏后,亲书 “道源书院”四个大字赐予南安,道源书院遂名播天下。

  如今的道源书院依丫山余脉而建,其正门就位于大余城内,里面有周敦颐、程颢、程颐等儒学大家生平展厅,有学经论道的研修场地,树木葱茏,环境幽静。我在周敦颐塑像前瞻望良久,想古时文人之所以被人敬仰,便是有如周敦颐这般“达则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办学馆、书院,倾尽所学传于后辈,用智慧带给世间光明。

  在北宋的周敦颐与“二程”之后,南宋的朱熹也专程来大余兴教办学,而在朱熹之后又四百年,因病重从广西北归的王阳明勉力在大余为众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弟子们做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讲学。《王阳明年谱》中记载,王阳明在大余待了三天。这三天是这样安排的:一天在大余城内,两天在丫山灵岩寺。1529年1月8日,奄奄一息的王阳明被轿子抬着由丫山前往停泊在章江边青龙铺旁的舟船上。1月9日,舟船离开青龙铺,顺流而下急行至小溪驿附近,处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王阳明让侍童叫门生周积进仓,周积躬身于旁,王阳明睁开眼睛道:“吾去矣。”周积泣不成声:“有何遗言?”王阳明微微一笑:“吾心光明,亦复何言。”遂阖目而逝。

  章江呜咽,青山无语,大地肃穆。

  我到丫山是在雨后,云雾缭绕,颇有几分仙境,这里离大余城区只有十多里,天地却变得格外通透。置身丫山,似乎更能体味古圣先贤们内心的光明。就像作家林清玄所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房间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庾岭上的千年往事
“客家摇篮”在赣南(客家文化篇)
周敦颐生平事略
落寞大余,人间再无南安府!
梅岭古道
官学:南安之学甲江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