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是乡村建设的命脉。经济决定乡村命运,决定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是否可持续发展,决定乡村社会是否稳定、有序、和谐,决定村民是否有钱花、敢花钱,发展农村经济应成为乡村建设优先考虑的重要举措。乡村建设不优先发展农村经济,所做一切都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可能持续。实践表明,即使外界帮乡村建设好基础服务设施,因乡村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无力承担运行维护费用,基础服务设施也只能晒太阳。

目前乡村最大问题就是乡村经济情况较差,不仅规模小,而且生产、流通、消费和金融等活动滞缓,这体现到集体经济弱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消费支出低2方面。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收不抵支。据调查统计,2017年,样本村(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01.3万元;其中,(1)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平均51万元(包括集体企业经营收入16万元、集体农业收入6.8万元、承包收入10万元、公益事业费5万元、集体集资1.1万元,等),占50.3%;(2)上级拨款平均30.2万元,占30%。华南、西南、西北地区样本村的集体经济当年收不抵支,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地区样本村的集体经济勉强可以做到入可敷出。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华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高,平均245.9万元,华中和华东地区其次,均为100万元,东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少,仅为20万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都较低且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极低。2015年至2019年,虽然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大,但增长缓慢,而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60.4%),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得更多(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8%),农民收入低和城乡差距大。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呈相似状态。分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可以看到,财产性收入极低,说明农民财产较少外,农民投资也较少,乡村资金流动性较差。

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的变化趋势来看,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虽然2015年后仍然是农民收入的次要来源但在逐年下降,该比例还会继续降低,有可能将至20%以内。建设农业产业园是稳定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但不能作为快速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转移性收入近年来增长迅速并有望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增大空间但有限。至于财产性收入,有望提升至10%左右,但要等到农民有丰富财产之后。由此看来,只有工资性收入有可能成为快速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拓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渠道,优先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大农民增收的动能,增大农民的绝对收入,优化农民收入构成的占比,是当前快速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建设县级农村工业园和农业产业园,扶持工农商并举,主要目的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活跃乡村生产、流通、消费和金融,让村民和村集体富裕,解决“有钱花”问题,是乡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其一,保障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稳定收入。只有建设县级农村工业园,才能解决村民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才能保障农民的稳定收入。只有当农民有就业保障和稳定收入后,才能让农民安心建设乡村和发展现代大农业。漂泊千里外出打工,且打工收入远高于农业收入,哪有心思建设乡村。其二,保障村集体稳定收入。当下乡村的很多问题缘出村集体无力,村集体无力的主因便是村集体经济无力。村集体收入小,很多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这种状况下的村集体很难发挥出号召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古训“有钱好办事,无钱鬼不应”是有社会基础的。此外,提高农民的组织纪律性。村民自由散漫,天生只受家庭等伦理差序“小圈子”约束,无组织无纪律。工业园区的工作将迫使其与他人合作和遵守厂规、遵纪守法,促使农民树立大局观念、组织观念和系统观念,有助于培育农民的公民精神,为农民融入城镇社会、发展农业产业园及现代大农业奠定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建设农业产业园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小农经济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的人均农业产值,稳定粮油棉等基础性农产品供应,让更多农民进入县级农村工业园工作。当然,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机作、智能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是建设农业产业园的基础,可为乡村引进大量资金、技术和企业,亦可活跃农村经济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旗村:把土地资源集中经营,把农民变股东,如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万元!
重庆实施五大计划助农增收 力争到202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万元左右
​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42元 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农民增收还要跑得更快
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 | 文稿
【专家专栏】乡村民宿的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