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札记|读《争臣论》
“陈述意见”“议事说理”等绕不开论体文,苦于写好论体文不是件容易的事。言其伦而析之需论,度其宜而揆之需议,别嫌疑而明之需辨,正是非而著之需说;而且,论体文难就难在其文体特征要求:内容要“研精一理”“师心独见”,论证要“锋颖精密”“心与理合”“辞共心密”,语言要“理辞相谐”“贵其存道”而忌“浮辞谈说”,表达要“情理相生”“服之以理”“动之以情”。
多读几遍韩愈的《争臣论》或许会有所启发。《争臣论》是韩愈从儒家入世和在其位而谋其职的态度出发,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地说明和论证自己对谏官(争臣)一职的认识和看法,对谏议大夫阳城5年失职提出严厉批评。
《争臣论》采用问答形式议与驳。作者设计了4个问答:
1.谏官不议朝政,是否是为了保全禄仕身份?
2.身为臣子,不宜犯上进谏和通过公开暴露君主的过失而出名?
3.阳城是被动做官,韩愈的批评是否过于尖刻?
4.君子忌揭人之短,韩愈的批评是否有违道德?
前2个问题指出在其位应谋其职,身为谏官就该犯颜直谏;后2个问题继续指出在其位不谋其职的错误,说明作者的批评不过分。
韩愈引经据典,说明不能认为“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可“恒其德贞”,不可做禄仕,不可做旷官,而应“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在其位须谋其职,因事制宜,如孔子“会计当而已矣”“牛羊遂而已矣”般精进自己,否则,便会乱象横生,自己也终将获罪。
君子以不揭人之短为道德,韩愈则认为作为谏官理当进谏,而且,不用忌讳世人知道,反而,应让世人知道,让世人传扬皇上从谏如流美名的途径,“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
《争臣论》针对真人真事,写此文不是件容易事,必须做到严肃妥帖而不呆板,论辩有力而不伤人自尊。韩愈把握住事物本质,通过问答形式论辩,援古证今,正反分析,有条不紊,步步深入,阐明谏官的当为,指出阳城的失职而不否定阳城的能力,犀利又合情合理
阳城(736—805)本人确实是个有意思的人,原隐居中条山(今山西南部),788年(贞元四年),唐德宗召为谏议大夫。据《旧唐书·阳城传》载,阳城就任谏议大夫之后,与二弟及客人日夜痛饮,人们猜不着他的意图,不像其他谏官纷纷论事,因此遭到韩愈《争臣论》痛批。但到贞元十一年,德宗听信谗言,要处分贤相陆贽,任命奸佞裴贤龄为相,阳城却拼死极谏,使事态有所改变,而他因此被贬谪。看来,阳城是个大事不糊涂而不屑小事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古文观止》里的两篇文章所联想到的
居其位死其官
韩愈的《争臣论》与奇人阳城
争臣论 韩愈
【争臣论】 作者:唐· 韩愈
《争臣论》古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