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一周一说(一)

 写在前面

     有感于大家的支持,有感于大家的关注,在此真诚地祝博友们快乐。

     近来本人就原创的有关和田玉、古玉的鉴赏相关文章进行了一番梳理,感到尚不成熟,有些观点有待科学的验证和前辈的考量。因为这些文章是本人数十年把玩和田玉的感受和,近几年拜师学习古玉鉴赏的心得,同时也是交给自己晚辈的一点信物。故,近两年来我是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的所有,在学习和交流中结合自己原有对和田玉认识的感观,想破解一个很难解决的古玉鉴赏问题。应该讲自己感到有所收获,应该讲也得到了一部分朋友的认可。我老是在想,前辈李更夫先生早就在十多年前已经提到的“不认识什么是玉就很难认识古玉”的观点为何至今没有引起许多朋友的重视?

我的观点很明确;一切可以人为形成的现象,在古玉鉴赏中只能作为参考和辅助。但这种现象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和知识,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只有自然形成的玉质内部或外部的物理、化学变化,才是鉴赏古玉的真谛。

为此,原来打算暂时歇博一段时间,很多朋友不答应,我也从心里舍不得离开这个和大家相聚相逢的空间。还是决定做一个“古玉一周一说”的尝试,希望大家喜欢。

在此说明本人不评判展示器物的真伪,只谈感观。由于自己对其他玉种的了解甚少,故在此只说和田玉。我感到在相片这个非常抽象的平面上判断器物的实质,是缺乏依据的,故欢迎大家各抒所长,论其之短。说的痛一点往往就是给了我一次提高的机会。拜托!

(一)




 

     以上三件佩饰是我的收藏。为软玉中的白玉。拟看为战国晚期到汉早期之物。从玉质解理走向结合沁入的变化来看,应该是和田玉。表面附有水沁,在绺裂处沁入的褐色相对较重,非常有层次感。玉质内部基本找不到杂质形成的次生变化,但器物表面可见阳起石的次生痕迹。在水沁较为严重的部位,可能比较难以盘开。玉质的老熟和温润可见新玉时的一斑。

    战汉由于铁砣的运用,在工艺反映上显得更为流畅和细腻。龙凤及虎鼠的形象从静中脱颖而出,器型纹饰神情的表现手法使人感到动静有致。弯曲盘绕的身躯充满了灵气和强烈的动感,S形的走向如矢在弦,充满了弹性的张力。周身碾琢有云纹、网格纹、钩连纹、集束纹、虎眼、减地突雕法、阴刻线等有明显的中山型特征。龙凤之间的勾勒相得益彰潇洒自如。

    凤的S形弯曲恰到好处,其体外之凸脊如冠、嘴、爪、尾、翅末端皆作C形弧度,其末端呈钩状,双凤向背而峙,尖嘴、虎眼、脑后冠后摆飘逸之形态与现代对战国玉凤形制的描写基本一致。但整个器型的力度与汉代典型器物相比还是显得相对有点软弱。

    以上是自己对这三件器物的一点认识和体会。原来还想多写一点,还是怕越抹越黑,让大家来一说吧?

放大二十倍的成像
放大200倍的成像

以上两张相片是玉佩的局部放大图片,在0.33平方厘米的空间竟碾有四十七个菱形网格纹

 

   这是另一件器物,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件器物的工可能比上面三件更为精美至极。网格纹的碾琢工艺也不尽相同,多多观察自有心得在中。

                               玉润墨香拙笔   10.11.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真假假看器型
和田玉籽料有“三怕”
金镶玉和田玉养人么
战汉蛇纹玉剑首真、伪对比
玉龙纹鉴定
如何辨识生坑/熟坑的古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