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45篇·如何辨别仿古玉

 如何辨别仿古玉

 

 

   玉文化在我国有着极高的认知度,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玉器收藏的难点首先是赝品多,真伪难辨。但反观之,练眼力、辨真伪也是收藏乐趣所在。其次还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收藏者不但要熟记大量玉器特点,而且还要了解各时期的历史知识以及考古资料,辨别玉料,认识不同时代的制玉工艺特点。另外,鉴定玉器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经验。仅仅翻阅玉器图录是不够的,一定要上手看古玉,多参观博物馆藏品。

 

  古玉有悠久的历史,古法与现代虽然仿造的方法不同,但效果相近。因为是“造假”,仿造者不愿意出头露面,仿造的工艺也讳莫如深,常会因世乱、灾荒等原因而失传。明代高濂说: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或淡墨色玉,如式琢成。说明古时候是从造料、依样仿造上先下手。清代陈氏记述:宋宣和、政和间,玉贾赝造,将新玉琢成器皿,以虹光草汁罨之,其色深透,红似鸡血,提示了古代染色的方法。仿造者现代方法也保密,据资料介绍,现代化作伪方法大致如下:

 

 

    一、酸性作旧:用氢氟酸、硝酸加红色碱性橙、朱砂、黄色高锰酸钾、黑色硫化汞;用牙科粉做灰皮或用环氧树脂加磷苯二钾酸、二丁脂、乙二胺涂抹烘干、打磨。

 

 

   二、热烧作旧:涂氢氧化钠,闷两天即烧出鸡骨白。

 

   三、碱性作旧:用黑硫化汞、黄用三氧化铁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硅酸钠,再加猪油进高压釜(80至12大气压160°C至200°C),4天出来有玻璃光,皮壳吃得深,可仿战国汉器。做旧程序是,先加温、冷却成裂,再敷色(碱性橙、碱性绿、硫化汞、氢氟酸、硝酸、高锰酸钾、铁红、地板黄、鞋油、沥青、姜黄),后用高温高压熏烤(气沁、烟微粒沁)、酸(碱)埋土等法做成。

 

 

   不过人工作旧作色只能貌似,而不能真像。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造就几百上千年的效果,区别在于:

 

   1、腐蚀与风化不同。人为腐蚀效果一致,不自然;自然风化是天然生成,蚀变布局非常自然。

 

五代 蝴蝶形玉佩

长6.6,宽4,厚0.15厘米 浙江省临安市玲珑镇康陵出土,现藏于临安市文物馆

 

   白玉。玉蝴蝶为半圆形,透雕与阴线雕刻相结合,表现了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2、人工钙化与天然钙化不同。人工做的钙化色泽一样,光透下“扎根”均匀,有的表皮掉渣;天然钙化色泽多变,光透下“扎根”不均匀,表皮的皮壳除强烈蚀变和机械磕碰外,一般完好,有表光。

 

清 白玉三鹅摆件 宽10.6厘米 高3.8厘米 重80克

 

  白玉。表现一大鹅与两只下鹅伏在一片树叶上,漂浮在碧波涟漪的湖面,悠然自得,给一以优美恬静的遐想。此摆件玉质洁白温润,做工精湛,应为宫廷制品。

 

    3、作沁与自然受沁不同。作沁颜色浮在表面,光透下内部看新;自然受沁纯出天然,沁色伸入内部,玉质通体变色并有一定的规律。

 

明 白玉花卉执壶  长8.3厘米高25厘米重1556克

 

  白玉。柄缠螭,螭啣环与盖相连,与壶身皆整块玉琢成。壶盖立雕寿星,壶身浮雕花卉,流部立雕灵芝与壶身相连,皆寓意长寿。并刻诗四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为明晚期作品。

 

    4、古玉玻璃光表光与新玉玻璃光表光不同。古玉玻璃光表光柔和;新玉玻璃光表光扎眼,两者的玉质新老也不一样。

 

   说起古玉玻璃光,在许多藏家眼里,它的解释各有不同。有说拍照是拍不到的,有说“某君拍下的不是玻璃光,而是贼光”,更有说“我真的不知道,其实不存在”。在文物界也有人用玻璃光一词介绍古玉的面貌。并且从实践中得出了古玉玻璃光是不能盘玩,盘了则会消失的结论。那么,什么是古玉玻璃光呢?它的形成机理是什么?文博界见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玻璃光?为什么不能盘玩?盘玩后它的表面光泽会有什么变化?等等问题令人感到好奇,煞是有趣。

 

   有时候用文字解说,不如用图片让读者自己观察感悟来的实际。所以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张图,从这张图中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此件玉器为徐州博物馆馆藏品。出展时它的上方有六盏泠光灯,其中有一盏在它的上方。玉的平面在展台上呈现近25度的倾斜夹角。照相机抬高和玉平面尽可能的保持直角。所以它的光线照射效果应该属于折射范围。

 

玉缓

 

   从图上可以发现,在有光线折射的区域里,几乎都集中在有沁色的地方。没有沁色的地方本应该也出现,而事实是同属一个光源强度光线照射的地方,却在没有沁色的地方不出现了光的折射现象。这正好说明了有沁色的地方,表面的氧化膜的光洁面,强于没有受沁色的地方。这种膜样的光泽,确实不能多盘摸,这在同馆出展的几件玉壁、玉璜上可以得到证实。那些尚留有盘摸者的手指纹的器物上,仅仅残留了一些星点状的折光面。

 

 

 

 

    那么,我们如果把这种特殊条件下产生的氧化膜现象,约定俗成地称为玻璃光的话,那种抛光面非常好的玉器表面光泽,该称为什么呢?事实上,它被人们称为玻璃光泽。这种光泽的强度与组成宝石的矿物折光率和结构的粗细程度有关。一般情况下矿物的折光率高则结构细腻,所以它应该属于精加工面接受光源照射的现象。它的光洁面是不怕人盘摸的。我们知道当光线由一种媒质射向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平滑分界面上,被分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这个平滑分界面越光洁,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在同一个抛光面上,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那么结果必然的只有一个,某处的光洁面产生了变化,变化得比另外一处更高了。而光洁面产生了变化的原因,由墓葬的情况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入土后再二次分段加工。所以只有玉器在高度缺氧的状态下产生的沁色,一旦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氧化的加速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其结果应该是玻璃光产生的直接原因。

 

   5、边石次玉的绺裂与好玉风化后的绺裂不同。玉石的绺裂是由玉的性(变质成玉和地质构造时留下的玉质的方向性)、内应力和外力冲击所造成的;而好玉风化受沁后的绺裂是玉质变松,内应力释放成绺,大多在表面,比较细微。

 

   6、边玉劣玉的色泽与好玉转色不同。边玉劣玉的色泽是天然生成或风化而成,是在低浓度长时间下形成的,特点是色带的色度变化不大,同一色带色泽一致;好玉转色是局部的变化,是在墓室中高浓度、短时间的环境下形成的(相对玉的生成、风化的时间),它的色度变化大,有规律可循。

 

   7、吃土与涂色不同。吃土伸入玉质内部,但表皮完好;人造吃土往往是用水掺土涂抹或着色而成,不是色泽别扭就是皮壳不同。

 

   8、人造皮壳与天然皮壶不同。人造皮壳是酸蚀喝蜡、碱烧抢色、提油做色、上蜡抹油等方法做成,如用水煮一下,皮壳感马上不同;天然皮壶是千百年风化而成,自然不变。

 

  9、关于“游丝毛雕”:游丝毛雕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在战、汉时期。

 

   “游丝毛雕”又称双钩碾法,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有了铁器的使用和脚踏砣子的发明,便有了“游丝毛雕”。其特点为:雕工线条细如毫毛,若隐若现,跳刀不断,碾法婉转流动,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如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在使用“游丝毛雕”雕刻玉器时,其阴刻细线条形若游丝,刻线细如毛发。如用放大镜观察,这种线纹是用一种非常尖细的坚硬器物在玉器上进行雕刻,若用力不均,会出现叉道和若断若续的“跳刀”。到汉代“游丝毛雕”达到高峰。

 

    “游丝毛雕”——是战国到西汉玉器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凡是战汉玉器精物上都有刻线细如毫发的“游丝毛雕”。此种特点在战国晚期就出现,但普遍应用则在汉代,汉代后失传。

 

   宋、元、明时亦有出现,但线条又深又粗,而无“游丝毛雕”和“跳刀”感。这两者之差别是今天识别汉或汉以后玉器的重要标志。

  

曾侯乙墓出土的玉璜

 

   这时一块战国仿春秋出齿玉簧,作工是浅浮雕,刀工是战国晚期出现的游丝刻,有卷云纹三角卷云纹虺纹,并在纹饰里隐藏了肢解龙纹,这种纹饰是春秋中晚典型纹饰。

 

 

 游丝毛雕工

 

 

战国黄玉 游丝毛雕工 次生冰裂纹

  

   总而言之,仿古玉不易,辨古玉也不易,也许这正是玩玉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怎样鉴别古玉
何为玉的包浆(图组)
古玉皮壳之典型特征—磨砂现象
乾隆时期仿古玉:玻璃沁是什么?老三代血沁又是如何形成的?
清中期仿古玉器“光工”的两种特征表现
[转载]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七(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