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树》等三组文图(1979-80年)

99、冬树(1979年)

这幅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冬景写生画,从中似乎可以看出自己的绘画趣味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其实准确地说,这也就还是当时的艺术思潮,慢慢已波及到自己这儿,使得此前一直相对处于恒定状态的画风,开始朝着另一方向发展。这种感觉便是画面层次关系的减少或概括,颜料厚薄对比的加大,构图亦稍加注重平面的笔触节奏韵律感,色彩关系本身,却似乎趋于一种简单的装饰性。回顾起来,这分明还是受了当时为势甚巨的吴冠中先生的影响,有意在同自己从前一向心仪的俄式油画风格拉开距离。当然这种艺术追求本身是否适合自己,不太好说,因为事实上日后自己一步步的便没再将油画作为毕生首先着力的一个门道,且是最终还忍痛放弃了它,乃至于也就得不到真正的验证。但此时的自己,却倒是真也同当时许多年青的画者一样,时时都处在一种对己艺的反思境地,总是在问自己:该是象这样画吗?而那时看美术界的“风向标”——全国美展作品,好象又并不是按照吴先生的提倡在进行。固然,客观地说,当时哪儿知道事情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还真个以为,吴先生既已名重当世,或起码是在当下的国内美术界已经一言九鼎吧,所以连全国美展的选拔,也都得依照他所倡导的那样办似的。呵呵,这就是年轻人的“嫩拙”之见啊。而这时自己的“写事”,也正值《嘉陵之波》初稿将毕,准备着手《乡中苦斗》写作之际,客观地说,也真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于这同样费时费事的油画绘制。现今,我反观此画而述此文的时候,那两项特别耗时之事,长篇小说创作与画油画,对于自己而言,都早已成为“过去式”了。两件事情本身,倘以对现实人生的改善而言,都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知道,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已算是一种心理上难以接受的状态。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打小都并不是在“行即得成”事境中过来的人来说,这虽非无感无憾,但它却挫不败我。自我标榜什么,当然也是毫无意义;社会只认最终成就之人,咱还没到“最终”,说是道非,真的还不算数。况且现在自己也早已参透:所谓“成”,也不一定就是有谁真会来给你佩戴勋章,不过是你将实绩摆在那儿,供可以看到它的人们加以辨别而已。从另一角度看哩,所谓生命的意义,大约也就正是在这儿吧:你来这世间一趟,做出了一堆多少有些价值的事,且是在那做的过程中,人自身也不单是有了丰富多彩生存体验,同时整个也获得了极大的快乐,而倘是什么也没做,时间还不也就如水一般地流去了。画这幅画,述说头脑中闪现出的以上念头,同样都在一个寒冷阴沉的日子。这便是冬天啊。冬天说着冬天的故事,有点意思。不妨用两句大家都熟悉的歌词作结吧:我们在回忆,说着那冬天。在冬天的山巅,露出春的生机。……

100、静物(1980年)

时间不觉已进入八十年代。己生,仍一如既往度着时日。一天,现回忆起来,多半应是下雨的星期天吧,忽想起了也来画一下油画静物。于是将清寒陋室中几件手边的东西随意摆向案台,便画了起来,移时乃得这儿出示之画。从画面感觉上看,明显已不大再象是俄式的画法,这不消多说了。而这作为“模特儿”的几件东西,现今照我看来,却觉得十分亲切,且也觉有趣。那只花咪咪的铁壳小温水瓶,是当时“坐班”与“居家”,随时随地都不离身的,这个,凡从那时过来的“工作同志”,都不难理解。那只小小的酒杯哩,却也是自己的“爱物”:日日晚餐小酌一杯,微醺之际,乾坤特大,感觉真好。加之这时物质生活稍稍得以改善,食堂每天都可打上一份肉菜了,何况周末之时,自己还总是要自我“慰劳”一下,去街上切上一点“烧腊”来下这酒,于是更觉端着这塑料杯儿的日子,也颇是有滋有味。另外那两件玩意儿偶尔才真用,寻常多是把玩一下而已。它们可是咱家“成份不好”的证据啊!读者诸君已看到了,这是一副铜刀叉。那个时候,象这一类细微末节,往往最可以说明问题。试想,什么时代,老家旮旯里,还可找出和带走这陈年的“洋餐具”呢,没遭“理麻”(巴渝土话,清查整治之意),已算你娃幸运了,呵呵。闲言休絮。总而言之,所画的这几样小物品,既是我这时桌上显而易见的,同时它们也就表明了我当年日常生活中的琐屑情状。好了,这么一幅小画,这么几件不起眼的小物品,再“挽着”久说,是在浪费读者诸君的时间,打住。

101、四月风轻(1980年)

一种新的绘画观念,当然即时便会体现在自己各类具体画作中。这幅小小的写生稿,得自县城东门外蒲江大桥头;画中情味,就很可说明这一点。明显看出,这是在刻意追求一种画面的色彩“塑造”味,浮雕似的,且是强调笔触的趋势走向,并特别将一正在转舵的帆船处理得愈显歪斜,以获得视觉上的律动效果。至于它到底给人的感觉怎样,得由读者诸君说了才算。不过,画中前景那巨浪般翻腾的农田作物,与中景带拖滑转折之感的坡路,以及河中由近而远那荡漾开去的浪花,整个那份奔腾激越起伏之感,自己即使到今天看了,也还依然觉得兴奋。当然,象这种画法,画箱里的颜料,肯定也就要消耗快了许多。也幸好当时总是每过上一段时间,便又有为官家画画的机会,因而也得以将那剩下的颜料来“装备”自己,不然,光靠自己那点可怜的“薪水”,如何养得住这嗜好,买得起那么昂贵的油彩噢!当时,就算物价不象今天这般,但以其“收支比”来看,却更觉得那事情难以承受:每月三十来块钱的工资,而一管最便宜的油画颜料,也都要三毛钱左右;贵的,仍也是得要两三元(至今都记得:如号称永不褪色的“佛山银朱”)。题外之话,说说而已了。还是从这画面本身,去推断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形,连同画者本人各方面的大体状况吧……

………………………………

本人《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亦属相对私人性的资料,此前主要只发布于自己各博客或“空间”之内。现恭请各位订阅者予以点评,发表高见。倘是内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世事或人生经历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则作者我,将更会感觉欣慰。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油画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 零基础油画初体验
萨金特画油画的秘诀
教你用油画刀画油画(图文)
油画湿画法,容易忽略的原则!
俄罗斯艺术家繪畫作品,不一样的油画感觉
作为反思的山水和风景 ——尚扬访谈录 / 严善錞(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