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现一位博士解决写作瓶颈的心路历程
对于大龄博士生来说,“写作时间碎片化”“要兼顾学业与家庭、工作的关系”“拖着疲惫身体难以写作”等主客观障碍,都会造成“下笔难、难下笔”的写作瓶颈问题。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往今来,勤奋是人们崇尚的优秀习惯和品质,也是普通人所能意识到的生活常理,但是“在哪个地方更应该勤奋”“什么时候要勤上加勤”“如何把勤奋变现成效果”这些疑惑需要通过真实的个人体验才能领悟出来。

为了解决从写作瓶颈走向捷径的“老大难”问题,下文就以一位已毕业博士好友作为故事的主角,把他的心路历程与我的切实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予处在焦虑阶段的学友们一些启发和借鉴。

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的波纹之状

我这位博友的求学历程,值得我敬佩和感动!早在2012年,他从北京某名校硕士毕业,选择了浙江西南部偏远的一个县城初中,当了一名体育老师。本想着在拿到较高工资的同时,实现自己科研长进,但繁忙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让他无暇去思考自己的科研追求。在刚去的几年里,作为外地人,试图通过和当地老师一起打麻将融入关系圈子,但是结果事与愿违,本地关系圈子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的社会秩序,毫不隐晦地说,甚至可以称作“差序格局”内卷化版本。他并不满意这种“工作现状”,于是,就想通过“读博”来改变自己职业现状,逃离中学教学藩篱,实现自己的追求。

然而,在县城初中“坐班制”时间紧箍咒压力下,一周还需要20多节体育课,再加上运动队训练,去完成一个柏拉图式的“乌托邦”理想,看上去很可笑,也很可爱,实际上更是困难重重!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9年后的2021年,他在兼顾正常上班和学业任务双重压力之下,四年顺利取得博士学位。这个结果让导师为之动容,让同行为之敬佩,让自己为之感动。此刻,突然发觉用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台词描述他的经历再合适不过:“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

我这位兄弟的读博经历,表面上像湖面一样平静而毫无漪涟,内心深处却如同电影刻画的故事情节一样惊心动魄。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平凡的体育老师,但在私域场域中,他就变成一个为目标奋斗的自我救赎者。强者自强,弱者可以蜕变成强者,秘诀是以勤为法则,关键在于运用勤中之法。下面就让我娓娓道来。

经典电影《肖申克救赎》的封面剧照

专注现在,忘记过去

学会专注是博士论文写作的重要法宝。一方面,要抛开过去痛苦的回忆,排除周围干扰学习的一些负面因素,培养专注学习的习惯和氛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对于大龄博士来说,尽可能去忘记自己走过的弯路,或者积极地看待过去的一些失败,吸取经验,这种积极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过去应该去选择比较容易的选题,慎重选择一个适合的田野点等等。这些所谓的“弯路”,都是走向成功路途的一处风景,只是风景是悠远迷人和大煞风景的区别。同时,需要忘掉自己曾经的“辉煌”,正视现在自身的“真实处境”,有的博友会觉得自己以前发表过C刊,苦恼现在发表不了等等,这种是属于从过去温床中找安慰,无法自拔的状态,这时应警惕不能沉迷此种“成功玄影”,容易在过去中迷失自己,不能与时俱进。而应该审时度势,运用“木桶理论”去反思自己的短板,去找方法和策略,尽快弥补自己的不足。

另一方面,专注当下的研究问题,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以研究问题为中心,寻找写作时间点,培养写作兴奋点,坚守写作持续点。王雨磊老师经常提及,做学术需要深挖一口井,注重深度和厚度。专注自己的研究问题是非常重要,是研究起点,也是要回应的终点。开题报告中“问题意识”的关键,就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好问题。俗话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有了研究目标,接着就要找到自己有规律的写作时间点,有的喜欢在晴朗的清晨,有的习惯于高效的上午,有的倾向于夜深人静的晚上,每个人情况各有不同。对于奔波于家庭、工作与学业的大龄博士来说,清晨和晚上是别无选择的选择,即使那时候很疲惫,也要坚持,只有在这种夹缝中生存,才能像石缝中小草一样坚韧。

写作兴奋点,就是灵光闪现的时段,要随时、随地、随意地记录脑中的想法,先记录再完善,先完成再完美。这时候,如果觉得日后会更清晰回忆它,就属于“自欺欺人了”,大脑是最需要训练的对象,反复训练和练习,才能加强记忆。写作持续点,就是写作兴奋点延续的产物。增加写作持续时间就是写作耐力问题,写作本身是一个知识再生产的过程,并不是想出来就是结果,而是一种思考、酝酿、输出、衍生、再加工的过程。尽可能延长写作持续点,才能强化写作的深度,促进写作、思考、对话的机会,或者是建立他们之间的“结构洞”数量,发挥相互嵌合的整合效用。

不要停,就是在加速

要想突破“下笔难、难下笔”的写作瓶颈,捷径就是“不要停……”!小时候干农活的时候,大冬天经常会遭遇“发动不了拖拉机”的情况,刚开始需要两个人一起去用扳手去加速旋转,甚至还用启用“最原始的做法”,四五个人一起推,靠车轮联动发动机齿轮的原理,才能发动机器。当机器点火成功,运转一段时间,再去发动时候,一个人就完成可以。但是长时期灭火之后,还得兴师动众地重新点火。写作下笔就像机器发动一样,刚开始预热和发动是很难的,甚至要用洪荒之力去做。在平时写作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重要的是先开始下笔,之后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延续,也就是上文说的写作持续点。对于大容量的博士论文来说,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写作行动。我的博友也分享了他的经验:“写东西不要间断,每天都要写,写不了论文内容,也可以写点感想啥的。”大脑就像一个拖拉机机器一样,写作开始好比发动起来,如果短暂写作,或停止写作,要想重新开始,就同样需要预热和发动,写作就需要创造一种安静的环境培养专注的状态,这不仅会重复工作浪费时间,还会遗漏更多有价值的思考信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写作不停下来,就是保存了预热状态,节省了思考时间,节约了思考燃料,变成一种潜在的写作加速阶段。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继续写作,但还要时不时保持一种思考的状态,尽可能维持这种预热能量。

没有写作思路,就找写作出路

写作的时候,遇到确实难以下笔,解决的办法就是找“写作出路”。写作出路的渠道有很多种,分为寻找写作版图、编织写作脉络和完善技术配置。

首先,寻找写作版图。找到以前写过的章节或段落,重读写作思路,通过预热和启发,继续进行深挖和联结,拓展相关内容。再次提醒,写作定律就是写作是一种知识再生产过程。其次,编织写作脉络。阅读和拆解相关文献,梳理文献观点与写作内容的关联,不断促进写作、阅读与思考的对话,重新编织一种写作思路和想法。最后,完善技术配置。博士论文的文字重复率是需要严格把关,这项技术工作,不要放到最后去完成,可以在写作不畅的时候,将一部分进行“区块”技术查重。这样既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去完成,又为最终论文成型打下技术配置前提,从而避免出现“统稿阶段慌乱症状”。

   “下笔难、难下笔”的写作瓶颈,关键在于不能认清其中缘由而造成畏惧心理。如何“破颈重圆”,捷径就是排除过去的幻影和杂念,专注于研究问题,养成专注习惯并坚持专注。此外,还应树立“不要停,就是加速”的写作导向,不失时机地寻找写作出路,最大效率地实现知识的再生产。


编辑:少琛
冠霖书院新媒体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写的不是文章,是一种心路历程
哲学观的颠覆——从再度发言到传播学科的奠定:胡翼青副教授畅谈学术研究心路历程
我女儿写博士论文时遇到个瓶颈,干脆放下去度假,沉淀到底就好了
心路历程
心路历程!
出家心路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