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战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武禹襄《十三势说略》集解(一)

武禹襄祖师

实战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

一一武禹襄《十三势说略》集解(一)

李新方

【原文】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间断。

李亦畬书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一)

李亦畬书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二)

李亦畬书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三)

【解曰】武术实战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是力量和速度吗?不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武术就没必要学了,力量和速度固然重要,然“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王宗岳《太极拳论》)!

是某些技巧,或某个什么绝招吗?也不是。技巧固然重要,中国武术无不注重技巧,故曰技击,但技巧再熟练也不一定就能赢人,不是最关键的东西,而所谓“绝招”是根本不存在的,“是招皆可破,胜负在功夫”。

是坚持苦练吗?苦练当然没有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磨针的精神是好的,但铁杵磨针的具体做法是不可取的,苦练也不一定就能练出较高的实战功夫,现在学太极拳人越来越多,也都很刻苦,但练出较高实战功夫的不多,所以这也不是实战的最关键问题。

那么,武术实战的最关键问题究竟是什么呢?武禹襄祖师《十三势说略》就是专讲这个问题的。大家都知道,十三势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而此篇全文除了“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一段,出现一个“退”字外,再没有提到十三势的具体名称,这又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说略”二字,本文是专讲十三势之大略的,即太极拳的技击战略,这才是武术实战的最关键问题,但要把十三势之大略讲明白,也是最难的事情。

《亷让堂太极拳谱·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祖师这篇拳论的原文,最早见于李亦畬光绪七年(1881)手订太极拳谱,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出版的《廉让堂太极拳谱》中,题曰《十三势说略》。“略,经略土地也”(《说文解字》),此为本义,《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引为攻取,《左传·襄公十五年》:“以略狄土”。又为谋略 , 明代刘基《卖柑者言》:“孙吴之略”。又为简略,《文心雕龙·物色》:“略语则阙,详说则繁”。又为大略,《庄子·大宗师》:“我为汝言其大略”,举其要而用其精也,古今之有大成就者无不注重大略,《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曰:吾闻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 ;宋代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

特别是诸葛亮的读书观大略,尤为后人称道,“诸葛亮在荆州,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夕,从容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笑而不言”(《魏略》)。后来,石广元三人果真官至郡守一级官职,而诸葛亮官至蜀汉丞相。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乍看似乎很有道理,但往往使人们只注意小的方面,而忽视了大的方面,细节再完美也难免要失败的,“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白豪子兵》),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研究现实,站在全局的高度研究局部,抓住主要矛盾,把握精神实质,才能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动权。当然细节也并非不重要,但只有在大方向和基本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细节才可能决定成败,必须重视,而对于无关全局的细节可以忽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研究武术实战问题也是如此。

如果认为“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学十三势当然也要特别注意细节了,这个动作是掤,那个动作是捋,那个动作是挤……也就是用形,于是,有个《十八在诀》受到许多人追捧:“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採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曲使,靠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甚至有人连走架也不学了,干脆只练推手,推了一辈子,还在那里支黄瓜架玩,滞于形则不免“滞在双重”(《十八在诀》),当然在某个小范围内也玩得不亦乐乎,但离开那个小范围就明显不适应了,这显然不符合太极拳“英雄所向无敌”(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技击战略。

这也正是《武术汇宗·行意八卦太极泛论》所谓:“太极拳术,非得正宗,而有数十年之纯功者,不能与名人巨子相抗衡。因此功不易成,则成高妙精通也”,“此功不易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许多人只注意细节而不能得其大略,正因为得其大略要远比做好细节难得多。

也正因为太极拳实战之大略,即十三势的技击战略定位在“英雄所向无敌”,就必须以整个武术,包括各家武术的不同打法和相关文化作为参考系,所谓“练一家观百家”,“观千剑而后识器”,而这个“练一家”则要求兼各家之长,无各家之弊,并独有无穷之妙,达到极柔而极刚,极慢而极快,极小而极大,这才是太极,才能知人而不为人知,制人而不为人制,这对于每个习武之人来说谈何容易?只有武禹襄祖师这位武术史上的特殊人物,才具备这样的特殊条件,才能够完成这样的特殊使命。但我们作为普通的习武之人只要得到其中一点点皮毛的皮毛,就已经一辈子都够用了,再也不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那个什么铁杵了,而是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太极拳打手

在我们当地就有一位拳友,学太极拳时还不到20岁,当时正忙于考驾照,学拳还不到半年,就去运输公司做物流生意了,连一套拳架还没有学完,只听老师讲了祖师这篇《十三势说略》的第一句,听懂了就用上了。2004年秋,十馀辆大货车从沈阳出发,这天傍晚,行至重庆郊外的一个加油站依次加油,结算时油钱超出正常情况下的数倍,这时,几个手持铁棍的彪形大汉围了上来......车队老板顿时意识到遇上了黑恶势力,哪敢争辩:“我身上没带这些钱,先开个欠条......”话音未落,加油站老板吼道:“我答应,他们不答应”!

此时,这位拳友下车走上前来:“钱都在我身上,有本事你们自己来拿”!几个彪形大汉抡起铁棍向这位拳友头顶劈来,这位拳友从容应对,也就一分钟左右,几个彪形大汉都被打翻在地,心服口服,并得知他们都是练过散打的。

祖师的《十三势说略》之所以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实战威力,就在于每一句每一字都是知人而不为人知,制人而不为人制的武术实战之大略,又都是非常具体、极具可操作性、对实战之胜负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最关键细节。至于十三势每势的具体解释,在王宗岳《太极拳释名》、《十三势歌》等篇的讲解中言之详矣,这里就不再重复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十三势势势皆意,而非形也,“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王宗岳《十三势歌》),你从“用意”的精神实质来理解就会觉得非常容易;同时,十三势讲的时候十三个,而练和用的时候只是一个“总势”,即每个动作都是完整的十三势,故曰“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同上),这样才可能真正理解祖师所讲的十三势技击战略之精妙,而这个技击战略仍然是意,不是形,“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待续)

河北永年县,太极拳圣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击的神明之府:武禹襄《十三势说略》集解(十)
乌烟瘴气的太极拳
葛福来:八方捶在太极拳实战中的特殊作用
太极拳技击真功夫,武术实战
太极拳技击真功夫,这才是传统武术实战
【传统武术】珍贵影响——80年前太极拳实战技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