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解《太极拳论》中意、对称概念

太极拳,不是人们常识里的东西,也不是会比划个拳架就算学到了。为了便于理解,先作如下说明: 

  (1)太极拳是精深玄妙之研究,非若欧西之田径赛等技,一说即明,略示便会。(意引,见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开卷首页) 

  (2)太极劲道(力道),与习惯用力相悖。因此,可以说太极拳对人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不能想当然,凭想像去理解;更不可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自误误人。 


  (3)太极是融“内功、气功、柔功、静功”为一体的功夫,不在外面。需提高悟觉,潜心体悟。 

  (4)太极习练,有个标准,即要走虚无空灵的路子。如是,则可逐渐到达“周身俱能轻灵”、“遍体意气布满”等等太极境界。用“习惯力”盘太极;是个误区;因为,这与虚无、空灵途径,背道而驰。可以说,当前流行的太极拳,就是这个样子,已非精深玄妙之学了。 

  言归正题。《太极拳论》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意”、“对称”。这两个概念没有真懂了,你就不会真懂得太极拳。 
   

  (一)“意” 
   
  《太极拳论》,从开头第一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到“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说的是整个儿盘拳架运作的过程,都是用的“意”,属于内里的东西。 

  “意”,是什么?笔者曾发表过一篇《正确理解太极拳的“意”——兼答香港吴汝华等先生》(《武林》2006年第4期),是这样解释的——“意”,特指同“气、神”和“腰脊”动作融为一体的一种劲道,一种物质合力,它已经不再是头脑中空洞的意识、思想了。这里,把它展开来谈谈。 

  “腰脊”,作何解释?经典著作中称“腰际”、“腰隙”、“腰间”、“腰”;吾师李雅轩先生管它叫“腰脊”。这些,都显得笼统、抽象。至于“腰脊”部位指那儿?如何动作?似乎经典著作中没见解释。而当代一些权威书中,要么,不解释;要么,一解释就错。有位在其书中写道:“腰隙”,指两肾;动作是旋腰转脊。这是从字面意思讲解的,完全错了!笔者从数十年习练中体会是——“腰”,与“脊”相连并提,应从“脊”着眼,脊,即脊椎。与脊椎相对应的整体,就是腰,属狭义腰的放大,即躯干。“腰脊”运作,就是躯干整体机能的合力运作。被运作的对象是四肢。四肢,要像丝连线挂在躯干上一样,被动地由躯干带动起来运作,只有这样运作,而不是自动、直动,四肢才能体现出轻、柔、绵、缠的劲道。躯干的各个机能在带动四肢运作中,是有主次之分的,那么,主要带动的是靠什么部位呢?是靠“胸背开势”和“顶沉对拔”! 
  “胸背开势”,就是“含胸拔背”。含胸,说的是胸部不能凹,要保持平整,即要开!胸开了,在胸腔周围就有气圈形成,好像把胸腔包围住一样,含者,包含也,是谓含胸;拔背,说的是背部不能凸,也要保持平整,即要开!背开了,在背部就有气贴背的感觉,热乎乎的,就像热得出汗,衬衣沾在脊背上一样,实际上没有出汗,而是一种气感,是谓拔背。“含胸拔背”,都是指气感说的,不在外面。胸开了,气就通了;背开了,气就顺了。胸和背,开与不开,就看有无气感。有气感,就开了;没有气感,就不开。这是死道理!“开”同时是一种劲道!凹胸凸背,人们不同程度都有!这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不良积习和定型病态,改起来较困难,但要学太极,就要改过来,《太极拳论》三“无使有”之一,就是“无使有凹凸处!” 

  “顶沉对拔”。“顶沉”,就是“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的简称。“对拔”,是体现太极“对称”理法的一种劲道。“顶沉对拔”,是指“沉劲”和“顶劲”,上下呈反方向对拔对拉,这样,就把躯干拔直了。躯干拔拉正直了,行拳走式就稳当了。躯干正直,这是太极一条原则性理法。“胸背开势”和“顶沉对拔”带动四肢运作的过程,也同时是体现躯干正直这一原则性理法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开胸开背”(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这三个要领,能够直接校正人体后天形成的病态——凹胸凸背!凹胸凸背得到校正,气就能够通顺了,气血通顺了,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腰脊”运作,就是主要靠“胸背开势”和“顶沉对拔”来运作,必须借助于“意、气、神”的劲道。所以说,太极拳是意、气、神的东西。 

  “气”中有“意”,“神”中有“意”,因此,统称“意”。如上引《太极拳论》概括句“……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再如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太极拳说十要”六,“用意不用力”。都说的是一个意思,太极拳的运作皆是“意”——特指与“气、神”和“腰脊”(“胸背开势”和“顶沉对拔”。本文中凡提到“腰脊”运作,都是指此)运作融为一体的一种物质合力!一种虚无劲道!二者密切相连。既不可离开特定的腰脊运作谈意、气、神;也不可离开意、气、神谈特定的腰脊运作。这种不可分割性,充分体现在共同运作的境界中——四肢被“腰脊”带动得轻、柔、绵、缠,气感充盈;“腰脊”在带动四肢中,出现一种舒适松空状态。周身显得劲灵,遍体近似透空。 
   
  (二)“对称” 
   
  “对称”,在《太极拳论》中是这样写的:“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反之亦然,有下即有上,有后则有前,有右则有左。说的是方向对称对应的部位。在太极拳运作中,专指“对称”部位呈“反方向”对拔对拉的一种劲道。本属静态对应关系,移植于太极拳中,就变成动态对应关系——“反向对拔”!使“对称”部位间的肌肉、经络、骨骼出现一种舒展感,内脏也被相应激活,再配合上内气运行的酣畅劲儿,真是安逸极了。这是太极先师们的伟大贡献,是太极区别于其他拳种的一大特点。这种“对称”劲道,太极有个术语,叫“抽丝劲”。在《十三势行动心解》中,对太极行拳走式的神态与气势,是这样描述的:“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好太极,先弄明白太极拳“意”和“对称”
太极拳“抽丝劲”
杨式太极拳的腰、胯、肩
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十三式手法、七层功夫 赵堡太极拳的力道
太极养生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及动作要领
付爱强--深圳太极拳的胯、肩、腰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