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两次两次标准化,形成“方出仲景,脉法叔和”

中医的标准化,不是由国家主持编修制定,是两位神仙级别人物完成,有文献记载,到宋朝由黄帝钦定。

您承认不承认都无所谓,有这样的事实:“方出仲景”,“脉法叔和”。

方出仲景

吴谦也是大编辑,医宗金鉴承认“方出仲景”。没有推荐医宗金鉴的意思。学习临证,还是建议以“金匮要略方论”,“康平伤寒论”“宋版伤寒论”为蓝本。

当年吴谦也是代表政府主持中医理论编修制定工作。

既然是标准化,就不是谁能轻易更改,修编。

宋元时期出现金元四大家,只有“儒门事亲”倡导“汗吐下”,承载仲景法脉。

到了明清,当然如同文学特点一样,小说,这个文学形式成熟,六大名著都是这时的文化成就,这个时期的中医,也文学化了,“本草丛生”,“温病泛滥”,真正承载仲景法脉的代表人物诞生在晚清、清末,如萧琢如,拙巢先生,赵守真,这些代表金匮伤寒通吃。慢病金匮,走马看伤寒,也有慢病伤寒,走马看“金匮”。是不是这样,有时间看看诸位大家的验案,尤其经方实验录的“原序”,后二人都是百页小册。

脉法叔和

凡是诊脉,都取寸口,高骨定关。最有价值脉学描述是“阳浮而阴弱”。懂了,脉法入门了。骨子里脉法叔和,持脉秘诀就是“阳浮而阴弱”。

不论二十四种,还是二十六种,都是标准,至于有些优秀脉学大家努力探索,发现,可恨的是“叔和不给机会”。标准化就是标准。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就是瘦不露骨,胖不多肉,加不进去,减不了,减了就少。

方一定有散失,脉无损。正是伤寒原文内容争议颇多,林亿等修编的伤寒论才有宋版特色。这就是鄙人推荐学习伤寒论,必须学习“康平伤寒论”与“宋版伤寒论”。另外宋版伤寒也有不可遗忘的“贡献”,看了,您就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饮甘露。

外感需要经方,外感需要中医理论指导,慢病需要中医理论指导实践。

总之,方出仲景,脉法叔和。

祝朋友们健康幸福,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尚论仲景伤寒论先辨林亿成无已校注之失
《悟道张仲景》——平脉辨证解读 序
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这才是中医》之许叔微
浅谈遍诊脉法与医算
迈入中医之门第31篇:《伤寒杂病论》成书及艰难流传史
医学源流论(清)徐大椿伤寒论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