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班侯:性躁劲猛,曲高和寡,以致拳术终成绝调
userphoto

2023.05.25 四川

关注

杨钰(班侯,1837-1892)

杨钰,字班侯,清道光十七年(1837)三月初五寅时生于广平府永年县。因昆弟三人,行二,在世时人称“二先生”。幼时在籍曾随武禹襄读书,不甚聪敏,而习拳颇为颖悟。在其父督责下,尚未成年便已成手。杨班侯身小肌瘦,富膂力,拳架也小。至于传说他常在大条案下练功,或许只是外人的臆想,似不合拳理。不过,其性格刚强,艺高意猛,善用散手,喜好发人,据称,被击者常跌出三丈六尺之外。

杨家太极大枪素负盛名。据说,因杨班侯性躁劲猛,其母命摘去枪头,以免伤人,故杨家练枪均用无枪头的大白蜡杆子。有传闻:

班侯善使白蜡杆,杆头所至,举重若轻。有傻少往求助,班侯令牢持杆梢,才一发劲,傻少已飞至屋顶。大呼求饶,始举杆挑之,飘然堕。观者捧腹!一日,里中失火,延及芦堆,势甚猛。盖永年绿水绕郭,盛产芦苇,秋冬收割,束成巨捆,堆积如山,引火物也。一时救者束手,班侯持杆突出,呼众让开,挥杆挑芦,遥掷入水,瞬息火灭。又南关小西关张氏火灾,隔巨墙不能往救,数十人推墙勿动,禄禅、班侯父子合力推之,立倒。①

另有传闻:

禄禅、班侯父子乡居时,尝赶集三十里外,归迟,投夜店,时上房已有十余人先在,班侯苦他室陋,欲先至者让,致起冲突,众持械进攻,班侯徒手挥之,如败叶落。大惊!询姓名,知为杨氏父子,曰:盍早言,我侪焉有不让之理。班侯猛而有威,里中虎而冠者,每闻班侯归,俱慑服。

永年南甕圈关帝庙僧武修,精武术,与班侯素稔,以未见其真功为憾!因折柬相招。及期,僧闻叩关声而趋出迎之,竟不见客,返室则班侯已先在,不知其从何而入也。午夜兴阑,僧送班侯出,时城门已闭,班侯竟越城墙而过。永年为冀南名城,墙高三丈六,而班侯视若无物。

晚清咸丰年间,因北方捻乱,时局动荡,京城贵胄多选聘技术教师以教习护卫,成为一时风气,杨班侯因而得以进京。据陈微明记述:

有贵胄闻之,聘班侯为师,馆于其家,月束四十金,甚敬礼焉。雄县刘某者,忘其名,练岳氏散手,有数百斤气力,授徒千余人。有人两面挑拨,班侯甚傲,闻之不平,遂相约于东城某处比试,一时传遍都城,聚而观者数千人。二人至场,雄县刘即出手擒住班侯之手腕,班侯用截劲抖之,刘跌出,狼狈而去,班侯由是名声大著。班侯归见其父,扬扬得意,眉飞色舞,述打刘之形状。露禅冷笑曰:“打得好,袖子已去半截,这算太极劲吗?”班侯闻后,自视其袖,果然,乃嗒丧而出。班侯云“当其擒住手腕时,有如狗咬”云。②

所谓“雄县刘”,应是当时受聘在北京城护军营授技的岳氏散手(又称岳氏鹰手)名师、直隶雄县人刘仕俊。陈微明自言“忘其名”,大约只是为避其讳。至于杨刘之间是否确有此较技之事,言人人殊。

另据傅钟文记述:

班侯性刚而躁,好与人斗,数折强梁。随父居京时,拳击雄县刘与西四牌楼比武两事,尤为人所乐道。刘以拳艺雄于时,门徒满京华。一日,遇班侯于某宅,与比武,班侯举手一掷,竟顶穿“翳尘”。嗣约斗于室外,班侯前行,刘突自后抉其目(道中人称“端灯”)。班侯势疾,挥手掷刘数丈外。班侯善用散手,发无不中,其掷人,远近俯仰,悉如所欲。时有号称“万斤力”者,自言曾打七省擂台,未遇敌手,能以双手搓石成粉。

既至京,揭帖九门,语侵杨无敌父子,激其比武。有乡人转告禄禅,禄禅性和易,不为动。班侯躁急难忍,曰:我往当之可也。遂约期于西四牌楼比武。及期,观者空巷,班侯骑白马至。万斤力身伟臂壮,一望而知力大无朋;班侯硕长瘦削,状若无能。而万复咆哮如雷,似虎出柙,观者咸为班侯危。是处原有巨碑,高丈六,宽四尺,厚二尺许。两人对阵,万先发,举拳怒击,班侯略闪,拳中碑,立碎。观者喝彩,以为班侯必败矣。讵万再进,直取门面,班侯一声喝,举双手向上一分,万已仰跌数丈外,班侯于掌声雷动中策马扬长而去。③

总之,后人口传杨班侯在京期间比武较技事迹甚多。因其擅用搬拦捶,遂得“一招搬拦捶打遍天下”之誉。

因不愿多传门徒,杨班侯曲高和寡,以致终成绝调。在京弟子主要有牛连元(1851—1937)④、王矫宇(是否果真杨班侯之徒,存有争议)等。杨禄躔于京城传授的旗人凌山(蒙古)、万春与全佑(满),亦列班侯门墙。

杨班侯晚年因故返回广平府,在籍授艺,拜门徒弟主要有陈秀峰、李莲芳、张信义、张印堂等。⑤另有年幼之冀福如(?—1960)、李万成(1872—1947)亦曾从学。⑥

陈秀峰,字敬亭,秀才出身,据说,“陈曾入泮,初习梅花拳,能顿足入泥尺许,名重一乡。后习杨家拳法,艺益进。居西乡之河营村,离南关十二里。李莲芳亦农民,班侯弟子中之高手也。张信义住北仓门街,传弟子冀老福”⑦。张信义,字佩臣,广平府署刑科书吏。据张信义之子张环叙述:张信义当年在府衙当差,得杨班侯传,班侯在京成名后受封,清王爷问在广府有无高徒,可否来京教拳?班侯遂几次写信邀张信义赴京,张因事未能从命。不久,杨班侯回家,张信义盛宴招待,席间,班侯拿张演示,出手不慎,打伤张腹。张信义此后下泻不止,卧床三月而逝。杨班侯接着又在授拳中失手打死亲生长女,此后连陈秀峰也不敢再与之试手,进城怕遇班侯而不走南门,常从西门入城,与李亦畬往来。至于张印堂,则“系南门内高升店掌柜”⑧。

自张信义身死,其徒冀福如由杨班侯代授。班侯已有失手教训,对年少之冀福如、李万成传授耐心。尤其李家与杨班侯为邻,李万成幼年丧父,其母为杨家雇佣,母子二人长期吃住在杨家。班侯自京城归,李万成常为其提鸟笼、扛火枪,随其到城河边打水鸭。杨班侯生前只有二女,视李万成若己出,随时指授。由于杨家人在外授拳,李万成一生未婚,住在杨家旧宅,开一茶馆,直至终老。后来杨澄甫几次回永年让李万成随其授拳,李始终未出。李万成传郭振清(1906—1990)、林金生(1910—1986)、周志德(1910—1985)、郝从文(1911—1982)、白忠信(1914—1993)、贾治祥(1918—2009)、韩会明(1928—2014)等。另据傅钟文在1954年前后所述,冀福如“今已八十有二,犹健壮异常人”⑨。

杨班侯卒于光绪十八年(1892)六月二十九日未时,得寿五十六,葬闫门寨村北,壬山丙向。因在京期间当过旗营教习,神主牌位上书“皇清诰授武德骑尉赏戴蓝翎班侯公行二之神主”,五品。⑩

注释

① 傅钟文:《永年杨家拳艺述略》,《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刊》1954 年,第十七页。

② 陈微明:《太极拳》,《申报》民国十四年(1925)九月二十一日,第六张第二十二版。另见陈微 明《太极剑  附太极长拳》“太极拳名人轶事”,上海:中华书局,民国十七年(1928),第二 ~ 三页。

③ 傅钟文:《永年杨家拳艺述略》,《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刊》1954 年,第十六 ~ 十七页。

④ 据说,牛连元为南方富商,往来于京津做生意,货物多从水路进入天津,再销往北京。牛连元在京与杨班侯相识,结为盟友,进京多住杨班侯家,从杨班侯学艺十多载,得班侯所传之“九诀”和“八十一式大功架”。因不以授拳为生,牛连元仅将所学传给天津盟弟李寿泉之婿吴孟侠(1906—1977)。详情参见吴孟侠、吴兆峰编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太极拳注解》(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 年)等。

⑤ 傅钟文:《永年杨家拳艺述略》,《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刊》1954 年,第十八页。

⑥ 安玉春:《班侯拳架何处寻?—访杨班侯第三代传人贾安树》,《武魂》1994 年第 8 期。

⑦ 傅钟文:《永年杨家拳艺述略》,《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刊》1954 年,第十八页。

⑧ 傅钟文:《永年杨家拳艺述略》,《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刊》1954 年,第十八页。

⑨ 傅钟文:《永年杨家拳艺述略》,《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刊》1954 年,第十八页。

⑩ 吴文翰:《清代武科和民间武士的情况》,《武魂》1994 年第 10 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班侯太极拳源流传承与简介
杨班侯
太极天骄杨班侯和杨建候
杨式老架太极拳永年杨班侯太极拳
杨班候拳法居然达到了“凌空劲”
太极拳(名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